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的自我教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竺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自我教育
  竺摩
  自我教育,即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训练自己,也包括了自己检讨自己,自己批判自己,自己改造自己。佛陀是宗教家,亦是教育家,他所施的教育是最注重教育自我的。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弟子们“法依止、自依止、莫异依止”。即叫他们依靠真理,依靠自己,莫依靠他人。换句话说,他人是依靠不住的,唯有依靠自己才是办法。所以在阿含经中,佛陀又叫弟子过的生活,要“自调、自净、自度”,也正是揭示了佛教徒要自我教育的原理。
  自调是自己调驯自己,也是自己训练自己。平常的凡夫,多是沉缅在声色货利的物欲中,障蔽了自性的灵知,妄心用事,猖狂不罗,刚强难,所以须要加以训练和调顺,才不会循业流转。佛陀号“调御丈夫”,就因他的修养调停控制了物欲,克伏烦恼,才能于法自在,不受一切违缘,折的障碍和罗绊。比如一匹野马,凶狠不驯,经过一番训练,就不会再发野性。所以这自调的调字,应包括调伏、调制、调理、调摄几个意思,都是注重从内心修养做起。一个人如果能调驯自己的内心,则由内心形之于口于身的行动,一定也不会做出不理性的粗暴了。所以金刚经中,讲明修养的法要,先要“调伏其心”,要是内心能调伏,对于一切物欲的外境,便无所贪染,无所住着,则一切倾轧可以消除,一切争斗可以无从生起,即是心身净化了,世界也净化了。维摩经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即是从调伏其心,无所住着,然后所生所立的一切法,才是清净的佛法;否则心未调伏,有所贪染,所有的法都成了生死烦恼之法,不与清净无为的佛法相应了。
  调制,是自己控制自己。一个人最吃亏的事,是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妄想,感情用事,往往会把好事也弄坏了。许多人喜欢感情用事,就因自己没有调心的修养控制不住那冲动的情意,使理智完全做了情意的俘虏,失了主宰,任它摆布。所以佛经里把没有调制的心,叫做“心猿意马”,在西游记里把它此做孙悟空大闹天宫,正影射着妄心的难制,须要有唐僧那种具足智慧的定力,才能叶它拜服投地。而这种智慧的定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天神可以赐的,完全靠自己集中心力在专精一境的思惟上,才能把心猿意马制伏,走入理性的生活。所以道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正是教人能自己集中心力,统一意志,方于事业有所成就。学做普通事业如此,学佛的成就也是如此。如弥陀经教人念佛,须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才能使妄境停息,佛境现前,随愿往生。
  调理和调摄,是自己处理自己,自己珍摄自己。自己能处理自己,就能使自己的生活整洁化,行动规律化,自治理得宜,则以之治理家庭,治理社会,治理国家,也无不合理得宜。自己珍摄自己,则有关于摄生葆真。使自己的精神不虚耗在无价值的地方。许多青年人,因不注意摄生,自己浪费了自己,自己糟场了自己。如参加私会党,走私吸毒,杀人越货的那些青年,都是不注重摄生,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因此,佛教弟子初步的摄生方法,是淡薄宁静,少欲知足;进一步则由禅定长养慧命,使精神凝固结品,成为风吹不入,雨打不湿的金刚法体。而初步的摄生,在淡薄少欲中,尤须养成对于处事不遍激过度,也不散漫松弛,如弹琴调音适合,在不急不缓中得其妙趣。
  自净、是靠自己的修养,使内心的思想清净,则表现于外面的行为亦必是纯善无瑕的。所以佛诚弟子周梨盘特伽,只用半偈,要“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住世”。又在阿含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的言教,都不处外教人自净其意,但做到“自净其意”的工夫,须要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虽然平淡无奇,而高深的佛理,却须要从这些平淡无奇的话来做起,才能表现得出来。唐朝的聪明才子白居易,曾问鸟巢禅师:“如何是佛法的要义?”禅师即以此偈做答。白居易以为这是很普通的几句话,有什么奇特,算得什么佛法的要义?其实佛法的要义,的确也在这寥寥一偈中表露无遗了,因为这偶中的“自净其意”,富于自我反省的教育性,自己能内省修学,从心地清净做起,外界一切不清净的问题,都是容易解决了。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先清净心地基础,实为修学佛法的根本。维摩经说:菩萨若欲得净土,当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华严经则谓:若人欲识得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这些话,都是揭示自净其意的重要性。
  自度,是自己改造自己,自己救度自己。佛常教诚弟子:“我不能渡汝,汝须自渡。”这意思是表明学佛的人必须靠自己自力更生,自己不努力自救,佛也无法救你,因佛不过是给你一种指示的帮助,如果自己不肯做,佛想帮助也无从帮助。如有水的地方,明月都会照到,但水自混浊,明月是无法照入的。又如老师尽心尽力教一个学生读书,而学生懒惰不肯学,老师亦莫奈何,要他自己肯学,才能成功,便是自度的意义。所谓“自助人功”,自不能助,光是靠人助,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一个人一定要自度自救,自己不想救度自己,他人是勉强不来的,从前乾隆皇帝游江南,参礼西湖灵隐寺,见观音大士手持念珠,问知客僧道:“你手持念珠,念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手持念珠,又在念谁?”僧答:“观音大士亦念观音大士。”帝追问:“如何自己又念自己?”僧说:“求人不如求己。”皇帝听了微笑,感到满意,这又启示了自度的教育。正如石琦禅师所说:“把手牵君行不得,为人自肯乃方亲。”自己不肯自度,他人即使肯度你,与你还是不相干。
  从自调其心,到自净其意,再到自度其苦,正是一贯性的自我教育。西谚云:“拿破仑能支配世界,然而不能支配自己。”因为他在叱咤风云时,不能调伏其心,控制自己的贪欲,到失败时困在海岛上,又不能救渡自己的烦恼苦闷,盖世的英雄。不能解决自己的难题,何异于一个无名小卒。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已能从自我教育中自调其心,自净其意,自度其苦;又能示其方法于世人,使大家都能自调,自净,自度,才配称一个盖世的英雄,空前的圣者。因他能在自调自净自度的三一自教育”中自觉自省,把对外一切力量转移向内自用,示能由内在的意志力的主动,以冲破外界一切阻碍的恶势力。由于意志无比的坚强。绝对的信赖,所以能获得成功,毕竟解脱自由,万古称尊。
  摘自《海潮音》第66卷第1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