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与因果
轮回与因果
周叔迦(1899—1970年) 著名佛教学者。原名明夔,笔名云音、水月光等。安徽至德县人,出身世代书香人家。1920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科,曾开办工厂。1926年遇密大德,因受持密咒而智慧大开,从此潜心研究佛学。自1931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清华、辅仁、中法等大学,主讲佛教哲学等课。1933年,根据讲义出版《唯识研究》一书,风行海内外,影响至今。1940年,在北京主办中国佛学院,组织中国佛学研究会,主编《微妙音》、《佛学月刊》杂志,编印佛教史志。1956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中国佛学院,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先生一生传道授业,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佛学论著,由弟子辑为《周叔迦佛学论著集》。
世人对于轮回有两种解说。一种是认为轮回是迷信,根本不承认有前生与来生。以为人的生命不过是肉体的一种作用,否认有心灵存在,人死便完全消灭了。这种解释在佛教认为是断见,是偏而不正的。一种是认为确有轮回,确有心灵。人死后,这灵魂便由此转到他处投胎,或升天堂,或堕地狱,有来有往的。这种解说在佛教认为是常见,也是偏而不正的。这两种认为都是错误而不是佛教所说的轮回与因果。于今将这两层错误辨明后,再叙述真实的轮回因果正理。
就第一种否认轮回来说:宇宙间的能力不灭是科学所公认的。假如人的意志无有另一种的能力支配着,而完全是肉体的反应作用,那人的肉体在物质上是相同的,应当对于同一事件人人都有同一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就物质上来推算出他的心理如同光学热等相类的定律。何以人人对同一事件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了解呢?譬如对于美女金钱,有人便起贪爱而趣求,有人便以为罪恶而远离。也有先起贪爱,而后又厌离的。也有先厌离而后又起贪爱的。这种心理的变迁是绝对不能用算学或方程式来下一个定律的。再说人死后尸体是逐渐的烂坏,何以心理的作用却突然整个的消失,而无丝毫的遗留?可见人的心理虽与肉体有相当的联属关系,互相影响,而心灵却是另一种能力,他的生起或消失与肉体不是完全一致的。
就第二种承认轮回的说:如果人在身体之内另有灵魂,试问这灵魂在身之何处?如若在身体之外,便与肉体不相干,何以非假肉体不能有所见闻?如若在身之内,是等于身体之大小,抑是深藏于身体之某一部分?若是等于身体之大小,割节他的肢体之后,那人的灵魂岂不也因此少了一块?然而,少腿少手的人在心灵上并不缺少。所谓瞽者不忘视,跛者不忘履。若是深藏在身之某一部分,那其他部分便应与灵魂不相干,也不知痛痒了。可见得人身体之内无有灵魂。
关于轮回的证明有两种:第一种是间接的证明,第二是直接的解释。如何间接的证明?世间哲学所讨论的,是分为四项:一宇宙论,二人生论,三本体论,四知识论。这四项问题是各有各的范围的,所以哲学不能彻底。
因为不知宇宙即人生,本体即是知识。离了宇宙也无所谓人生,本体、知识、以至于离了知识也无所谓宇宙,人生、本体了。这四项只是一个问题,就四方面来谈论。要彻底究竟明了每一项的问题必先完全明了四个问题,即是四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所以宇宙不灭,人生也不灭;本体不灭,智识也不灭,而人的生死是相续的变演而无穷止的了。
究竟轮回与因果是如何的情状呢?宇宙间有两大类功能。一类功能发生为物质,或发生为皮肤毛发心肝脾胃,或发生为山河土石草木花果,完全是一样的。人的肉体与草木花果不过都是有机体的物质而已,无所谓是我,不是我。另一种功能发生心灵,也无所谓是我非我。物质遍宇宙,心灵也遍宇宙。那心灵与物质相感应的焦点便成为我。譬如空气中无处无电,却并不是一切时一切处都有雷电,只是在某一时某一处有雷电。又譬如无线电广播,那电波是遍世界的,收音机又处处有的。但是要听那一台的放送,必须将收音机轮盘转到与那一种电波相感应的度数。电波虽然永远普遍的放送着,却离了收音机是不能发现的。不能说电波在收音机之内,也不可以说电波在收音机之外。心灵也如此,不在肉体之内,也不在肉体以外。所以佛教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心灵普遍宇宙而离了这身是无从发现的。宇宙的物质不灭,心灵便不灭,譬如一个收音机破坏了,再买一个新的仍旧可以听到先前同一电台的放送,并不是由旧收音机里有任何电力移徙到新收音机里。人死了,当然另发生一个身体为这心灵与物质相感应的新焦点,而不是由旧身体有任何灵魂移徙到新身体中。所以人的生死只是心物相感应的焦点的转换。这种转变叫作轮回。这转变是当然的,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定律。这定律因果。
如此说法,佛教岂不是二元论吗?可以决定说不是。心灵是能力的组合,物质也是能力的组合。那唯物论中不妨有光、有力、有热、有磁、有电。而光可以变为热,热也可以变为力等等,互相变换的。佛教的唯能论也不妨有心有物,而心灵经过某种关系也可以变为物质,物质经过某种关系也可以变为心灵。所以佛教是一元论。再进一步说:佛教是无元论。因为心灵与物质并不是独立的个体,都是能力组合上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有种种不同的变幻。从本体上说,只是永远不变异的空虚,同时常恒的空虚,同时不停的心物变现。也不是从空中生起心物,也不是从心物中生起空虚。万事万物永远不停的变现着。万古以前也不少一点,亿万劫也不多一点,而这空虚也始终不改。所以佛教是“无元论”。然而,佛教又可以说是“多元论。因为宇宙任何一事一物,各有各的种子,各有个的因缘,互不相谋的。同时也可以将任何一事一物为本元,而其他的事务是相因而有的,说无元,说一元,只是要人明了实际而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