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大藏经》的历史与现状
一.《高丽大藏经》的雕造与经版的流传
高丽朝时期雕造了《初雕藏》(《初雕大藏经》)及《再雕藏》(《再雕大藏经》)两部大藏经。学术界认为《初雕藏》是从高丽显宗2年(1011年)至宣宗4年(1087年)雕刻完成的,主要依据如下:
《大藏板刻君臣祈告文[丁酉年(1237)行]》: “……达但之为患也, 其残忍凶暴之性, 已不可胜言矣……于是, 符仁寺之所藏《大藏经》板本, 亦扫之无遗矣……今与宰执文虎百僚等, 同发洪愿, 已署置‘句当官司’, 俾之经始。 因考厥初初创之端, 则昔显宗二年(1011), 契丹主大举兵来征, 显祖南行避难, 丹兵犹屯松岳城不退。 于是, 乃与羣臣发无上大愿, 誓刻成《大藏经》板本, 然后丹兵自退, 然则大藏一也, 先后雕镂一也。”(该祈告文出自李奎报之手, 收录在《东国李相国集》卷25)
《高丽史·宣 宗世家·四年(1087)条》: “二月……甲午, 幸开国寺, 庆成『大藏经』.……。 三月…… 己未, 王如兴王寺, 庆成大藏殿。……夏四月, ……庚子, 幸归法寺, 庆成《大藏经》。”
从以下史料来看,高丽在显宗朝时期(1010~1031),刊刻了《开元释教录》里收录的5048卷《开宝藏》。 到了文宗朝(1047~1083),刊刻完成了《贞元续开元释教录》收录的经典与宋新译经论等约1000卷。
《寄日本国诸法师求集敎藏疏》: “敬白诸善友缘本国崇奉佛敎日已久矣, 其《开元释敎录》智升所撰, 《贞元续开元释敎录》圆照所撰, 兩本所收经律论等, 洎大宋新翻经律论总六千来卷, 并已雕镂施行讫。 自古圣 □”(本疏为大觉国师义天所做, 收录在《大觉国师文集》卷14)
《代宣王诸宗敎藏雕印疏》:“显祖(1010-1031)则雕五千轴之秘藏, 文考(1047-1083)乃镂千万颂之契经。 正文虽布于近遐, 章疏或几乎坠失。”(本疏为大觉国师义天所做, 收录在《大觉国师文集》卷15)
据《高丽史》及《大藏板刻君臣祈告文》所载,《初雕藏》的经板,原本藏于兴王寺的“大藏殿”, 后移至符仁寺保管。 1232年,随着蒙古入侵高丽,《初雕藏》的经板也不知去向。目前,藏于国内的《初雕藏》有300余卷,另外日本有2400余卷。
关于《再雕藏》的雕造,有以下两种史料值得我们注意。
《高丽史·高宗世家·三十八年(1251)条》: “九月 …… 壬午, 幸西城门外‘大藏经板堂’, 率百官行香。 显宗时板本毁于壬辰(1232)蒙兵。 王与群臣更媛立‘都监’, 十六年(1251)而功毕.”
《大藏板刻君臣祈告文[丁酉年(1237)行]》: “……今与宰执文虎百僚等, 同发洪愿, 已署置‘句当官司’,俾之经始。”
从以上叙述来看,高宗23年(1236)高丽国设立了大藏都监(上文中的“都监”、“句当官司”指专管《再雕藏》的校勘与刊雕的大藏都监),开始了《再雕藏》的雕刻工作,高宗38年(1251)经板雕造完毕。 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再雕藏》的刊刻期间为高宗23年(1236)至38年(1251)。还有一点《再雕藏》经典的卷尾通常有“××岁高丽国大藏都监奉敕雕造”的刊记,通过刊记我们可以了解到雕凿时间最早的是丁酉年(1237),最晚的则是戊申年(1248)。
如《高丽史·高宗世家·三十八年(1251)条》所记,《再雕藏》雕造完毕以后安置在江华都城西门外的“大藏经板堂”。 又如以下记录,之后又被移至江华禅源寺。朝鲜朝太祖7年(1398),,《再雕藏》经板暂时被安放在首尔支天寺,定宗元年(1399),又被移至庆尚道陕川的海印寺保管至今。
《太祖实录》卷14 : “七年(1398)……, 七月五日丙午, 幸龙山江。 大藏经板输自江华禅源寺。 戊午雨。 令队长, 队副二千人, 输经板于支天寺。”
《定宗实录》卷1 : “元年(1399)五月庚辰, 命庆尚道监司, 发印经僧徒于海印寺, 太上王欲以私财, 印成大藏经, 纳东北面所蓄菽粟五百四十石……”
二.《再雕藏》的结构与内容
《再雕藏》从千字文天函至洞函,共639函, 1574部6547卷。 笔者对《再雕藏》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见<表1>“《再雕藏》的结构”。 如<表2>所见, 再从千字文帙号来比较了《再雕藏》和《赵城藏》。
众所周知, 《再雕藏》是在《初雕藏》入藏经典的基础上(<表1>中“甲. 《初雕藏》入藏经典”),又收录了《初雕藏》以后从中国引入的经典及其它经典而刊刻完成的(<表1>中“乙. 《再雕藏》入藏经典”)。
三.《高丽大藏经》的校勘以及它的底本与刊刻
《再雕藏》的“俊、乂、密”函里收录的《高丽国新雕大藏经校正别录》30卷及其各卷首中都有“沙门守其等,奉敕校勘”的字样,由此可知《再雕藏》在刊刻之前经过了与《开宝藏》、《契丹藏》、《初雕藏》等大藏的校勘工作。 因此与后世的大藏相比, 《再雕藏》在经文的准确性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 所以日本在明治年间发行《缩刷藏经》时, 还有在大正年间编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时都将《再雕藏》作为底本。
关于《初雕藏》、《再雕藏》的底本和雕造过程,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见解。
日本的小野玄妙曾在《佛书解说大辞典》中认为《初雕藏》是《开宝藏》的复刻本。
中国的《中华大藏经》编辑部在《中华大藏经》“内容简介”中将《再雕藏》看作是《开宝藏》的复刻本。
韩国人李箕永在他的“高丽大藏经的历史与意义”中认为《初雕藏》是《开宝藏》的复刻本。 而对于《再雕藏》, 他认为是守其法师校对了《开宝藏》、《契丹藏》、《初雕藏》后,重新编撰了登梓本刊刻的。
千惠风在《湖林博物馆所藏初雕大藏经调查研究》认为,《初雕藏》是在收录了《开宝藏》、《契丹藏》、贞元入藏诸经论、宋新译经以及国内传本的基础上编撰了登梓本以后刊刻的。至于《再雕藏》,他认为是在修改《初雕藏》以后复刻的。
笔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关于《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刊刻的研究”(《韩国图书馆情报学会志》第32卷第3号,2001)中写到《初雕藏》、《再雕藏》是《开宝藏》的修订、复刻本。 而关于守其法师用来校勘并刊刻《再雕藏》的底本与对校本,笔者曾得出以下结论。 即在“国本”(《初雕藏》)、“丹本”(《契丹藏》)、“宋本”(《开宝藏》)中, 法师主要以“宋本”为底本,再以“国本”、“丹本”校勘修订了“宋本”。 也就是说“宋本”是刊刻《再雕藏》的底本即登梓本。 “宋本”中没有的经典或有较大缺陷的经典则以“国本”或“丹本”为底本, 或进行修订以后当作登梓本,或重新制作登梓本雕造,编入了《再雕藏》。
根据笔者目前进行的研究(“汉文大藏经的文字异同研究”)来看大藏经的文字异同, 《再雕藏》基本上属于“中原系统”, 但同时吸收了“北方系统”、“南方系统”的因素(文字异同)[1]。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再雕藏》特有的特点,自成体系。
<表 1> 《再雕藏》的结构 |
甲. 『初雕藏』入藏经典 A. 显宗朝入藏经典(《开宝藏》本藏) 1. 天(1) ∼ 英(480) : 《开元录》藏经典 480帙 B. 文宗朝入藏经典(《开宝藏》续刊 A) a) 宋新译经 A 2. 杜(481)∼毂(510) : 宋新译经 A b) 御制 4. 富(516)∼轻(520) : 宋太宗御制 c) 《续开元录》藏经典[2] 5. 策(521)∼实(524)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 4帙 7. 磻(529)∼合(548) :《贞元录》藏 经典 10.惠(556) -a) :《续开元录》3卷 d) 三藏集传 覇(572)∼何(585) :《法苑珠林》100卷 C. 宣宗朝入藏经典(《续贞元录》藏经典) 6. 勒(525)∼铭(528) :《新华严经论》40卷 4帙 8. 济(549)∼绮(553) :《开元录》没有的经典 10. 惠(556) -b) :《续贞元录》1卷,《释法琳别传》3卷 11. 说(557)∼丁(560) :《贞元录》30卷 D. 其它(何时入《初雕藏》,时期不详的经典) 13. 勿(564)∼寔(567) :《大般涅盘经》36卷 14. 宁(568)∼楚(570) :《佛名经》30卷 |
乙. 『再雕藏』入藏 经典 a) 宋新译经 B(《开宝藏》续刊 B) 17. 遵(586)∼精(600) : 宋新译经 B-1 18. 宣(601)∼禹(611) : 宋新译经 B-2 19. 迹(612)∼岳(617) : 宋新译经 B-3 20. 宗(618)∼塞(628) : 宋新译经 B-4 b) 新编入《再雕藏》的经典 3. 振(511)∼侈(515)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30册 5帙 9. 回(554)․汉(555) :《大宗地玄文论》20卷 ․《释摩诃衍论》10卷 12. 俊(561)∼密(563) :《校正别录》30卷 15. 更(571) :《大藏目录》3卷 21. 鸡(629) :《续一切经音义》10卷 22. 田(630)∼洞(639) :《一切经音义》100卷 |
<表 2> “从千字文函次(帙号)来分析《再雕藏》与《赵城藏》” | |||
|
《再雕藏》的函次 |
收录的经典 |
《赵城藏》的函次 |
1 |
天(1) ∼ 英(480) |
《开元录》藏经典480帙 |
天(1) ∼ 英(480) |
2 |
杜(481)∼毂(510) |
宋新译经 A |
杜(481)∼毂(510) |
3 |
振(511)∼侈(515) |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30册 5帙 |
振(511)∼世(513)[3] |
4 |
富(516)∼轻(520) |
宋太宗御制 |
幷(616)∼岱(620), 亭(624) |
5 |
策(521)∼实(524) |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 4帙 |
溪(530)∼佐(533) |
6 |
勒(525)∼铭(528) |
《新华严经论》40卷 4帙 |
未收录[4] |
7 |
磻(529)∼合(548) |
《贞元录》藏经典 |
禄(514)∼奄(537) |
8 |
济(549)∼绮(553) |
《开元录》里没有的经典 |
未收录 |
9 |
回(554)․汉(555) |
《大宗地玄文论》、《释摩诃衍论》 |
未收录 |
10 |
惠(556) -a) |
《续开元录》3卷 |
世(513) |
惠(556) -b) |
《续贞元录》1卷、《释法琳别传》3卷 |
未收录 | |
11 |
说(557)∼丁(560) |
《贞元录》30卷 |
未收录 |
12 |
俊(561)∼密(563) |
《校正别录》30卷 |
未收录 |
13 |
勿(564)∼寔(567) |
《大般涅盘经》36卷 |
未收录 |
14 |
宁(568)∼楚(570) |
《佛名经》30卷 |
未收录 |
15 |
更(571) |
《大藏目录》3卷 |
未收录 |
16 |
覇(572)∼何(585) |
《法苑珠林》100卷 |
起(593)∼威(602) |
17 |
遵(586)∼精(600) |
宋新译经 B-1 |
宅(538)∼倾(552) |
18 |
宣(601)∼禹(611) |
宋新译经 B-2 |
绮(553)∼密(563) |
19 |
迹(612)∼岳(617) |
宋新译经 B-3 |
勿(564)∼晋(569) |
20 |
宗(618)∼塞(628) |
宋新译经 B-4 |
楚(570)∼虢(580) |
21 |
鸡(629) |
《续一切经音义》10卷 |
未收录 |
22 |
田(630)∼洞(639) |
《一切经音义》100卷 |
未收录 |
[1] 例如, 关于80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文字异同, 在《丰润本》·《赵城藏》为“众会海已”(《中华大藏经》第12册, 670页,上段,16行), 而在《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永南藏》、《径山藏》、《清藏》中是“道场众会”。《再雕藏》将以上内容合二为一,修订为“到场众会海已”。
[2]《再雕藏》里收录的《续开元录》经典入藏顺序与《续贞元录、入藏录 》相同,而不同于《续开元录、入藏录 》。
[3] 《赵城藏》与《初雕藏》一样,收录了《广品历章》,而不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4] 《赵城藏》的践(581)函至刑(592)函,收录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120卷,而非《新华严经》40卷。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