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湖北黄梅县佛教渊源及现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凌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湖北黄梅县佛教渊源及现状
  王凌云
  湖北省东南角的黄梅县素有“小天竺”的美誉。“佛教大事问黄梅”更体现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历史上,黄梅是一个佛教国,在方圆不大的地界内,禅宗四祖道信大师设道场于双峰山(又称西山),五祖弘忍大师接受四祖衣钵后设道场于东山,其后,六祖慧能与神秀竞偈于东山寺,得传五祖衣钵。1994年11月,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黄梅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们提出了“禅宗应初创于道信,形成于弘忍,发展于慧能”的观点。照此观点,黄梅无疑成为最重要的禅宗胜地。
  自弘忍传衣钵与慧能后,慧能即隐姓埋名于岭南的深山。此后千余年间,黄梅的众多佛教道场,特别是双峰寺(今四祖寺)、东山寺(今五祖寺)历尽沧桑,几经毁复,其佛法思想与信众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今日,黄梅已不复昔日“蕲黄禅宗甲天下”的盛景,但万变不离其宗,黄梅县的佛教现状仍可由弘忍大师创立的“东山法门”中找到根源,同时它又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一、“东山法门”,一脉相承
  “东山法门”是五祖弘忍大师在继承和发扬前辈四位禅宗祖师禅法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在黄梅东山寺创造的独特的神学思想体系。之后的六祖慧能大师进一步继承了“东山法门”,又创造出一套更为完整的禅学理论和修持方法,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东山法门”禅法体系萌起于道信处,创建于弘忍处,而光大于慧能处,它是禅宗自成佛教宗派,由“印度禅”转演为“中华禅”的标志。
  “东山法门”境界高深,有一套独特的禅法理论和修持方法,与之前的佛教理论和修行方法大不相同,但它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仍然有迹可寻。弘忍大师的创法过程,是他在对前辈四祖师佛法继承基础之上的,自己多年证悟体验的众流汇注、水到渠成。
  (一)从菩提达摩到僧璨
  禅宗第一代祖师菩提达摩由印度东来,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到禹门千圣寺传法。达摩的禅法分为“理入”与“行人”二门,分指认识道理和身体力行两种人道途径。他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为妄想、欲望及种种不能自持的情感所蒙蔽而不能自觉。只要在任何情况下都根据佛法去思考,就能去除这些杂念人道成佛。二祖慧可立雪斩臂示志,感动了达摩,得传一祖衣钵。慧可禅法的核心是“万法皆如、身佛不二”。他继承了达摩众生皆有佛性的观点,又把在达摩处外在于心性的“道”引入内在心性,提出“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的观点。这样,慧可把佛、法、僧三宝统一于“心”,他的禅法便不再强求念经诵佛,凡事依法度而行,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于内清净之心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三祖僧璨在慧可处皈依佛法僧,受其衣钵。他的禅法将前两位祖师的观点更推进了一层,强调“不取不舍,绝言绝虑”,修持则主张放之自然,任性逍遥。这里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佛道融会的痕迹。体道明法不再是刻意的追求至道、真如,而是剥现自然本心;佛不再身处虚无神秘的彼岸世界,无从把握,而是就在于本心。
  禅宗前三位祖师把佛法逐渐人性化,所主张的修行方式也由外在的打坐唱诵转向内在心性的显现自然,这无疑将本在飘渺彼岸的佛法世界逐渐拉向了人间。
  (二)从道信到慧能
  四祖道信受僧璨点化,皈依佛门,得传衣钵后,在蕲黄(今黄梅县)双峰山借地建寺,弘扬禅法。自达摩以来,佛教戒行多奉行“一僧一庵,一衣一钵,随缘而往,不恒其所”的云游化缘方式,许多禅师行踪飘忽,很难发展门徒。至僧璨一代,门徒已寥寥无几。道信对这一传统戒行方式进行了改革。他在双峰山大兴土木,广收门徒,大力倡行定居传法,这对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道信主张禅戒与修持并举、渐修与顿悟相通、参禅与劳作并行的禅法,其纲要是“心静即佛”、“佛即是心”,这使一切禅修都归结为修心。由于坚持“心静即佛”,道信并不主张远离俗务,刻意与世事划清界线,相反,他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这一禅风的开创使僧众身体强健,自给自足,寺庙对官府施舍和信徒供奉不再依赖。
  五祖弘忍是黄梅本地人,在双峰山受传四祖衣钵。由于四祖、五祖法名远播,天下禅徒云集黄梅,四祖寺一时容纳不下众多僧人,弘忍便在东山借地再建一寺。弘忍继承和发扬了道信定居传法、农禅并重的禅风,对传统修禅方式做了大胆的改革,创造了一套更简明易学的更加人间化、中国化的禅学方法。他的禅法核心是“即心即佛,见性成佛”,修持观较这四祖更为简明:“守其本心”,“顿悟成佛”。弘忍进一步把达摩以来的游化乞食的传统戒行方法具体落实到实际禅修生活中,继续道信开创的农禅并重法。在这些禅法与修持方法的基础上,禅宗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组织形式得到初步确立。弘忍在东山寺弘法期间探索出的这一套禅学思想体系便是后人所说的“东山法门”。在“东山法门”指引下,弘忍门下涌现出众多高僧大德,如慧能、神秀、法如、惠安、玄赜、智德等。其中慧能得弘忍衣钵成为六祖,是禅宗史上集大成的人物。
  慧能对禅法的改革源于对“东山法门”的深刻理解,同时又有很大创新。他将繁琐的旧经形式改革为口语化、大众化、通俗化的禅学文字。他主张禅修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的、自然的、随意自在的。他将“东山法门”中“端身正坐宽放身心”、“善调气息得以真心”等较确定的修持方法加以扩充,主张“无念”和“定慧”,创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活动来修禅的方式。由于慧能的完整的禅法理论与修持方法总结了前人之长又浅显易懂,同时含义深隽,把一度为贵族专用的佛教信仰推广到极致,禅宗由此光耀天下,到中唐已至“凡言禅者本能也”,“天下无寺不禅”的地步。
  黄梅作为孕育禅宗的土壤,因为历史上多位高僧大德在此地巧获,因为秉自天然的灵秀山水之胜而成为佛教圣地。“东山法门’’置根于黄梅,对黄梅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对周边民众生活乃至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深远。在经历了时间巨轮的磨碾之后,今天的黄梅,佛教独盛的局面仍未改变,东山在近几年内也逐渐再现往日盛景。“东山法门”在黄梅县的佛教现状中起着不同于往昔但仍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寺庙现状与僧众修行
  黄梅县宗教信仰中以佛教信仰为主。全县县级以上宗教场所共有五个,除泰源观为道教场所外,其余四个全是佛教道场。其中江心寺、妙罗寺属县级单位,四祖寺属省级,五祖寺是国家级宗教场所。除此之外另有十余个寺庙散见于黄梅县大小乡镇,为信徒日常宗教生活提供了场所。这些寺庙大多继承和发场了“东山法门”的修持方法,以庙养庙,条件稍好的寺庙还以庙养才,为中国佛教界输送人才。僧徒的修持在诵经念佛、静心打坐的基础上,与世俗事务有了不少联系,较之以往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以庙养庙,参与俗务
  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认为“人人有佛性”,把佛性定位在平民百姓都能明白的“清静本性”的事理中。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本来清净,正如六祖竞偈时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而没有必要刻意的做克制杂念妄想的修持功夫,只要自然地发其本心,便能顿悟成佛。所以禅宗并不与世俗划开界限,而是主张在任何行为中自然而然地体悟本心,所谓的“行住坐卧,皆是道场,身口意咸为佛事”。“东山法门”推重农禅并行,简明易行的修持方法可谓精到地体现了禅宗思想,故而,其在黄梅现在的寺庙中仍极具影响,被推崇备至。
  黄梅县大小寺庙均与人间世俗世界保持有紧密的联系。他们通过僧众从事农事劳作,参与一些商业活动,吸引外来资金做到以庙养庙。每座寺庙都辟有粮菜用地,设有法物流通处。大寺庙还对外收售门票。像五祖寺、四祖寺这样声名远播的大道场,靠广宣佛法,举办大型佛事活动吸引海内外信徒募捐资金结缘供奉,不但僧众生活无忧,还重建、修复、新建了许多殿堂,使千年古刹重现昔日盛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吸纳更多的资金扩充庙宇,一些大寺参与了与佛教相关的经济事业的开发。五祖寺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式建设之期指日可待。
  信息革命浪潮汹涌,高新通信技术并没有被阻拦于大寺庙的院墙之外。黄梅的寺庙按各自的经济能力都配置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以五祖寺为例,寺内有先进的移动通讯设备、传真设备和电脑等,这为寺庙加强与各地信徒的联系,广结善缘、弘扬佛法提供了方便。
  在以庙养庙的基础上,黄梅的大小寺庙还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他们多由大寺,如五祖寺、四祖寺牵头参与公共事业,曾多次向周边贫灾地区捐献财物。有条件的寺庙还以庙养人才,注重培养佛教后继力量,为中国佛教事业输送了不少优秀佛教弟子。五祖寺还出资培养电脑人才,对受训者是否佛门弟子却并不苛求,用其监院见忍师的话说:“他们受寺里恩惠已是与佛有缘,其他的何必苛求。”
  黄梅县的大小寺庙与当地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黄梅已成传统不无关系。
  如今,黄梅县各寺庙香火旺盛,信众盈门,同各寺发扬“东山法门”之禅法,于凡人俗事间弘扬佛法是分不开的。
  (二)禅修简明,信众繁多
  黄梅县的寺庙都是禅寺,僧众所修的是禅法,他们不讲究时刻念佛诵经,而是注重在起行坐卧间体悟佛性。
  一般来说,没有大的佛事活动的话,每个寺庙除了雷打不动的早、中、晚课要按时做外,其余时间,寺内僧众多各司其职,各安其份。有的清扫庭院,有的续烛添香,有的接待香客,有的劳作于田间……于一招一式一动一作间求悟佛旨。.
  黄梅各寺僧众以中青年居多,还有一些外来学法的小沙弥。他们皈依佛门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归为两种。一种认为佛法可便自己修身成佛,内心永远清静,摆脱俗世的纷扰和痛苦,许多比丘尼持这种念头,她们的信仰非常虔诚,常向人宣扬佛法;一种是由于种种俗世间的纠葛迫使其遁世人佛门,以求解脱。绝大部分出家人没有什么文化,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参禅习念,他们大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安闲气质。外来学法的小沙弥多来自广西,在大寺中集体上课,平日里也是各司其职。寺里对小沙弥的要求较严,但并不割断他们与俗世的联系,若其家中有事,他们会从寺里得到假期和盘缠回家。小沙弥学的法很广,寺里多将他们作为佛教后备力量来培养,对他们寄予了较多的希望。
  由于黄梅是一方佛教土壤,县内佛教徒非常多。全县人口90多万中,有20%是佛教信仰者,而提起四祖、五祖,更是路人皆知。禅宗作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自创立至今,经历了无数挫折,但黄梅县禅宗兴盛的局面一直未变。这主要是因为“东山法门”寓深意于浅理,不脱离凡俗事物,倡导人间佛教,其禅法已深入到民众心中,成为黄梅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另外,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南角,地理位置相对偏狭,人们处于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中也是一个原因。近年来,黄梅县利用五祖寺、四祖寺等历史资源,对外展开宣传,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信徒的关注和募捐,使重要的佛教场所得以在短时间内重现昔日辉煌,刺激了当地潜在信众的“显现”,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一禅独秀,他教势微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黄梅县并非一个纯粹的佛教县,其中也居有道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道教场所泰源观还是与四祖寺平级的省级宗教单位,可见佛教并没有完全占据黄梅人的信仰。可是,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黄梅发展时月已久却没有形成大气候,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这些宗教从未在黄梅占据过稍显重要的地位,目前黄梅的基督教徒不过200人左右,伊斯兰教徒更只有外迁而来的六七十人。这种禅宗一枝独秀,其他宗教势力过分单薄的宗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禅宗佛教的先人为主和深人民心。它不排斥人世,对于在家居士没有苛刻的戒律要求,不像有的宗教戒律森严,有着各种各样的禁忌。其次,禅宗修持方法简捷易行,深入浅出,对占人口绝大部分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再次,黄梅一地先后出了三大禅宗祖师,使此地的佛教气氛尤为浓烈,其他宗教在这一点上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历史上留下的四祖寺、五祖寺对于现今的黄梅来说不啻一种天然的可开发资源,它们带有的文化意味和宗教色彩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无数教内教外人的目光,可以带动当地商业、旅游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能够带动其他禅寺的开发和兴盛。在这一点上,其他各教都无法与之相比。
  今日的黄梅,县城内街市安宁,毫不喧嚣;乡间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山野清雾缭绕,鸟雀啁啾,人们安逸而心有所依,这与“东山法门”意蕴千载,禅意渗透于万事万物中不无关系。<五祖仙山盛境全图)上有对联云:“福地名山无点善心何必到,禅关盛境有分诚意可来朝。”黄梅的人、事、物、兽有这样的安闲,。与禅法熏陶大概有关吧!
  摘自《当代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