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奶奶的孩子----松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多少年了,那位老奶奶的音容笑貌我永远不能忘记,我感受过母爱…… 是她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涵义。

“李奶奶,李奶奶,您听得见我说话么?…… 您哪儿不舒服,您说呀,医生好给您检查。”护士史君红认真地在重复着。奶奶只管东张西望,嘴里不停的唠叨着,也不知他在说什么?刘大夫冲着护理员

“你帮奶奶躺好,我给她检查检查。”

护理员小张说:“她不听话,她刚躺下一会儿又起来了。”

刘大夫说:“您哪儿不舒服呀?”

奶奶好像没听见刘大夫在讲话。执意地要坐起来,下了床,就要向外走。几个人马上过来扶她。

“奶奶、奶奶你躺下。”史君红说。

“穿上衣服,外面有风,别感冒了。”奶奶冲着大门说。

小张问:“谁别感冒了?”

“放学早点回来!”奶奶说。刘大夫又把奶奶扶到床上,“您这是跟谁说话呢?”

“衣服,衣服,下雨了,衣服该拿回来了。”

小张说:“今天是大晴天,没下雨。”

奶奶继续着她语无伦次的自言自语……

好半天才完成了奶奶的检查,―――38.2度。刘大夫拿着听诊器,认真地检查着她的心脏和肺部,“肺炎,小史你先给奶奶打一针退烧针,我马上去给她下医嘱。”

我正像往常一样巡视病房,刚好看见护理员小张和护士小史满头大汗地在跟李奶奶说话,小史的手里端着托盘,准备注射。

“李奶奶,咱们打一针退烧针病才能好呀!您别乱动,我给您脱一点衣服消消毒……”

老太太好像没听到一样,只顾自己坐在床边,嘴里说着“怎么又不吃青菜呀,光吃肉就不能长大个儿了!”不断地挣脱小史准备给她消毒的手。

我走上前去,俯下身子对老太太说:“李奶奶啊,您别怕,小史是个技术很好的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疼。小张也是个挺细心的姑娘,我们特地安排她来照顾您,您还满意吗?”

“快点吃啊,上学快要迟到了,过马路当心啊……”

这出乎我意料的回答让我愣了一下,我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的身材非常瘦小,目光没有落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仿佛所有的人全都不存在。她的嘴里一直念念有词,好像在很认真地跟谁说话。

“李奶奶,您听得见我说话么?”我凑到李奶奶耳边,一字一顿的又问了一遍,希望老人家能回应。

“到了学校要听老师话,不要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啊……”
没有用。老太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围的些人就好像空气一样,她看不见我们,也听不见我们对她说话。

无论如何我还是跟老太太打了个招呼然后出了病房。我找到刘大夫了解李奶奶的情况。“李奶奶已经八十一岁了,有很严重的脑血栓和脑萎缩,肺炎比较严重。从中午入院到现在一直发烧,情绪很不好,完全没法沟通,也不肯配合治疗。不管别人跟她说什么,她都好像没听见一样,不肯吃药,也不配合注射……”

刘大夫还没说完,护理员小张突然跑进来:“刘大夫!院长!快来看看吧,李奶奶把输液管拔了!您快来看看吧!”

我和刘大夫赶紧跟着小张跑回病房,李奶奶坐在病床上,一边哭一边使劲挥着手,不让护士靠近,护士史君红一手拿着输液针头,一边劝老太太:“李奶奶,您不能这样啊!不输液,您的病怎么能好呢?”可是李奶奶根本不理,只顾自己在那里又哭又笑。我们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让老人家的情绪稳定下来,只能等着老人家吃过安眠药,闹累后睡着了,小史才偷偷地给她输液。

第二天一大早,小张又跑来找我,说李奶奶又闹腾开了。一连几天李奶奶都不配合我们的治疗,我们也没法和她沟通。由于李奶奶不配合,我们的治疗方案也就没法进行,我本能地觉得老人一定有什么未解的心结,于是我就在李奶奶来的这几天里认真地记录了她说的每一句话,希望能从中找到老人心中的那个解不开的疙瘩。果然,我发现老人看似凌乱的语句中有一大半是说给孩子听的,比如“多吃饭长得高”,“早睡早起”,“别迟到”。我想李奶奶一定心里十分惦念自己的儿女们的孩子。于是我拨通了李奶奶的儿子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很和气中年男人的声音,听我简单地讲完情况,他叹了口气:“唉,我妈真是不容易呀!现在看她这个样子,我们做儿女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您不知道,我们兄弟姐妹有十三个!您能想象这些年来,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把我们一个一个拉扯大,等到我们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她又把我们的孩子一个一个拉扯大。我爸走得早,我妈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她辛辛苦苦地劳作,精打细算地安排,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把我们养育成人。老太太特别会带孩子,我们工作忙,孩子在我妈那儿,个个被她料理地又干净又听话,我们都放心。”

“前年,最小的那个妹妹怀孕了,妹夫经常出差,我妈就搬到我妹那住,一直照顾她。那段时间她虽然辛苦,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好像从老妹妹越来越大的肚子上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圆满。妹妹怀孕之前,妈就总说‘等伺候完老幺的孩子,我就完成任务啦’。她把照顾最后一个孙辈看成了自己生活中最后一件大事。但是她毕竟上了年纪,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妹妹快要生的时候,有一天她下楼买菜,在单元门口摔倒了。她本来就有高血压,这一摔不打紧,结果造成了脑部弥漫性脑栓塞,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等出院的时候,我妹妹已经生了个大胖小子了。她出院就直接去了我妹妹那儿,进屋就跑到婴儿床那去看外孙子,因为刚出院,腿脚也不太利落,刚抱起孩子就趔趄了一下,这一下可把妹妹吓得够呛,一把就从我妈怀里把孩子给抢了过去。当时她倒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也是一个母亲的正常反应,但是我妈心里可就难受了。老太太刚出院,身体还没有恢复,自己走路我们还怕她摔着,哪儿敢让她抱孩子呢?但是老太太又一心想要抱抱这个小孙子,儿女们不让抱,我妈就偷偷的抱,只要一有机会她老人家就去抱孩子。后来,我妹妹干脆从里边把自己和孩子的房间门锁起来不让老太太见孩子。这个老太太哪能受得了啊!结果病情加重,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别说您了,我们跟她说话她也只顾说自己的。您想想打她二十岁生我大哥到现在六十年啦,一直不停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她的心里就一个愿望,就是想把小妹的孩子也拉扯大,如今有了孙子不让她抱!那滋味……”

打完电话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在我眼里,她是爱的化身。这一个瘦小的身躯在这漫长的几十年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承受了怎样的磨难才让这十几个的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她为了自己的子女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以说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儿女身上。面对着这样一位纯朴而善良的母亲,我更有义务和责任在老人家的晚年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了解了老人的情况,我也找到了打开老人心灵大门的钥匙。一个心理治疗带动生理治疗的方案在我脑中逐渐成形了。
第二天,我特地从商场买了一个特别逼真的橡胶做的光屁股的大胖小子的玩具。我叫来了护理员小张:“小张啊,你今天晚上注意李奶奶的情况,她快要睡着的时候就赶快过来喊我。”

晚上,我一直呆在办公室,一直到十点多了还不见小张过来喊我。我放心不下,起身想,过去看看吧!长长的走廊里只有李奶奶那屋的灯还亮着。我推门进去,李奶奶坐在床上,埋头玩弄着一块手帕,丝毫看不出睡意,倒是一直守着她的小张一脸疲倦。我走上前,轻声问候了一下,又嘱咐小张:“一会儿你看李奶奶快要睡着还没睡着的时候,马上下来叫我。”

回到办公室,继续我手头的工作。十一点多的光景,小张终于跑来了:“院长,李奶奶快要睡着了,您快过来吧!”我赶紧拿起玩具娃娃跟着小张跑到病房。

李奶奶的手里还攥着她那条手绢,但是看上去已经很困倦了,身子已经慢慢陷入垫在身后的枕头里,眼皮正在打架,她要睡着了,我赶紧把手中的玩具娃娃塞到李奶奶怀里:“奶奶,您看我把谁带来了?小孙子多想您呐,谁说咱不会看孩子了,让他们看看您能把小孙子看好不!”

睡意朦胧的李奶奶突然看到怀里的“大胖小子”,一下子精神头就上来了,马上抱着怀里的娃娃亲了又亲。一个劲地说:“我的乖外孙啊,姥姥想死你了,你去哪了?哎,怎么不给孩子穿衣服啊,赶紧到姥姥怀里来……”李奶奶怀里抱着玩具娃娃的那个亲热劲,我们看着,都不禁产生了错觉,好像李奶奶怀里的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婴儿。我们低头跟李奶奶说话,李奶奶根本听不到。她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怀里的孩子身上,此刻在她的眼里医院、病房、小张、我……统统都不存在了,整个世界只剩下她和怀里的“外孙”。看到李奶奶这样,我也放心了。“奶奶,都十二点多了,您不困孩子也得睡觉啊。”

一提到孩子,李奶奶立刻有了反应。“对!睡觉,好孙子,乖,姥姥这就哄你睡觉,明天姥姥带你上公园,上公园喽……”李奶奶说着话,就拉开被子,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只买了娃娃,没有买来婴儿的小枕头小被子,也没给娃娃穿衣服。老太太当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嘴里念叨着:“年轻人就是粗心!怎么也不给孩子穿上点儿,冻着怎么办!送孩子过来也不带铺盖……”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绢仔仔细细叠了个小枕头给娃娃放在头底下,又从旁边病人的床头柜上拿了几张报纸,折得平平整整给娃娃盖上,把自己的被子拉起一个被角搭在娃娃肚子上,这才自己躺在一边,怀里还紧紧搂着那个娃娃。能和外孙子睡在一起,老太太当然高兴了。她特地把孩子让在床里边靠墙一面,可能她害怕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努力把身子蜷成弓形,半个身子都在床外边,又怕自己把孩子挤着。李奶奶一只手搂着孩子轻轻地给孩子讲着故事:“从前啊有个老爷爷……”看到这个场面,我不忍心再打搅她,轻手轻脚关了灯走出来。这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半了。治疗方案的第一步成功了,在老人似睡非睡的时候最能接受这个娃娃,如果在白天,老人相对清醒一些,会认出或者排斥娃娃,那么接下来的治疗就无法进行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去病房,李奶奶早就起了,“小外孙”也起了,李奶奶正在用毛巾给小家伙洗脸呢。她拿着毛巾轻柔细致地擦拭着娃娃的脸蛋,面前摆着一盆温水,嘴里轻声地说着:“看咱家孩子多漂亮啊!等姥姥给你洗干净,带你吃好吃的,领你上公园去!”老太太银白的发丝随着动作微微颤动着,脸上深深的皱纹里面装满了温柔的笑意,我突然把她与我姥姥,我妈妈的形象重合起来。她们是那么相似,好像是同一个人,一样的充满母性,充满爱意,一样的坚强勤劳……

我的童年是充满着快乐的,那时候没有电视机,没有游戏机,没有幼儿园,没有游乐场,没有一个人被关在楼房里的家中的无聊。我住在姥姥的四合院里,与伙伴们终日玩耍。海棠、葡萄架屋里院外,甚至附近几条胡同里每一个角落,在胡同里挖了好多土坑,手里拿着玻璃球向土坑里弹,和小朋友们玩丢手绢、老鹰抓小鸡,屋后的草丛里什么时候多了一只蛐蛐或者螳螂我全都了如指掌。

姥姥是个身体硬朗且持家有道的老太太。我是跟着她长大的,吃她做的驴打滚,喝她做的炒肝儿。六岁那年冬天,我出水痘出得很厉害,母亲担心姥姥照顾我太辛苦,就把我接回家住,没日没夜地看着我,熬中药,煮稀饭。小孩子出水痘一定要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必须让水痘尽量都生出来,否则对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姥姥来给我送偏方,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雪,是北京少见的那种鹅毛大雪,屋外白茫茫一片,风很大,吹得雪花漫天飞舞。虽然我一直不能出去,但可以想见外面的寒冷。我坐在桌边喝母亲熬的中药,突然响起了扣门声,是姥姥,她浑身雪花,头巾上哈气的地方已经结满了冰花。她走进来的时候,跟进来一股冷风。她把胳膊上挂着的篮子取下来放到桌上,掀开上面盖着雪花的棉帘子,里边是一个围成一圈的棉垫,底下还压了很多条毛巾,层层揭开才露出一个盖碗。姥姥小心翼翼地端出来,揭开盖子,里面是一碗浅灰色的汤。她笑眯眯地说:“还温着呢,快喝吧,我从东边院儿的刘大姐家要的芦根,芦根水是发水痘的偏方,听说啊可灵了!”“妈,您可真是,这么冷的天儿,您还大老远来送这个!”妈妈有些心疼。“这点东西又不费什么劲儿,我怕你们年轻人弄不好,就熬好拿来了。”当时的我只是觉得姥姥真是惦记我,其他的也没有想到什么。后来长大回想起来,其实姥姥真是用心来疼我,那么大的雪,她迈着小脚走那么老远的路,该有多艰难!想起那个包了不知多少层的,大冷天里送到的时候还冒着些热气的盖碗,我眼睛就禁不住就湿润起来。儿时的生活,儿时的四合院,院里泥盆养的金鱼、假山石旁的小木亭,每到秋天树上挂满了红枣,影壁上福禄寿禧的砖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眼前这个老太太,也是在北京的四合院长大。她熟悉院子里的石榴树,熟悉院子里的肥水、胖丫头,此时奶奶正剥着自己早餐鸡蛋的蛋黄,夹成极小的块儿喂到娃娃嘴唇间。那份满意和幸福,让我恍然见到了自己的姥姥,那个穿着灰蓝棉衣,浑身雪花的硬朗的小脚老太太。李奶奶细心地给娃娃擦净嘴角,抱回床上。这才开始吃自己的早饭,边吃边美美地嘟囔:“多吃饭,快快长大个……”

从这天起,医院里多了一个每天抱着娃娃,充满慈爱和自豪的老奶奶,她每天抱着娃娃散步,对每个身边的人笑脸相迎,见人就说:“看这孩子多乖!从来不哭不闹,谁逗他都笑呵呵的!”“看咱家孩子多懂事!从来不尿床,干干净净的!”说着把小孩的两腿劈开,让他们看前两天他垫着的手绢干干净净的,“看咱家孩子多漂亮、多精神!给什么吃什么,也不挑食!好乖的!”

我经常去逗逗娃娃,把它当成老人的孙子逗着玩,也嘱咐了每个医护人员和病人,都不要说老人抱的是个娃娃,而要顺着老人的意思夸夸孩子,大家都配合得很好。医护人员每次夸奖完孩子,老太太正高兴,借机跟她说,“李奶奶,该吃药啦!”老人一定会很痛快地说:“好,吃药,吃药!”治疗由于老人情绪的稳定和愉悦身体也渐渐好多了。半个多月的治疗后,老人的肺炎痊愈了。

一天,李奶奶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一脸怒气,“你管不管了?他们欺负咱家孩子!”我站起来,“那不行!谁啊,谁欺负咱孩子!走,找他去!”我知道奶奶好长时间了,是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奶奶拉着我的手,急匆匆地走着,一直领我到第三病区,当快走到过道的尽头时。我明白了!病床边站着几个护理人员,都在悄悄地笑。一定是她们逗老奶奶的娃娃了。当时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十几、二十岁,从农村出来的小姑娘,正是喜欢玩的年纪,时间长了总会忍不住活跃一下气氛。老太太指着几个姑娘说:“就是她们!欺负咱孩子!打咱孩子!”一定是这样了,那个娃娃在工厂里就被设置了四种工能,照程序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拍一下就会叫“爸爸”,两下叫“妈妈”,三下就会笑,连拍四下就是哭了。一定是姑娘们把娃娃拍哭了,老太太才生气的。我忙说:“你们怎么能欺负孩子呢!孩子这么乖,你们怎么能打他呢!都出来!”老太太看到她们挨了批评,气消了一些,也顾不得理我,又抱着孩子走了。

出了病房,我马上召集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所有医护人员开了个现场会。再次强调所有人要注意对老人和娃娃的态度要真诚,我们都知道娃娃是假的,但是对奶奶说洋娃娃确是他的亲孙子。从今以后,绝不许再逗娃娃,绝对不能把娃娃哭的程序激活。又是十来天过去了,一天老太太又怒气冲冲地来找我:“他们又欺负咱孩子了!你快过去管管!”

我跟着李奶奶去病房。原来是病人家属带来的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逗娃娃,把娃娃拍哭了。我向家属说明了情况,又跟孩子说:“你看奶奶多好啊,你不应该让奶奶生气啊,以后别把娃娃弄哭了,听话!”孩子低着头,偷偷地笑,病人家属知道了也表示歉意。说一定配合我们,“以后不要再惹奶奶生气了。”说着,笑着拍了拍自己孩子的头。

松堂关怀医院百分之九十都是老年病人,黄泉路上无老少也有四十二岁、三十六岁、十四岁等等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医院也有一个特殊的病人。

几年后的一天,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抱着一个婴儿来到医院,找到大夫,“请您们给他打一针,他现在发烧。”他跟医生说。姜大夫看了看他怀中抱着的婴儿,“我们是老年专科医院,你最好还是到儿童医院去。”他带着些乞求,“不是救死扶伤吗?孩子在发高烧,给我们打一针退烧针,我再带他去儿童医院行吗?”姜大夫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先给孩子看病,“那你先挂号,我给孩子量一下体温。”那个男人去挂号,姜大夫把体温表放在婴儿的腋下一量,三十九度二,然后给他开了处方。那个男人接过处方,按药方,交了三十二元钱的药费,在病房里护士小刘拿着治疗盘给婴儿扎吊针,“孩子才出生八天,我是他的舅舅。”那个自称为舅舅的人跟小刘说。“出生的时候,医生说他脑子里有积水,而且红细球还高,这孩子可能也活不长。”他又说。小刘扎好针,挂上吊瓶说:“等一会儿我来启针。”说完,她又端着治疗盘到其它病房治疗去了。过了二十分钟,估计婴儿的吊瓶快输完了,小刘又回到了婴儿的病房,却发现他的舅舅不在了,只有婴儿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她马上走出病房在楼道里,到院子里,到大门口去找,转了一大圈也没看到孩子的舅舅。她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护士长,护士长也出来找,找了半天也没有孩子舅舅的踪影。“怎么办?孩子的舅舅找不到了。”护士长跟我说。我说:“是不是孩子舅舅突然有什么事情,过一会儿他会回来的吧。”就这样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没见到他的舅舅。

弃婴!原来那个男人是将婴儿抛弃在我们医院了。为此医院专门开了院务会,最后决定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把孩子照顾好,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他的家人还不来认领的话,就应该把这情况向派出所报告。
这个男婴被安置在最有耐心的优秀护理员小杜管理的病房。医生、护士从自己家里给他拿来奶粉、衣裤等一些婴儿用品。经过医院的精心治疗,他的血液正常了,大脑里的积水也慢慢地被吸收。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健康、活泼、可爱。“总应该给他起个名字吧?”护士长说。大家七嘴八舌的为孩子起名字,“小刚。”、“小强。”、“军军……”大家起了一堆的名字,护士小刘说:“今年是羊年,我们就叫他杨羊吧。”“嗳,杨羊这个名字挺好听的。”护士长显然对护士小刘起的名字认可了。

护理员小杜对待杨羊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自己有一个四岁的女孩,她也同样喜欢杨羊。医生、护士们也都喜欢杨羊,只要有时间大家就都去抱他、逗他,给他带很多好吃的。一晃快一年了,护士长在交班会上跟大家说:“后天是杨羊的生日,我们一定给杨羊好好过一个周岁的生日。”

“我给他买个生日蛋糕。”

“我给他买件新衣服。”

“我送他个洋娃娃。”……大家争着为杨羊的生日增加色彩。

杨羊过生日那天,他被抱到大厅的沙发上,身边堆满了玩具,小汽车、洋娃娃、小熊猫、书、笔、算盘、钱币……在蛋糕上插上一支小蜡烛,大家围着杨羊笑着唱“祝你生日快乐”,杨羊一下子被那么多爸爸、妈妈围着,也高兴的笑。这个孩子生命力特别强,当他三个月时候就会笑。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刚刚睡醒也好,有陌生人逗他也好,他总是笑。杨羊长的既健康又英俊,特别招人喜欢。大家唱完生日歌,小杜妈妈抱起杨羊让他吹蛋糕上的蜡烛,杨羊就是不会吹,蜡烛没吹灭,口水早就流到蛋糕上了,大厅里响起一阵笑声,最后护士长把蛋糕切开,杨羊也分到了一块儿,小杜一勺勺地喂他。杨羊从不挑食,胃口特别好,还没吃完蛋糕,满脸都是红的、绿的奶油,杨羊成了一个小花脸,大家看着杨羊又是一阵笑声。自从杨羊来到医院,医院就增添了许多的笑声。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仪式了,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孩子周岁的那天,都会在他面前放上好多的东西,让他用手去抓,如果孩子能抓起笔,那就说明他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一个文化人;要是抓起钱来,他一定能当经理……小杜抱起杨羊,护士小刘赶紧把笔和一角的硬币从远处拿起放到他的跟前,她真的希望杨羊能拿起笔和硬币来。大家都在喊着,“杨羊,拿拿、拿拿!”小杜也指着眼前的东西跟杨羊说:“杨羊,拿拿!”大家都在一旁看着,杨羊一把就从桌子上抓起了毛绒绒的小熊猫。“唉!”好几个护士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叹息声。我说:“杨羊一定会有出息,他肯定能成为绿色环保专家。你们‘唉’什么?”大家又是一阵笑声。现在杨羊已经一岁零两个月了,他是松堂关怀医院年纪最小的心理医生。由于他是在医院长大的,医院的每一位爷爷、奶奶也都是他的爷爷、奶奶。他也是在爷爷、奶奶的怀抱中长大的。杨羊还特别有人缘,不管谁抱他,他都高兴,他总是笑。哪个老人不高兴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把杨羊抱过去,脸上立刻就挂上了笑容。志愿者、家属、学生们也都喜欢杨羊。谁抱他都可以,我还特意给他买了一辆学步车,他现在在学步车里已经能蹒跚迈步了。我真的喜欢杨羊,全院的工作人员也都喜欢杨羊,我们已经将杨羊的经过向派出所汇报了,派出所了解情况以后,也说这是明显的弃婴行为。杨羊今后怎么办呢?社会上有很多的人,还有许多家属知道了杨羊的情况都表示要认养杨羊。医院的工作人员,医院的老人都离不开杨羊,也不同意杨羊让别人认养,但他总应该有个户口吧?他的户口不能落在医院。我想认领他,但一打听才知道,我自己有一个儿子是不可以再认养杨羊的。怎么办?现在医院又多了一件大家都惦念的事情。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往好处想,我相信总有一个好办法的。杨羊既不离开养育他、爱他的松堂关怀医院所有的人,而且又能有一个合法的中国公民的身份。
我写李奶奶的时候,想起李奶奶那么喜欢孩子,我就把杨羊的故事加了进去。

李奶奶已经住院整整一个月了,她跟全院上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一天早晨,办公室来了位五十多岁的男子。他一见到我就很热情地打招呼,我听出来他是李奶奶的儿子。

“院长,这段时间我妈在这里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事!应该做的。您母亲这段时间恢复挺好的,跟刚来的时候比简直像两个人。刚来那会儿,老人家病情比较严重,她还不吃药,不让打针,现在配合地特别好,恢复得很快,肺炎已经完全好了。以前总是不愿意吃饭,现在一顿能吃一碗。有时候有什么好吃的,老人家还要特地多留一份回去喂‘孙子’。刚来那几天,不管是谁,跟她说什么都不理,只是一个劲的自言自语,现在老人家性格变的特别开朗,整天抱着‘孩子’出去晒太阳,逗‘孩子’玩,还跟护士、还有其他病人聊天,一聊就是大半天……” 
我一边说着,脑子里一边浮现出这一个月来老人在我们医院里的一幕幕,那个叫人一看就伤心的孤独老太太,现在成了医院的“明星”。我不由越说越高兴,但李奶奶儿子似乎有些没听明白。

“您刚才说我妈抱孩子?”

他不知道李奶奶在医院里的“孙子”。我把如何想到给老人家准备这个玩具娃娃,老人家这一段时间和这个“孙子”的故事,仔仔细细的讲了一遍。听完之后,他使劲握住我的手:“真太谢谢你们了,让您费心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们。”

“别客气,现在我们跟您母亲相处的可好了。她的护理员小张就像亲闺女一样照顾她,她住在这儿您就放心吧。”

“那是,那是,”他一边点头一边说,“但是我这次来是要接我妈走的。不是我们信不过您。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兄弟姐妹十三个轮流照顾她老人家,一家一个月。我妈妈年轻时所处的那个年代,是全面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年代,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学习苏联的英雄母亲”。要是没有那个运动,向现在这样只允许生一个的话,可能世界上也不会有我,这个月照顾母亲,轮到了我,可是我们两口子工作实在太忙,刚好这一个月我还要出差,家里请个小阿姨我们也不放心,加上我妈她身体不好,所以就给送您这来了。现在这个月轮到老五了,我得把老人家送过去,这不,车都等在门口了。我也知道我妈住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十三个月之后吧,等下次轮到我,我一定还把她老人家送过来……”

虽然李奶奶只是这里的一个普通的病人,但是她的家属突然跟我说要接她走,我心里总觉得舍不得。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这一个月里,她每天抱着孩子跟我们聊天,并且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何况,虽然老人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但是医生建议还是应该留院治疗巩固一段时间。可是李奶奶的儿子执意要接走,既然家属要求我们也不好勉强。看着李奶奶的儿子帮她把东西收拾好,搬上车。我从心里希望老人回到儿女身边能过的更幸福,目送着他们搀扶着李奶奶出了病房,我才回到了办公室。
十多分钟了,一直没有听见汽车发动的声音,倒是不断的能听到李奶奶儿子焦急的说话声。怎么了?老人家出什么事了?还没有走。

我放心不下,放下手中的笔记跑出去。医院门口围了好大一堆人,我过去一看,李奶奶坐在地上闹腾,大家说尽好话也不肯走,她又像刚来的时候那样只顾跟自己说话,别人说话她又听不到了。

“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儿子急得一头是汗,“扶出来的时候还有问有答的,到了车跟前往车里一看就说什么也不走了,一下子就成这样了……”

我打开车门,老人家的日用品、换洗衣服全都在,惟独少了老人家的“宝贝孙子”。原来,家属觉得那个玩具娃娃是医院的,不能随便拿走,也就没有带下来。老人没有了“孙子”,哪里肯走?我赶紧叫小张跑回病房把娃娃拿来,一看见小张手里的孩子,李奶奶一把就夺了过去,抱在怀里使劲亲个没完。我凑过去说:“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离开奶奶不让奶奶看呢,您把小孙子抱好,咱该上车了。”
“好,好孩子咱上车,奶奶带你逛公园。你刚才上哪去了?可把奶奶急坏了……”李奶奶说着,顺从地让儿子搀上了车。

从那以后,我常常会想起李奶奶,也经常给她的孩子打电话询问老人的情况。十三个月过去了,她的儿女们没有再把老人家送过来。又过了一年,我再次打电话问候老人的时候,她儿子告诉我,李奶奶已经走了,一直到李奶奶走的那几天里,她老人家怀里始终抱着那个玩具娃娃……
以前人们都说养儿防老。其实做儿女的有时候对老人的照顾只局限在物质上,人上了年纪,虽然需要物质上的照顾,但更多的是需要心理上的关怀和呵护。做儿女的都有自己的工作,照顾老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对老年人心理的需求了解的不是很深,经常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关怀和沟通。所以在对老年人的护理上,还是需要更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心理辅导医生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专门的治疗护理方案,让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过的舒心。

编辑: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