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入法界品>的结构与基本内容(上)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维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入法界品>的结构与基本内容(上)
  作者:杨维中
  《华严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汇集过程,因而即便是作为全译的两种汉译本,其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突出表现在,六十卷《华严经》分为七处八会三十四晶,而八十卷《华严经》则分为九会三十九品。世所公认,在几种《华严经》汉译本中,数唐译《华严经》的文义最为畅达,晶目也较为完备,在我国汉传佛教中流传也最为广泛。因此,为节省篇幅,本文仅仅依照这一版本来介绍(入法界品)的结构。
  在相当一段时间,<入法界品>是作为单独的经文在印度流传的,因此其具有相当完整的结构。如龙树在《大智度论》中就称<入法界品>为《不可思议解脱经》,或简称为《不思议经》。但是,此经在编入《华严经》之中后,<入法界品>就成为整部《华严经》的有机组成部分。澄观之后,将善财童子出场之后的部分当作整部《华严经》之流通分的做法大为风行,因此本文采用澄观“本”、“末”二会的判释来介绍<入法界品>的内容。
  澄观说:<入法界品>“大分为二。初明本会,二‘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下明末会。亦前明果法界,后明因法界;又前顿入法界,后明渐入法界;又,前总,后别。总、别圆融,本末无碍。又,前即亡修顿证,是正宗之极。后是寄人修入,以辨流通。通、正圆融,中、后无碍。”(1)此中,“通”指流通分,“正”指正宗分。“本会”为“总”,“末会”为“别”,本会、末会圆融无碍。此品的“本会”即全经的第九会“逝多园林会”,“末会”又分为五十五会。“末会”叙述善财童子遵从文殊菩萨的要求至各地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其中五十三位善知识为善财童子演说随顺法界、深入法界的方法,习惯上称之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末会五十五会又可分为五部分,澄观将其分别称之为“寄位修行相”、“会缘入实相”、“摄德成因相”、“智照无二相”、“显因广大相”(2)。这五部分分别显示菩萨所具有的五种行相,澄观称之为“一高行,二大行,三胜行,四深行,五广行。”(3)
  然而,关于末会的开合历来说法不一。法藏根据晋译六十卷《华严经》而判释为:
  “一,若约所摄之机,唯有三会:一摄比丘会,二摄龙王会,三摄善财童子会。功德云已去并同第三会摄,以所摄之机无差别故。二,若就能化之主有五十二会,谓初三及后第五十四普门城会俱是文殊,无别主故,余五十一各别人会。是故约主唯五十二也。三,若约能、所通辨有五十五会,谓善财童子有五十三,比丘及龙各有一故。四,若约主、伴别分有一百一十会。”(4)
  澄观在继承法藏之说的基础上,依据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对于<入法界品>末会作了说明。与法藏的理路相仿,澄观也依照“能”、“所”对于此品的末会作了判释:
  “若约能、所通辨,有五十五会。善财童子自有五十三故,虽人有五十四,文殊一人四会说故,德生、有德同一问答,徧友无答不成会故。若以徧友承前指后得名会者,善财童子则有五十四会。是以唯就能化不足定会。”(5)
  澄观以为只从“能化”的角度不能定会,而应当将“能化”与“所化”结合起来。依照这种标准,法藏、澄观所说的“五十五会”实际上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加上舍利弗等比丘拜见文殊师利菩萨之会,以及诸龙拜见文殊师利菩萨并且受其开示之会。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文殊师利菩萨于最初与善财童子在福城相见,最后善财童子在普门国苏摩那城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拜见文殊师利菩萨,此二会算一参。而依照法藏与澄观的判释,<入法界品>中文殊师利菩萨共有四会,即上文所说的“文殊一人四会说故”。对于<入法界品>起首文殊师利菩萨辞别如来南下之后的内容,澄观认为可以将其判释为三会:“一比丘会,显回小入大故。二,诸乘人会,显通收诸权入一实故。三,善财童子会,显纯一乘机一生成辨故。又前二会表居信未久,尚不定故。善财童子信终可入证故。”(6)第一、二会是指众比丘与龙分别前去拜访文殊师利菩萨,向其求法,法藏称其为“摄比丘会”、“摄龙王会”。而前二会的众比丘与诸龙,居于“十信”之位没有多久,将能证得何等果位尚不能确定。而善财童子居于十信之位,终能进入法界证得佛果,“善财童子会”即集中显现了其随顺法界、证入法界的过程。法藏明确说,德云之后的诸会都归于善财童子会摄,而澄观未曾明文说明,但从上下文看,澄观是同意法藏之说的。此外,法藏与澄观都有此品末会分为一百一十会的说法,文繁不再论列。
  法藏与澄观的上述说法自然是有道理的,本注译酌情予以采纳。唯独对于文殊师利四会的说法过于细碎,因为文殊师利在福城给予诸龙的开示在经文中很短小,本译注未将其单独列出,因此文殊师利菩萨部分仅将其列为首、尾三会。此外,将德生、有德分为一会,将徧友也列为一会。这样做,也便于将五十三参与五十五会更整然地连缀起来。而这自然是从方便阅读的角度而设想的,是否如此,请读者诸君体察。
  (一)本会:逝多园林会
  <入法界品>本会的主题为“如来显相,二圣开显,顿证法界”,(7)“二圣”即文殊师利菩萨和普贤菩萨。本会又分为“序分”、“请佛说法分”、“三昧现相分”、“明集新众分”、“举失显得分”、“偈颂赞德分”、“普贤开发分”、“毫光示益分”、“文殊述德分”、“无涯大用分”。
  佛世尊与以普贤、文殊菩萨为上首的五百菩萨以及无量世主等同聚于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这五百菩萨与声闻、世间诸王均于心中产生请求佛为自己宣说佛法的想法。世尊感知了他们的心念,进入了师子吨申三昧而显现出不可思议的神变世界,佛以神力使得逝多林变得美妙庄严,因佛之伟力使得逝多林之上的虚空也变得美妙庄严,并且徧照十方世界。依照澄观的解释,“三严”表三种缘起,“严重阁”即装饰重阁藉以“显自体缘起”,“严园林”表征“有为缘起”,“严虚空”表征“无为缘起”。十方各有菩萨及其眷属归附来聆听佛宣说佛法。这十方一切菩萨及其眷属都是在普贤行愿中成就的。对于上述菩萨所示现的境界,诸大声闻因为自己的修习善根不足等等多种原因如聋如盲,无法得见。经中以十种比喻来说明声闻众生无法观见佛、菩萨境界的原因。十方世界的十位大菩萨徧观十方而各自说偈赞颂佛德以及此次聚会,并且各自显现自己所证。
  当十方的十位菩萨诵完赞颂佛德之偈后,普贤菩萨又为会众详细地以十种法句说明了师子奋迅三昧的内容。世尊为了使得会中的诸位菩萨能够进入师子奋迅三昧,从自己眉间的白毫相放出光明,群集之菩萨因此而进入师子奋迅三昧。此时,文殊师利菩萨秉承佛之神力,观察十方,分别以十三偈通赞逝多林之庄严等此会所具的过去、现在、未来三种世间之自在大用。会中因世尊加持之力而进入师子奋迅三昧的诸大菩萨这时也因三昧之力生起救度众生之大用。至此,在逝多林及大庄严重阁进行的“本会”即结束。
  (二)“寄位修行相”
  善财童子拜访的四十一位善知识分别为其演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四位菩萨修行的阶位。澄观解释说:“初四十一人名‘寄位修行相’,寄四十一人依人求解,显修行故。”(8)这是说,此四十一位善知识的修行方法和修行经历分别象征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菩萨修行阶位。
  第一,“十信位”
  文殊师利菩萨向世尊告别,欲带领其眷属,南下进入人世间化导众生。舍利弗尊者因为佛力的加持,看到了文殊菩萨的意欲,于是动员与其同住的刚刚出家的六干比丘一起追随文殊菩萨南下。于是,舍利弗带着六干比丘向世尊辞行,来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住所。文殊师利接受了这六干比丘的请求,向其宣说发“十种无疲厌心”的“十种趣大乘法”,其核心就是如何修证普贤行。六千比丘一经闻听文殊师利菩萨的说法,就获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境三昧”。这是“文殊师利”第一会。
  文殊菩萨一行南行到达福城之东,住于过去诸佛昔日曾经教化众生的大塔。无量诸龙以及城中无量众前来听文殊说法,善财童子也是会众之一,并且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格外垂顾。文殊菩萨仔细观察了善财童子得名的因缘以及修行情况,并且劝喻善财童子及其会众发菩提心。文殊菩萨告诫善财童子,要求取无上菩提,应该坚定地寻找参拜善知识,并且建议善财童子前往“胜乐国”的“妙峰山”,向德云比丘求教。这是文殊师利第二会的内容,也即善财童子第一参。
  依照澄观的解释,文殊师利菩萨会象征着“十信位”。《华严经》未曾具体言及“十信位”,兹依据
  《菩萨璎珞本业经》将其名义列举如下: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第二“十住位”
  第三“德云比丘会”:善财童子遵照文殊菩萨的指点,南下向德云比丘请教。德云比丘教诲给善财童子的念佛法门,是入第一住“发心住”的法门。;
  第四“海云比丘会”:善财童子又依照德云比丘的嘱咐,继续南下至海门国礼拜海云比丘,海云比丘先告诉他发菩提心的十种内容。海云比丘给善财童子宣讲的“普眼法门”是进入第二住“治地住”的方法。
  第五“善住比丘会”:善财童子至楞伽道边的“海岸”聚落,向善住比丘请教。善住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的“究竟无碍解脱门”,是进入菩萨行“十住位”第三位“修行住”的法门。这一法门的基本内容是非戒不能修治心地,依戒而无碍解脱。
  第六“良医弥伽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达里鼻荼果”的“自在”城,良医弥伽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门”是进入“十住”第四住“生贵住”的方法。
  第七“解脱长者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住林”聚落,向解脱长者请教。解脱长者先进入“普摄一切佛刹无边旋陀罗尼”三昧,得到清净身,于其清净身中观见十方一切佛土、一切佛诸事。解脱长者出定后,将其所见告知善财童子。解脱长者又从三昧起,为善财童子宣说“如宋无碍庄严解脱门”。这是进入“十住”第五住“方便具足住”的法门。
  第八“海幢比丘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在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聚落观看了海幢比丘于三昧中所显现出的胜境。善财童子历经六月零六日观察思维海幢比丘之三昧力。等到海幢比丘从这一三昧境界之中出来,善财童子立即向其表达了对于这一三昧的极大敬意,并且殷切地向海幢比丘请教。海幢比丘向善财童子宣说“普眼舍得”三昧的神奇之处。海幢比丘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这一法门,是进入“十住”第六住“正心住”的方法。
  第九“休舍优婆夷”:善财童子继续南下至位于海潮处的普庄严园林礼拜休舍优婆夷。休舍优婆夷则向善财童子讲解了自己所得的“离忧安隐幢”的解脱法门。休舍优婆夷说,十方佛都于此宣说佛法,只要进入此园听闻十方佛说法之众生就可进入不退转位,而这一法门之所以能够证得,全赖于十方诸佛的说法开示。这一“离忧安隐幢”法门是进入“十住”第七住“不退住”的方法。第十“毗目瞿沙会”:“善财童子继续南下到达“那罗素”国拜访毗目瞿沙仙人。毗目瞿沙仙人告诉善财童子,只要发求取菩提之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毗目瞿沙仙人以手摩善财童子的头顶,使其身未动却自见十方世界微尘数诸佛,并且证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这一“无胜幢解脱境界”,是进入“十住”第八住“第八童真住”的方法。
  第十一“胜热婆罗门会”:善财童子南下到达伊沙那村落,看到胜热婆罗门头顶烈日,身体四面有四个大火堆。这种修行方法叫“五热”苦行。善财童子跟从胜热婆罗门的教诲以身投入大火堆。当身体刚刚落到火堆上,善财童子立即证得了“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这一“菩萨无尽轮解脱门”,是进入“十住”第九住“法王子住”的方法。
  第十二“慈行童女会”:善财童子经过长途跋涉南下到达师子奋迅城,进入师子幢王的宫殿,至诚礼拜慈行童女。慈行童女先从总体上为善财童子大致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的境界,然后分一百一十八门“陀罗尼”,详细地对这一法门之境界以及功能作了说明。这一“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是进入“十住”第十住“灌顶住”的方法。(未完待续)
  注释:
  (1)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四,《大正藏》第35卷,第909页上。
  (2)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第35卷,第918页中。
  (3)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第35卷,第918页中。
  (4)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正藏》第35卷,第450页下。
  (5)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第35卷,第917页下。
  (6)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第35卷,第919页上。
  (7)澄观《大华严经略策第四处会法主》,《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2册,第354页。
  (8)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五,《大正藏》第35卷,第918页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