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义理与实践译序
大乘起信论义理与实践译序
阙世谦
《大乘起信论》的理趣,实足以涵盖大乘法门的一切义蕴,尽管是一部短篇论著,内容却深寓严谨的教理与修行实践两套完整的体系,而又扼要地提示了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所在。自梁代武帝之世由真谛三藏将之漠译以来,历代的教门硕德,为之疏义注释者,可谓代不乏人。就宗派而言,他们涵括华严、天台、净土与禅,可见其含摄的义理范畴,实已突出宗派之外。
《大乘起信论的义理与实践》这本书,虽然也是在诠释《起信论》,但其方式却与历来的注释书显然不同。这是以历代高僧祖德的行谊,来契解于《起信论》的章节文句,特别举列出每一位祖德在修行过程中的杰出事迹,以《起信论》的教义来格量比裁,恰好符应于某一论旨的精神内涵。尤其对《起信论》中一些难解而又抽象的名相,都能举述古德的修行事例,以浅显而易懂的叙述傅记方式,将之表达得尽善尽美,应是本书的特色。
处在当今这个重物质、讲功利的工商社会,就宣扬佛法而言,如果以《大乘起信论》的教义,按传统的方式宣科敷讲,因应、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恐怕真实能接受教诲者可能有限,如今把高僧先贤其艰苦卓绝的修行事迹,归契于《起信论》的文义章句之上,使人神领会义,不止对高僧的行谊体念深刻,而于大乘教义的理趣,亦能透过祖德的实践,把《起信论》的义理发扬光大。
在国人的印象中,大多对东邻人土不曾抱持友善的好感,无可否认的二逼是受到近代的历史创伤所致;此一风潮之在佛门,显然尤为激烈,原因是于上项历史因素之外,当今彼邦更多的惯徒,末能悟遵佛制以信守戒律,尤为我国僧界所不齿,一向视之为“不预僧伦”;影响所至,甚至于彼邦学术界所做的佛学研究成就,也一并视之轻蔑。可是,此一现象于今也有明显的异数,本书著者当是一个鲜活的实例。赚田茂雄教授身历日本一流学府的东京大学教授,论其社会地位不能说不够崇高,论学术成就,他的研究成果,堪称著作等身,其所造诣在华严教义与佛教史方面,更为深挚。可是在他的学佛生涯与对佛陀遗教的体会,认为:佛教化导意境的极致,不是以头脑的钻研所能领会,必须靠朝干夕惕地修行实践才能体验而获致实益。
本书虽于大乘义蕴诠显其启信途径,但在叙述四十五优古德的修行事迹时,均能将其时代背景,以及出身、修行的地理、历史等因素,特别是其与《起信论》的因缘,以一位史学家的本具学能,叙述其演递历程,作者都能以其多次巡访的实际经历,如数家珍地报导国内名山互利的历史渊源,甚至对山中的一树一草,乃至寺宇内的一座殿堂,一块匾额,都能溯述出它在时代傅衍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历史价值。以故,本书不仅只是以先贤租德的修行,来诠显《大乘起信论》的义理旨趣,同时也是导游我国名山宝刹的指南。
年来,因为冗杂事务太多,未克专心致意于译事,内衷殊觉隗憾素志;终日营碌于俗事,汲汲为公务所羁者竟日,容或稍有余暇,又须赶付课业,仅有的些许译作,都是利用清晨的宁静时段所从事。因此,做不出稍具系列的译作体系,形成长久以来,都是耿耿于怀的内心负荷。
此书译稿,廷岩时日既久,迭承出版社主编编催稿频频,内心殊感歉疚!于今译述既告完成,爰叙成书因缘,普愿读阅此书诸贤,皆能起发大乘心志,以上成佛道,下化群黎,是为执译此书所祈愿。谨此为序。
关世谦 谨识于竹城迎曦阁书斋
民国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摘自《中国佛教》70卷1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