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音乐>>正文内容

梵呗种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健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梵呗种种
  李健之
  十月二十日,中大音乐系叶明媚博士,在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每月举办的“民粹昔乐茶寮”上主持一项佛教梵呗的示范演出,席上她会就梵哏的各项问题进行阐释,此外,将有擅长梵唱的法师示范表演。
  在佛教音乐上,佛教僧尼的梵呗源远流长,它既是一种仪式音乐(声乐),有其实用的意义,但在长期的“应用”和发展中,它又演变为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形态的梵呗;早在魏晋六朝时代便已有众多的记载,到了唐代,寺庙中盛行一种应用梵呗歌调来宣讲佛法的“说唱艺术”,名为“俗讲”,这种“俗讲”在当时大行其道,很多市民大家都欢喜到寺庙去听“俗讲”,有些寺庙门限为穿;据一项很著名的日本僧人在当时的报导,当时长安出现了不少有名的俗讲和尚,有名有姓,如所谓“左街”上的海岸,齐高、光影;“右街”上的文叙等。其中尤以文叙最有名,连当时唐敬宗皇帝都要驾临“兴福寺,观沙门文叙俗讲”。如上所说、“俗讲”所用的歌调便是梵哏;当时的听众,视之为一种动人的歌唱音乐。
  勤人的歌唱音乐
  唐代用梵呗进行“俗讲”的传统,早在魏皆六朝时期便已开其端,从汉代开始,天竺僧人从西域传来了佛教,他们当然用所谓梵(天竺)音诵经,诵经通常有“质直法”与“曲折”二种,前者乃是直诵,后者则是“歌唱”。所谓“曲折法”,其实也可能便是声乐谱;中原一带很早期便有声曲折语,直至近世,佛教仍流传着一种“曲折”谱号,其中以西藏密宗所传的最为完整。佛教僧徒用梵音咏经唱经,那是早有所本,在印度本上便是如此。梁朝“高僧传”论梵呗,说:“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昔诸天赞呗,皆以韵入弦管,五象既与俗违,故宜以声曲为妙。”这段话明显地指出梵呗在天竺。“皆入弦管”:而“五家既与俗违,故宜以声曲为妙”。事实上,佛教梵呗是可以用弦乐来伴奏的,所谓一片铙钹钟磐之乐,我相信唐代的佛教仪式往往伴随着较大规模的弦管伴奏,只要观赏一下教煌壁画中的“伎乐天”,便知道当时奉佛的乐奏规模是有多大了。若干佛曲与佛乐在当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单纯咏经式的梵呗,在其清唱时,也变为一种很富音乐性的歌唱音乐。
  我个人对佛教音乐一知丰解,但我有一种感觉,便是觉得佛教梵呗今不如昔。昔日的中国僧侣,为了唱好经文以便于宣扬佛法,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基本上是终生钻研梵呗的,他们或经营唱腔,或钻研发声方法与歌唱技巧,或“裁制新声”——即所谓制作新腔,务使听者都感到动听及吸引。这些人,早期在魏晋六朝期间,被称为“经师”,这种“经师”的专职几乎便只是钻研梵呗的歌唱,其职责相当于“乐僧”;另有一些僧侣在宣讲佛法时较专于说教讲述,并不专务歌唱梵呗这些人便被称为“唱导师”,这些人也会用梵音“唱导”,不过所唱的不是经文,而是经文以外的所谓“偈赞”,用吟唱方式,要求也不太高;不过,这种分工主要在六朝时代存在,到了唐代,由于无论讽咏经文与咏唱“偈赞”,都需要越来越高的歌唱艺术,其后,上述这种“经师”与“唱导师”的区分便日渐泯灭了,能歌咏经文的和尚都不推辞歌吟偈赞,实际上,无论歌咏经文与吟唱偈赞都需要美好的声音和技巧的歌唱方法,二者合一是必然的。本来,在六朝期间,梵、呗、二字各有所指,梁“高僧传·经师篇总论”载:“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莒,皆称为哏。至于此土诵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可知,在天竺梵呗初传来中土之时,歌咏法言(经文)的“呗”被称为“转读”;“梵”字则专指吟唱偈赞;硬把“梵呗今一词拆开,这是毫不科学的,不过,到了唐代,梵呗便宣告合;,无论歌唱经文或偈赞都可称为“梵哏”了。
  至于转读一词的含义,孙楷弟早期有考据,他认为:“转”者“啭”也,即歌唱之慧,“转读”亦即“唱读十,唐代俗书佛经中有变文;而宣讲“变文”的方法便叫“转变十,这一转字亦即“啭乙字,“啭变”,亦即歌咏变异之事,所谓“变文”,亦可称“变”。
  论文的示范讲解
  六朝经师是梵呗的歌唱家,其中的名人都有人为之立传,梁代的“高僧传”便有一门“经师”得专记这些和尚,人数很多,而且事迹也很不寻常,举几个僧侣的传记摘句为例,如晋代支昙吁传:“善于转读,尝梦天神授其声法,觉,因裁制新声,梵响清靡。法邻(齐)传:“平调牒句,殊有宫商。”昙智(齐)传:“雅好转读,虽依拟前宗,而独拔新异,高调清彻,宇送有余……等。”——种种的记叙描写都极佳妙,使人印象深刻。
  时隔干多年后,今天的梵呗若何?或者说,香港地区的梵呗如何?非内行者无从考究,也无从辨别,我知道,叶明娟博士是个中专家,她近日钻研的专题似乎比较注意两项,其一是古琴美学,其二是梵呗音乐;她本人也擅长梵呗,对其中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最近,她写成了八千字的一篇论文,专论梵呗的种种。该次的示范演出,实际也是该项论文的示范讲解,关心音乐学术的爱乐者,该次示范演出不容错过。
  ——原载八五年十月十三日信报
  摘自《内明》第16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