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农工商业>>正文内容

佛教与中国印刷业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与中国印刷业
  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这在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得异常明显,而于印刷术,尤其彰著。
  古代印度的佛经,开始只是师徒传承,口耳相授,并不见诸文字。直到公元前1世纪第四次结集时,才把经文和注疏记录在棕榈叶上,成为卷帙浩繁的三藏经典。梵文称树叶或叶片为“贝多罗”(音译),因此便把这种记录在棕榈叶上的佛经简称为“贝叶经”。它的装帧,类似我国古代的竹简,用细绳一片片串成。用棕榈叶制成一部经书,要经过采叶、水煮、晾干、磨光、裁割、打洞、划线、刻写、上色、装订等十几道工序,十分复杂。
  佛教传人我国时,我国尚无印刷术的发明,但已有纸张出现。到2世纪初,蔡伦改进造纸术,纸质坚韧,造价便宜,于是“天下咸称蔡侯纸”。所以,我国翻译的佛经就可以抄写在纸上,这比刻写在棕榈叶上方便多了。但抄写佛经亦非易事,特别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上到贵族,下至平民,信仰佛教的人很多,需要的佛经数量很大,仅靠抄写不利于佛教的传播。
  我国在隋唐时代终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如在韩国发现的《陀罗尼经》,它译印于武周最末一年的长安。唐末司空图为洛阳敬爱寺僧惠确写的雕刻律疏文,曾说印本共八百纸,可见那时寺院已有施舍用的律疏印本了。敦煌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年)王玠出资雕刻的《金刚经》卷子(见图),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部标年木刻印书。此经用纸7张缀合成卷,全长4.877米,高0.33米。第一张扉页印释迦牟尼佛说法图。整幅画的布局结构和人物线描的技巧风格,与唐代佛画的手法大致相同。图片左面,是《金刚经》文,字体劲拔,体兼颜(真卿)柳(公权)。经文后面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题记。这件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品,反映了我国印刷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惜这卷举世闻名的唐代雕版印刷的佛经,被斯坦因劫去,现存英国的博物馆中,实在令人切齿痛心。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成都唐墓中又出土了一张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的梵文《陀罗尼经》,大约1尺见方,中央刻佛像一尊坐于莲花座上,环绕佛像刻印有梵文经咒,咒文外四边又刻印有各种小佛像。这件珍贵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最早的唐刻本。
  五代时期,我国的雕版印刷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已能刻印整部书籍,而且多是佛经和通俗书。我国最早期的雕版印刷品,一般都不留刻工姓名。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刻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的“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像,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留有刻工姓名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在世界上也属于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刻工姓名能在印本中留存,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明了当时雕刻印刷术的发展和刻工地位的提高,这对后世印刷术的影响是很大的。
  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和进步,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北宋政府派人到益州(今成都)雕造大藏经五千余卷,称《开宝藏》。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雕版印刷工作,开雕版印刷大型丛书的先河,“蜀本”也由此而知名。开宝八年(975年),吴越国王倡导刻写的《陀罗尼经》(雷峰塔内藏经),是现存最早的“浙本”,字体工整,和后来杭州刻的小字佛经相似。可见杭州和浙江其他地区从五代末年起,已有大批刻版技术熟练工人。这就无怪北宋监本多数都是浙本了。
  自北宋木刻印刷《开宝藏》之后,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1031年)始刻的《契丹藏》、北宋末叶刻的《崇宁藏》、两宋之际刻的《毗卢藏》、南宋初刻的《圆觉藏》、南宋中叶刻的《资福藏》、金代刻的《赵城藏》、南宋末始刻而完成于元代的《碛砂藏》、元初刻的《普宁藏》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印刷,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印刷事业的兴旺。
  元至元六年(1340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卷首灵芝图和经注都用朱墨两色套印,这是最早的木刻套色印本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到16世纪末,吴兴、杭州、南京等地书肆也用朱墨和多色套印各种书籍,使我国的印刷术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明清两代的南北二京,是全国刻印佛经的中心。《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和《隆藏》,纸墨之精,雕刻之工,装潢之美,都是前所罕见的。另外,清雍正七年(1729年)创建的德格印经院,则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印刷中心。该院藏有各种藏文典籍的书版多达20余万块,所印书籍流传很广,清刻本藏文大藏经,校字精细,刻工优美,见称于世,称德格版藏文大藏经,与那塘版、北京版、拉萨版齐名。
  刻版印刷虽是我国特殊的文化艺术之一,但毕竟太费时费力。自北宋庆历间(1041-1048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开始多用活字排版印刷。近代汉文大藏经的流通就多采用排印版本了。
  总之,佛教在我国历史流传中,对我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至今各地寺院中保存的大量古代刊刻的佛经和图书,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是研究我国印刷史的珍贵实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