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的责任与担当
僧伽的责任与担当
戒幢
僧伽是三宝的骨干,没有僧伽一切佛法皆不得延续,命脉亦将中断,佛教终会灭亡。故僧伽在此无佛出世的时代,是一切的中心。僧伽负有领导七众弟子修行的责任,亦是佛法的催生者,所有弘扬软化的工作,都由僧伽来承担,未来薪火相传的责任,亦落在僧伽的身上。因此这一代的僧伽,能否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正法的久住而担当,是我们应该有的体认。
台湾的佛教,得天独厚,仰赖大乘之赐,到处充满一片蓬勃的气象。也使得某些僧伽们,认为能够集合众多的信徒,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因此到处都是招揽信徒的声音,以建立自己的山头为目的,一再的显露出僧伽知见的偏差,自我意识的膨涨,不以教团兴亡为己任,不以个人生死大事为燃眉之急,反而汲汲追求于名闻利养,因地已经不真了,怎么可能有良好的未来呢?
因此,为了延续正法,为了将来的传承,我们不得下关起门来,好好的检讨一番。(一)如何扮好自己的角色,在了生死上更有把握?(二)如何促进僧团的和合,发挥六和敬的精神?(三)如何使教团强大起来,展现应有的功能?(四)如何以最权巧的方法,去度广大的众生?㈤如何住持正法,使后代的人有所依循?㈥如何培育优良的下一代,使明日的佛教更辉煌?这些问题,都是身为出家人应该有的共识,只有我们去面对这些问题,彻底的解决,才能尽到我们的责任,不枉费剃除须发,著坏色衣的意义。
(一)如何扮好自己的角色,在了生死上更有把握?
这是最切身的问题,出家人基本上以出离心求了生死,进而发菩提心以救度一切众生为己任,因此为了生死而修行是最重要的。佛在原始佛教里,一再的告诉比丘们,世间一切都是缘起法,缘生缘灭,不要去执著虚幻的五蕴,应如实的观照四圣谛,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的道理,依此起修,自然能够断除烦恼,了脱生死。这是基本的教理,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所有的佛法皆从这里开展出来。大乘说一切法皆汇归于一心,万法唯心,然后以般若空慧使心立于中道,入佛智,证佛慧。因此法门无量,随手拈来无一下是佛法,无一下是修行的法门。“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所说的法如爪上泥,未说的法如大地上,如能了解一切无非缘起,那么修行自在其中矣。可是一般凡夫僧,如何能直接顿入空性呢?只好从苦、空、无常、无我慢慢去体会,于日常生活中去观照,时时提斯,念念不忘,渐渐妄念止息了,般若智现前与一切法相应,这才是修行人的本色。如果自己连修行都没有办法,如何去解决众生的疑惑呢?如何担当起人天的师范呢?
(二)如何促进僧团的和合,发挥六和敬的精神?
僧团是一群有共识的比丘或比丘尼,彼此皆有相同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为维护一良好的修行道场,而共同居住在一起。不但每个人要遵守戒律的轨范,同时在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要求下,实施最平等的待遇,这就是僧团的和合相。佛教最讲究民主,因此戒律的条文都以平等为出发点。人与人相处,如果我执不断,一切是非、纷争是难免的,为使僧团发挥应有的功能,和合是最重要的,因此羯磨法正是民主社会的开端。民主社会是以大众的力量来领导一切,而且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型态,不允许有个人独裁的专制思想,所以一个健全的僧团,无非是一理想社会的缩影。更何况六和敬是一切大众共住的准绳,在此准绳之下,任何人均享有平等的待遇,以及相互尊重的态度,不但下会有纷争的情事,而且拥有良好的修行环境,在彼此的助益下,使自己修行更形增上。同时也给教团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盾。
(三)如何使教团强大起来,展现应有的功能?
教团是以健全的僧团为基础、发展出的一个大团体。对内有辅导、约束,交流的功能。对外则代表僧伽,争取应有的权利、以及社会地位,同时为未来佛教事业的运作,建立完整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的推动过程。这些工作都要有优秀的人才,以及健全的僧团才能完全的推展开来。其主要的内容譬如在教育上,除了积极的争取各级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全部的排入正式的佛学课程,另外能够成立纯粹佛教体系的宗教大学等。在经济上,成立系列的佛教事业,包括金融、文化出版、文物流通、食物用品、服务事业等,除了提供佛法的滋润外,同时使僧伽不致为庞大的建寺与教育基金,而降低服务品质。在社会福利上,不但提供医疗的设备与人力,也使得急难救助者及鳏寡孤独者,满足了物质的供给及佛法的慰藉。在政治上,为保障佛法能顺利的推动,不但在院会上需要有代言人,而且对抄领导阶层亦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种的工作目标,不但给予教团应有的活力,也使佛教基础更形稳固,支点分布更广,为佛教的弘扬提供了健全的体质,同时也给未来的继承者,更广阔的空间,在没有强大的阻力之下,发展出佛教史上另一辉煌的时期。
(四)如何以最权巧的方法,去度广大的众生了
度众也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做适度的调整。廿一世纪是资讯时代,一切讲求快速效率,人们从资讯网路上得到所需的资料或知识,因此要善于利用此种媒介,作佛法的推动,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而且能达到普遍化,遍及全世界各地;深入化,深入每个基层角落;随宜化,适应每一不同根器的众生之所需:方便化,随手皆可取得,不必刻意到某些场合才能接触到:效率化,不必多花费时间与金钱,就能轻易的获得,等等的效果。所以要调整脚步,追随时代因缘,在内部的沟通上,要使大众认知环境如此,如果不利用这些工具,做弘法技巧上的突破,那么在度众的战场上,将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掩没。在对外的推展上,软体的应用,不但要广为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仿佛法的宣扬外,电传视讯网路,电脑及卫星通讯,更是可资使用的利器。另外在硬体上的配合,要广为设置布教所,遍及大小乡镇,以补足因知识水准的不同,资讯系统无法顾及的角落。还有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程度下同,故有深浅的差别,然而为吸引广大非佛教徒的群众,必须设计出一套没有宗教色彩的佛教节目,以获得他们的认同,达到潜栘默化的效果。如此一连串的计划,皆是希望未来的佛教,能走出闭关自守的窠臼,成为大众所公认最理想的宗教,如此才能使此世界变成佛国净土。
(五)如何住持正法,使后代的人有所依循?
发菩提心就是要使所有的众生,皆能听闻佛法,依之起修,终能离苦得乐。然而人的寿命有限,终会老死,因此如何能令后代的人了解,前人是怎么修行的:用什么行动来护教,用什么方法来普度众生;对教理研究的过程与结果;以及用更合时宜的方法,来诠释佛陀的教条和教法;甚至重新发扬念佛法门,直入佛的本怀,使众生更容易得到利益。这些都是这一代的僧伽所应该做的,也是使命感,让我们必需为后代保留传统的佛法。原始的方法是文字记载,例如大藏经,祖师语录等,忠实的记载一切的修行方法及教理,这也是最好的保留方式之一,另外以现在的科技,街可用录音,录影保留原始的声音及影像,记录一些修行法门,佛事仪轨及梵咀,还有用雷射碟片保留更多的文字记载,这些都是间接留傅的方法。什么是直接的呢?实修实证,唯有老实修行,将优良的传统,一代传一代,源远流长的绵延下去,这就是身教,也只有透过这种实修实证,才能真正住持正法,完成薪火相传的使命。否则一切的弘法布教,只能算是言论的介缙而已。
(六)如何培育优良的下一代,使明日的佛教更辉煌?
“儿童是佛教未来的希望”。将来弘宗演教的祖师大德,就在目前青年、青少年以及少年的身上,如果希望明日会更好,必须从现在就做好扎根的工作。因此教育的责任,肩负著佛教未来百年、千年大计,岂可不慎重呢?那么如何办好教育,教育如同种树,经由种子——幼苗——小树——中树——大树的阶段,渐渐成长。种子的来源,是由中树或大树开花结果所产生的,因此种子的良莠,可经由控制中、大树的品质而获得。幼苗和小树的阶段,是保证品质的关键,也是佛法发挥大用的时候。幼童的思想纯正,虽有往昔的业种,可是如果没有缘的触发,是下会发生作用。故教导一些佛法的基本理念,长养慈悲心,施舍心,善恶心、是非心,以确保在未来世出世间,能有正正当当的人格,下致在恶劣的环境中,迷惑于五欲六尘,而卷进欲望的漩涡里。以缘起的思想来说,这种教育理念是良性的循环,由于幼苗、小树受到良好的照顾,中树必定体质坚强,由此中树长成的大树,一定也会茂盛壮大,所以它所生产的种子,也必定会有优良的品种,这是符合逻辑的,也是一般所说优生学的观念。因此佛教的未来,在于今天的播种,以及日后的灌溉与除草,如果没有农夫辛勤的工作,怎能期望将来会开花结果呢?
佛教是世界未来的主流,承担著社会的安定,以及人民安和乐利的生活。世间人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而僧伽又是佛教的主导,身为人天的师范,岂能不以众生的离苦得乐,为我们弘宗演教的目地呢?所以“万”年大计,从我们自身做起,如果能真正的确认自己的职责所在,依佛的教法,实实在在的去做,必定能影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内的众生。因此我们切下可妄自菲薄,勇敢的承担起来,要有“肩挑山川,手劈日月”的豪情壮志,共同为明日的佛教,甚至尽未来际的众生而努力。
摘自《僧伽》创刊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