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台湾之开展
佛教在台湾之开展
广眼
随著汉人移民抵达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也跟著活跃起来,尤其宗教活动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著。整个宗教活动可以说表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以及内心的得失、困顿与期望。
明永历年间,郑成功移师台湾。反清复明的千秋大业已经渐渐的遥远,汉人忠耿的节义,一时无法接受清廷统治的现实,在战乱、鼎革之际、人民颠沛流离,内心的失望与苦闷可想而知,不少人遁入佛门礼佛诵经,以纪家破人亡之痛,或者习禅闭静,对生命再度的内省与检讨。在金门岛,就有卢饶研“为释衲装,灌园自给”:杨期演“僧帽道披,晦迹后溪郁”;杨秉机“削发为僧”;许达翼“僧衣襄袖”闭户自晦,励节以终”。也有人“削发为僧”以利行止。这当然和僧、道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如郑成功东渡之初,“兵部司务林英”便削发为僧,从云南到厦门,再由厦门东渡台湾,向郑成功报告西南情势,以及在路上所得到的永历帝为吴三桂所掳的消息。
郑成功之后政治气氛愈是抑郁,然而并不妨碍佛教之开展。当时知名人物,诗、书、医术多有精通,更有茹素念佛之佛门弟子。国亡家破的沉痛和反清复明的挫折,对于当权的郑氏权贵而言,恢复难期的无力感,使他们更接近了佛门,以佛门为精神上之寄托。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于郑经继嗣后任“总制”,郑经西返大陆响应三藩之役,委国政于永华,永华建圣庙、立学校之余,在开山里赤山庄(今六甲乡) ,建立了一座崇祀观音的“龙湖岩”,寺前有龙湖潭,周围环绕遍植荷花,约有里许,左右树列成行,游之者比拟为辋川图画。郑经时代所辟建之其他寺院尚有“弥陀寺”,可能是郑氏建洲子尾别墅时期;所建。后经时日,历尽沧桑,乏人照应,年久倾圯,僧徒散去,成为荒寺。在康熙末,有正彝山僧名一峰者立志重建,四处募化,五十七、八年问重建中殿、阎君殿、三宫殿和僧房。此外,街有“准提堂”、“万福庵”、“观音堂”、“观音亭”、“观音宫”和竹林寺等佛寺。
台湾在郑氏延平王国经营下,佛教已有了初步的开展。直至清施琅东征平台,在台设一府三县:宁靖王朱术桂之宅院交给僧圣知改设为观音寺,后经整修,祀妈祖于正殿,后建有禅寺,付住持僧。
郑经为其母董氏所建的“北园别馆”,入清后曾荒置,当时台湾总兵王化行等把郑氏名园改为梵刹,就其故址建为寺宇,佛像殊胜,住僧云集,据王化行所撰的“始建海会寺记”载曰:
“台湾版图新辟—惟少一梵刹福祐海天。附郭大桥头有废舍一所……是三宝地也,何不就此立寺招僧伽以修胜果……会有僧志中者,自龆龀之年皈依沙门……从江右云游,来闻其事,愿募缘成之,于是同人各捐俸资……始于庚午八月七日,成于明年四月八日,名日海会。道场丕建,法筵宏开。瞻妙相之庄严,雷音寺见于东上:听法华之朗颂,只树园来自西天……沙门者、弱门也。佛法虽大,王法卫之……入世制之以王法,出世超之以佛法,显微之旨,殊途同归。故凡天下梵刹,皆赖士夫护持。后之游于此、宦于此者,肯一瞻礼,悉皆龙华会上人。少存菩提心,即见金刚力;其造福于海邦,岂有量哉?”志中和街深知:佛法虽大,王法卫之;入世制之以王法,出世超之以佛法。因此,既然台湾主政者有护持梵刹之意,于是共建“海会寺”,成为临济宗在台湾的大本山,循泉州开元寺之旧惯,亦称“开元寺” (即今台南市内之开元寺) 。康熙以来,曾经有“榴禅寺”、“海靖寺”等别名,却仍以“开元寺”著称于后。
临济宗在台湾的大本山除了开元寺以外街有竹溪寺。竹溪寺景致优雅,规模宏大,堪称台湾第一观。当时曾有“涧引远泉穿竹响,鹤期朝磬候僧餐,夜深佛火摇鲛室,尔里槟榔缀法坛。”之咏句。
其次是李茂春的“梦蝶园”,在郑氏时代已经“易以陶瓦,清流修筑,日增胜概”,崇祀准提佛母而称“准提庵”,沧桑之际曾经“僧归花落”而荒废闲置。当时在台的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曾以寺后旷地二甲零为“香灯费” ,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又增建前殿和钟鼓楼。得到知府、知县的护持,以“法华寺”之名称著称于世,为曹洞宗之海外名刹。
在郑氏时代里,佛教已相当普及而且也影响著民众的生活。当然,其中或有混迹佛门中的不肖之徒,就如任何时代,佛教兴盛之时,总有许多附佛之外人,常为敦外人士之误解。或者,有下能容受佛教发展之他教者,常有“距佛”之心态。在《台湾府志》风俗志中曾有记载:“佞佛谄鬼,各尚茹素,或八九斋、朔望斋或长斋、无论男女老幼,常相率入礼拜堂,讲经听讲,僧俗罔辨,男女混淆,廉耻既丧伦常渐乖,故异端之教不可下距也。”
因为移民来自内地,佛教亦是随著移民而来,故许多岁时风俗也和内地相仿佛。如:“四月八日各院僧于阅月前沿门索施作龙华会,俗谓之洗佛。”则与内地相似。在《安平县杂记》中,有如下的记载,节录之:
“台之僧侣多来自内地,持斋守戒律者甚少,出家之人下妻、不茹荤,台僧多娶妻茹荤者……。”台湾僧家娶妻并不是台湾特有的现象,而是随著移民自福建移出区传播到台湾来的。
“台无丛林,惟大北门外海会寺(即开元寺)有小丛林之称。今已废坠……大约台之僧侣,有持斋、不持斋之分。佛事亦有禅和、香花之别……禅和派惟课诵经忏、报钟鼓而己:香花派则鼓吹喧阗,民间丧葬多用之……乡下僧少,均用道士,间有请禅和者。”僧家之娶妻,不持斋,想是在家居士自建佛堂诵经礼佛,久之成为寺庙气候。或者是佛、神共处寺庙之管理人常住于寺庙中,于佛、道之敦理并无认知,而为敦外人士所不明之误解。否则僧侣有“持斋”、“下持斋”之分;佛事亦有“禅和”、“香花”之别,二者圣俗分际明显,应不致混淆。
“菜公,菜婆者,即佛经优婆塞、优婆夷之类。有龙华、金台、先天等名目,不茹荤,朝夕诵经礼佛,别为一派,另筑精舍,佛诞日大众一会焉。初入菜堂者,领小乘牒文:二、三年者,领中乘、上乘牒文。闻有秘密咒语,不入其教者,不得而知也。菜公亦能做香花、禅和诸佛事。延请者,下索谢金,送手巾、折扇而已。此近于儒家者流也。”此即俗谓之“菜堂”与“菜姑”之流,其中金幢派康熙中东传,龙华派于乾隆中来台,而先天派则迟到咸丰年间始东传,虽后至而发展迅速,尤其是日据时代,成为台湾“道场”之主流。
“七月盂兰盆会,各里庙亦有请僧侣建醮,施放瑜珈焰口,以拯幽魂。”
当时的佛教有些下尚严格的道理分际,亦有下少只重形式不究道理的低俗者流,故当时的佛教寺庙多有儒、释、道三家杂处融合之现象。例如:黄檗寺中前祀关帝、后祀观音三宝尊佛;法华寺前殿祀火神:宁靖王故居改建之“大妈祖庙”后有禅室、有僧住持:观音堂原为五帝庙,康熙末改祀观音:鹿耳门妈祖庙前殿祀妈祖,后殿祀观音,两旁建僧舍六问,僧人居之以奉香火:弥陀寺中有“间君殿“和“三宫殿”;“乡厉坛” (台湾县民所建)则前祀厉鬼(大众爷) ,后祀观音。
另外临济宗的和尚胜芝和茂义、茂伽、普机也于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年)来台,到达今天高雄市左营的龟山山麓,搭盖草亭“登山伐木烹茗济竭行人”,一面“募建寺宫、崇祀佛神、护官庇民、安海行舟”:一面“劳苦勤耕、筑田、盖店以资香灯”,就在左营建立了临济宗名刹“兴隆寺”。据兴隆寺“开山碑”的记载,他们也得到当时凤山知县和南路营守备的资助。兴隆寺是凤山县最早的佛寺。
台湾北路,诸罗县佛教之传播,最早的佛寺是前述郑氏时代陈永华营建之龙湖岩观音寺。设县之后,僧德功得候补通判何廷凤捐地,康熙三十七年二六九八年)在咸水港募建一座观音寺,而康熙五十二年建于今嘉义市内的关帝庙也是前祀关帝,后祀观音。
到了康熙六十年,台湾发生“朱一贵事变”,全台陷于混乱。朱一贵利用佛教作乱,蓝鼎元随族民南澳总兵蓝廷珍东渡平乱。当时把总陈宋“望门投匿,欲剃发为僧,因魁伟多髭,僧不纳”;把总张文学“往狮子岩为僧”:把总周应遂一往黄檗寺为僧”,并在寺中密制大清旗,与千总康朝功、把总李先春、韩胜等谋为内应:千总何太武—削发为僧,与黄檗寺谋内应一。
同时,黄檗寺僧寄渊为康朝功等人“密送饭食”,得以下死:把总陈喜为朱一贵党林曹所获,也得到僧寂兴的保护而得免一死处。官兵利用佛教“避难”,而黄檗寺更成为反抗朱一贵的秘密活动中心,响应东征的官兵。似乎在康熙末年,佛教在台湾府城的盛况,几乎可与福建的福州和漳、泉两地相比了。
综合观之,康熙年问由于新朝士夫的护持,开元寺、法华寺、竹溪寺、黄檗寺相继成立,福建的禅宗法派: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和武夷山僧都东渡台湾弘扬佛法。在弘法的过程中,佛教和道教、民间信仰等中国传统的大众信仰在当时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彼此相容,互不排斥,是以佛教在府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佛教寺庙中有道教和其他宗教神祗供奉其中;而道教和其他信仰的寺庙中,也有佛教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供奉其中,这些寺庙中也有不少备有僧舍、禅房或由佛教僧侣主持。成为神道设敦的祀典信仰,以及佛教和道教跟其他的民间崇拜融合的混乱现象。
当时的士夫常好结交方外,或者吟诗论道,或以诗文会友。或者游山访寺,礼佛修静,图个清静闲情。更有僧人精于医术,行医济人,还有占卜算命者,僧人中也多有饱学诗书,多才多艺者。当然,除了超凡脱俗的僧侣之外,也有和大众生活相结合的僧侣,例如:有些专与人堪与、看风水、荚卜、梦占等,更有于中元节为人施于“焰口”佛事者。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四月,日本统治台湾二十年,经历一连串的抗日事件之后,台南吧咩、甲仙埔等地又爆发了由余清芳、江定、罗俊等人所领导的大规模武装抗日事件。这个事件和台湾传统宗教—特别是菜堂有密切关系。抗日份子以西来庵为连络中心,所以此事件亦称为“西来庵事件”。
“菜堂”是隋、唐以来佛教中土化之后再度深刻儒化而产生的新兴佛教信仰形式。先天派的菜堂(先天道)在日本人统治台湾期间,因为该派的领导人取得统治者的信任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唯一能与外来宗教—尤其是日本南传的佛教竞争的本上敦派。
台湾佛教的发展,可说是随著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统治者的关注而开展来。
摘自《僧伽》创刊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