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从唯识的角度略谈命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能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唯识的角度略谈命运
  原载《香港佛教》535期 作者 能干
  命运之说古来有之,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命运,一般谓人生的寿夭、贵贱、吉凶、祸福等现象。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禄》曰:「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南北朝刘峻作《辨命论》谓:「命也者,自天之命,定于冥兆,终然不变」。佛教虽不承认宿命,也不认为命运是由神或天等神秘力量所决定、支配的,但佛教承认因果论,认为命运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而且也是可以改变的。
  一.由引、满二业说命运之来源
  命运是怎么来的呢?佛教的解释是建立在缘起亦即因果论中的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在《三教平心论》中有这样一首偈子:「欲知前世因,今生享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1,认为现世的命运都是过去自己所造业力的招感,来生的命运是现世行为的果报。
  唯识学对命运的产生有深刻的见解,如玄奘大师所造的《八识规矩颂》言:「引满能招业力牵」2,就是对业力招感命运的说明。引,即引业;满,即满业。引业者,有情在第六意识作用下所造的强有力的善恶业。此业含藏于阿赖耶识之中形成一种潜在力量,在有情一期命终之后,由它牵引有情之神识(阿赖耶)转生与其相应的业道,如持五戒者生人道,修十善者生天上,行贪嗔痴者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也就是说有情投生人道或畜生等道都是由其自己所造的引业所招感,引业决定了有情以何种形态出生于世间,它感得的果是总报体(亦叫正报,如人身)。引业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招感一身,同时一个引业也可感多生之果报,如《大乘阿毘达磨集论》谓:「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多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多身」3。
  满业者,在《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中言:「言满业者,即六识中善恶二业」4,它也是第六意识作用下所造的善恶业,但不同于引业那样强而有力。有情的满业有很多,感的果当然也就多,所谓「多业能圆满」5,也有间断,所谓「有间断者是满业故」6,说明了它是在不断的迁流变化的。众多满业所感的果组合起来,填满有情总报体以外的别报(亦叫依报,如环境等)。所以满业是决定有情出生后的寿夭、美丑、贫富、智愚、贵贱等一系列的境遇,人们的境遇为甚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都是各人的满业不同的结果,这也许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人生之「命运」了。
  由于引业是强大的业,故它感果也快,并且一旦感果就具有不可改的特性,直到一期生命结束。所以有情一旦转得人身,在作人的中途就不能改变为畜生,只能在其生命结束之后再据其所造之引业转生六道中的一道,如是连绵不断,形成轮回。满业则是可改变的,比如有人生来贫贱,但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而变得富裕高贵,哪怕生得丑陋现在也可以通过整容手术变得美丽。
  由此可见,所谓「命运」实是自己过去行为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心存善念,行践善行,时刻以真诚对待他人,以善意帮助他人,俗话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正是在塑造自己的命运。
  二.从种子生现行说命运之可改
  佛教讲一切事物都是缘生的,所谓「藉缘生烦恼,藉缘亦生业,藉缘亦生报,无一不有缘」7。命运的生成也不例外,它虽然是受过去业力的影响,但也离不开当前的缘。唯识学中讲「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从中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命运在生起的过程中也可以自我调节,改造命运。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善恶业之种子藏于阿赖耶识中,别由业种子生起现行还需要外在的环境和前七识等为缘,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缘是意识,因为我们作任何事都要经过意识的分别而作出决定,若我们作任何事时都存善意,也可以影响到不善的种子所起的现行,从而改变结果,重罪转成轻受。故窥基大师在《妙法莲华经玄赞》中说:「其不增长及不定业可得转灭。其三时决定业及报定时不定者,但能令轻非全令灭尽」8。而这个种子生现行的过程和结果,又会被阿赖耶识记录下来成为新的业种子。
  此处有必要说一下定业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定业不可改,实不尽然。由业种子到生现行的感果受报也有一个时间过程,须知一切有为法皆缘起无自性,定业也是有为法,因为其无自性,所以在其未受报之前是完全可以由于人为的因素使其结果改变,如修大乘实相忏可以忏除五逆重罪,恶业之最的五逆重罪尚可忏除,还有何业不可改变呢?如果定业不可改,那么定业就不属于有为法了。故《妙法莲华经玄赞》说:「彼若发心定业可转,其心不易佛力不排」9,在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并举例说:「如阿阇世王,杀父等罪,暂入地狱,即得解脱」10。所以说,定业也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在于自己以甚么样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如果造恶业后而不思悔改补救,那么,任何业都不能改的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命运是以第八识中的业种为因,以当前的环境等和前七转识为缘而得生成,既是因缘所成,理所当然是可以改变的。再看生成命运的因和缘,它们都是人们自己所造的,既是自己造的,那么,它的好坏就是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所以做人不可以小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应该以正确的命运观对待人生,坦然面对自己的生命现象,积极地塑造人生、改造命运,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向上,开创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才是正确的命运观。
  注释:
  1见《三教平心论》(卷1)T52,p0785c
  2见《八识规矩补注》(卷1)T45,p0472b
  3见《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4)T31,p0679b
  4见《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卷1)T85,p1076c
  5见《阿毘达磨俱舍论本颂》(卷1)T29,p0318a
  6见《成唯识论述记》(卷7)T43,p0359c
  7见《缘生论》(卷1)T32,p0485c
  8见《妙法莲华经玄赞》(卷10)T34,p0847c
  9见《妙法莲华经玄赞》(卷3)T34,p0709b
  10见《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T01,p0893c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