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小扎----谭 毅(2)
《坛经》小扎----谭 毅(2)
为什么禅宗如此强调日常生活呢?也许他们认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修行,一方面可能陷入净妄,著空(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另一方面,那也是在进行某种区分,而这种区分本身就是不必要的。
铃木大拙:“禅打开了对于外界实在的新的接触途径。石缝中绽开的一朵小花被理解时,全宇宙和它内外的一切也被理解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思想史上众多神秘主义者都有一种观念,认为我们看到的每一事物都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全息”),包含了整个世界的构成。如印度的曼荼罗。众多哲学家也有观念认为世界虽为幻象,但它们的下面有实体。还有强调显现本身的人,如歌德,提到原现象,他在《箴言与沉思》中说:“在现象背后一无所有:现象本身即是指南”。还有海德格尔,强调存在绝对的一,那是世界生成的源头,而这个一并不是统一,而是差异,是裂缝。他也认为事物和这个整体“一”是有连接,有相关性的。他说 “一即一切”。但铃木在这里希望强调的是世界发生,人经验到一样事物的时候,世界就向人开启了,世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的。这是他的用意。如人看到一朵花开放,虽然花的每一次开放都是有限的开放,但这种开放的经验就开启了世界本身,而不是说整个世界就在这朵花里面。
《坛经》中一处绝好的比喻:“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曰,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铃木大拙对禅的理解和《坛经》自身的意思有一定距离,是一种宋代以后(五灯会元,高僧传)的人们对禅的理解或者是一种日本化了的理解。但他解释得很生动,他把日本的生机论渗透进了佛教的绝对空灵。这一点需要注意。
西方——海德格尔:
和禅宗很像,对世界整体的洞察和直观。但他背后有西方哲学的背景,也就是形而上学的背景,他能够说出从最初的非概念思维如何变成概念思维的(形而上学是如何产生的)。海德格尔也认为原初的东西,比后来的东西更丰富,有不确定性,有生成的可能性。他和禅宗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只是说海德格尔更有解释力一些。
世界的发生指世界的每一瞬间的发生。这种发生指经验的发生,人怎么经验到这个世界的?事物是怎么进入人的经验的?每瞬间人所经验到的东西就构成一个世界。从无区分到有区分,那个敞开的、发生的场所,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使物理空间得以可能的空间。如花的开放“撑开”的空间,还有人到一个地方所“照亮”的空间(比如人走进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就被他照亮了。如果他离开,一切又都回到原来的状态。)
禅宗认为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幻象,强调“无”才是真实的。而海德格尔更强调从无到有的转换。当然他们都认为“无”是本源,是源始的真理。但海德格尔认为人所经验到的世界也是真的或展开了的,因为它是从源始的真理或“无”中发生出来的。所谓的“假”不是说不存在,而是指人们被遮蔽而看不到本源。比如艺术作品虽然是区分了的世界中的事物,但它见证了世界的发生,开启出一个世界,因此它显示了真理。还有本真的政治,这些都是海德格尔所认同的。但技术就不同,它虽然也带出了一些东西,但它让人忘掉了本源,产生了“遮蔽”。它让人看到的仅仅是这个世界内的现存的东西,不知道世界是发生出来的。
不能说世界之下的无。“无”不是在世界之下的。形而上学有上下之分,它有基础、底座,但经验是凭空而出的,如花的开放。空间的打开正如花的开放。人的决断得以可能是由于现行空间的打开为前提。而不是决断开启了空间。海德格尔后期的这种说法太玄了。但仍然有道理。
和禅宗相比,海德格尔德强调空间的有限性,他也从未提过世界一体的说法。他不强调无区分,他强调“转换”,强调那个“圈”是怎么出来的。禅宗的敞开圆圈是没有边界或界线的,是无限的。一般来讲,无论是关心有限的敞开、无限的敞开还是关心圈外的黑暗,都是神秘主义。而禅宗否认自己是神秘主义。
禅宗的最高精神可以被人经验到,而且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验。但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禅宗不够精细,容易造成混乱(如众多“当头棒喝”等等故事,其意义实际上完全靠解释)。海德格尔在这方面更沉稳一些。第二,从禅宗的经验中很难进一步推出更多的东西。
西方形而上学:
不要将禅宗简单理解为西方形而上学的对应物。古希腊巴门尼德也强调存在是一,而我们的意见所看到的东西是现象或幻象。本真的世界是整体,而且是无区分的整体。也提到现象和本质。本质是普遍的,是同一的。但禅宗从没说过世界背后有一个本质。禅宗的“空”不是本质和实体,而是敞开域;它所说的“色”也不是形而上学中的现象,而是敞开域被妄念遮蔽所产生的因缘汇聚之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