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门三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门三宗

  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盘,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作,皆是迷妄。如此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石头、牛头,下至径山,皆示此理。便令心行与此相应,不令滞情于一法上,日久功至,尘习自亡,则于怨亲苦乐,一切无碍。因此便一类道士、儒生、闲僧,泛参禅理者,皆说,此言便为臻极。不知此宗,不但以此言为法。荷泽、江西、天台等门下,亦说此理,然非所宗。
  三、真显心性宗者:说一切诸法,若有若空,皆唯真性。真性无相无为,体非一切,谓非凡非圣、非因非果、非善非恶等。然即体之用而能造作种种,谓能凡、能圣、现色、现相等。于中指示心性,复有二类:
  一云,即今能语言动作,贪瞋慈忍,造善恶,受苦乐等,即汝佛性,即此本来是佛,除此别无佛也。了此天真自然,故不可起心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将心还修于心;恶亦是心,不可将心还断于心。不断不修,任运自在,方名解脱。性如虚空,不增不减,何假添补,但随时随处息业养神,圣胎增长,显发自然神妙,此即是为真悟、真修、真证也。
  二云,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由无始迷故,妄执身心为我,起贪瞋等念。若得善友开示,顿悟空寂之知,知且无念无形,谁为我相人相?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故虽备修万行,唯以无念为宗。但得无念知见,则爱恶自然淡泊,非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
  既了诸相非相,自然无修之修。烦恼尽时,生死即绝;生灭灭已,寂照现前,应用无穷,名之为佛。然此两家,皆会相归性,故同一宗。
  然上三宗中,复有遵教、慢教,随相、毁相,拒外难之门户,接外众之善巧,教弟子之仪轨,种种不同,皆是二利行门,各随其便,亦无所失。但所宗之理,即不合有二,故须约佛和会也。
  圣严识 圭峯大师宗密(西元七八O——八四一年),被称为华严宗的第五代祖师,实际上他也是唐末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位高僧,他把佛儒二家思想作了融会的努力,也将中国佛教的禅门与教与教下的分歧,作了融会的努力,分别把对于禅宗的各派及教理研究的各宗,作了层次的类列和全盘的肯定。
  看他的传记资料中所载,他生于四川,在他七至十六、七岁之时专研儒学,十八、九岁至二十一、二岁的三年间,以在家身研究佛学。嗣后又学了两年儒学。二十五岁出家,在沙弥时代,即因读《圆觉经》而开悟。二十八岁具戒之后,即连续亲近了神会的两位弟子,其一即是神照禅师(西元七七六——八三八年)。但是他在剃度之后,即读到了华严宗初祖杜顺的(西元五五七-六四0年)的《法界观门》,西元八一O年又读到了华严四祖澄观的《华严经疏》及《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大为感动,而云:「自禅遇南印,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得此大法者,何幸哉!」故其一生,以华严宗的纲格为其阐理的依准,又以弘扬《圆觉经》的经义,为其最大的事业,对于禅的弘化,着重在禅的本源,故集有「禅藏」一百卷,名为《禅源诸诠集》。现所存者仅为其一篇〈都序〉。另有〈禅门师资承袭图〉及〈原人论〉等著述。
  一般的禅师所传著述,多系法语开示及歌颂书函等,少有像圭峯大师这样,对各家宗派的观点及方便,作深入的分析类比排列介绍的。所以从《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抄出两大段之有关他对于禅的阶层及禅宗等级分类的文字,收入本书。
  在其禅门三宗的第一及第二的两宗,均举出了所指的宗派名称及其情状。第三直显心性宗,未举何宗何人,但说「复有二类」,所以有加以说明的必要。那即是指的同为南宗禅的南北两大门庭,一是江西的江州宗,以马祖道一为主,另一则是在洛阳弘化的荷泽宗,以神会为中心。马祖的洪州宗,以为一切行为即是真性的显现,除此之外不必另求开悟,天真自然是真悟。神会的荷泽宗,则以为空寂心,是吾人的真性,得知灵知不昧的知字,乃是众妙之门。而两家说法虽不同,会一切相归一真性的观点则是相同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