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菩萨的“四摄”行(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菩萨的“四摄”行(二)
  爱语:爱即是喜爱、喜欢、的意思,爱语就是指爱听的话、喜欢听的话、好听的话。也就是随众生的根性去说一些众生爱听的话,使众生能够相信你生起欢喜心,然后跟随菩萨修学佛法接受菩萨的教化。菩萨的修行就是普度一切众生,所以做菩萨就一定要以温暖的语言(爱话)来对待众生。你说的话不仅有道理而语言文雅优美,使众生听了能够生起欢喜心,愿意听你的话接受你的教化。佛说法具足八音四辩说法利生,八音者:一是极好音,即超过其它任何声音,是世间最好最好的声音。如《普门品》中所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二是柔软音,即能够善顺众生之心,此声音不刚不暴非常柔和;三是和适音,和雅调适,不粗不燥,高底平均,阴阳顿措非常悦耳;四是尊慧音,非常尊重可软,让人听着能生尊敬心,使众生听后能生智慧;五是不女音,具足四无畏、不妖不艳;六是不误音,说理真实,没有差错;七是深远音,甚深幽远,凡夫二乘莫测其妙;八是不竭音,辩才无碍,说不能尽。这是佛所具足的八种胜妙声音,所以佛才能以各种不同的音声度一切不同的众生。四无碍辩者:即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三辞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佛具有这四种无碍辩才,所以对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所不知、善能解说。而且对一切诸法浅深义理解说分明、圆融无碍。佛对于所有一切言辞都能善说,说一句话包涵无量无边妙理,摄一切义理皆在一句之中。所以佛能说随顺众生根机乐说一切法,这就是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其解的道理。
  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表现,也是思想意识的最好说明。俗话说:一句好话三春暧,恶言出口三冬寒。佛法不离世间法,在世间法而言,我们今天在谈判桌上如果没有善巧语言和能言善辩是不可能会成功的。在今天的国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都需要这种善巧语言。我们学佛之人做为佛弟子,要弘扬佛法令正法久住,劝化众生令一切众生皆能听闻佛法而得到解脱,都需要语言去教化,如果我们没有善巧方便的语言,就不能很好的教化众生。我们常说弘扬佛法,利乐有情。我们学菩萨道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化众生,菩萨的大愿和悲心就是以教化众生为己任,只有众生度尽方能证道。因此我们的言语非常重要,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人有语言会说话,人类的文明也是从语言开始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语言,不会说话的人就是残疾人,如果我们修学菩萨道而不能善巧语言就如同哑吧是没有区别的。
  利行:也叫利益众生,即俗话说的做好人好事。修菩萨行的人要处处事事为所有的众生着想,不能有私毫的自私和自利之心,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把利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全心全意的为一切众生服务。也就是说常常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利益送给别人,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就一定要尽心尽力积极要做,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把吃苦全给自己,不能有怨言和冤恨之心。如古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先人后己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菩萨的慈悲心肠,为众生能够共同幸福快乐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到众生对我们的亲切感受和良好反应,从而相互之间产生深厚的友谊和真诚的感情,我们与众生之间有了这种思想感情,众生就会相信我们、信任我们,只有我们与众生成为一体众生才能被得度。这就是菩萨教化众生的“利行摄”。
  利行摄包括身、口、意三业,我们修菩萨道不能只是心里明白这种道理就可以了,心里明白是自己通过精进学习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不会误入岐途。我们不仅要自己明白这种道理而且要把这种道理传受给一切众生,所以要我们去讲说佛法,令所有能够听闻佛法的人都能够得到佛法的利益。因此我们学佛不能自己念佛修行就算修行了,这在修菩萨道中只做了一小半,能够度众生才是重要的另一大半。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居士不仅自己努力修行而且还要不顾辛苦、不惜余力的尽一切力量去帮助别人念佛、学佛,这就是菩萨行。修菩萨道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处去为他人的利益服务,这就是菩萨行。祖师言:“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对等身边的事和人,你就是修菩萨道。不要认为修菩萨道如此之难,就失去了心兴不敢去发心学佛。发菩提心有大小不同,你发的心越大功德也就越大,当然要因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而言,不能为了修菩萨行连生命也不要,我们还毕竟是凡夫需要这个四大而成的假体,有了假体才能去借假来修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