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皈依菩提心---林钰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钰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皈依菩提心---林钰堂

  在讲题目之前,我们先说一些基本的观念,这样后面才容易讲。
  先讲学佛。我们学佛是要学甚么?我们学佛的目标是要成佛,要得到究竟的证觉。简言之,成佛就是要回到本来清净的状态,这是本来就有的。若非本来的,而是努力,然后才能达到的话,那若是努力不够,或是情况转变,迟早又会失去。这次你得了第一,下次不知道换谁。所以世间上任何用努力达到的事,都不是究竟的安稳。本来的状态,本来是没有问题的。而这里所说的清净不是平常所说的干净啊、脏啊,喜欢、或不喜欢,那种的清净。世上的事好不好常依各人的标准,这不是普遍放诸四海皆准,而是因缘而异。因为世上的标准往往依环境、区域、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是后天形成的。而在这里所说的本来清净,不是经由分别而成的。不论干净的或脏的本来状态,是没有人为分别的。颜色虽有不同,但在我们起分别以前,是融在一起没有办法分的。以红绿灯来说,“红”、“绿”本来并不自起分别;是在起作用时,才有分别。故其本身并无分别,而是本来清净,就是起初还没有主客对立的分别的那种状态。这样的清净就如同母亲对小孩的爱,就算自己小孩的尿布脏了,做母亲的因为很爱她的小孩,会不起分别心的去清洁小孩的尿布。那样的不起分别的心,就算是屎尿也是清净的。故若本来并没有分别,就是一体的。
  在佛法中有“无我”的说法。在做分别时是有个体,但是,就如同海洋、河流,其实整个是混在一起的,人就如其中的一滴水、一粒沙、或一块石头。看似可分,但是,在有分别以前,海洋、河流都是整个融在一起的。真相在我们人为的分别以前,一切都是一体的。又如,地球的一端有毒气外泄,附近的人当然会遭殃,而住得远的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就整个地球而言,只要有一滴滴外泄,我们每人就都有份。所以所有的都是因缘所成,一直都在迁流。我们能做意识分别的时候,才有分别,但到老时、病时,就连抓这些分别的力气都没了。故,一切有情与无情,其实本来都是一体的,是无限的,任何分别都是暂时的、人为的。又如我们感官所形成的分别,从原子或更小的粒子的层面来看,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从科学的微观或钜观来看,也可以了解我们平常的分别只是一种偏执。
  我们常为世间生活起分别,如,这是权利、义务、这是责任。因此,种种问题都会变成无解,都很苦。健康时还有精力可以起分别去争执,但若遇到车祸、老、病,那些苦,更是无法解决。所以,看穿了,人生就是苦,烦恼多,很难得能真正开心笑一下。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因在于他看到了老病死苦,于是放弃权位,思索人如何可以平安度一生,并克服老病死苦。先是跟著印度当时的仙人学道,虽然到了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却还是发现有问题,不是究竟。一般普通人连要到这种境界都不容易了。所以到了他的那种境界,就不只是观念上的突破了。很多目前社会的机制是没办法彻底救助的。这次水灾捐了款,难保下一次又再来一次天灾。家园重建了,但是人们的心理创伤是没办法一时平复的。除非自己可以开解,否则别人也无法帮得上忙。释迦牟尼佛在精神上可以突破任何微细的执著,连禅定很好这样的执著也放下了,而回归本来清净。无限之一体是超越时空的。到达无限一体的境界时,自然有力量传到需要帮助的人那里去。像这样的事,听来虽如神话,但若依照教法去修,都会有接近到无限之一体为超越时空的体验。修行久了,有时可以知道前世的事或预知将来的事,这是超越时间的例子。例如我在帮忙代祷,远在海外的那边就会感到有力量来,或事情就转变了。这是超越空间的例子。这些是真实且可以体验到的。这就是支持我长期修行下去的原因。
  有了以上的了解以后,再来讲皈依菩提心。何谓皈依?只要一讲到皈依,在学佛的路上,就已经不是讲开始的阶段了。皈依看似第一步,但现实生活中,谁会突然去相信任何人?小时候也许父母带领著去皈依法师,但长大了,观念会改变,故不一定是真正的皈依。真正的皈依是自己真的想要回去本来清净的状态,要找一个归宿,可以仰赖的。靠自己原来世间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找可以安稳的东西。而要到这一步,自己多少对佛法也已经懂一点了,知道佛教导我们什么,甚么对我真有帮助,这样才会想要皈依,之后才不会跑掉。这已经不是佛法的理论部分了,而是超出“闻思”,而到了“修”,到修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皈依。
  我们要皈依的是什么?是要皈依本来的清净,但以平常人的经验来讲太远了。本来在哪里?要是本来就有,那我们什么都不必做,本来就已经在那里了,没有离开。所以,理论上来说,我们要皈依三宝。我们皈依佛,因为佛是已经有正觉经验的人,已证悟达到无限的一体,虽然在肉体上已经入涅,但实际上到现在还是可以帮助我们,跟我们沟通。然而,一般人不知如何跟这样已经证觉的有情连络,也认不出来。所以,我们要依靠传下来的可靠的法。经典虽多,但基本都是无常、无我、菩提心。像这类的正确的教法,是我们要依循的。所以,找不到佛的时候,我们就依寻这些教法。再说皈依僧。有些已经有修行经验的人,他知道法应该怎样修,才算是如法还是不如法。这不一定限于指出家人,也包括修比较久有经验的过来人。但是,这样有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些人会自称就是活佛,而我们一般人不知如何去分辨真假。另外,佛教有很多宗派,有小乘、大乘、密乘,还有人说只有某种法才是真的,才是当年释迦牟尼所传的。那我们到底要如何去分辨是不是正当的教法及真正的有修行经验的人呢?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菩提心有无为标准。若是可以证入无限的本来清净的一体,也就是菩提心。但要我们眼前就达到这样高的果位,不太可能。菩提心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我希望能够达到这目标─愿一切众生早日成佛,不但是自己解脱,而众生也可以得到解脱。有了目标,碰到问题时,就可以用有无菩提心来判断。因为这是没有偏私的,不是只有我的家人,而是所有现在过去未来一切的众生都包括进来,都希望他们能彻底得到安乐,这样才能究竟解决问题。在我们能做得到的范围内,我们都要帮助他们,愿一切众生早日成佛,离苦得乐。所以做任何事,除了希望他们过得了眼前的难关以外,还要希望他们能经过这个法缘,最终能成佛。所以我们要努力精进,才能使大家早日离苦得乐。有些学佛者,苦恼于无法说服家人学佛。若你要等到说服了他们你才要开始修行,有可能一辈子什么也没有修出来。但若是一视同仁,知道各有成熟的因缘,而设法努力把佛法留在世间,这样,即使我们先死了,他将来也会有机会遇到佛法。这样才是真正的救渡,不然还是愚痴。救渡若有智慧,一切平等,最终都可以救到,只是迟早的问题。
  若是以菩提心这个标准,愿一切众生早日成佛,就不会有偏失。因为有时虽说皈依师,还是可能变成个人崇拜。而且有的法说只能这样不能那样,虽然佛法圆融,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但我们有时自己观念被绑住都不自知。但若以菩提心为准则,自然我们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做。因此就算有时被骗,我们问心无愧,只愿众生早日成佛。因此被骗与否,都不成问题,没有吃亏,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往菩提心靠近。
  现在说到皈依上师。在密宗里,上师是放在第一位。先是皈依上师,再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密宗为什么会将皈依上师摆在第一位?理由是,密宗一代一代的上师在精神上延续著纯粹的菩提心。佛是超越时空的限制。有的人说没办法找到真正的归依处,我就劝他在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前,自己念三皈依。佛对一切众生平等,这就好像向我们的父母求,跟佛说我觉得佛你教的对,我愿意听从佛的教法,依教奉行。所以,没有人可以说,非经过我不可,那些都是错的。所以,超越时空,而直接皈依佛,是可以的。而在密宗,可以一代一代把佛法的直接加持力量传下去。因佛已入涅,虽仍可以起作用,但一般人感觉不到,所以要传在某个大弟子的身上。这样,一代代若按照规矩并保持菩提心传下去,佛法的加持是可以留在世间的。但若是一乱来,就没办法继续保有传承的加持力,就会被收回。故传承就如同火的种子,一直保留在那个传承的人的心中。所以,这样的上师就等于是佛,跟佛没有差别。什么是法,要靠他来决定。他是已经通达的人,他可以跟你说你去做什么,虽然经里没写,但那其实就是要叫你去修。经里写的是原则,而原则到了生活中怎么去做,就要按照你所相信的上师叫你去做的来做。这样,你在做这些事情时所碰到的问题,乃至如何克服的过程,就会渐渐学到佛法里所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等等,就都在生活里面了。所以,在密宗里,你若都按照师父所讲的去做,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跟别人不一样了。因为已经被训练惯了,所以有很多自我的想法都被磨掉了。因此,上师也包括法。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当然也包括僧。而上师甚至比法还重要,因为他是真正来教你的人。谁把奶水拿给你喝的,那个人才是妈妈。所以密宗把上师放在佛法僧之前。至于有的人跟错上师而出问题,这还是要回到菩提心来决定。若自己的菩提心是真的,那就算跟错上师,也不成问题,而能学会分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上师不像佛、法、僧是抽象原则,若要真的深入起修,有一位真的上师可以跟,那是很占便宜的。一般人有很多层次上的限制,虽照著原则修,但摸索了半天,有时摸错了,说不定都还不知道。因为你看不出自己的范围在哪里。但若有上师的话,你不必熟读经纶,经由上师的指点,你就能在生活中运用佛法。有了上师的指引,你本来自己绑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从这种莫须有的限制中跑出来。只要靠上师提点一句,你就可以走出一步,而这一步就可能是永远看不到的盲点。所以说若有上师可以指导你,很占便宜。
  现在请看所发之讲义《依止上师之道》。
  陈宝媛从我所有过去一千多首诗中,找出十二首诗。其中跟如何依止上师直接有关的诗作有九篇,你们可以看出来这是从时间来排的,从几年前一直到现在。我写作都是有灵感时或是有人问我时才写的。在过去这几年,有关如何依止上师这个题目,其实是写了十篇。但是有一首叫〈冒滥〉,是写比较负面的,故不收录。十二首中另外有两首,是属于比较一般的,范围比较广泛,写的是法界里每个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做为我们的老师。另一首是写我们所经历的磨难,若我们可以从中解脱出来,这些磨难亦可以做为我们的老师。这两首因为范围较广,所以不收入。
  我们看了这些诗以后,也可以看到我就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有什么见解上的差别。
  接下来我们一首首来看。
  依师之道
  谁堪依止难抉择,况逢欺诳转灰退;
  自检菩提踏实修,缓进慎察专志随。
  这里是说如何依止上师。有的人起先对某个上师很投入,后来发生事情,变得心灰意冷,非常难过。若我们不知道怎么抉择,那就依著菩提心去自我检视,修法时一步步慢慢来踏实的修,不求忽然开悟。若是遇到一个上师,他不贪图什么,遇到事情他知道怎么做,这是真正的善知识,那我们最好是好好跟著这一个上师实修,不要听到这个好就转依这个上师,听到那个好就转依那个上师。这样转来转去,弄得亦是如飘萍一个,没有根可以长大。
  每首诗都有跋,请各位自己读即可。
  沐恩者稀
  上师易呼难听从,一言违逆便失踪。
  辛勤服侍常随学,方堪沐恩望成龙。
  已经投入修行的人,会有机缘遇到可依止的上师。但并不能像现在人结交朋友一样。好像有些人今天客气称呼你上师上师,遇到他有很多期待,而你所讲的不是他想要听的时候,人就失踪了。而真正依止是要辛勤服侍,长期跟在身边才能学到东西。我们不能期待人家天天像来给你上课一样,都是讲给你听,这样学到的都是理论。真正跟在上师身边,在生活中遭遇到问题,看他是怎么解决的,看他的想法做法,这样就能一点一滴学到了,这就是从生活中去学。这样长时间依止的薰习,领到加持,才有希望成为法器,以济众生。
  常随修学
  佛法圆融在起居,举止应对也寻常;
  久随承侍渐体会,潜移默化出凤雏。
  佛法若要与生活一体,就是整天的生活里,无一不是跟佛法有关的事情。这其实没有什么神妙,师父碰到人也是要问好,跟平常人一样。但若是跟在师父身边久了,遇到事情时可以看到师父如何处理,看到他体贴别人的情况。一般人有他们的层次,有他们的想法,师父要帮他们还得顺著他们。这样你才了解到,原来要救众生是这么难,要自我调整去顺应众生。不然,你还没帮到他,他就跑掉了。所以,你长时间跟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一点一滴地去学。经过长久的薰陶,自然而然会成法器的。
  点拨
  谦下方能承教恩,空心才堪贮法露;
  机缘恰巧施指点,一拨便转显灵活。
  一个人必须要谦虚才能承教。在平常时候,都很体贴很仔细的服侍,一点一滴的教导都遵从,这只有空心才能做得到。这时候世间的事要摆在一边。遇到事情,师父做的与我想的不一样,从而悟到,原来人家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就好像路上遇到了石头,你跟本不用去碰,你不用去搬石头,只要绕一下,就可以过去了。这样指点一下,一拨便转,显出佛法的灵活妙用。所以,遇到事情,学会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就可慢慢学到如何解脱。
  师佛
  上师佛陀无二观,本来一体泯分别;
  心离执取契如来,弘法利生未曾停。
  密法里,你看上师是与佛无二无别的。要证入空性中,上师要帮你回到无限之一体。上师是专心投入修行,为众生服务的。若连这样的上师你都无法看成与佛无二,那你永远无法找到合格的人可以修如何与他人一体了。上师是给我们修的,修不起分别心的。上师的心没有执著,完全放下,跟佛已经很接近了。上师一直是弘法利生,帮助别人,这就与佛是无二无别的。你本身要是真能停止分别,上师的加持才能到你的身上。若加持力量不能到,是因为你自己执著的缘故。如,有的人执著法,在做法上自我的观念太多。虽然如此,但真正的上师也不会跟你争,他一定会说没关系,否则他就跟你一样了。但是你自己设限,损失的是你自己,错过学习的机会。所以若听从上师的话,少管理论上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东西。
  可教
  纳履三次方堪授,侍师三年始习艺;
  真诚谦下渐成器,而今世态犹点菜。
  亲近上师就好像张良纳履三次才学到兵法一样,世间的学问也一样,你学剃头也要先帮师父打扫三年,然后才从剃冬瓜皮开始学。因为你长时间给师父服务,心态慢慢谦下,才能从头学起。现在世上学法好似只要磕个头、灌个顶就好了,就回去了,像在餐馆吃完菜就走人,这样无法亲近服侍,也无法跟师父真正学到什么东西。
  自愿皈从
  皈依所在自愿求,解脱怙主无勉从;
  慈怀关注遍群生,福慧具足方知趋。
  皈依上师都是自愿归从的。上师做为解脱的怙主,是无所求的,他永远是随时在帮助有缘的众生,有需要的自然会得到好处,这要靠学佛者本身积集的福慧资粮具足,才会跟得到上师。
  体会师恩
  上师示寂教未停,肉身不在见真情;
  重担临肩撑持际,方悟传承延续恩。
  这是描绘 陈上师人虽入涅示寂,但遇到事情还是会梦到他的指示。他虽然肉身不在了,可是还是一直没有停止他的教导。例如我新写的火供仪轨,亦是梦到感应,佛菩萨叫我做我才做的。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人家,而不是我以为可以就可以的。我梦见 陈上师告诉我赞颂集第三篇,然后就给我看一片画框,里面有些叶子,要我将之涂成红色的。我醒来赶快去看,发现赞颂集第三篇,是赞大悲观音的那篇。将画像涂红色,就是依他的火供仪轨来作红观音的仪轨。他走后十二年,他开许我作我才作的。还有,我只写了两个火供仪轨。文殊仪轨,也是有人请,而且有感应我才写的。地藏菩萨仪轨,有人希望有,但是还没有感应,我就不敢写。观世音菩萨的火供仪轨,第一次要做的之前几天,我梦到白衣观音与侍女。我要磕头,他们说不必,但我还是磕了。他们都笑起来,我才不再磕。观音举起右手,在空中写符,我就感觉到力量来了,充满全身。以前 陈上师一个仪轨是一种法,但是因为需要做火供的人日益增多了,所以我就希望将息增怀三种法写在同一火供仪轨中。观音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力量,所以就给我加持。有了这样的加持,我才做了第一次观音的火供。所以师父虽然走了,还是超越时空不停的救渡众生。比如有的人从未见过 陈上师,但仍会梦见他给予指导。另外,师父在时大家是一个样子,等到师父走了,大家的其他想法都会出来了。若上师在世,这是没办法了解到的。因此努力继承上师的志业才能体会上师不舍我们的恩德。我自己在撑持法务时,佛菩萨跟护法会来帮忙,会把事情改变。所以遇到事情时,若本著菩提心,事情自己会变,不需要担心。
  皈依上师
  唯命是从皈依师,依赖如斯难当真;
  久蒙感应体证德,方知依法谨遵循。
  密宗说上师的命令要照著做,但真正要这样依赖师父并且当真却很难。古德传记中,有的师父叫弟子跳他就跳。一般人看来像是疯狂,但他之所以会愿意这样做,是他自己的程度可以了解到他的师父是真正与佛无异,有这样对师父的信心才能求到法,所以才会愿意照师父所说的去做。故你跟一个上师时,要能体会他是真佛,是佛、菩萨的代表。能够如此皈依上师的,有很多都是真正有感应经历的,才会了解到上师的慈悲与智慧,然后遵循他的教导。
  祝愿大家佛缘增长而得以随侍具德上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