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佛缘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昔日白隐禅师受邻家女子诬陷,白隐禅师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泰然处之,终于迎来了还事实真相的一天而倍受尊敬。

生活、工作当中我们也曾几度被诬陷中伤,我们也几度升起了“有力回击”的心思,百般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在辩解当中又要夹杂着对诬陷我们的人的攻击,你诬陷了我,我怎么也要诽谤你几句,否则,怎能平复心头之恨?此时的心境宛如跌进“冰火地狱”反复煎熬,恶语一出六月寒,攻击的语言夹冰带雪,是致人于“僵硬”而快意,这便是“寒冰地狱”,受折磨的是自己那颗心;被诬陷后的心是愤怒的,怒火中烧,面红耳赤,此时的那颗心又遭受“灼热地狱”的折磨,自心在受双重折磨的同时,事态不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只会沿着不断激化的道路发展下去,其结果不是甲战胜了乙,或是,乙战胜了甲,而是完全的两败俱伤。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原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何为是?何为非?何为恩?何为怨?缘于角度的不同、出发点的悬殊、欲达目的的迥然,我看是时,他看非;我报恩时,他报怨,原本无是非,心境徒自扰啊。是非恩怨面前如果是“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才是风平浪息、海阔天高。闲谈论人是非,否则不知怎样开口,是而非、非亦是;以德报怨,良心怎会安宁?以怨报德,便是不问“收成”几何。有人言“热爱打击你的人吧,是他使你更加坚强”,我说“热爱陷害你的人吧,是他使你懂得了知辱而精进”。

古语云“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与其能防,不如能化。”辩驳看似正当,实则无益,人心有容乃大,得容人处,心且安然,得饶人时,心且恬淡。大地厚,方可载万物,人心容,方可比天阔。佛云:看开放下得解脱。心境中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包容对方的诬陷,就是心包太虚,就可介子纳虚空;在意对方的中伤,就是“眼内有尘三界窄”,就是虚空纳不下一介子。争得来,争得去,是非还是是非,谦让一步,是非原本虚无,主动反击是徒劳的,是非不会因“反击”而瓦解;防守是被动的,是非不会因“防守”而霜消;转化是智慧的,“转”烦恼,“化”为般若正智。

佛菩萨可以将身体与性命交付给侮辱、损害他们的众生,尽管我们还是凡夫难于践行,惟一“容”一“化”,决然大可为之也,岂有不得解脱之理?

我亦凡夫,前日以辩论为能事,今日容纳为本事,明天以解脱为大事。

编辑: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