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医方明>>正文内容

佛门话医术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云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门话医术
  张云江
  “医方明”属佛教五明之一,和现代医药科学大致相同。“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是大乘行者修学的方便法门之一。对医方明的重视是佛教的传统,如《大涅架经》中有治疗疾病“八药”之说,《金光明经,除病品》中阐述4种病的治疗方法,《佛医经》论述印度“四大致病”理论,《医喻经》讲述良医的标准,《迦叶仙人说女人经》论述孕妇养护之方,义净《南海寄归传》中有“八医”之说,玄奘《大唐西域记》有印度医药教育的记述……佛教初传中国,更有很多高僧被人们视为”神医”而加以崇敬,他们反常合道,利用成务,以医术为化导方便,抑强摧慢,挫锐解纷,为佛教在中国的顺利传播奠定基础。
  以医术著称于史的当属佛图澄大师,他甚至能够救活已死去一日的皇子石斌。
  《高僧传》云:
  时有痼疾,世莫能治者,澄为医疗,应时瘳损,阴施默益者不可胜记。
  澄公医术传授了不少弟子。《高僧传》云:
  竺佛调……事佛图澄为师,住常山寺积年。常山有奉法者兄弟二人,居去寺百里,兄妇疾笃,载至寺侧以近医药。
  “兄妇”不惮百里之遥载之常山寺侧以就医,可见常山寺僧必以善医而闻名四方。师徒间朝夕揣摩熏习,常山寺之善医者亦必非仅竺佛调一人。
  又{魏书·李修传》云:
  (李)修就沙门僧坦研习众方,略尽其术,针灸授药,莫不有效。徐兖之间,多所救恤,四方疾苦,不远千里,竟往从之。撰诸药方百余卷,皆行于世。
  撰述药方有百余卷之多,僧坦、李修研习医药之术时日非短,就地理、时间及就医方式上推断,僧坦与竺佛调医术上当有某种渊源关系。亦有此可见当时佛教医术影响北方地域之深远。
  就相关记载来看,元朝以前高僧治疗的疾病类型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是瘟疫。《高僧传》卷5记载:“时(365年)东土多遇疫疾,竺法旷既少习慈悲兼善神咒,遂游行村里拯救危急,乃出邑止昌原寺,百姓疾者多祈之致效。”又宋真宗时峨眉山地区有天花流行,僧人茂真用痘痂皮作疫苗吹入患者的鼻孔而种痘奏效。据考证,此种接种法比欧洲最早的给人种牛痘以消除天花的方法,早了近800年。
  二是眼病。{高僧传》卷10记载:“单道开能救眼疾,时秦公石韬就开治目,着药小痛韬甚惮之,而终得其效。”《南史》则记载,梁文帝子萧恢患目疾,眼不能视物,“有道人慧龙,得疗眼术,恢请之……得慧龙下针,豁然开朗。”此为“金篦刮膜之术”。杜甫有诗云:“金篦刮眼膜,价重百砗磲。”可见佛门以针灸治疗眼病,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医术。
  三是脚病。佛图澄有治愈人“瘸疾”的记载。《高僧传》卷9云,晋惠帝末年,滕永文寄住洛阳满水寺,两脚挛屈不能起行。天竺高僧耆域‘取净水一杯、杨柳一枝,便以杨柳拂水,举手向永文而咒,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文两膝令起,即起行步如故。”耆域的咒语颇有效验,当时还有一人重病将死,得耆域‘咒愿数千言”而活。另外{古今图书集成》卷526记载,有僧深善治脚疾,并撰述有医方多卷行世,时人称为‘深公方”。
  四是难产。《释氏历代通载》记载,沙门于法开医术高明,一次遇到一个妇人难产,主人正;隹备杀羊祀神,于法开让他取少许羊肉做成羊羹给孕妇喝,然后施以针灸。不一会儿,羊瘼裹儿产出。
  五是头痛。《释氏历代通载》卷7记载:“(唐)贞元末,闾丘胤出守台州,欲之官,俄病头风,名医莫瘥。丰干偶至其家,自谓善疗此疾,阊丘闻而见之……须臾所苦顿除。”由此引出寒山、拾得二大士一段因缘。
  六是伤寒。《高僧传》卷10云,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高僧杯度已圆寂,吴兴弟子邵信遇伤寒病无人敢看,邵信悲泣诵念观音。忽有一僧登门,自称是杯度弟子,“出一合许散与服之,病即瘥”。
  七是跌打损伤。如唐会昌年间,有僧人蔺道者被迫还俗,隐居于江西宜春某农村,邻居彭叟的儿子因跌打而肢体严重受损,蔺道者亲自调合了一幅药剂,治好了彭叟儿子的伤。后来又授给彭叟一卷医方,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另外,以禅观、祈祷佛菩萨加持等法祛病更是佛教特有的治病之术。如{续高僧传》卷25记载,隋唐之际的释静之,小时候患鼻肉塞,百方无验。出家后有僧让他诵《心经》万遍,念诵到正好5000遍时病就好了。白居易因风痹而患足疾,也曾”肖弥陀佛像而祷之”获愈。
  僧人以医术为人治病,主要是一种修行助道的方便法门,并不以赢取利名为目的。(续高僧传》卷8云,北周时期的释宝彖,“钞集医方,疗诸疾苦,或报以金帛者,一无所受。”另外,寺院还开展医疗救护之慈善事业,僧人中甚至有专门以为病人服务作为修行法门的。如《续高僧传》卷25记载,唐贞观年间,释智岩到:疬人坊”为病人说法,“吮脓洗濯,无所不为”。法喜、智岩所从事的颇类似于今天医院护理甚至临终关怀工作。同书卷9记载释隋时释灵裕云:“前后行施悲敬兼之,袈裟为惠出过干领,疾苦所及医疗繁多,但得厚味先必奉僧。”灵裕的“医疗疾苦”是被列为他“行施悲敬”修行法门之一的。同书卷2述,北齐时僧人连提黎耶舍主事迹云:“好起慈惠,乐兴福业……收养疠疾,男女别坊,四事供承,务令周给。”这是僧人修建“别坊”以收集瘟疫病人集中救治的记载。逮至隋唐,乃有寺院“悲田坊(院)”或‘养病坊”之设置。“悲田坊”之得名,源于佛教布施主观念,盖以供父母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为悲田。故“悲田坊”是寺院专门养济鳏寡孤独穷民之处,除了赈济衣食外,治病施药也是“悲田坊”的职责之一,唐时的“悲田坊”就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医院”。
  (续高僧传)卷36云,“圣人之为利也,权巧众途,规模之道既弘,汲引之功无坠。”医术是佛门的”汲引之功”之一,而在客观上扩大了中医医学知识的范围与视野。
  {释氏历代通鉴·辨惑篇》云:”若药物出于戎夷,禁咒起于胡越,苟可以蠲邪而去疾,岂以远来而不用之哉?夫灭三毒以证无为,其蠲邪也大矣,除八苦而致常乐,其去疾也深矣,何得拘夷夏而计亲疏乎?”将医术与佛法的传播并列齐观,亦可见佛门医术对于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