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1)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洪文亮医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1)
  洪文亮医师讲于妙光禅堂
  ·朱信德整理
  佛在“法灭尽经”说过,佛法将要消失时,楞严经及般舟三昧经先消失,而这两部都是在实证修行上很好的指导经典。其实,能够帮忙修行人有自信的就是好,若听半天、学了半天、学问也好、咒子、修法、念佛号也好,一旦一口气不来离开世间自己都没有把握,那就太冤枉了,等于在浪费时间。想修行的话,至少要给自己一点自信,走的时候,洒脱一点、烦恼少一点,下管出家、在家都能心平气和那多好。而这二部经是指导真正修行方法的经典。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加邻竹园中,与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阿须输诸夜又迦楼罗甄陀罗摩侯勒等,无央数众,一切都在大会坐。
  佛在王舍城的加邻竹园中,跟很多的菩萨、比丘、比丘尼、在家、出家的、诸天龙等很多坐在一起。
  是时刮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又手白佛:愿欲有折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恣汝析问,今当为汝说之。
  这时飕陀和菩萨(就是大乘显识经的贤护菩萨),把衣服整一整,长跪合掌问佛:“我想向佛发问,不知道可不可以,方下方便,若允许的话,我就开始请教佛。”佛就说:“好!好!随便你问,我一定好好的回答你。”(佛有时是置答,如对外教没诚意,怕跟他好好讲,也许对他下好,就不回答了。但这是贤护菩萨问,他当然高兴,他也知道应跟他好好的详细说明。)。
  刮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寿?云何行,常在大姓众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艳?
  问了很多问题,(1)如何得智慧?这智慧跟佛一样,具实相智慧,看透生死实相、宇宙真理。这智慧像大海一样能纳所有的支流,这智慧是最根本的,也就是一切智。
  (2)密宗、净土宗…等有很多修法,虽然我们听了,但很难懂(尤其楞伽经),希望佛教找一种方法,能够开智慧,所有难的经典,一听就知道而没有疑问,这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呢?
  (3)不用问卦,不看紫微斗数、八字,就自己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什么,不只一世,十世,百世,干世以前从哪里来都知道。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下是只讲道德、善恶、好坏,讲了半天,死时都没把握,掉到哪里都不知道,晚上睡觉眼睛一闭,你姓什么?叫什么?孩子几个?部下知道,睡觉这么简单的小死你是谁都下知道,那真死时,你连名字都不记得,又怎能记得佛号呢?不是在拜佛、信仰就可以了,除晚上睡觉都了了清楚才有一点影于,佛法就是和自己这么切身的关系,不是要假装给人知道你有本事,那只是世间法、挂招牌、打广告,这些东西骗别人可以,骗自己骗不得。
  (4)很多人都想长寿,要不要拜长寿佛,密宗有修长寿法的,现在菩萨替我们问到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得长寿。
  (5)如何才能在死有中阴时,不蒙佛接引,而在三界也能投胎在有钱、富贵人家,而且父母、兄弟、宗亲、朋友们大家都很喜欢的?
  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圻不包?云何行,功主桕满自致成佛威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折畏,一切魔不能动?
  (贤护菩萨一个个问,要求佛祖教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你照著做,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多好。)
  (6)学电脑、医药…等都是第一流的,什么都会,无所下包的方法?
  (7)出家可以功立相满,自致成佛,这不是向外求,下是佛给我,也下是观音菩萨可怜我,看我诚恳赏给我的,而是照佛的方法去修、去做而自己成就、自己成佛,因你已成佛,所以你的依报身是佛身,依报土是庄严的佛土。
  (8)降魔怨,有很多人有什么地理、风水不好的问题,什么树、电线杆、尖尖的对到的问题,不用请人来收妖,就可以降伏这些奇怪的天魔邪神的方法。
  (9)自己好的愿望可以如愿,坏事下包括,因为你修这个法都是善心善念发起的,而你动了一个坏念头这个法不会相应的,连动的念头也下让你动。
  (10)总持门是譬如这个电灯的开关,我们要一个个去开去关,总持门就不用这么浪费体力,就像顿悟法门一下子,总开关一关全部就关掉了,一碰一大事因缘,统统一下子契入,佛的智慧马上相应,总持门有没有这个方法呢?只要好好修般舟三昧就会得到。
  (11)下用请人家带你去天界玩,你只要依照佛讲的这个方法去修,具有神足通,就可以游历诸佛的净土。佛传的法是平等的,只要你心好,利他心真,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毫无欺骗,粉身碎骨都要知道这大事因缘,他都要教你。
  (12)什么都不怕,威武不能屈、贪贱不能栘,生死实相看透了,你真正证到这个现量,人家认为你毫无道行那不相干。不一定要有高大的讲席,你把我看作石头就是石头,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诽谤也不怕,就是“勇猛如师”,真正应该讲就讲,也不怕什么,什魔魔都不能动你,还要怕什么,还要驱鬼、驱魔吗?
  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云何行,得自足离谀谄,不著三处?云何行,得无呈碍持萨云若放不失佛意?云何行,得人信?云何行,得八种声入万亿音?云何行,得具足相好?云何行,得彻听?云何行,得道眼睹未然?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意?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
  (13)什么方法可以得佛圣性,跟佛样。又我们念了楞伽经就忘了楞严经,念了这个就忘了那个为什么呢?因我们不得要领,我们没念般舟三昧经,现在飓陀和菩萨帮我们问,学什么法之后,了解了经典之后就不会忘记。
  (14)有人会乱吹牛,给人乱捧,修了这个法后自然就不会,讲话就会很实在,不乱讲不乱吹而离谄,也不著身、口、意三处。
  (15)心里想的毫无一点挂碍,无挂碍就脱离自私了吗!我们有一点点的自私念头,不管举手之劳、说话,或动一动,都带著计较,学了这个法之后,你能放开,胸中空牢牢的一点计较、分别、莫名其妙的习气都没有了,没有了一点挂碍才能真正保持一切智,才下会把佛的意思误会。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实证的证量,都在名相上了解经典的话,都把一切智流露出的真正东西误会了,传错了。要是能持般舟三昧就能毫无挂碍的保持正见,就下会颠于学理,或颠于宗教的情绪,这就是“若教不失佛意”。
  (16)得到人的信任?讲了话人家不相信,自己要检讨,是否有如理行。
  (17)唱歌人家都会鼓掌叫好,且去学什么语言、文字都会很快,都知道宇宙无生命的禅道,如禅宗公案枫叶在讲法,水声也在讲法,一听就能听到万种万亿音,而音声里头观世音菩萨法门也能使你开悟。
  (18)相貌不仅漂亮且壮严,怎么修呢?
  (19)彻听,远远的细声都可以听到,三界里各种神明的声音,甚至,佛的山谷回音般的密意一听都能听到。讲经说法,嗡嘛呢叭弥哞,发音的长短、高低都知道,那不是彻听。你若能彻听,一听到阿弥陀佛佛号就能证人实相,这本事怎么来?请佛教这个方法。
  (20)得天眼通,将来的事就看得准,这期生命完了到那一道都看得清楚,这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著,但睑会变,因这是诸行无常,无自性。所以,你真正用心修,听佛的方法照他的方法做,若脸是写著饿鬼道,就会慢慢的变,你只要把心修慈悲、善良,不要太自私,不要太执著法,下要执著自己,就会慢慢变到天界。
  说到这里,讲一个公案:
  有一天药山禅师打坐入定,石头禅师一看就问:“你在干什么?”药山答:“没有在干什么。”石头说:“明明在打坐,说没有在干嘛,那就在呆坐吗?”药山就说:“照你说,没有在干什么,就是杲坐,如果是杲坐就是有在做一件事,什么事呢?那就是呆坐,那么我就不会说没有在什么,而会告诉你我在呆坐。”石头又问:“你说杲坐是呆坐,那你说没在干什么是什么意思?”药山答:“千圣亦不识。”就叫著没在干什么的意思:这些不是想了才回答的口头禅,这是石火电光的智慧,就是般舟三昧的境界。
  石头禅师有感而发,因此写一首赞颂的偈于: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那个什么都没做,进入般舟三昧经境界时的那个智慧,无始以来,都一直跟著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我们是跟它住在一起,但它叫什么名字,我们都不知道。把这个契入实相的智慧勉强写出来。
  不管、喝茶、讲话、打坐、小便、吵架,它都从来没离开过,下是它但又离不开它。
  自古做圣贤的人也下易知道,因靠世间学问没法知道,靠宗教的摇摇打打也下易知道。
  那么,平常普通凡人更不用说了,怎可能知道呢?这是石头禅师赞叹般舟三昧的境界。
  云何行,得十力正真慧?云何行,心一等念十方诸佛悉现在前?云何行,知四事之本无?云何行,便于此间见十方无数佛土,其中人民天龙鬼神及蠕动之类,善恶归趣皆了知?所问如是,当云何行?愿佛说之释一切疑。
  (21)怎样做才能得到佛的十力,有十种本事的真智慧?我们的智慧都是算盘算怎样才赚钱:那不算智慧。
  (22)心一下子就能定下来,正念到了,十方诸佛通通在你眼前现出来。凡夫的心流不断,那是识,我们的念下管粗或细通通脏的不得了。生气、贪心这种大的染污我们能知道,但那细的莫名其妙的贪、嗔、痴、慢、疑的染污心识之流,就很少人能知道了,还自以为很有修养,每天做早、晚课、修行了几十年,心里的很细的心识染污流动都不知道。这没有定到三摩地的境界,不能看到莫名其妙的心识流动,你没有看到它,你能改正、清除它吗?你都不承认自己有这些脏东西,这些没有除掉,功夫下会随便上去的,你足下是觉得自己在这儿听法修行呢?如有一点那也是染污,你抱著身心不放吗?把这色、受、想、行、识的身心聚合体当作自己,这一点点的觉受放下下来就是染污,因为你怕放开了身心就没有了我,就没有我在修,要下然谁在修,这就是染污的念头。净除干净之后,才有真正的智慧,有了它才会恍然大悟,一切本来空无所有如虚空花。所以佛在楞严经说:“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诸想像,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只有在这三摩地中才有这境界,普通散乱心不可能有这境界,般舟三昧也就是指这个。
  (23)四事是我们平常的生活所须;穿衣服、吃饭、房子、医药。这四事本来就没有,一定要穿名牌就下对了。
  (24)不用到西方见呵弥陀佛,也不用到东方见药师佛,只要在此间就能见十方诸佛,也可以看到、天龙、鬼神及蠕动之类。好人、坏人在三界如何轮转,如何归趣皆了知,所问如是,应该怎么做呢?希望佛能给我们详细说明。
  佛告飓陀和:善哉,汝析问多所过度,不可复计,所以汝所以能作是问者,汝乃前世过去佛时,折作功德,供养诸佛,乐于经法,守禁戒行清净忻致,常行乞食不就请,多成就诸菩萨合会,毅语今弃众恶,视一切悉平等析致,常有大慈大悲所致,汝功德不可复计。佛告颰陀和: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能行是法,汝之所问悉可得也。刮陀和白佛:愿为说之,今佛说者,多所过度安隐十方,为诸菩萨见大明相。佛告刮陀和:有三昧名定意,菩萨常当守习持,不得复随余法,功德中最第一。
  佛告飕陀和菩萨:“不错,你所问的问题很多,数都数下来,你所以能这样问是有本事,因为你前世在三宝处供养了很多很多,且喜欢接触正法听经典、不害人、常帮助人且心中一点贪、嗔、痴、慢、疑成分都没有,很勤俭常去托钵不随便给人请,常成就讲经说法的因缘,使真正想修行的人有机会去听经,且常与人互相勉励,不要坏心想害人,看一切平等,看到不同派也不随便去排斥,因为你常怀著大慈大悲的心所致,所以你的功德很大不可复计。”(这是佛赞叹飓陀和菩萨,今天之所以能问这么多问题的原因。)
  佛再跟飕陀和菩萨说:“这个三昧法能使十方诸佛统统当下现在眼前。你能照佛的方法如实去做就可以得到。”三这是佛说的,这本事叫三昧,若能照著方法做,前面的要求,就可以得到,长寿就长寿,降魔就降魔。)
  飕陀和跟佛说:“希望世尊为我们好好的说这个法。现在听佛这样一讲,使我们彻彻底底的心安、高兴,也指点了我们清楚、彻底、圆满的大方针。一
  佛跟飕陀和说:把这三昧的名字叫著定意。把我们像猴子的意能宁静下来听自己的话,能自主,我们大部份的人都在下做主的状态下做人做事,被习气带著走,爱生气、爱贪,它们指挥,你没办法做主。这都是因为心理脏东西看不透,自以为很清净o/心宁静虚寂到极点,才能看出内心深处的染污,才能除掉,这就叫三昧叫定意。各位菩萨应常常不间断的守著,不要忘记,再三的训练,不要丢失,因为这个习气很厉害,这么殊胜的方法,不用再去东找西找其他的方法了,不必要再复随余法了,这三昧经是我教你们所有修行方法中的第一,最好的。
  接著介绍行品,所谓行品就是般舟三昧的修法。专门学佛的人,有的到庙子里当义工,有的做早课、晚课、念咒、念经,做了这些,或从学问下手,或从宗教的仪轨方法下手,几十年修下来,效果好像明知道但做不到,贪心一起就忍不住,做不到就是问题。如果活著的时候做下到,好像在做梦里头不能自主,这期生命完了,要转世投胎,到中阴身的时候那更是茫然,都不能做主。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教我们怎样能够做主,教我们下要忍不住,稍微刹车一下也好,为了真正能做到这个样子,我们才修佛法、礼佛、打坐、念经,若做了这些还是没有用的话,就要自我检讨为何做不好。般舟三昧经就是介绍一种三昧,使你的身心达到很好的三昧境界,也叫定意,就是把你的心志意念定下来很久,直到威佛。
  这在问事品的最后讲过了,各位要常常练习这个法,没练习,光讲书、叩头、念咒、还不是很好。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菩萨欲疾得是定者,常立大信,如法行之则可得也,勿有疑想如毛发许,是定意法,名为菩萨超众行。
  行品就像实验讲义,实验前要看清楚。
  大家都很想很快的得到般舟三昧的定境,那就要信这个法有效,且要如法行之,下如法立大信也没用,不要有一点点的怀疑,如有怀疑这法就不灵了,这个法能使你定下来如如不动,不管做什么,哭、笑、吃、跟人做生意、教书,怎样都下会乱掉,行住坐卧都下妨碍,这才是定,说话、讨论若乱掉了就不叫定意,这个法叫菩萨的超众行,超过所有一切行门的方法。
  立一念 信是法 随所闻 念其方
  宜一念 断诸想 立定信 勿狐疑精进行 勿懈怠
  要相信这法是真的,只要根据他的教法,把所有的心念归于一念,其他下要再乱找,不找宗教的情绪,下找觉想,不要找感受:如打坐起来有光有声音、身体怎样轻啦,都下要理会,断诸想,立定信,还是要信,一点都不要怀疑。精进行,天天都要做,时间短没关系,十分或二十分也好,天天一定做,不要偷懒。
  勿起想 有与无 勿念进 勿念退
  勿念前 勿念后 勿念左 勿念右勿念无 勿念有
  怎么做呢?念头里头的有与无是最大的妄想,但日常生活里这个有、没有都是方便,但实际上什么是有与无呢?却没法说出来,有这支手表,根据这支手表说有,但离开这手表,有与没有的概念就讲下出来。这个有与无是指什么东西有了或没有了,如果它没有,就表示这个东西有,假如这个东西未曾存在的话,就没有所谓有与无的问题了。因此,有与无就是根本非常大的妄想,所以勿起想,但我们却用的很平常。
  也不要有打坐起来,功夫进步或退步的想法,或者有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一切不管,只管打坐,不要去想过去、现在,未来或者空间的前后观念。
  你在盘腿、七支坐法,不要有身体的觉受,若有觉受表示还有这个念。哦!我的身体融入虚空了,我的身体好像没有了,连这个“无”的念也不要有。
  前面的有与无是有没有的概念,这些也都不可以起,很多人问两千五百年前佛已过世了,“现在他在哪里?一佛已在这三昧经上交待过了,我们还是莫名其妙,“佛现在还在吗?”就是有的概念,“啊!找不到了”就是没有的概念。这些有没有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都是从想阴(阿赖耶识)带出来的厂阿赖耶识造出来的很多问题,很多境界部下是实相,而是玩的游戏,是幻像,所以,以阿赖耶识来推想释加牟尼佛,过去、现在还在不在的问题,是不对的,因本身材料就是错的。所以有与无不是智慧的境界,东、西、左、右、前、后、上、下,也都是妄想,这都没有固定的吗!都是阿赖耶识玩的把戏,我们就掉在里头跳不出来,好像孙悟空被五指山(五蕴)压住一样,动弹不得。
  另外,打坐功夫很好觉得身体觉受都不见了,本来觉得我坐在这里的念头部没有了,但你知道吗?这个身体没有
  的念还有吗?就是念无吗?那个念没有
  掉,只是一团肉的念变作与虚空合一的
  念而已,所以勿念无,你不要高兴。
  勿念远 勿念近 勿念痛 勿念痒
  勿念饥 勿念渴 勿念寒 勿念热
  勿念苦 勿念乐
  勿念远近、勿念痛,这痛是很粗的觉受。盘起腿来打坐,二十、三十分过了,啊!脚好痛,还在打坐,那是熬腿、是在忍耐痛苦,下是打坐。勿念痛,怎么能够做到痛的感觉部没有,秘密就在这里。引起这痛的感觉原因就像赛珞玛台风一样,你想把这赛珞玛消掉,消不了吧!但是台风刚开始是由台风眼、微风慢慢形成的,但大到像赛珞玛就难办了,我们的痛觉也是这样。痛觉是我们身体的受阴,在未形成台风前,刚开始起了一个小小的变化时,就要觉知,一觉知马上就消掉,是这样痛觉才下来吵你,并下是佛菩萨有大本事。
  为何能有这么好的定境,因为你静到极点,妄想境界就没有了!东想、西想、宗教情绪、数学、物理、化学…等什么部下想,连自己坐都下想,因为一想,想阴就动了,你尽量带到这个境界来,那时的觉知就非常灵敏。所以,静坐下来,肩膀一用力就觉察到了,但没有坐以前根本没有觉察到,这是外表很粗的觉受,慢慢内在的,内脏、毛孔动静都可觉察到,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是因为我们的想阴、思想意识太乱了,所以只能觉受粗的,那个很细的台风眼(受阴刚开始的起动),我们就看不到,找不出来。如果,你修定修得很好的话,能觉知很微细状态,慢慢自己会知道。我们的想阴是很粗很粗的,比起那妙观察智那差远了,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境界这么粗笨,什么大小、前后、左右、善恶、好坏都来,没法达到妙观察智的细微?就是因为你思想一动时,那贪、嗔、痴、慢、疑五种毒素就会深扎在里头,那细微的智慧就显下出来,除非,那毒素味道都没有了,才会变成妙观察智,那时,虽然还是分别,还是知道谁来?但不会莫名其妙,我是谁,你是谁。
  勿念饥、渴:当饥、渴的微细念头起时,你一照到就化掉了。并下是饿的受下了了,还在想我是修行人、我过午下食,硬把它忍耐,等到起坐时才大吃一顿,不是这样修的,其他生理觉受的修法都是这样。
  勿念生 勿念老 勿念病 勿念死
  勿念身 勿念命 勿念寿 勿念贫勿念富 勿念贵 勿念贱 勿念色 勿念欲
  这边都一直勿…勿…,什么念头都下可起,这难下难呀?非常难,修行人尤其注意要勿念身,打坐功夫很多的境界都是身带来的,不要想那境界,去找觉受,也不要想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会站到我面前,这些全部部下要,自然会达到。
  勿念命、勿念寿,很多人修佛法想要长寿一点,健康一点,那这一坐就没有什么效果,至少般舟三昧这样修,你已大打折扣,只要一动念,那三昧就与你不相干。
  勿念贵、贱、贫、富,这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勿念色、欲,色、欲是色界、欲界众生的动力,所以勿念色、欲。
  勿念小 勿念大 勿念长 勿念短
  勿念好 勿念丑 勿念恶 勿念善勿念嗔 勿念喜
  大小、长短凡是所有相非相,你讲讲道理没有用啊!这是你真正上座,眼睛闭起来,结印、盘腿、身体端正调息、调心。其他种种妄念:修法是善事,你不信这个佛教;你是邪教,你不要去管这些善、恶,这样才是般舟三昧。不要说我这样才对,你们都不会修,这个都是多余的,有那一念那三昧就与你下相干了。
  勿念坐 勿念起 勿念行 勿念止
  勿念经 勿念法 ;
  这修行人反对了,你说连念经都下要,什么法门部下想,连、闻、思、修也不要,这怎么修呢?这是佛说的,你所听到的什么经、什么法,六识、七识、八识,成唯识论、中观,统统都不要。
  勿念坐,我现在正在打坐也不要想,想得到定、止也下可以,就像药山禅师打坐,石头樟师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没有在干什么。”所以,楞严经讲:想像为尘,识情为垢,想像与头脑一动念,什么好不好、道不道,大小长短、轻重、善恶,这些一大堆的想像部是灰尘。识情为垢,动感情在打坐,看到什么就掉眼泪,这是阿赖耶识莫名其妙的情感动起来了,还有,我们很多的崇拜、轻视都是情,情为垢,那是识的境界,成佛后的境界,不是阿赖耶识的境界,而是如来智的境界。
  智慧跟心识差在哪里?两个都是做人、做事、喝水、吃饭、走路,识也能够做,识在眼睛里动就看到东西,识在耳朵里动就听到声音,识没有跑到六根,六人就引下起作用。这六根就像是电线,但是没有识这个电流,他们都不会动,这识是无名缘行,行缘识的识。但佛在世时,他也托钵、吃饭、喝水,他也是用六根化身佛的境界,也眼睛看、耳朵听,但他里面流的电流比我们好,是智慧,我们流的都是毒素,因为贪、嗔、痴、慢、疑没有弄干净,这智慧的电流就变成脏的阿赖耶识。佛的智慧可以使六根互用,眼可听、耳可以看,六根互用,而我们就是污染了所以六根受到限制,眼只能看,不能听。修行就是要把贪、嗔、痴、慢、疑净除掉,一点都没有,连味道都没有,这时候就能六根互用,就是如来智境界,我们为何做不到?因我们听经、厶昼都没有在这里头用功,而在这上头用功的好方法就是般舟三昧,好好静下来,若一起念就是脏的电流,即使你的念头是在捧佛,但是你动的念头部是杂染的汽油,佛不要你去捧,他只要你好好的静下来,把平常动的杂染的燃料停下来不用。但我们就下用下行,不用会受不了,看东西、听声音、拜佛都用那脏的燃料。佛下希望我们动脑子、动情感去捧他或动思想去研究他的理论,这些部下要,因为一动,你就用了脏的燃料,倒不如,好好坐下来十分或十五分暂时不用那脏的燃料。
  那下用脏的燃料,你想去拿新的来换吗?我们都未成佛,身体里都是脏的燃料,所以佛并不要你去找,去买燃料,秘密在哪里呢?因那个跟诸佛菩萨一样的燃料,你本身就有,是因为你把它弄脏了而已,把那脏的去掉,那当下就是干净的燃料,跟佛一样,众生都有佛性,不是另外去哪里买佛用的燃料。有些人一天到晚搞宗教,什么佛、神一大堆,不管你们信也好,下信也好,你们通通用的都是脏的燃料,这是个大问题,要怎样才能用干净的,·就是般舟三昧。所谓般舟三昧就是暂时要你不要动念、不要东想西想,也不要动感情,不要以为眼睛看到殊胜的境界,“唉呀!佛来了一。唉!那是眼睛看到的,透过眼睛来,都是用污染的燃料所显出佛的像,你还高兴个什么呀!下要管,才是般舟三昧,所以从开始都是勿…勿…,这样勿下去,身体流的脏的燃料,你不去动,就慢慢的消掉,你想去拿掉它不行,因为,你动个手、用个方法去把脏东西拿掉,那个动的念头、用的方法,我们就逃下掉染污的燃料。所以说部下要动、都下要想,勿…勿…勿,只要一动念,所有的染污就动起来,如果在这境界,还去找佛的境界,那就绿木求鱼,所以,这般舟三昧真正把要领说出来了,这是修法的根本要点,跟其他方便法门下同,其他方便法门是因我们脏的燃料用惯了,释迦牟尼佛只好随顺我们,因为根本法:脏的燃料停止用,自然会慢慢干净,你们既然不懂这个,也不相信这个法,只好利用众生脏的燃料去做一点点的好事,就是方便法门了。
  勿念是 勿念非 勿念舍 勿念取
  勿念想 勿念识 勿念断 勿念著勿念空 勿念实 勿念轻 勿念重 勿念难 勿念易 勿念深 勿念浅 勿念广 勿念狭 勿念父 勿念母 勿念妻
  勿念子 勿念亲 勿念疏 勿念僧勿念爱 勿念得 勿念矢 勿念成 勿念败 勿念清 勿念浊
  我们所能想到的,所能超越的感情作用,通通都在这段经文,下管想好、想坏、如理、不如理,反正你一起用就是脏的燃料,所以,通通作用不能起。但有些人就跟人说,你要念空啊!我也空、法也空,因为你听了佛法才知道什么是空吗!哦!我打坐时五蕴要空,这个自然的时间、空间是空的,什么空呢?你头脑不想个空,怎么来个空啊?你又开始莫名其妙了,不要起这个念,释迦牟尼佛讲这些空是为了方便我们契入实相,才不得已讲出来的,没有什么有一个叫著空的在那里,让你去认识身心是空的,那实在的是什么?就是三昧,不要动,不要有这个念头,不要去找境界,不要去高兴觉受,不要讨厌觉受,不要起宗教的情绪,通通丢掉,连丢掉都丢掉,你要我掉什么?这本来什么东西都没有,你要去掉什么,丢掉就不对了,这个境界就是药山禅师打坐的境界“千圣亦下识”,能进入这个越久越好,刚开始练习或许二十、三十秒,那脏的燃料就起来了,或许一个小时只能找到一分钟这个境界,那没关系,每天做、天天延长一点,等发现我们的贪、嗔、痴、慢、疑的程度愈来愈少时,你会自己觉得法乐,这样慢慢进步才能解脱生死轮回,否则,虽然做好事、做义工、供养、跪拜,但心理的毒素都没掉一点的话,对不起,跟众生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得了一点好报应而已,而那好报应是像花钱一样,花完就没有了,没办法永远解决。父母、妻子、亲疏、僧爱并不是你就不用管这些,我们平常的念是含有五毒成份所起的反应,没有这个念也可以眷顾孩子,还是可以孝顺父母,智慧的境界不是识的境界也可以有孝道,这不违背、不矛盾的。这些用想的绝参不透,所谓参是坐下来了,把所有思想、情感慢慢减少它的力量,等这些毒素越来越少了,以后就处处自在,立处即真,做什么都是智慧起用。不像我们抓著我有这个、你有那个,这是大、那是小,比长短,佛教好,其他教不好,这都是人的思想想出来的,一概不论这些,才是这个境界。
  断诸念 一期念 意勿乱 常精进
  勿懈怠 勿岁计 勿日倦
  所有的情绪、思想都断掉,一期念,思想、情绪一直都中断,这个时期都在这里头,意勿乱、常精进、勿懈怠,不要说我参加几年佛法禅七了都还没进步,部下要管,也不要今天做三个小时了,已经够了,觉得疲劳、累了,时间的观念不要加进去,不要说太慢了、或有者要赶快,都不要起这个念头。
  立一念 勿中忽 除睡眠 精其意
  常独处 勿聚会 避恶人 近善友亲朋师 视如佛 执其志
  这是个用功的方法,如这功夫做的好,自然而然睡眠时间会少,要精其意,我们就靠这个意,所以叫做意定。意如薄弱就没法定下来,且最好独处,不是只有一个人,共修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打坐,但各个自修了不相干也是独处,不是聚在一起,先聊天再上坐就打折扣了,勿聚会,聚在一起做无聊的事,说长说短这没用,一辈子时间很快就过了,有这人身要珍惜,想想看我们如果是一只猫、一只鱼或鸟,大家能坐在一起研究般舟三昧吗?我们人有看的境界、听的境界,这是很奇妙的,你为何有这个境界呢?“听”在科学上讲只不过是空气振动耳朵的鼓膜,再传到听神经中枢,把空气振动变成声音,所以本来只是振动而已却让我觉受,是不是很奇妙,因为我们有这机器啊,而且搜集的资料,还有思想的能力,如果我是在大海里游的一条小鱼的话,我怎么做也不会知道这在讲什么,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认识你周围的境界,听哪,看哪,你不觉得这稀奇吗?再说,什么是看呢?眼睛没有看到东西,让我看的眼识材料就不会上来,照相机照到东西,底片显出来然后看了才知道照到了谁,底片本身不知道它在照什么,我们有人的头脑,看这个就知道“哦!这是谁”,“那位太太”:若是其他动物就没办法知道了,所以,在很短的做人时间,除了吃饭、玩、喝水、睡觉、谈天、唱歌外,是不是要多认识自己,这些奇怪、殊胜的功用是怎么来的,但,很多人到现在还弄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说要避恶人,恶人会使你在这色、声、香、味、触、法里越滚越深,若你是修道相当高程度就无所谓,但是,我们在初修时,一定要避虽这个不好的条件,要避恶人,近善友,亲明师,视如佛,执其志。 (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