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世界佛教的内涵
建立世界佛教的内涵(发帖人“丁小平)
讲一点我认为是具有世界性的佛教与佛学。
所谓具有普遍世界性的佛学,其意义是什么?就是要超脱以前历史上各时代、各方域的佛教“教理”、“教制”的拘缚。盖历史的教理,分大乘、小乘,而大小乘中又各自分宗别派,完整的教法便因此趋于歧异。故现在应把这历史的佛教观念打破,要知世界上所流传的经过各时代、各处所的佛法,都以释迦佛所证悟的诸法性相为源泉;而此大觉妙悟的诸法性相,应闻法者的根机差别,流演出种种殊异的法门,故后代有在各处、各时流传的各种佛法。要之、佛法皆从一大圆觉海中流出,佛为一切法本,为一切法藏,佛在世时则依于佛,佛灭度后则依佛弟子众,所有各时期佛法的结集与传持。其在印度第一时期结集弘传佛法者,以上首迦叶、阿难等为主,故成了声闻乘三藏的盛行。到了四五百年以后,内部已因诤论分裂至十八部或二十部,渐渐失却信仰;时乃有马鸣、龙树、提婆、无著、天亲诸大菩萨兴起,而大乘佛教遂应运弘盛;已在衰微中的声闻乘各派,已失其抗衡之力,乃渐摄归于大乘,此为第二期的菩萨乘佛教。大乘佛教到佛灭后千余年间,也渐发生大乘性相空有的对抗。后来,因佛教形成一般民众普遍的信仰,切于实际修行的要求,乃有龙智菩萨出而兴立密咒乘;故第三时期的佛教,就是密咒乘兴盛的时期。
印度三时期的佛教展转流传到今世者,其第一期,可以钖兰、暹罗、缅甸代表之,由锡兰、暹、缅之现代佛教,可以考察到古印度第一时期的佛教。第二时期可由中国文字所传经典去研究之,由中国流传于日本、高丽等处。第三期经典中国亦有,但能代表者,是西藏、蒙古等处的佛教。故有印度三时期之佛法,乃成今世锡兰、中国、西藏三系统之佛法,再由三系统还源回复到印度三时期,由印度三时期还源到佛说的法源,整个佛法的总相不难洞明了。
今世科学昌明,交通便利,东西千万里、上下数千年之世界,皆为人迹所至、人文所通之处,故佛教和佛学亦应从此等广阔之意义上去建立和研究。在此种世界性佛学意义之上,与前人所讲佛学的观念不同。譬如说第一期佛教二十部派的分裂和诤论,其时已成了重大的问题;但到了笫二期,大乘起而与小乘对峙,甚而全然摄服了小乘,遂使小乘各派之争全失其意义了。及至第三期密宗兴起,复由大小对抗转变为显密对抗,而到密宗全盛时期,大乘的“空”、“有”分宗亦失其重要了。故传在中国之佛教,已无小乘与大乘之诤;即有代表小乘空有二派的成实与俱舍,也摄属于大乘的性相二宗,而唯以融合性相之“台”、“贤”、“禅”、“净”为重要。时至今日,在佛教的历史上,一切大小、显密、台、贤、禅、净的诤论,亦完全失其意义,应观佛法导源于释迦佛,从三时期现流为三系统,今综合来研究之、贯通之、融摄之、还源于佛之大圆觉海,则向来历史上小大、显密等争长论短的佛学,置诸现代世界普遍性的佛学与佛教中,自然也都失其意义和作用了。
前就学理方面,说明世界性之佛学;但佛法中修行法门方面,依世界性的佛学原理观察之,可有四类:
一、律义行:依戒律与仪轨修行,实为一切修行的基础。今锡兰、暹罗等地,极重修习律仪;其功用即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乃超凡入圣。
二、禅观行:一切禅定止观行门,皆包括之。从五停心以至天台之一心三观,华严之十法界观,禅宗之直指入心见性成佛等。
三、真言行:即咒印秘密行,一切密宗的行法属之。托质于本尊三业:意观想、手结印、口诵咒,三业相应,即身成佛。
四、净土行:通常言净土行,只知有弥陀净土,实则广义言之,十方诸佛菩萨各有净土,如药师之琉璃净土,弥勒之兜率净土,维摩之众香净土等是。法华经云:‘临命终时,千佛授手’;是知十方诸佛,净土无尽。
修行法门虽无量种,摄归四类,统无不尽,依之修持,皆得证悟,当机者妙,固毋须严别其高下也。
由是世界性之学理与行门,而建立世界性之佛教,则教徒方面:第一、要从正解正信下手,成立一般正解正信的徒众,使之普遍广大于全人类,对于佛教有真实正解正信,方为真正信仰者。第二、是进从律仪建立分部实行持戒的徒众。佛教原分七众团体,简之或可言四众,即比丘、比丘尼的出家二众和优婆塞、夷的在家二众,其基础是同具正解正信者,而因所修之律仪不同,故分四众。但出家二众中之比丘众,是正为主持佛法者,于中宜居领导四众之首位,而佛教之三宝应如是建立。
——《太虚大师全书》第二十六册,《从香港的感想说道香港的佛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