《观呼吸》为十六胜行做最佳阐述
《观呼吸》为十六胜行做最佳阐述
方济
佛世之际,“不净观”、“数息观”被称为二甘露门,亦显见当时修行的重点所在。释尊所宣说的“十六胜行”法门,将“数息观”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观呼吸”一书即在诠释十六胜行内容,透过现代语的反覆说明,让今人得以趋入最原始的修行法
佛陀所首创的“十六胜行”法
门,是十六项观照呼吸的步骤,从觉察出入息乃至洞见万法的无常、苦、无我,均一一体现在十六个由浅及深的阶段上,称得上是止观双运的殊胜法要。虽然透过观照呼吸即能契证涅槃寂静,但若徒有言说、欠缺实修实证,则必将沦为说食不饱,得不到真实的禅悦法益。
泰国佛使尊者所著的“观呼吸”一书(注),为“十六胜行”做了极佳的阐述:不仅重视禅修过程的检证,对于习定前的各种前行方便、注意事项、理论背景……等要点,也一一披露。更重要的是,本书是佛使尊者实际禅修的经验谈,不同于一般生硬的传统论述,而是活生生的禅修见证。佛使尊者,一九O六年生于泰国,年轻时即发愿终身在大自然中学习佛法,是故尊者至九三年圆寂为止,大半生都在森林里度过。此外,因他誓为“佛陀的使者”,所以才用“佛使”二字自名。
尊者认为实证佛法应选择自然的环境,在其中领略万物缘起如幻,进而体证佛法的无所不在。由于终年置身大自然,尊者在寂静中实证佛法,以止观双运成就自他。扎实的禅修体验,使其得以融合浩瀚经论,提出实际可行的禅修方法。身处南传佛教国度,尊者娴熟原始佛教教义,对于观照呼吸的“十六胜行”法门,更是身体力行,饶有见地。虽然“念息”法门与“不净观”被佛陀称为二一甘露门”,但由于历史发展走向及民族性格型态……等因素,使得中国佛教并不十分重视“十六胜行”的修持,遑论以此法门实证成就者。
“十六胜行”是藉由观察呼吸及其引生的感受、心念,进而由禅定带入慧观修持的十六项步骤。刚开始,行者只是很简单地觉察出入息的长短、粗细;定力略具后,即转而观察内在感受的细微变化、以及心念的不同型态。在最后阶段,行者观呼吸同时,即行思惟万法的苦、无常,无我,进入慧观的领域。透过十六个步骤,行者由浅及深、循环往复,逐渐地凝定心念,并发起慧观,契入法性。
“行者只须修行观呼吸,首先就可以发展出定,然后由定而产生直觉观智,最后即获得可消除烦恼习气的究竟直觉观智。”佛者尊者在“观呼吸”书中叉指出,“其他的禅观对象如十遍处……等,往往发展到定的阶段就停止了。如果想继续发展观智,就必须改换其他的对象。但藉著观呼吸,行者依循十六个步骤即能开展定与慧的修持。”
觉察出入息在修行上的利益,除了“观”书所言之外,从深层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可藉著观照呼吸深入心灵的偏僻角落。这是因为,感觉·情绪……等,与呼吸息息相关;当心念随著呼吸的逐渐徐缓而变得细腻之际,许多讯息会从潜意识里升起,无形中解除了部份的心理制约模式,行者也更加地了解自己。近年来印度的果印卡所推广的“内观禅”,也是透过观照出入息的原理来深化修持,由于契合身心灵的运作本质及结构,故颇受各国人士欢迎。
“观呼吸”一书除了介绍“十六胜行”法门之外,佛使尊者还详细解说各个禅定境界中的身心反应,让读者可以做为自我检证之参考。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其境界层层转上,各各不同。关于禅定境界的描述,因散见各经论,不易为读者知悉;而佛使尊者透过浅近平实的文字及自身实践经验,厘清了禅定的迷雾与轮廓,使人们知所依循,不致末证言证,误入歧途。
“观呼吸”共分十六章,前面著重于修习禅定的理论背景及各种实践经验的阐述。第四章及第十三至十六章部份,则依序介绍十六胜行法门内容,使读者在实际行持时能够掌握重点,不致盲修瞎链。总之,“观呼吸”一书是一本修行指南,其实务重于理论;亦足见“起而行”永远比“坐而言”来得切实、有效。
(注) “观呼吸”由慧炬出版社发行。
摘自《中国佛教》第39卷第3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