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陈泉州:答疑解问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泉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陈泉州:答疑解问
  陈泉州
  西方极乐世界存在吗?
  问:《金刚经》上说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庄严净土,而《阿弥陀经》又把极乐世界讲得非常好,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答:《金刚经》上没有具体说明有没有极乐世界,原文是这样说的:“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有的居士读书多,又读得不精,就感觉释迦牟尼佛讲的前后好像有些不一致,实际上这是个误解,没能全面把握经典。
  《金刚经》上说:所谓佛土庄严,并没有什么庄严,也没有这种庄严,只是名为庄严;《六祖坛经》说:“清净佛土,无形无相,何谓而能庄严焉?以定慧之宝,假名庄严。”意思是清净的佛土即没有形状也没有相,哪来的庄严?只有定慧之宝才是最庄严的;《维摩经》也这么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就是说心净就是净土,可见佛土庄严一说只在其心。
  《阿弥陀经》讲“西方有名为极乐世界,彼佛国土,有七重栏盾,七重罗网,七重形树,四宝环绕。”这部经讲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存在。那么同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他有时说佛国庄严净土,而且把西方极乐世界描写得那么好,有时又说无形无相,无庄严之说,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佛法三藏十二部,一位科学家算了一下,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读佛经,即使按世界上读书最快人的速度计算,活到一百岁也读不完三分之一,可见佛法浩瀚无边。因而,要贯通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思想,不是你读一两本经书就能够了解的。要多读一些经典,你才能够弄清楚佛教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怎么看待西方极乐世界,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修行,修行的归宿、根本方法是什么?
  释迦牟尼佛讲法有两种方便,第一是“遮”法,第二是“表”法。“遮”,实际上就是说空,否定有。一切都是空的,所有有形、有相、有色的都不存在,这是“遮”法;“表”法与它正好相反,表是有,是“肯定”的意思。释迦牟尼佛讲法是应机说法,契理契机,契理就是符合佛的根本道理,契机就是适合众生根机。比方他刚人佛门,你跟他说:“你好好学佛吧,世上万象都是虚的,都是空的,只有证悟到空这个程度你才能无生灭无烦恼。”他可能难以接受。那么密宗法门呢,先善巧方便接引你学佛:“你学佛啊,诵诵这个咒,你能够消除灾难,修修财神法就能够发财。”他一听很自然就入门了,进来一学才发现:进了这个大殿堂,越学越明了——原来现世所求福报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非但如此,条件越优越学佛还越艰难——很难生起出离心吗,于是他开始主动要求解脱,追求真理。先用利益接引他学佛,然后再教授佛理,指正他修行菩提。众生根器不同,就要应机施教。
  传法多年我深有体会,从高级佛学院讲到农村乡舍,层次是参差不齐,讲法的内容也大不一样。在大学里讲,要融合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知识,再深入浅出地讲到佛法的真谛所在。在这里讲,居士们都有佛教基础,也知道一些修行的法门,不懂的地方一点就破。反过来我去那些佛法淡薄的地方,那里的人崇尚民间信仰,信仰山神、土地爷、灶王爷,以为算卦就是信佛,我直接讲《金刚经》的空性奥义肯定不行,他们根基未到,听不懂。那我就讲什么是归宿,是不是你找到母亲就是归宿?成了家就是归宿?或者是老了当上五保就是归宿?实际上这都不是真正的归宿。临终前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你离开肉体到什么地方去呀?只有极乐世界才是真正归宿。引导他们从重视自己的归宿开始,逐渐引入佛门,这就是应机说法。
  释迦牟尼佛讲法并不是一股脑把大小各乘法、了义和不了义法都说了,他是循序渐进,根椐众生不同的根基、时机将佛法分成几个阶段来讲的。
  第一个阶段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之后,他非常欢喜!当时很多魔王劝他离开人间,也有很多天人、善神挽留他。所以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说法就是对天人说法,天人根基很透,他直说佛理,天人一听立刻就开悟了。
  而人呢,我执特别厉害:我的家庭、我的前途、我的幸福、我的财产、我的儿女等等,都是我的,都执着一个“我”字。“我”字不掉,怎么能进入修行实质的三摩地?怎么能净空?怎么能见真性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释迦牟尼佛第二阶段讲了《阿含经》,重点解决破除“我执”。这是小乘兴起的时期。
  第三阶段,我执没有了,但还有法执:我要得到大法,成菩萨,成佛,到极乐世界去。法执特别严重时,释迦牟尼佛讲了一个《羯摩经》,目的就是把“法执”也破了,这是第三阶段。
  这时有人会提出疑问了:“我”也不存在,也没有什么极乐世界可去,修佛还有什么意思?修它干吗呢?这时候释迦牟尼佛讲了空有不二、中道实相,就是《般若经》、《心经》,这是讲法的第四阶段。
  最后第五步,释迦牟尼佛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开始说《涅槃经》。说《涅粲经》就没拐弯抹角了,直指根本要义。特别是他在双林树下,感到自己马上就要走了,身体也不行了,当时是吃野菜中毒,肚子疼得如刀绞,这示现了人间的痛啊,最后坚持说了一夜法,第二天凌晨走的。《涅架经》就直指了义法,进入寂静不二的涅架,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阿弥陀佛是报身佛,西方极乐世界是他化现出来的刹土,它的存在是佛所讲的,应相信这是事实。而从根本上讲,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无常的,有生灭的。弥陀净土法门是仗佛的愿力接引众生去他的净土,然后在那里继续学佛,然后成佛。去了弥陀净土可不退转,而在六道里须证到八地菩萨的果位,方可不退转。此法门是为深厌生死者而设的方便法门,而不是直接成佛之道。
  “我”、“法”二执破除,即证得正等正觉。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前后讲法,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为了应机而不能一步到位,事念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够人定,就能够悟道。
  蚊子可杀否?
  问:“夏天来了,关于灭杀蚊子,佛教徒应该怎么做?”
  答:我们先从根本上说,杀生这绝对是不对的。佛法的戒律首先一条就是戒杀,杀生是非常严重的罪过。因为每个众生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你们观察过没有,我是观察过,蚊子要是被打断一条腿,它全身疼得颤动不停,连膀子都在颤动。尽管不会飞了,它还是很艰难、很痛苦地在那里挣扎,它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啊!它的恶业,像咬人、叮人也不是它愿意的,它是靠这个恶业来维持生命,要不然它就得死,为了维持生命它就得咬人、叮众生。它就是我们众生所造业力的一种显现,让我们产生一种烦恼——刺痒啊、痛啊,让你发炎,甚至传染疾病。
  要说蚊子本身,它也不愿意叮人啊,随时都有被打死的危险。顶着困难、冒着丢掉性命的风险,它也要做这个恶业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它为了生存必须这么做。那么反过来说,众生为了消业也必须这样延续下去。
  你杀它,它也会产生痛苦,它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这也是业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说,佛教徒杀死蚊子肯定是不对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按我们修菩提心的角度来看蚊子呢?它也当过我们的父母啊!它由于造业,还有可能是为你造的这个业,才变成现在这只蚊子的,这完全有可能啊!你看麻雀,它为了养育小麻雀早起飞出去了,天天抓野地里的虫子,它是为了喂它的小鸟。小鸟生下来,至少需要父母衔食喂哺一个月。一天杀灭几十个小虫,这十天、一个月要杀灭多少啊?众生就是这样一世一世的轮回,也可能我们托生小鸟的时候它就是我们的母亲,为了我们杀灭了无数的小虫子,这一世托成蚊子了。为你造出这么大恶业转成了蚊子,你现在就为了那一点儿痛痒就把它杀了,你觉得是不是应该?
  杀的时候蚊子确实也很痛苦!有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啪”的一下,把它打坏了,掉了一条腿可又没被打死,你看它全身都乱哆嗦,也很痛啊!从修菩提心观点,也可能它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就是从佛教因果还报的这个角度来考虑,杀生肯定也是不对的!
  但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考虑,那还有几种情况,第一种,如果是这个蚊子很可能传染疾病,甚至能危及人的生命,菩萨有个戒叫杀少救多,确实有此戒。为了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允许把它除掉,这是一种情况。还有无意中的打杀,这是第二种;还有一种就是怀着嗔狠心,“咬我!”那个狠劲儿就起来了,“啪”一下打死了。前两种所产生的业障尽管比较轻,但毕竟这个业障还是存在的,后一种那就是个完整的杀业了,所以这还要看你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去做的这件事情。
  要想避免这种事发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搞好环境卫生。没有蚊子孳生了,那里还会有杀生啊?所以搞好环境卫生是消灭蚊子最积极的方法。不仅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推而广之。如果无意中误杀,或者这种蚊子传染疾病,不得不杀,那你一定要进行超度。我们要感受到它的痛苦,珍惜它的生命。
  动物确实能感受痛苦啊,历史上有记载。一个懂兽语的人叫白奎同,鸟儿啊、动物啊说什么他都能够听懂。有一天,他走到长治的潞州,潞州太守把他留住了,他说:“听说你懂动物语言,能不能让我们见识见识?”随后就带他到集市上去了,正赶上一个屠夫要杀羊,一群一群的羊都被围在那里,其中有一只羊的喊叫声特别的凄惨,流着泪,四蹄蹬着地就是不肯往前走,拽都拽不动。太守就问白奎同:“你说这只羊为什么哭?叫声如此凄惨?为何它不走?你能听懂它在说什么吗?”话音未落,白奎同马上也流泪了,他回答说:“太守啊,这只羊在乞求先不要杀它,它身体已经怀有小羊,而且这只小羊非常好、非常漂亮,它很喜爱它。它说能不能先不杀它,等它生下小羊后,自己就去死,为了肚里的小羊它希望大家行行好!”这个太守很受感动,但是,为了能证实白奎同说的是真的,就把那只羊买下来,放在太守官园里饲养,几十天过去,这只羊果然生下一只小白羊,非常漂亮。这只羊竟然记住遵守它的诺言,生下小羊后就一个劲儿地朝墙上撞头,它的意思就是因为承诺过人,生下小羊以后,只要能保住它、养活它,到时候一定履行诺言。当时太守非常感动地用绳子把它绑了起来,不让它碰头,但是过了不久这只羊还是了自己的愿,死了。
  每个动物都珍惜生命,死的时候都有痛苦挣扎,我们不仅要爱护人类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爱护其它众生的生命。
  杀生肯定是要造业的,造了业就要还账,冤冤相报何时了呀!对于一切有感应的六道众生,我们都要爱惜,不管他是冤死还是罪有应得而死,我们都要对它进行超度,都要给他们回向。
  释迦牟尼佛与如来佛有什么区别?
  问:“释迦牟尼佛祖与如来佛祖有什么区别”?
  答:如来与佛是同义词。“佛”是梵语的译音,意为觉者;如来这个词表示佛的境界和智慧。
  佛是个通用词,还有别号,释迦牟尼已经成佛了,是什么佛呢?释迦牟尼佛;还有阿弥陀佛。前面的是别号,后面这个“佛”是统称。
  把佛称为“佛祖”,这是不对的,这是民间的说法,佛不是祖。祖是什么?祖是指第一代、第二代……传法的祖师,像禅宗的六祖、七祖,净土法门的一祖、二祖,祖是祖师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祖、如来佛祖”这个称法不对,释迦牟尼佛不是佛祖。还有的称“西天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这更不对了,这是概念不清。如来就是佛的别称,他是一种境界,别号可以加,可以称释迦牟尼佛,或者为表尊重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是拜佛、恭敬佛,皈依他的意思。说“西天如来佛”也不对,我们都知道西天取经中西天是指印度,而如来佛他不仅限于西天,他是无边无沿、无所不在啊。
  如来,就是通过修行,我执、法执皆放下了——证悟空性了。这时候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就泛出菩提心,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要泛起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大悲心,这种心发出来后是中道实相,叫妙有——力量无穷。生成这种心,心念刚起,转瞬间所想就变成现实,极乐世界的形成就如此,这叫佛法无边!既然修行人起心动念能够成为现实,所以大家切记不能乱想啊!
  我提醒大家一句,大家都爱说“祝你心想事成”,实际上心想事成不仅是好事成,坏事也可成啊。为什么说学佛之人心态一定要好,不要去想坏事?因为修行人的心力特别强啊。比方说有亲人病重了,你想:“哎呀!他是不是患了癌症呀?我感觉他秋后就不行了。”你若有这个心态,那他恐怕真就不行了。你这样想,他还真就出事儿——心想事成。
  人的心力、特别是修行人的心力很厉害!有一个窍诀,你们都是修行之人,念佛都有力量,你遇事一定往好处想,那结果必定是好的;你天天心里打小鼓,俗话说想鬼就有鬼,想不好马上就会不好。要保持好心态,光想好事,比如自己孩子出去了,你就想多么顺利,办事多么圆满,在佛那儿念,在心里也念,这个孩子准好。反之也成立。
  由此可见,“心想事成”是中性词,你心想好事成,心想坏事也能成啊!你点香时突然香断了一支,不由心想“哎哟!是不是谁谁有事啦?”那还真会出问题,千万不要这么想。香断了,要想“噢,这是佛的示现,要给我消灾”。那灾祸确实会因此念而被消除,所以请大家珍惜这个窍诀,你们这么想就会得到好处,对自己的父母、子女,对周围的众生都有好处。
  学佛的人天天想成佛就一定能成佛,老是说:“能不能上去啊?”那就坏了,上不去啦,所以修行之人心想事成,要想成佛、要想成菩萨。
  如来就是达到这个境界:心念一动,菩提心一生就能化出千百亿个菩萨化身去度众生,洞观某人有即身成佛的机缘就马上化身度他。这就是如来,即是心想事成——起心动念即成现实的意思。
  佛教是不是消极的?
  问:“别人说信佛是与世无争,是消极的,我该怎么回答他{门?” :
  答:这种说法很片面。说明此人对佛教仅知皮毛。依我看,他们说信佛消极一般有如下几层意思:首先是我们慈悲,比方说仇人、坏人找我们麻烦或是欺负我们,我们把对方看作是上世父母,所以我们不跟他计较,也就是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仍然以慈悲的心态对待他。其次呢,一般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讲过程,不强求结果。因为这一世的福报也好、罪过也好、麻烦也好、灾难也好,都是往世,无始劫以来积累的结果,是应该受到的报偿,福是这样,祸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做事就是在还账,结果都是因果律决定了的,所以我们做事只讲过程,尽到心就行了,至于说结果再坏,那是我们该承受的。
  比方你投资,有一个人给你规划了个项目,需要二十万,你盘算着确实不错,于是你就准备付诸行动,考察、论证,写可行性报告,找合作伙伴,然后再去办营业执照,银行贷款,买工具、买厂房、开拓市场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你都要努力去做。如果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而结果失败了,二十万打水漂了,那实际上二十万就是还账了,你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是还债了,所以没什么可让我们心里觉得过不去的,就是讲过程,不讲结果,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做事一切随缘,随缘而遇,随遇而安,不争、不强求,好了也不高兴,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没什么可高兴的;做坏了,亏了,那是还债,清账嘛,所以心态一直保持这样,这些可能也是所谓无争、上进心不强、消极的原因。
  佛教到底是不是消极?大家想想,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了,他成佛以后到兜率天又下来,一生示现苦行、证悟的过程,他成佛了,不逍遥自在去,又在人间示现四十九年度人,这是消极还是积极?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观、苦海常作渡人舟”,这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积极人世精神能说是消极吗?
  当今时代,有一种人生观叫成功,叫实现自我,认为一个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这样就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或者在财富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或者在事业上有重大的发明、突破,再或者是在政界取得高高在上的地位。成功即意味着在名声、地位、财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以为这样就不枉来人世一遭,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所谓个性的张扬、个人的自由,看似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实际上它也强烈地体现了“我执”。“我要赚钱”、“我要事业有成”、“我要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要尽情享受人生”、“你如何如何侵犯了我的利益”等等,处处都以“我”为中心。但是世间的名利有限,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的欲望日益膨胀,谁也不肯让谁一步。这样的人生奋斗就像一个角斗场上的生死搏击,每个人都用尽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在遇有同路人障碍的时候,就将其踩在脚下,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亲友反目为仇。这是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
  世间几十亿人,绝大多数终日都只关注着“我”和一些属于“我”的东西,要是让谁把自己的利益让出去,那真是比割肉还疼,以这样利己狭小的心量,很难有什么大作为!佛弟子不为世俗利益而争,把诸多方便利益让给别人,先利人后利己,这是何其洒脱高洁的品格!修菩萨道的佛弟子,心系全世界、全人类,并且将之扩展到所有的众生,这种精神怎么能说是消极的呢?它的积极体现在对所有众生的关爱负责上!
  我们行菩萨道不仅为自己努力积极工作,而且还要为众生去努力工作,这是积极的,是伟大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佛教深信因果,那么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所以讲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仅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个体自己求自由幸福的内在需要和条件,是自觉自愿而非受人强制的,这种思想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力,可以平衡冲淡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所以深信因果思想对培养公众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觉是非常有利的。
  当我们把众生都当作父母看,我们用慈悲心去对待所有的众生,如果世人都有这种思想,世界还有战争吗?还会存在不平等吗?佛教大慈大悲的思想,是代表人类广大利益的思想,是真正求世界大同的一种积极、究竟的思想,所以我说佛教是假消极真进取。
  释迦牟尼佛生到何方世界?
  问:“释迦牟尼佛生到了何方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可不可以称作法界?”
  答:释迦牟尼佛生到何方世界?这说法不准确。何方世界?这是我们凡夫的思想有限制,才有这个地方、那个地方,这个国家、那个国家,这个星球、那个星球之分,这是有限的思想。一真法界,那就是法体的本性尽头,从究竟意义上说就是一真法界,没有多个世界。法界,以法为界呀,没有这个那个之别的。
  问释迦牟尼佛生到什么地方?有生,说明他还是有死,对释迦牟尼佛来说死这个概念已然不存在了。他已经证悟空性,没有生死了。他就在这个法界中,你若有观察能力你就会知道,释迦牟尼佛与时同在,无处不在,任何世界都有他的存在。
  释迦牟尼在往世成佛以后又到兜率天住了四千多年,等待这个娑婆世界的缘分,看到净饭王符合他的环境和度人条件,才投到净饭王家里做王子,后来出家,苦行,证悟,证悟后四十九年传法教化众生,最后进入涅槃寂静。他的成佛过程是一种示现,而且最后把身体也舍去了,他已经没有了生死,所以不应该把佛当作有生有死,说佛在任何地方。
  关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算不算法界这个问题,实际上刚才已经讲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只能说是在法界里边,但不能说是法界,一真法界、一如法界,那是本体、一体,不能说这个也是,那个也是,法界只能是一个。这个问题就解释到这里。
  弥勒佛龙华三会的景况
  问:“按佛经讲,弥勒佛五十六亿年后要下生,那时候世界特别殊胜,并且要开三个法会——龙华三会,那时是否天下都为三宝弟子?”
  答:龙华三会,是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道的三会说法,又称龙华会、弥勒三会,略称龙华。是指佛陀人灭后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佛,前后分三次说法。过去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未曾得道者,在此会时,所有中下根者都可得道。初转法轮所度化的众生有上根器九十六亿人;二转法轮时,度中根器的九十四亿人;三转法轮时,度众九十二亿下根器人。
  释迦牟尼佛在授记中讲:与我结缘的要到兜率内院,与弥勒结过缘、皈依他的也要到内院。那些未能生兜率天的佛弟子,也未能成就,那么将来弥勒下生时,也可在龙华会上闻法解脱,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也一块儿下来,来授记。
  按经上说,弥勒佛下界时的世界是:已经是一太平盛世,人寿八万岁,人民安乐自在、丰衣足食、国界安宁、社会祥和的地方了,一个清静的人间净土。释迦牟尼佛当时还留下一个伏笔,怕弥勒佛那时度人有困难,就让迦叶尊者,让他不人圆寂,到现在都没人圆寂,让他人定在云南的鸡足山,等弥勒佛下世之后,迦叶活佛立即现身空中,示几种神变,这时候弥勒佛就随机演化说法。
  如何解释佛教所说的二十八层天?
  问:“现在人类电子望远镜已经望到了一千万光年的时空,但是也没有发现有几层天,那么佛讲的二十八层天又如何理解呢?”
  答:现在电子显微望远镜已经望到了一千万光年那么远的地方,一千万光年是个什么概念呢?光速一秒钟就走三十万公里,一分钟是六十秒,这一天有多少秒啊?八万六千四百秒,用这个数再乘以三十万公里,这一光年就走这么多,天文数字啊,一个“1”后边画好多“0”,就这么远。
  传说中七月七牛郎织女搭桥去会面,搭鹊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们离多远呀?离二百万光年,现在就算坐着每秒钟跑三十万公里速度的火车,得走二百万年才能见上面,那七月七怎么能见面啊?这只是一个神话。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以这种光速度都要走一千万光年远的星球、空间,但是没有发现什么所谓的天,都是空间,没有所说的一层一层的天,那佛、佛法说的二十八天又怎么理解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释迦牟尼佛他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彻底的觉悟,他把各个方面都看透了。当时释迦牟尼佛说地球是圆的,那是二千多年前说的,直到一千年前哥伦布航海才知道我们才知道地球真的是圆的,这证实佛说得准确无误。还有释迦牟尼佛说:一钵水有八万四千条虫,现代科学技术也给予验证了。释迦牟尼佛说十方世界无尽无边,你看即便以光的速度走一千万光年还看不到宇宙的界限呢,我们这个世界、另一个世界,无尽无边的虚空啊!时间和空间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无限。这个时空是无限的,那么怎么能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限,就说释迦牟尼佛说的不对呢?人类所能见的是有限的,那么有限以外的呢?看不到并不能说明二十八天不存在,这是从时空无限的角度来说。
  第二,从空间维度上说,我们所见的维度也很有限。大家知道明朝有个戏剧叫“蚂蚁缘槐夸大国”,大概意思就是讲一个小伙子在那睡觉,突然发现几个小人要拉他去,他力量大,国王一看他是个巨人,当时就封他做了个大官,最后又招他作了附马、丞相,到他死的时候就醒了。醒了以后,他就去找他梦里曾经筑的长城、提坝,还有宫殿等,一看都在,那是一个蚂蚁王国。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他作为一个人到了蚂蚁王国就可以做一番大事业……,这是在讲佛理,这个小伙子由此悟道了。
  并且我们常人眼里的这个空间中也有多层差别,普通人看东西,以光谱来说,光谱有一百公里,现在人的眼睛只能看到十公分这么宽,十公分光谱以外的事情都看不到,光谱内的这些物品我们都能看到了,光谱以外的就看不到了。那么你看十公分就只看到这物质,而其他的东西就看不到了,如果你能看一米、一公里,那么这个虚空就不是虚空了,你就可能看到来回飘动的神仙、腾云驾雾的菩萨,正常人你只看到一个面,有的人他能看到另一面,甚至是三个面。看不到并不能说明这二十八天没有。况且虚空无限,我们人间这个世界可能是五千万光年,那五千万光年以外你能看到吗?
  心外求法和心内求法的差异
  问:“如何理解心外求法和心内求法。”
  答:释迦牟尼佛讲“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佛,如果你硬是要在其他地方去找自己,非要找谁认证你为佛,那大可不必。把灰尘抹去,自性现出就是佛,包括极乐世界,说东方也有、西方也有、南方也有,其实就是自心,自心见性就是一真法界,到处都可以去,实际上就是让你内求,让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外求、外力只能为助缘,不能作根本,所以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一定要在心里生起对佛的信心,正见上去自然就能得道。执着于“法执”往往成了障碍。像有些人经常拜名师,今天拜了这个师父,明天一听,那个师父好又到那边去了,到处去拜,今天这个法好修一修,明天又改修那个,这是耽误自己的前程。
  梦到亲人去世好不好?
  问:“梦到亲人去世或者有病,这个好不好?”
  答:此类梦可以有几个解释:第一是这个人身体弱、阳气弱,所以阴人阴气容易见到;第二就是冤亲债主或和你有缘的众生,梦见肯定有缘分,不是害你,不是报复,而是请你为他作功德,有求于你。
  对居士而言,如果做梦遇到亡灵多数情况有是求于我们,知道你跟三宝有联系,是三宝的人,大多是来求你帮他的。遇到这种事,要发慈悲心,替他念念佛,回向回向,然后到寺院挂个牌,给他办个超度,你的身体好了,也作了大功德了。这与民间为亡灵烧纸钱不同,你是给他念佛,助他往生,这很不一样啊。所以遇到这种事就要进行超度。
  慈悲和智慧的关系
  问:“如何理解慈悲和智慧的关系?”
  答:其实慈悲和智慧在根本上是一回事,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智慧是开悟了——对世界的真谛有了正确的认识;慈悲呢,有了智慧才有慈悲,反过来生起慈悲心,助于得智慧,所以说他们是相辅相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几天讨论了很多问题,能使我们对佛法有一个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我们的见地。修行讲究境界,境界靠见地,解脱靠功夫,学佛没有境界,理趣上上不去,这就容易着魔,得不到引导。为什么修行禅宗、密宗必须有师父指点?因为一旦妄念没了就会出现景界,这种景界密宗叫坛城,要是禅宗可能会出现天,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等等,有的还会遇到龙王、神仙什么的。遇到这些景界应该如何处理呢?是魔?是神?是恶?是善?你分不清,必须在师父的指导下进行,所以平时学得多,见地上去了,就能够分辩,能够直取最高境界,最后见性证悟成佛。我们这个境界和见地与往生也有关系,为什么念佛有事念、理念?你时刻想着三圣就在眼前,是真的,而且确实能接引我们,这个心不离开三圣的观想,口不离佛号,做事的时候也观想,任何时候都观想,这种观念只要养成习惯,一旦在昏迷中,也就是在快离开肉体的时候,尽管有四大痛苦,你心里有佛同样能往生。
  按佛经讲,死的时候有四大痛苦啊!地、水、火、风。首先是地塌,身体什么感觉呢?都空了、轻啦,飘起来啦;遇到水,全身冰凉,遇到火全身炙热难耐,遇到风就感觉飘荡而无依靠……此时你若心里有佛,念一句佛就能得到佛的接引,就能往生。但这全凭你平时的意念、境界,这个境界时时在心中,临终的时候自然就呈现出来,就能跟佛走了。
  解脱靠功夫讲的就是平时的锻炼,再难的时候也得念佛、想佛;欢乐的时候也是一样心念不离佛,这叫功夫。任何时候不失这个功夫,见地再提高上去,就能解脱。所以这个见地很重要,我们讨论佛法就是为提高见地。见地上的充实、理论上的提高,就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境界上去,再加上自己修行的功夫,解脱就有把握!
  如何调伏业力?
  答:如何调伏业力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业”就是所作的业行。“业”分为三种形式:身所作,口所作,意所作。身所作,如杀生,盗窃;口所作,如两舌,诽谤等;意所作,起心动念。另外从善恶上分,又分白、黑业,善为白业,恶为黑业。“业”也是所起之“因”,有因必有果。“果”是如何实现的呢?果的实现必须要有作为,就是通过组合之力产生“果”。善业是通过善的组合之力产生善果;恶业是通过恶的组合之力来实现恶果。本来这个力量是没人能改变的。善业实现的是善果,没有人愿意去改变。而恶业(因)实现的是恶果,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得到的,都渴望避开恶果,希望改变这种产生恶果的恶业力。我理解你说的所要调伏的业力是指这种恶业的组合力量,对这种力量的调伏也是行者必需做的。
  调伏业力有“他力”和“自力”的问题,他力就是祈求上师、三宝、空行护法的加持,这是他力。自力就是通过修行自身,观照着自己的心来实现调伏。
  比如说一个人上世由于自己的嗔恨心把另一个人右腿致伤致残了,那么按一报还一报的因果律,正好他应报在现世,但是要实现这种果必须要有过程的力,而且是过程的组合力的显现。比方说,由于自己的行为惹怒了对方(即上世受伤害的债主),而直接造成了对方伤害于你,使你的右腿致伤致残,这是一种显现。另一种,或者是对方(即上世受伤害的债主)他的行为引起了你自己的无端的嗔恨,甚至用凶器去伤害对方,最后因各种原因反倒伤害了自己,而使自己右腿致伤致残。
  那么要改变、调伏这种恶果,按他力调伏的方法就是自己要深信因果,一心向佛,通过佛力的感召使这个债主放弃讨债,就是刚刚举的例子,若对方不付诸讨债的行为,他就根本不会伤害你了,你的腿也不会致伤致残了。这是靠他力,是靠佛的影响力来解决。按自力调伏就是调伏自心,对自己要常安住于善心和善行,这样就不会惹怒对方。即使是对方因我而发怒,我仍然会以善心和善行加以理解,宽容,以善心善行对治,使这个恶果造不成伤害,这个恶果就兑现不了,对方也就无法伤害自己,如此一来,通过调伏恶业的力量组合而使恶果得以改变。现在如果不愿意有违愿发生,就要靠他力和自力改变你的业力,逢凶化吉,这是切实可行的。所以修行人通过他力和自力调伏业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恶果。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如何圆融
  问:“出世法和世间法如何圆融?不能两全时如何办?怎么看待世间的不正之风?”
  答:佛法分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世间法,就是在离开肉体成佛之前这一段儿,生活、处世、心态,都叫世间法,或者说三界以内都属于世间法。世间法既要按照佛教育我们的原理去做,又要人世与大家融为一体,否则男女结婚都结不成,想都是假的,什么也不要干了,这是消极的态度。出世法是解脱法,大乘不但解脱,还要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行菩萨道,彻底证明心见性,真空不二的境界。
  作为现实世界中的人,彻底以出世法要求自己,不现实,行不通,因为你还要生活呀!另外,你本身是以众生的角色来到世间,即便你是再来人,也是有欲、有惑的,身体是有漏的。只有生存下去,才能修行下去,才能完你度人的使命,所以作为行者有世间法和出世法圆融的问题。
  世间法与出世法该如何圆融呢?我想应有两个原则:
  第一,从根本上一定时刻不忘解脱。在·任何时候,包括违心做事的时候、幸福的时候、奋斗的时候,首先得清楚我在这个世界是过客,我是暂时的存在,我是来“下放”、来“挂职”的,我总要回到我的母亲——佛身边,成佛成菩萨是我的终极归宿,你在世的目的一定要清楚。不管出世、人世,佛弟子首先要想到最根本的是要到佛国去,其次想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度尽众生,让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是要掌握的第一个原则。
  第二,现实中一旦发生矛盾,比方说我要争取一个职称,而周围的人包括亲人也都在想办法拿到这个职称,而名额又有限,这就存在一个谁能拿到的问题,当然还存有社会不正之风的问题,如送礼等事情都存在。这个原则就是随遇而安,用心做事,不问结果,结果无论好坏,都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拿到了不欢快,拿不到不沮丧。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学的都学了,尽到努力,结果就随遇而安好了。一切都是业力、因果,要努力争取,但对结果一定要心态非常平静,这样就圆融了。当然努力一定要用正常的、正当的、社会都承认的方法实现,切莫以违法乱纪和犯罪。如此就可以把二者圆融起来。
  如何代众生受报?
  问:“能否生起代众生受报的心念,但自己又承受不了怎么办?”
  答:愿替别人受报,这是菩萨心肠。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我们既然承认六道,就有六道存在,有鬼有阴气,还有一些精灵、天魔、心魔、外魔,你为别人诵咒或者做事的时候,那就伤害到这些魔、伤害到这些鬼怪了,所以说有些感应是正常的,但是这种情况也有方法可以解决。
  第一,给他人作法事时一定要发菩提心,为度尽众生,我要给他诵经,请佛菩萨加持;同时再持诵佛教中一些大护身金刚法、金刚座等等;其次,把作法的功德也要回向给他的冤亲债主;再者一定要让被帮助的人心念佛号,对佛恭敬、起信心,只要他配合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这种情况就可以解决了。
  第二,有人提出,有替众生受业这种念头,但是自己又受不住怎么办?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些功夫的,想替别人受业马上就能将业力转过来,这说明他具备了迁移业力的能力,这是修行的成果,修行很不错才有这种能力。那么有了这种功能,自己又受不了怎么办呢?首先,这种心愿肯定很好,愿意替别人受报,是慈悲心;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提高自己的修行,因为只有你修行禅定力量大了,才能够承受大的业力,只有到佛菩萨的证量,你才能够真正利益受苦众生。受不了就说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身单力薄,应该加强自己的修行。同时我劝你,不要勉强坚持,泥菩萨过河,自己先让水冲了,你怎么度人哪?所以要加倍精进修行,尽自己的能力去度人,不要勉为其难。
  许多人修行一段后,在人群中会明显感到难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你修了菩提心,慈悲心增长,身处人群中自然就会感应到众生的痛苦,不自觉地进行了自他相换。学佛人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发大菩提心,多修随喜和回向,将更多的功德利益众生。
  另外,研究和宣讲佛法一定要负责任,要实事求是不能浮夸,也不能标新立异地表现自己。懂点儿佛法,就不管对与不对到处标榜自己,甚至认为修行是给别人看的,这根本就不会有成就。
  想成就必须虔心学佛,实实在在地修行。信、愿、行必须一致,对佛说的法不起疑念,坚信不移!愿,必须发大愿,哪儿都不去了,你让我明年当玉皇大帝我也不去,我就去极乐世界当一个普通的菩萨,我度人,什么名利呀,皆过眼云烟,全部抛在身后,都不要啦,要发这个愿!然后实际修正自己的行为。身、口、意三大方面,时时处处修行。
  在学佛和生活中,你记住一点就是用心做事,妄念不起,所出的结果必是因果自然的呈现。坏,你该着,应该承受,苦就苦,累就累,难受就难受,承受后灾就消了。好事,也是该着的,没什么可高兴的。结果都是该着的事,你想也是这个结果,不想也是这个结果,没必要烦恼。办不好了,哎呀,怨天怨地,甚至跟人家打架……这都是不符合佛法的。
  用心做事就是修行。如你给人家烧水,烧好水又省煤,负到责任,用心做,妄念不起,不再想当官啦,天上掉馅饼啦,捡个十万块钱啦,控制住妄念不起就是一种修行,就是如法。妄念不起,清净自现。
  心里清净就是菩萨,清净一分钟你就是一分钟的菩萨,清净十分钟就是十分钟的菩萨,清净一年,就是一年的菩萨,永远清净,你就是大菩萨啦,这是修行真味。做事你就用心去做,尽到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职业道德,那你这就叫修行!
  修正行为无非是身、口、意,身体去做,脑子去想,嘴去说,三个方面做到位,就是菩萨!菩萨有天龙八部护佑,而且能成正果。所以大家在这几天里一定要用心修行、用心做事。一心不乱就是此意,一心做事就是修行,就是控制住妄念不起。大圆满怎么解释?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前一个念头走了,第二个念头没来,一片空荡的空间就是大圆满。我们都有过这个“大圆满”,至于这个圆满怎么放大成真正的圆满佛陀,这个理论很深奥!这包含感受、感知,还有很多知识。总而言之用心修行就是一心不乱。希望大家提高自己的修行进程,勤勉修法,尽快证悟!
  于坛城无法观想清晰怎么办?
  问:“如果一时无法进行细微坛城的观想,能否观修咒轮于心间(心轮)或上师于心间,发出五彩光,来修禅定?’’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现在观想不清楚,观想咒轮或观上师放光,这是很方便的修法。最关键是:第一,自己观修时心是否清净;第二,对所观想的对象是不是具定了信心,并清楚显现出来。如果你很清净,就观想什么基本上都能观想出来。如果业力重确实观不出坛城来,观咒轮也行,观想自己成上师或本尊也都可以。
  为什么这样起作用?我们业力深重,观想也不清楚,修法也不精进;而你对本尊、上师印象深,本尊、上师与佛菩萨本是无二无别的,那么与本尊或上师相应之后,他们就能给你一种与佛同等的加持。你心净多少,就给你多少加持。就像一个空瓶子,若完全是空的,一瓶清水倒进去正好是满的;若只有半瓶了,只能倒进去半瓶水,可能还被染污了。所以修行主要在于清净心,只要你清净了,观想什么都能起作用。所以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净心,观想起来有感觉,这就能成就。
  怎样解救濒临死亡的动物?
  答:关于救助畜牲类,我觉得对众生最大的帮助是让它皈依,有了功德回向给众生,最大的帮助是这样。尽量不杀,并劝他人也止杀。最有效的救助方法就是用佛法——为他们皈依、回向、加持,靠你这个中介。你现在虽然不是上师,但你可以与上师、佛相应,相应以后你再放光加持众生,仍然是非常有力的。比如房间里漆黑一片,外面阳光普照,还有一个大反光镜,反射到房间里面,房间内也会很明亮,只简单地一反射就会很亮,就这个道理;回向就如同用反光镜来反射一下,对帮助众生解脱是很起作用的。
  如何做到一心不乱
  问:《阿弥陀经》讲:“直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示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怎么解释“一心不乱”?如何才能做到“一心不乱”?
  答:这个问题点中了净土法门的要领。往生极乐世界是要有条件的,够条件你才能往生。即必须持佛各号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有两种层次:第一种是“事一心不乱”;第二种是“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心知道自己在念佛,也知道自己念佛是求生极乐世界,但是心没有二用,只知道念佛、想佛、忆佛,佛可以接我往生极乐世界,别的妄念不起,这叫事念一心。这在历史上叫一片功夫,这一片儿功夫形成了,一个层次再往上一个层次,实际上这已经是进入禅定了。理一心不乱就是自性弥陀,自净佛土。念到悟出来了,噢!空啦,空有不二了。
  这个一心不乱就是念头不起,但这里有个很微妙的东西,“我执”空了,“法执”也空了,什么都没有了——没念头,那你学佛干吗呀?你怎么当菩萨呀?菩萨是上求佛法,下度众生,佛是要度尽众生啊,你没念头了你还学什么佛?成佛还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把自己修空?什么都没有?实际上这不是学佛的念头。真空还要无念而非念,就是还要有念,真空中道,这中道实相视为真空,真空就有佛的神力。什么意思呢?把“我执”放了,“法执’’放了,就没有自己一点儿东西了,一点点自利都没了,完全空荡了,这时候你是大圆镜智——像镜子一样。镜子就是照什么东西都没有前提和背景,照到什么就真实反映什么,这是大圆镜智。这时候泛起的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众生都要离苦得乐,这个菩提心发起之后,它是无念的。一看,这个国家战火纷飞,伤亡无数非常悲惨!他就自然发一个心,产生一个意念,那里就战火平息、国安民乐了。
  佛菩萨的意念之力大得很,不可思议!很多问题可以在定中解决,以心挽劫是真实不虚的!无念而念,中道实相,不到中道实相,没有这种神通。所以说这个心要一心不乱,达到空无,心理活动停止,万法皆灭,提到这个高度,那你当下就成佛啦!不是去极乐世界,就不用去极乐世界了,自心就是佛啊!你设想有一个圆融美好的世界,能够度众生,你自己就可以创造了!如来如来,就是这个意思嘛!你想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佛的神通。
  刚才讲了一心不乱有两种:一种事的一心不乱,一种理的一心不乱。事的一心不乱就是一层层达到的功夫,一种禅定功夫。理的一心不乱就到禅悟,禅开悟的一种境界。有些人找不到禅净双修的结合点,禅净双修就是让你在理念、事念过程中进入三摩地,就是人定,那么念佛就是修禅,控制念头啊,来者不拒、不思念、不追随……就是运用上这些坐禅的规矩和方法。
  念佛也是一心静下来,达到空,但只是空没用,还要泛起菩提心,这就是我们一再讲为什么要发菩提心?泛起菩提心才能够有佛广大的神通,才能够帮你、助你完成这个菩提心的大业。念佛法门非常殊胜!你只要是心系佛号,口持其名,耳听其音,心无二用,不就是一心不乱了嘛。心不乱的方法:就是事心不乱,一心念佛,理一心自性成佛。达到这个要求了,再往上发起菩提心就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见性是否等于成佛?
  答:“见性成佛”,意为见性就等于成佛了,这是禅宗普遍持有的观点,而密宗却不然。如多识活佛认为,见性不等于成佛,见性只是证悟了法身。性是本性,也叫如来藏,或者叫佛性,见到佛性,只是证悟了法身。因为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见到法身,还须再成就报身和化身,才是圆满成佛。
  佛是什么概念呢?佛是具足了智慧,具足了慈悲,具足了本事。只成就法身还并不够,还需要具备报身和化身,才能作种种化现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成就报身和化身需要有愿力,需要积累很多的功德资粮才能达到。
  如何对待禅定中出现的景象和神通?
  问:听说安住中还可以看到别的景象,可预见未来,是否这样?怎样做到的?怎样才能用神力帮助别人?
  答:问这个问题的还是个十四岁孩子,说明他的善根、慧根都很好。有用“神力”帮助人的愿望非常好,发心要好了就更好了。
  定中能看到很多事,是真的。但这不究竟,一定不能执着,仅仅是个拐棍,用一下的工具而已。像锄子一样是为了种粮食,粮食收回来,锄子就被束之高阁,没用了+要放得下。境界里的东西,如果有人总告诉你:“我和释迦牟尼佛对话了,和文殊菩萨说话了,佛说什么什么,让我如何如何,他说我什么大智慧。”这些都不要听,《金刚经》、《心经》里讲的太清楚了,都是泡影。如果他是大师,是个上师,再执着这个,那就说明他不究竟,根本不能讲这个嘛。这我们要弄清楚,这是此人有没有修行究竟的佛法,有没有真实修证的一个表现。
  但是确实有人人了定之后能做功德,比如通过修上师相应法。什么功德?如你可以往上一世走,上上世查,能查到数万年前你是什么,这样对六道轮回的认识就清楚了。上师相应法如果相应安住的好,小神仙们都会跟你交朋友,什么城隍,土地,山神呀,这些可以都来了,那小神仙狐仙,蛇仙……几百年,几千年的都可能找你交朋友,巴结你,因为你快成菩萨了,他们都在交朋友,什么样都有,当中很多要求皈依的也有。修到本尊相应法了,如果和本尊相应之后,那你就能和色界的神仙交往了,色界十八层天那些大神仙,还有天于,大龙王都能跟你定中来往。你要修到圆满次第,人了光明定,无色界的天人也能跟你交朋友。将来你们都会有体会的,到那个境界愿意巴结你的多了,愿意交朋友的多了,要皈依的,要……太多了,但是我们作为修法人千万不能执着,要见怪不怪。你要执着这些,就前进不了了。比如我们从广州要到北京,途中有个黄河,多么多么漂亮,你玩去了;再往前走,太行山多好,又玩去了。八大景看完还想看山洞,就耽误自己的事情了,没必要。如果你是有任务,需要你弘法护持,那你再修点神通,并不是坏事,如果不是的话+最好不要多事,避免烦恼。
  能否以神通来度人,主要看你上世你发的什么愿,如果你要当大菩萨度人,就能办到。如果上世你未发这个愿,这一世你发这个愿,下一世就可以当大菩萨来度人。十四岁的女孩子能提出这个问题来,确实值得钦赞。
  如何对待民间的“神仙现象”?
  问:在民间常有听说某个人有带仙,或是带神,是否真有这事?所谓的仙缘、神缘是否也是业力的一种化现?如不执着此现象是否能够消失?如不能消失,怎样去处理好和所谓仙神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咱们河北这一带,接触过五十多个这样的老太太,老人家们很有本事,你到她家,她一插香,你是哪里人,多大,叫什么,你为什么而来,说的准确无误。现在很多村都有,到我这挂号的有五十多个了,我们要承认他们,但有些出家人,你只信佛可以,你若信仙、鬼的存在,他说是邪门歪道,不承认。实际上这是学佛的一种不正确思想。释迦牟尼佛讲的是六道众生,六道都确实存在,不承认是不对的。但要知道仙界太不究竟。
  如果真有仙找你了,一定是让你带他,怎么对待呢?大家知道神仙是有劫难的,他掐指一算,我下面五十年这一段有劫难,是大难,过不去就完了;过去了我这道行就增长了。度过此难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修功德,第二是修行禅定。这禅定非常艰难,一闭关坐不下去,就像我们打坐一样很难,神仙他也坐不下去,不愿意修。不过还可以修功德,释迦牟尼佛的《功德经》讲,如果修戒、定慧、感到很难,以清净心、不执着之心来做于三宝有关的佛事也是一种功德修行,也非常殊胜,也能成佛。那么这个神仙呢?他也要做功德事,但人、畜牲道是看不到他们的,那他们就做不了功德,他怎么办呢?就找有缘人作载体,通过他们说话办事,人就能知道了,所以他找有缘人。有很多带仙的,特别是工人、农民这个层次,害一场大病,突然说他是谁,给你说事挺准,还能治病,这就是仙,就是色界欲界的仙搞的鬼,为了做功德所以附到你身上。他说你的过去未来使你信了因果,他就有功德了;再有一个小病,他能给你治一治,你按他说的做还确实能见好,他功德圆满就走了,把你这个躯壳扔下了。那你就出问题了,若破坏了因果,泄漏天机,就是你的事,所以这些人晚年都是很糟的,身体很差或有些麻烦。这就是“神仙现象”。
  对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处理?首先要见怪不怪,这是本来就有的,怕什么?仙虽有些本事,但却不究竟。仙那些话,听起来很灵,但做起来往往就实现不了,他给你念念也办不成,那因果他哪有本事改变?佛法是用空性智慧,把因果空掉,这因果就转了;或者通过佛菩萨加持,把怨亲债主化解掉,也可以。这些神仙他不究竟。如果你遇到神仙缠着你,那你赶紧给他念皈依,给他讲佛法。看不见他你也讲,他准能听见。你给他讲佛法度他,把他度了,这就是你的功德。对不究竟的一定不要轻易追随上去,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
  如何以空性智慧对待日常生活?
  问: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心视作一面镜子,世间万物在自心中一现而过,不知这样想,是否就是空性智慧?
  答:这种对空性的认识很好,但空性不是一句话就说清了。空性就是空性智慧,必须见性的同时无念,并有光明才是。体空,体是空的;性明,必须是光亮的;无念,就是无住。这种才是真正的空性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当作一面镜子,万事万物在自己心中一现而过。”这是不执着,是对的。一切不执着,一切都知道是缘起法,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生起的,当条件不具备就不存在,他是空的。遇到不好的事,这是缘起造成的,你就尽到心,它就好了,不好就算了,逆来顺受。若遇好事,也是缘起,说不定到头来不好的,过去就算了,没有太过极之处。记住缘起性空看待万物,都是空性,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在定中了。
  本尊是自己设定的还是佛菩萨设定的?
  答:本尊其实是由自己定的。每个人本身就具足了佛性,无始劫以来与哪个佛菩萨的感情、缘分都不一样,你感觉这个本尊,特别亲切,他的像也容易观想,念他感应也强,那这就是你的本尊,所以本尊最好自己选。你感觉一下,那么多菩萨,起码八个大菩萨,一个个拜,感觉一下,感觉好,那你就定本尊。如果自己实在定不了,再由上师帮助指定。
  能否代亲人皈依?
  1.我曾是个学佛团体中一员,我们都很散漫,只是悠悠泛泛的念念佛,感到前途茫然。我感觉只有真正生起菩提心才能慢慢入门,才不至虚度人生,我回去能否教他们修持菩提心这一殊胜法I、刁?
  2.人生苦痛,我能否在这里代父母皈依?
  答:教他们修菩提心法是可以的,你回去后将菩提心引导文你好好学,印到心里,然后带他们观修。修菩提心,要一级一级生起来,不是看一下懂了就行了。
  关于代父母皈依,我们观修时,每次都要求观想前方有佛,后面有法,左有父母,右有冤亲债主,都带着皈依,其实这个愿力已经为他们作皈依了。如果他们对大圆满法确实有信心,身体又不好,那么你可以代他们皈依。但必须经过开许,比如给你拿点圣水,这不是形式,而是法流,断了是不行的。如果身体不好或特殊情况,可以这样,我们做过,效果还都不错,这些老人身体都有见好。
  皈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内心能不能皈依。不要讲虚头,要尊重实际,要给他讲什么是皈依,他的心如果已经皈依了,又有这灌顶水,那就真是佛弟子了,不必再来一趟。再来的目的,是让他清楚什么是三宝,为什么要皈依,皈依以后有什么要求,如果他完全都明白这些了,你又给他作了法流的加持,那就是皈依弟子。所以如果你能保证他们确实认识皈依,就给你拿一些灌顶的传承的凭信,那他们就可成为皈依弟子。因为我相信你会认真对待的。
  怎样看待爱情问题?
  答:爱情有四种层次:第一种是欲望之爱。第二,情谊之爱;第三恩情之爱;第四,我们讲佛法就是究竟之爱。第一层次为什么说是欲望之爱?那纯粹是因为金钱、美貌等贪欲而喜爱,完全建立于这些外在条件之上,这些条件失去了就不爱了,这是不好的,也最容易破裂。情谊之爱,一回忆起来在一起特别高兴,他若真离开了,有很多回忆,存在着友情,这就高级一些了,不至于散得太快。恩爱之情,这是人间最高层的,想到对方一些事,总是让你感动得掉泪,这种就比较稳固了,基本上就白头偕老了。究竟的爱,那就是多世因缘的夫妻,他是个瘫子,感到是多劫的母亲,你也愿照顾他。
  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问:我们那里有个寺院,不时有人去扰乱,如何保持道场清净?
  答:第一,看道场开放没有,我国宗教政策规定,未开放举行佛教活动肯定会被取缔,不受法律保护不行。第二,寺院里要有佛法,庙不在大,有法则灵,只要有清净的法流,住僧又清净,那肯定会慢慢越来越清净,只是时间问题。不要去打斗,这是不符合佛教规矩。弘法看他有缘就度,没缘别强求。对于捣乱的人,主要是劝导,对他讲佛法;还要看捣乱的是什么人,用不同的办法对治。
  如何分辨某些法是否正法?
  问:1.如何分辨出真正引导众生解脱的善知识和真正的佛法?社会上有打着佛法旗号传外道法的附佛外道,某些气功似乎和佛教关系密切,如何判断它们是否佛法?
  2.如何帮助生病的亲友,使他们恢复健康?请上师传个方法使大家平时修持,以保健康。
  3.我的妻子不肯学佛,如何使她早日发心学修佛法?
  答:(1)怎么分辨佛法。佛法怎么分辨呢?首先,要用佛经来辨别。汉文大藏经是汉文佛教典籍的总集,经、律、论三部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讲密法的佛经叫“续部”,有“续经部”、“续律部”、“续论部”。汉文大藏经的版本很多,目前收录典籍数量最多的是《大正藏》。藏文佛教典籍的总集为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主要收集经、律、秘密藏三部分;丹珠尔意为“论疏部”,包括论、对经、律的注释,和史传等。“松绷”,是一批藏外著作,主要收入藏、蒙大师的有关著述。这些佛经是鉴别佛法最主要的依凭。
  释迦牟尼佛快圆寂的时候,弟子围着他都很悲痛,问:“师父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呢?”佛说:“要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现在有一些人打着修佛开悟的旗号传法,但缺乏依凭。
  其次,所讲的法应有传承。不论禅宗,密法,大乘,小乘,都有法脉传承。如果自称在定中哪个佛给我灌顶了,传一个什么大法,这不足信。
  人生不容易啊!就这么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走错路,下一世能不能接触佛法,是不是人身,都很难说。一定要掂量,对上师或师父都要观察。
  第一,看他讲的是不是引导你走向佛法,这个路对不对。路线指错了,你就可以指出来,这个师父就不行。第二,看他讲的是不是以空性为最高的智慧,讲的法是否包括空性智慧,没有就不行。第三,清净法流是不是存在,特别密宗传承须清净。关键要用这几个标准来对待,不能轻信,误了自己前程是很危险的。特别是修行已经有禅定功夫了,再误进去,太可惜了。若是离去世的时候很近了,再想回头已来不及了。
  气功肯定不是佛法。但在藏传佛教圆满次第的气脉修行过程中,有借助气功来转实成智的手段,但这些气功不能说就是密法。密法,首先是要由具格上师亲自传承的;其次,密法有很严密的仪轨,从低到高次第修持,其中观想,体悟……都特别严谨的。单把气功这一部分拿出来就说是佛法是不对的。
  气功大师太多了,我们说他们是密宗佛法那是万万不可的。气功打着人体科学的旗号,可在万人大会上讲,所以传得很广,他自称密宗气功,对自身传播确实有好处。但是它并不是密法。
  (2)如何帮助亲友恢复健康,主要是回向。让他懂得佛法,并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这样就是帮助。也有一个治病的方法,须修了本尊才行。
  (3)至于妻子不学佛怎么办。一种方法是修法时观想她在身边。同时,引导她,多给她讲道理,再多带她结识善知识,特别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用佛法度她,“无难不言佛”,逐渐她就可以走进佛法。
  如何理解观想供养?
  问:供养时观想用灯香花等来供养佛和法界众生,他们真的受用了吗?如果真是那样,那么佛前就不用上供了,都去观想多方便,我觉得就像画饼充饥,不切实际。
  答:你这么想是执着于形式了。首先要理解供施在修行上的意义。供养和施舍的内在密意在于修你的心。用实物来供养代表对佛的供养之心,如果你舍不得供,说明对佛只是叶公好龙。如果内心真实生起上供下施的心,而且在弘法需要时,就拿出财物来供养,从心里实实在在这样做,那么观想的功德是一样的。在不方便的时候就可以观想了,在火车上,睡不着时,开会时,都能事半功倍。如果没有供养的心,那实物供和观想供都是流于形式了,画饼充饥,佛也认为是这样,你也认为是这样。主要在你的心是不是真正信佛,真正愿为荷担如来家业做点事。这是最关键问题,要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观想什么就成什么。
  其次,观想要很清净。观想清净,就和实物供养一样的。佛菩萨无所不在,观世音寻声救苦,凡有声音祈求他的时候,他都会在到来,你心里一动念,他就在你跟前,他是遍时空充满了他的佛身,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限制,观音菩萨就是这样。你用心供养了,他时时都是知道的。好像母亲带孩子,要吃奶还是哪不舒服了,母亲立刻就知道。你只要供养时,用虔诚心,清净心,观想是绝对是有效的,绝对不是画饼。画饼是你心不在焉,图省事,稀里糊涂观一下就算了;菩萨感觉不到,你自己也觉得没功德。
  观想本尊感到困难怎么办?
  问:安住之前观想那么多,一层一层的还要清清楚楚,特别是观莲花,有多少花瓣,日月轮是观立体图,还是平面图?有的根本不知道是啥样子,把我搞得杂念起伏,烦恼重重,为什么不直接安住?可以不观吗?
  答:安住时观想,如果烦心就不要观想了,说明你现在根器还不成熟,或者是修这个本尊的因缘还不成熟。
  但是成就的根本就是本尊。如事业法,先观想本尊再作法才有力量。修生起次第,如果本尊生不起来,生起次第就无法成就。修气脉明点时,也须先观本尊,再修就成就快。
  另外,本尊还可以让你安住,心系一念。要是不用任何观修,一坐那儿就安住,极少这样的人。除非你真正是佛,打个盹下来了,所有的修持都带着呢,不然你安住不了。安住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善根、慧根、因缘和方法,环境清净,菩萨的加持和传承……很多因素。观本尊就是令你安住的方法,如果把这个作为一种拖累,就不对了。即便你的性格怕麻烦,也必须努力清楚地去观修。当皈依和菩提心都修起来了,就要进入空性智慧之中,在进入空性智慧之前,就必须在一分钟内把一万个念头变成一个,这个本尊法就可让你万念归一。
  观想莲花,你实在想不了,摆一朵莲花放到面前,就按这个想。人都有记忆,除非你脑子有问题。还有地基,地水火风,上面须弥山,平原莲花,金刚杵,中间围墙,一点一点中间又有个智慧本尊等等……这一层一层的确实是麻烦。麻烦的观修本身就是锻炼你摄住念头的一种修炼,你不能安住,心乱,就是你不能心系一念。观修本尊是有难度有次第的,从基础开始,生出来……生出来……心都系到这上面,之后别人说话喊叫,你都不理,完全按这个走,慢慢就观成了。这是心系一念最好的窍诀。
  那么多大成就者,他们为什么要编这么多,他们不知道一坐那儿舒服,不想立刻就进去了,安住成佛了?但是光舒服不行,安住不了,成不了事,还在六道轮回,所以才编出那么多方便法门。一会儿让你观种子字怎么放光,一会儿观个咒轮,左轮、右轮,那个字是立的、扁的,还有颜色,谁进去了谁出来了,最后化成空了。这可不是麻烦啊,我还嫌麻烦,可你必须得麻烦。
  如果你现在实在观不了,没关系,你的福报资粮不够,业障重,先好好诵经,念金刚萨埵心咒去除违缘,相信你将来能观起来的。我不会开许不按次第修,这是不可能的。必须按传承,很多大成就者就这么成就的,我们不可能比他们慧根更圆满,什么都不观想一坐那就成了。所以一定要起信心,没什么商量的余地,必须这样观修;观修不了暂时你先修点别的,念念咒,大礼拜这都可以。
  上师多了是否影响修上师瑜珈?
  问:1.什么是活佛?2.上师多了是否影响修上师瑜珈?3.上师瑜珈和无上瑜珈有什么不同?
  答:1.藏传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再来世间度人的人称为“祖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
  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活佛”是汉族人对他们的俗称,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
  活佛通常有很高的修行成就。大悲不住寂灭,成就的时候有光明,光明是干什么的呢?是化无限个自己的化身来度人。不一定只有被认定的是活佛,还有些活佛就没被认定。具足了证量之后再来的,就称成活佛,有的认定了,有的是没认定,认定的可能有公开任务,没认定的是特殊任务,什么特殊任务?我就是为了度他,我转这一世,度了他我就走了。活佛在汉地和藏地不一样,在藏地绝对至高的。在汉地,我主张众生平等,但你修行的时候一定拿我当佛,才真正能成就,也得把自己观成佛。下座之后要敢于接近,众生平等。下座都是哥们兄弟,和谐世界,这是我个人观点。
  2.上师多了是不是影响修行。
  上师多倒不怕,在没有选定一条路之前,多一点有好处,过去佛教有个说法,“庙是守出来的,法是跑出来的”,找真法就得跑,不跑不行。所以说在没定法脉之前,多接触善知识,听一听,分析分析,然后再依止一位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根本上师只能有一位。
  依止根本上师之后,对过去拜的上师有两种对待办法,一方面,过去这些上师还是上师,上师相应法里有个观想:即所有给自己灌过顶的上师,都在上师头顶上,这样就圆融了,这是一种心态。把你所有的上师观进去,历代祖师、历代上师对你加持,只有好处,没坏处。 ’
  同时,已经认定一位根本上师了,已经路线清楚了,就一门深入走下去,不要再让其他上师和法门分散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对于其他上师,可以供养、结缘、随喜,但是不要影响你走路,不要太耽误你的时间。如果影响你走路了,那么上师多了就不适宜你。如果不影响,多结善缘,随喜功德,请他加持,绝对是好事。所以上师多少无法判定是好或不好,而是取决于你的接受能力。很多修行人都拜了不少师父,每一个法都非常殊胜,那么这也好,那也好,你就应接不暇了。所以接触可以,结缘也可以,千万记住不能影响了自己的修持。所以把凡是结缘的上师都可以观在顶上,同时记住不影响自己走路这一点,不然要走弯路。
  3.上师瑜珈和无上瑜珈有什么不同。
  无上瑜珈部包括大圆满法的最后三乘:生起次第,修幻身成就;圆满次第,心性光明大乐而成就,转识为智;最后大圆满次第就是把前两者结和,然后再修彻却、脱嘎,就是禅定光明双运,最后证见本性。
  上师瑜珈,是修与上师相应,这是密乘一切修法的根本,是最核心的法。.虽不属于无上瑜珈次第,但是又可以作为无上瑜珈来修。无上瑜珈是通过修幻身、光明、无念而达到证三身,上师瑜珈中已包括这些,所以这个法既基础又最高。只修这个法就能成就,很多成就者就是依此法成就的。有位皈依的大圆满弟子牛实为老先生,修了加行。2005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一见我,有缘就皈依了。我看他的因缘,传给他上师相应法。现在他把这上师相应法不但证到了,而且画出了示意图。他说,咱们再研究研究,我再修一段咱们再公开。他现在只修这一个法,其它什么法都不修了。所以说上师瑜珈也可以直接成就,看你以什么心态修。
  修上师瑜珈时,观想上师成本尊,本尊也是上师。先把自成本尊观成了,然后进入空性,空性明亮,遍满法界,到这个境界了,就成佛了。你只要前面加行修了,皈依、菩提心、金刚萨捶,把违缘去除了,上等根器只修这一个法就能成就。各传承的上师瑜珈都是不共的,都有自己的仪轨,但原理相同。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答:这话的意思是,本来是很烦恼,以佛的境界一看就心态就转变了,转变后就是菩提。“烦恼即菩提”,是有这个说法,但烦恼必须得转。迷者众生,觉者佛,精彩在“觉”上,必须觉悟才行。烦恼就是烦恼,就是业力,你要转变了才变成菩提,要不觉,那烦恼还是烦恼,坏事还是坏事,不是菩提。
  是否密宗主要靠供养才能成就?
  问:有人说密宗主要靠供养才能成就,不供养就不能成就,是吗?
  答:这就看你是否有供养之心。供养表示你对佛法的虔诚信心,并能积聚福报资粮。没有足够的福报资粮,是无法成佛的,而福报资粮从上供下施的修行功德而来。供施的功德大小,不在于财物的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你看能海大师和清定上师,把自己积累的财宝全部拉过去求密法,这表示他的信心。如果根本就没这个心,用多少财物供养效果都不大。如过去有一个贫女把头发剪了卖了,供油灯,这就种下了成佛的因,后来真成佛了,她是用心来供。
  在不方便以实际财物供养时,随时用心修观想供养,也可积累资粮,这是密乘不共的殊胜方便。供养的心态以三轮体空,功德最大,就是不执着于供养者、受供之人、所供之物,布施也如此。
  在家怎么设佛堂?有什么要求?
  答:如果全家都信佛,佛堂应当设在家里中心最好的位置,不要在阳台上那么个小地方;如果只你自己信,那就在阳台之类的小地方也可以。
  供什么佛?一尊佛就行,多佛也无妨,看你的地方,佛像大小都没关系。戒律最主要就是佛堂不要放荤腥,不要在佛堂杀生。
  还有的问,佛堂放仙界行不行?有的居士说家里释迦牟尼佛供一个位置,菩萨供一个位置,神仙供一个位置……家里到处都是,家人都反对。我告诉他,可在家里只设一个佛堂,所有的都放进去,只是牌位不同,中间佛,两边菩萨,神仙等放在两边,就行了。因为一念佛的时候,它们在旁边也皈依了,也受益了,不会打仗。有人说“你家佛堂不干净,天天打仗,佛菩萨跟妖精打仗。,’这都是没毕业的小学生,实际上不会矛盾,你好好拜佛,整个就相融了。能分开就分开,不能分开放在一起,位置排好也没关系。
  什么是有余涅架和无余涅槃?
  有余涅架就是了这个因、了这个缘。禅宗有南顿北渐之说,一下子成佛,北部讲那不行,哪有一想就是佛的呀?必须渐修,一次一次证量到了才能成佛。
  密宗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观成佛。什么意思呢?理可顿悟,事须渐修——这是别出一面的解释,是一个很伟大的成就者讲的,就是把自己先观成佛,观成佛之后三毒三业再逐渐排查清净。
  涅槃从大的方面说有两种:有余涅架和无余涅架。有余涅架就是证了佛果,但人的肉体还在受罪。在“非典”期间有一个“成就者”曾发过一个传单,传单上说:“你把自己观成佛菩萨,哪还会有病呀?凡是得了这个病的,就是有业力有果报,应该去尝受这种果报,应该把自己的业力排除。”我觉得这个人讲的有问题,于是我就试着给他打了个电话,我说:“按佛法说,你不应该这么讲吧?就是证到佛果还有有余涅架呢,因为他的肉体还在,肉体还没了果啊,欠人家的就得偿还。释迦牟尼佛还有吃错药疼痛难耐的时候,他呈现一生灾害及业力,最后把身体也舍去才进入了无余涅槃。”
  每个人都有有余涅架和无余涅架,你看我们下边寺院中的本修法师修得非常好,好多大成就者都说他修到罗汉果位了,但他脾气非常急——骂人,有时候还跟别人吵架,他这是呈现愤怒的罗汉相,他骂你是帮你消灾呀。他骂人的时候有没有烦恼?有烦恼啊,有余涅架需要还报这个烦恼,把账还清了才能到佛那儿去呀,所以他得还账。
  我们不要对有余涅架不理解:这个师父,他怎么还这样呢?那个活佛还有哪儿不如法,如何如何,你应该看到有余涅架同样要承受因果,讲这些对修行认识的提高非常重要。理可以顿悟,事可以渐修。
  佛教从创建到现在已经两干多年,在印度本土流行约一千七百年,就是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一世纪,它分三个阶段,交叉进行。前六百年是小乘,叫上座部,又分南传、北传,分二十个部派。第二个六百年是大乘,在佛教历史上开始不承认有大乘,不承认达乘是佛法,最后通过辩经、通过对照释迦牟尼佛教义的理解,大乘才真正纳入佛教的一个宗派,在这个六百年中主要是讲瑜珈和中观两见。第三个六百年,就是后期阶段,是密教阶段,这六百年内形成了密教。唐密在唐代从印度传人汉地,后来又传到日本为东密,近年来又回流中国。总的来说,世界现存的佛教各派传承都在中国有所保留。
  藏区有件事:一对男女结婚了,但是这个女人非常厉害,天天虐待她的丈夫,这个男人感到非常的痛苦,感到人间没有什么温暖,他就想一定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就出家修行,并且一闭关修炼就是五十年,最后终于证悟成就。就在他得证悟之时,他的夫人正好死去,并且在死的时候,身上留下一张字条,写明了她是历史上一个大菩萨,曾发过愿一定要度他,所以这一世才转世作他的夫人,折磨他是善巧方便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促使他走向修行、寻求解脱,现在他已经获得解脱了,她这一次转世的任务也就结束了。
  我给大家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在我们的周围,就有乘愿再来的菩萨,也许他扮成你的亲人,也许他扮成你的仇人,甚至是扮成魔的样子,与你朝夕相处,现在坐在你身旁的哪个是大菩萨,我们谁能知道7.
  乘愿再来的人很多,释迦牟尼佛曾讲过诸位菩萨都有千百亿化身,他为度一个人就可能化现来这世上一次,这么多世界,会有他无数亿的化身,为的就是度尽世上所有的众生。无以计数的大菩萨,他们时时都有可能转到你身边来度你,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教育你要修行解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一定要相信我们是很安全的,你身边站着的就有菩萨、有护法,你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与人为善,就一定不会有什么灾难。正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只要你心地宽广,待人祥和,就不要怕什么鬼怪,作为修行人更不应生起恐惧感,佛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头顶上啊!
  众生的生灭之快是不可想象的,只有信奉佛教的真理去修正自己,才会达到与时间同在、不生不灭的境地,也就是涅架寂静。人什么时候坦然、安全过?都是这个事没了,那个事又来了,你想想你这一生什么时候安生过呀?从小到老奔波、担心、恐慌、病痛、奋斗,始终处在搏斗的状态中,有多少高兴安宁的时候呢?那真是幸福中有担忧,享受中有恐怖。佛教的伟大在于不仅揭示了世界的真谛,而且引导我们以正确的立场看待人生看待社会,以深远的正确知见解决现实精神上的难题,帮助我们真正生活在安全和坦然中。
  那么有的人又说了,有这么多佛教徒真正能成就成佛的有几个?我们怎么没有看见啊?对此我说明一下,有这种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不明白什么叫佛。成佛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我们所说的成佛是相对的。绝对的成佛我们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的障碍太重了,你连菩萨转世都看不到,那你又岂能看到哪个人成佛走了呢?你看不到有几个走的,你用你的肉眼凡胎所看到的就只有生灭而已,但你没看到并不证明没有,并不证明佛不存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