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宗萨仁波切浅谈佛法
三世宗萨仁波切浅谈佛法
朱纪忠
第三世宗萨仁波切指出:国内许多学习藏密的动机不尽纯正,大多为了生意与隆,为了有势,故只热衷于灌顶,却对教理兴趣缺缺。而且盲目崇拜,不知“仁波切”只是称号,并不代表开悟。
第三世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于去年十二月间来
台访问,并作了四场有关于“中观”的专题演讲,吸引了不少信徒前往听讲。据悉,他是十九世纪在西藏提倡“利美”运动的宗萨蒋扬钦哲旺波之转世。当时,旺波是一位解行相应的大成就者,影响力遍及红、白、花、黄四派。而今的宗萨钦哲仁波切除了已被认证为教法传承的持有人外,其犀利的词锋、迅捷的辩才,更成为众多信徒的瞩目焦点,相信读者也会对抄这样一位仁波切感到兴趣。且让我们和他来次心灵对谈吧。
一利美运动”简单地说,就是告诉佛教徒们不应有任何派别差异的观念,这是因为凡是佛法,无不旨在熄灭吾人的贪、嗔、痴三毒,故若妄加分别之,乃是与道相违的。准此可知,“利美运动”就是不分派运动。仁波切指出不宜将“利美一视为历史上的特定事件;“利美”实则从佛陀时代就已开始。当时的蒋扬钦哲旺波只是将它发扬光大罢了,而其可贵之处在于,他进入各派别、教团学习法要,因而成就了他的学问和德行。
仁波切说,“利美”在佛法中并非至关紧要。重要的是,每一个法门都在帮助我们解脱烦恼的束缚,所以,“利美”特别在警惕我辈凡夫,不要因为个人主观的分别,致使断送学佛慧命。仁波切接著指出,故而如果你是一位很好的萨迦派行者、抑或噶举派行者,且在没有任何见解的里碍下,你自然就已力行了“利美”:反之,若自认不属任何一派,却又修持不力,则又已背离了一利美”用意。因此,要想达到超越各宗派的境界,首先应从特定宗派作一门深入的工夫。
由于“利美”的开阔性,更显出当时蒋扬钦哲旺波的伟大。仁波切说,旺波除了学习各教法,同时也收集许多灌顶仪轨,并修改不少法本。现在西藏所正在使用的伏藏教授、续部教授等,几乎都有旺波的心血在里头。因此之故,当时各派的很多大成就者都是他的学生,诸如第一世的蒋贡康楚、第十五世的噶玛巴……等。另外,旺波从四十岁起,即行闭关修持至七十多岁,这也证明了他是一位实修者。所以,要纪念这样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修学佛法,进而从贪、嗔、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仁波切表示,要超越三毒,并安住于无分别的心境,除了通达教理之外,重要的是还要修习止观。就教理而言,龙树菩萨的“中观”诚为超卓的见地;但要想在生活中活出这样的见地,恐怕非止观不为力了,就以“止”来说,它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任何未经禅定训练的观想、思择…:等行持,其功效都要大打折扣。由此可知,代表佛教空性观点的中观理论,其更重要的含意在于帮助我们超脱烦恼的羁绊,进而使生活变得更自在。
宗萨仁波切指出,尽管佛法的宝藏这么多,但仍有不少人迷于外境,甚而将染著的世情带到佛法里来。举例来说,珍贵的佛法只告诉我们如何成佛?如何恢复清净自性?但却有更多的人只关心怎样在佛菩萨加持下财源广进、名利双收!另外,即使是努力修学佛法以求解脱的人,也会常常执著手印、仪式…:等表象,进而流于刻意的修链,遂离解脱的标的愈来愈远。仁波切意义深远地表示,一般精进修持的佛教徒,总是天天努力消除“无明”,而不知此举却间接“保护”了无明。所以,谈到佛法的见地,首重个人内心的自省,这样才能检验出修行过程里的盲点。他并再次强调,佛法不像西洋哲学,只是一种学理:它更像一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具体的行动中解脱烦恼,活得自在。
“至抄国内学习藏密的情形,仁波切则指出,一般人的动机并不尽纯正,更多的人是为了生意兴隆,为了有势。这样的因素,造成了人们只热衷于灌顶,却对教理兴趣缺缺。进而,台湾人崇拜西藏喇嘛的程度,令人感到大家似乎不是在学佛,而是如何变成西藏人!他继续强调,“仁波切”这个称号并不代表开悟。信众应试著去了解自己的上师,继而以敬意来替代盲目的崇拜,如此,才不致被每一个来到台湾的仁波切的头衔给眩惑了。”
综观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意见,我们可以了解,修学佛法的利器乃是“止”、“观”。经由坚固的禅定、教理的薰陶以及日常生活的观察思惟,必能逐渐成为正信的佛教徒。而在学习藏密方面,除了仍从教法的了解上做起之外,重要的是面对上师时的态度。总之,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唯有剥开层层迷信的网罩,才不致入宝山空手而回。就让我们共勉吧。
摘自《中国佛教》第38卷第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