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时代的佛教教育世界观
建立新时代的佛教教育世界观
——两岸佛学教育研讨会的发言——
今年是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又值世纪之交,千载一时。海峡两岸佛教界人士能有因缘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佛学教育的大事,真是非常殊胜。佛学教育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兴衰存亡,是每一位佛子都应该关心的。本人有幸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深感荣幸,现在和大家谈几点我个人对此的看法。
一、面向国际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佛学教育往往局限于一宗一派或一经一论,造成不同语系、不同宗派之间的隔阂,甚至分河饮水,互相攻击,使得一味圆满的佛法支离破碎。今天是高科技时代,信息的交流已成为极其方便的事。因此,在佛学教育上不能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而要具有开放的眼光和胸怀,来承担佛学教育的伟大使命。
1、要平等、客观地看待三大语系佛教。在继承汉语系佛教的基础上,吸收南传、藏传佛教的优点,以弥补汉传佛教的不足。
2、面向国际社会弘法。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古德在交通极不方便的条件下,把它传到周边的国家,现在信息交流如此方便,我们这一代僧伽自然有责任将佛法推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二、契合时代
佛教的弘扬从印度到中国,始终都重视契理与契机。纵观中国佛教的弘扬,在任何一个时空,都有自己存在的特定形式,才能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今日中国佛教的弘扬,自然也要采用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1、利用现代化的一切科技成果,为佛学教育服务。
2、用现代的语言及现代社会流行的学术规范,整理三藏典籍,以便于现代人学习。
3、结合现在的社会文化背景,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用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弘扬佛法。
三、弘扬人间佛教
佛陀说法有权说与实说。佛教在弘扬的过程中,为了契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众生根机,有了许多方便和适应。佛教自印度传到中国,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佛教,但也难免出现一些误区现象。今天我们从事佛学教育,不应该因循守旧,而是要具备智慧的眼光,如理地继承和弘扬佛法。
1、要在印度根本佛法的基础上,整新考察并认识中国传统佛教,以智慧抉择其方便与真实。
2、克服以往中国佛教中存在的鬼神化、来世化、神秘化、哲理化、宗教仪式化的现象,弘扬人本的佛法,生活的佛法,说理的佛法,实证的佛法。
四、弘法方式多样性
中国古代的佛学教育,主要注重义理和禅修两个方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无疑这是不够的。在中国以往的社会,人们往往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只会说说,而对社会实际关心的太少了。我们学的虽然是大乘,而在发心上却带有浓厚的小乘味道。相反其它宗教,虽然只有浮浅的义理,而它们重视社会的关怀,它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佛教在教育上的不足。今后的佛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佛教义理和禅修的实践上。
1、发扬大乘佛教的慈悲济世精神。通过办社会大学、医院、慈善机构,让佛法走向人间、走入人们生活。使社会上各界人士都能认同佛教,接受佛教。
2、倡导佛学学术研究。佛学是信仰的,更是理性的。佛教在弘扬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误区现象,需要通过学术研究来给予澄清;数千卷的三藏典籍,要用现代的学术方法进行整理。依正见从事佛学学术研究,对于佛教的弘扬是必要的。
3、建立禅修中心。佛学教育没有禅的内涵,将会成为没有生命力的道德说教。对于说者、听者都会显得枯燥。也无法起到净化社会人心的效果。因此在佛学教育中,必要的禅修一定要跟上,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水准提高了,博士学位也取得了,但信心、道念却退失了。
4、创办综合性的佛教大学、佛学研究所。近代以来的佛学院教育只重视佛学义理的传授,实在是太狭窄了。佛学教育是为整个佛教的延续、发扬光大服务。佛教博大精深,除了义理之外,尚有寺院行政管理、佛教传播学、佛教艺术、宗教比较学、社会慈善学、佛教教育学等。佛教界应该办有综合性的佛教大学,培养各种人才,同时也要有研究所,培养佛教专业人才,研究当前佛教界存在的各种问题。
5、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设施开展弘法活动。如讲经、讲座、印经、杂志、举办佛学夏令营、冬令营、制作录音带、录像带、电视台、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渠道弘法。
6、通过关心各种社会问题,如环保、吸毒、犯罪等方式,弘扬佛法。
五、信仰与学术兼顾
近代以来,学院式的佛学教育大多偏重于学术。而目前教界所崇尚的学术研究方法起源于欧洲,盛行于日本,以唯物科学为基础,注重文献考证,对于澄清佛教史实,考较文献的错误有一定的帮助。但研究佛学假如停留在这样的方法上,势必自误误人。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学位,不要果位。因此,现在的佛学教育必须要学术与信仰并重。
1、不可只重视信仰,而忽略佛学学术研究;或只重视学术研究,而忽略佛教信仰。
2、以正信、正见引导学术研究;以学术研究建立正信、正见。
六、制定佛教界办教育的规范
中国传统的佛教教育,始终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近代以来佛学院教育是借鉴社会大学的教育模式而来,社会大学的教育本是很有规范的,可惜我们搞得很不正规,其实佛教界办教育还是应该有统一的规范。
1、评定教师的资格、级别、待遇。改变以往的佛学院毕业便是法师,任教弘法几十年也是法师。没有资格审查标准,怎么知道谁行谁不行呢?另外没有评定级别与相应的待遇,则难以鼓励后进。
2、确立教界公认的学历。没有公认的学历,一方面佛教界自已不承认自己培养的学生,另一方面更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因而有许多佛学院毕业的学员,对自己缺乏信心,总想到社会上攻读学位,跟社会上的学者学上几年,拿到一个学位,心理才觉得踏实。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因此佛教界应该确定公认的学历。
3、制定佛学院统一的教材。佛教界的办学有点太过于自由了,在课程的开设上非常随意,从培训班到预科班、本科班,研究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育,界线很不明显。佛教界应该制定不同级别的统一教材,比如通过某个级别的学习,修完那些课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4、重视宗教情操的培养
佛学教育不仅是传授佛学知识,关键是做人。就如办僧教育来说:僧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僧人,做一个合格的僧人,光有佛学知识是绝对不行的。我觉得普通佛学院几年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僧格、使命、正见。其次才考虑学生的应该具备的佛学知识面,佛学程度。假如一个佛学院只重视学生佛学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僧格、使命、正见的教育,那必然会失败的。
七、结 说
处在新的时代,面临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佛学教育这一领域需要我们去探讨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本人从事佛学教育的时间尚短,实在没有什么心得,只能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