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止观禅与人生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文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止观禅与人生
  王文雄
  佛家自汉时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孕育成长,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佛教,而以至陈隋时智者大师对于佛教的修持方法,就人的不同根器所修持的方法给予详尽的说明,其中说明圆修的法门,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说明菩萨乘的重要,其中内心的修持以止观修持为引导。大乘佛教修持在于积极行利益众生的菩萨道,也就是精进一法门,而予以二分,则为止观;止为断恶缘,观为培养同体大悲心。
  智者大师说: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识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修止观者有二种:一者于坐中修、二者历缘对境修。一、于坐中修止观者,于四威仪中亦乃皆得,然学道者以坐为胜。........... 云何名历缘对境修止观,所言缘者谓六种缘: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六言语。云何名对境修止观、所言境者,谓六尘境:一眼对色、二耳对声、三鼻对香、四舌对味、五身对触、意对法,行者约止十二事中修止观故,名为历缘对境修止观。"(注一) 又说:"夫行者初学坐禅,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应先发大愿,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其心坚固,尤如金刚,精进勇猛,不惜生命,若成就一切佛法,终不退转,然后坐中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注二)
  夫修止观者,坐为初门,必先发大愿,誓度一切众生。在天台的止观休持系统之中,最出名的是所谓空假中三观。学佛的一般根基者,都偏重于空观,并误解假观。天台的假观要建立在空观的基础上,是道种智,是行菩萨道的根本基础。也是历缘对境修,是行菩萨道,是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止观之道用于有益的人生。
  智者大师说:"若菩萨,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佛法,不应取著无为而自寂灭,尔时,应修从空入假观,则当谛观心性虽空,缘对之时,亦能出生一切诸法,犹如幻化,虽无定实,亦有见闻觉知等相差别不同。............若能成就无碍辩才,则能利益六道众生。"(注三)
  又说:"云何修正观,若体知心性非真非假,息缘真假之心,名之为正。谛观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坏空假之法,若能如是照了,则于心性通达中道。"(注四)
  龙树菩萨的中道论偈中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注五)
  佛法的寻序方法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三十七助道品,其最终的目标,也不外于正确的人生,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正确途径",也即达到八正道的人生,尤其是最后的"正定"。这正是止观法门、也是佛法之确切用之于人生。
  天台止观的三观,空观破见思惑,假观破尘沙惑,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观通达一切事理,处一事切均能达于事事圆融无碍,是止观之有助于正确的人生并通往大觉的佛道。
  注:
  一、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六六页下-四六七页上
  二、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六五页中
  三、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七二页中
  四、大正藏四十六册第四七二页下
  五、大正藏三十册三十三页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