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般若金钥(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 智 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般若金钥(七)
  王 智 扬
  第四章 佛经“古汉译”错译、增译、漏译、异译之音译与意译问题
  本章以崭新的思考方式、方向与证据,打破近三千年来佛经的神话(研究与研读的窠臼)及梵文“古汉译”错译、增译、漏译、异译之音译与意译问题。
  于今若仍坚持“五不翻”,是“五不知”的借口,甚为不智。有谓“古来五种不翻(译),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义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庄重’不翻,如般若等。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无’不翻,如阎浮提等”。
  由此可见,古来即有人提出佛经汉译上的如上述五种瑕疵问题,且也于佛历612年,西元68年,后汉明帝永平11年,竺法兰译“佛本行经”五卷,创汉译佛经之始后,即有后人对同一佛经之同一或不同版本重新翻译,如鸠摩罗什、法显、唐玄奘等。故,何来“古来五不翻”,也由此显见,提出“古来五不翻”一文之伟大创造者,其对中国“古来”的佛经汉译史与演变之无知而已。
  依其理由显示,其所谓“五不翻”之“翻”,系意指“意译”,亦即,上述五种情况之梵字,只能“音译”,不可“意译”。故,以此“古来五不翻”一词,暗示古汉译佛经中,有令丈二和尚七荤八素、颠倒众生的无数“音译”异译字词,乃属“理所当然”之意。甚且,意指弘法者不知其“音译”、“意译”之字义,或诵读佛经者不知其“音译”、“意译”之字义,只糊里糊涂地,依照“音译”字词诵读,亦即“念笨佛”(傻呼呼地拈香随拜),也属“理所当然”之事。此也可谓为典型的“中国式佛教”之悲哀,此又是孰令致之,弘法者也,因弘法大师本身就如此无知也。
  但不知由何人,于何时、何地,对要求重新翻译佛经之建议,或对古汉译佛经各种瑕疵问题之批判,提出上述似是而非的答覆或结论,但时至今日若仍坚持此“五不知”之见,实令有识之士不敢苟同,且浩叹其无知与不负责任。
  今愿以下述关键字为依据与证据,试对古来“五不翻”之理由,重新加以检讨。试问何字仅有一个含义?诸如佛教咒语,也不外乎系藏文或梵文,就藏人与梵人而言,有属老少妇孺日常用语,并非密语密码,为何藏人或梵人可用可知,而华人不可用不可知其意义,不知其义,则如何或为何知其神秘?
  且佛经字字为庄严神秘佛法真言,则无字可翻可译可注可释,不(可)翻译又如何注释,不(可)翻译,为何可注释,又不(可)翻译,为何可发行佛经辞典注释,古时未翻译、不翻译、错译、漏译、增译之原因,纯在于历数百年无数口述转述者之文化、学识与理解程度之差异,有意、无意的增删字词,及翻译者对梵、汉两种语文能力有所不逮,与古梵文之失传,又无梵汉辞典可查阅,所致的结果,当可谅解。
  但绝非有任何理由不可翻译也,否则为何唐玄奘等古僧,可就同一佛经重新翻译,否则除用字之简繁、长短、多寡、内敛与外延之外,翻译与注释之差别与真义,其本质何异,又古来即有十数或数十种不同语文与用字版本,而“顺古”不翻,则应顺古今中外何国何版本之古,原因何在?若然,则必落入食古不化,尽信书不如无书,驼鸟与愚民心态之窠臼。
  中国佛教徒常诵念的中文《金刚经Diamond Sutra》是没有佛陀“放光作怪”的智慧经典,就有八种版本,《心经》也有十一种中文版本。以中文《金刚经》为研究的法国青年博士班研究生孟承书先生就发现《金刚经》各版本中计有一百多处值得争议的地方,已于1999年博士论文通过公开之。如鸠摩罗什所翻四句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后来元魏时菩提流支所翻的,接著增加了;“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陈代时真谛所翻接增是:“由法应见佛,调御法为身,此法非识境,法如深难见。”
  ◎密咒若不可翻,行者必不能观想,必不得相应。
  义净晚了玄奘三十一(另说四十二)年后,在印度那烂达寺院学密,回国翻译了不少密教经典,就有翻梵为汉的例子,义净是密教的专家,应无违犯情事。若不可翻,则阿阇梨也不可解释咒意,行者必不能观想,必不得相应,即至现代若仍坚持“五不翻”之说,实是未学、不知者之推辞。
  贞观元(另说是三)年玄奘偷往西域时,为能安全渡过流沙河,即一心念诵《般若心经》。或言长安当时已是国际上之大都市,通梵语者比如今日懂英语者般众多,且多人主张应该进行语文改革,有废汉语独崇梵语之说,毕竟亦属少比例崇尚梵者之言而已。
  藏王赤德松赞Khri-lde-sron-btsan时,鉴于前代所译佛经词语不确切、不统一,译文常失原义,且不够通顺。便集合印、藏诸大师厘定译语,订立翻译规则,并将旧译诸经重新翻译。其极接近梵文原文之“直译法”比汉译佛典之“意译法”强了许多,也有重译的情形,故中国佛典实有检讨的必要。
  元朝鼎盛时期,元世祖发现西藏与汉地经教,音韵不同,疑其有异,便下令由政府出面在大都兴教寺,作了汉、藏大藏的对勘,历时两年余才完成,并发现了《安宅神咒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是中土编造的经典(见《中国密教史》第536页;楞严咒其实是大炽盛光如来佛顶陀罗尼诸尊会)。即至清代,参与贡献雍正得位意见的三世章嘉活佛,更奉诏编缉了一套《御制满汉蒙西番合璧大藏全咒》,收集完整,加以正音,制作精美,今仍沿用中。
  明末清初之续法法师曾著《(首)楞严咒疏》即已将朝暮课颂有关之咒语,作了解释。并经笔者改编语译本即本会印行之《唐译密咒注疏》一书。时至今日,美、日各国学者、僧众皆精通梵文、巴利文之际,不应再以“五不翻”作借口,更应迎头赶上才是。
  又语文之神秘或真言与否,纯存乎一心,心诚彻悟则灵,故何者应翻与不翻之疑议,当不在于上述“五不翻”之理由,但极可能在于提出此“五不翻”理由者之特殊考量或神密之借口而已。更何况古今中外对同一佛经已有数十种翻译版本,数百种注疏或注释版本存在,可见上述“五不翻”之理由,诚属不通,恐是只想安于现状之憾,但愿有知过能改之大勇也。
  由下述关键字之梵音、梵字,日、英、法、德四国佛经研究学者所翻译与汉文翻译字词之中英文意义,可见迄今数千年来,同一佛经,中外有数十种版本,表示自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之数百年后,已历经数十代,乃至数百代人转述与翻译。
  故不论音译或意译,用字与内容等等各方面,同一梵文字词,在同一佛经或不同佛经中,都有数种或数十种不同的中外“音译字词”或“意译字义”,都各互有歧异,有的“音译”字词与梵字之字音相差甚多,有的“意译”字词被玄化,神化,或拟人化,有的平实理性,有增有减,有的与梵字之字义谬误相差千万里,易令人混淆不清。
  即使也可怀疑日、英、法、德等四国佛经研究学者(另依华宇出版社日本学者水野弘元著《巴利文法》所言,为西元1820年英国驻尼泊尔外交官所发现),依其于下述“佛教、佛经、译经、佛学辞典之重要沿革简述”一节所述时间,亦即,1891年以后,于中亚(尼泊尔,于阗或龟兹)所取得之世界唯一仅存之梵文佛经,所出版之辞典梵文字义,也因古梵文已灭千年,而可能有错译或漏译之情形,但如下述及“关键字”所列各字词之“汉译”字义,可见不同佛经或同一佛经前后或同一佛经不同人翻译之版本中,对同一梵文字词的“汉译”字义本身,即可发现数种或数十种的不同译文字义。
  且由《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在每一字词之各“汉译”字词字义,列出其出典,对同一梵文字词所做之数种或数十种“汉译”字义本身,即自相矛盾,且相差千万里。
  有些“梵英或英汉或汉英辞典”与“梵英或英汉佛经译文”之英译用字、字义及文义,也因各国人之间互相问道有无,因相互间之语文沟通不良,以致甚为离谱,真可谓数千年来文化混杂交流后,闯出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不同的天空。就以中文“加持”一词,近年有人翻译为“adding and holding”完全与原意相差太多,就是一例。
  《楞伽经The Lankavatara Sutra》连续三句偈强调:“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有、无两字大师们却解释说:“正智契于如如之理,非有、非无,有何可得?若有可得,就不是正智。”无智兴悲是大希腊化的计谋。若达摩携来此经,只是要教中国人“不得无有智(慧),而(乱)兴大悲心。”是否翻译时倒置了,也有待考证。又说,山河大地、星球宇宙是“唯识所现”,“唯”之一字应该是“探究、深究”,系我人脑识感收,才能知外境之一切,比较容易让人体会《唯识学》的说法。
  杂密经典《尊那佛母曼陀罗仪轨》中出现有明蛇使者,法本赞曰:“明蛇使者大菩萨,天医内院显威灵,消灾除病救众生,弟子一心皈命礼!”我们知道希腊医术是世界鼻祖,医界的符号就是两条蛇缠绕的节杖,源自众神的信使墨丘利Mercury所持有的双翼蛇杖,相信明蛇使者是源自希腊。(连现今大学的学士帽、服都是源自希腊。)
  例如,Sattva一字,古汉译音译为[梵音]萨埵,而英、日、法、德等国学者,依梵字研究其字义为“有,存在(之人事物),实在(之人事物),本质,性质,性分,性格,existence,reality,principle,property,character,nature,personality”,而“古汉译”竟然在数十版本的佛经中,“意译”为“坚强的性格,精力,决心,勇气,善,精神,生气,生命,实物,实体,事物,有相,力,勇(健),喜(乐),刚决,猛健,情,(顺)境,事,心力,生物,动物,幽灵,恶魔,妖精,人,彼,他,众生,有情(者),眷属,黎庶,寮庶,含识”等三十九种全然风马牛不相关,且怪诞的“异译”字义。
  Buddha[梵音]佛陀,浮图,浮屠,勃塔,母驮,没驮,佛:[梵]醒,开花,开悟,贤明,著名,被肯定,awake,blossom,penetrate,wise,famous,affirmated。
  [汉译]觉,觉悟,解,聪慧,已成佛,学者,明人,觉者,如来 so-come,佛如来,世尊,正觉,right penetration,became Buddha,scholar,penetrator,Buddha,人间已圆满证悟佛教者,a Buddhist consummate penetrator in this secular world。
  Bhagavan(男),Bhagavat(男),Bhagavati(女)[梵音]薄伽梵,婆伽婆,癹葛斡谛,婆哦縳帝:[梵]幸运,受惠,应崇拜,应尊敬,有神性的,尊严的,著名的,神圣的,尊者,lucky,favored,to be adored,to be respected,deifying,with godhood,respectful,serious,famous,sacred,reverer,Visnu or Krsna god(男神),Laksmi or Durga goddess(莲花女神)。
  [汉译](佛)世尊,有德,德成就,总摄众德,出有,出有坏,如来,佛(陀),本经文中尤指释迦牟尼佛,a wolrdwide reverer,herein especially refer toSakyamuni(释迦牟尼佛),a Buddha。
  又,如将梵字Tathagata,原“意义”为“如此做(进行、修行、奉行、遵行)(的人)”,或用于尊称如此做的人,亦即“(先)觉(悟)者或人格完成者”,意谓著要把心恢复到如其(能质)的本来,但“古汉译”郤简译为“如来、如去”,初期众生被“如来如去”,而不知所云。
  Tathagata[梵音]多陀阿伽度,多陀阿伽驮,多他阿伽度,怛他哦多,怛萨阿竭,怛他揭多,多拖阿伽度,怛达阿竭,答塔葛达,怛佗议多:[梵]如此做,在如此状态,如此性质或本性的,如此,do as it,under such situation,as such nature。
  [汉译]如来(so-come),如去(so-gone),如来至真,得如者,得真如成如来者,佛,世尊,佛陀,如所从来的(觉悟者),(a penetrator)as came before,a Buddha。
  Tatha:[梵]如此,如斯,如其,如是,实如条件,依类似的方法,也,一样地,as it。
  [汉译]如,此如,如是,如实,亦,亦尔,似,as,same as,as it,as truth。
  Agata,agate,agati:[梵]gata,gate,gati 之相反词。
  Gata,Gate,Gati[梵音]噶得,噶德,揭谛、[梵]进行,去或来(到),发生,陷入,位于,时于,在…之中,包含于,依据,朝向,死亡,通过,经过,消失,失去,被剥夺,缺少,免于,没有,依…制造,扩大,扩张,扩散,到达,告知,报到,往来,沿著,顺著,依顺,屡,得到,progress,go or come,happen,sink,at,in,on,include,upto,according to,toward,death,pass,across,disappear,lose,deprived,deficient,lack,exempt,none,make upto,extend,enlarge,expand,reach,notice,appear,exchange,to and fro,along,compliance,frequent,acquire。
  [汉译]行,已行,往,诣,咸诣,至,到,已到,入,涉,趣,住,在,住在,附在,处在,悉在,处,处于,居,游居,止,住止,于中,了,彻,通达,证,行动,步态,消失,扩散,扩大,范围,态度,前进,go,reach,into,involve,live,enclose,adhere,position at,stay,finish,penetrate,passage,access,prove,act,pace,disappear,expand,enlarge,scope,attitude,march,progress,go ahead。
  又,如将梵字Arhat一字,原意为“有价值的人”,含有尊敬、敬礼、尊重、敬仰之意,以尊称“觉悟者”,翻译为“应受尊敬的Worthy of Honour”也很接近原意,但“古汉译”却译为“应,应供”,解释为“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做为佛陀十种名号之一。
  Arhat[梵音](阿)罗汉,阿罗诃:[梵]相当,值得,有价值的人,equivalent,worthful,valuable person。
  [汉译]应,应供(指佛陀十名号之一),must,Must be supplied for,应尊。            (下期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