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十方禅林佛学研究部师生座谈会记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静瑛记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十方禅林佛学研究部师生座谈会记实
  赵静瑛记录
  首愚法师:今天是佛学研究部的开学典礼,多年来的心愿能够实现,要感谢十方各界的护持。我将于九月四日赴北京洽谈“房山石经”运送来台事宜,“房山石经”在杨教授光祚的多方奔走下终于能够成行。此事处理圆满后订于九月九日返台。
  接下来的时间交由周主任主持座谈会及简介佛学研究部的课程内容。
  周主任勋男:首先在这里把第一学年预定的课程内容为各位作个简单的报告:
  第一单元是由首愚师父指导的净七三经,这是修净止必备的读本,另外再多加了戒的部份,特别选用《瑜伽菩萨戒本》及《优婆塞戒经了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则是修准提法最完善的教本。第二单元是由我为各位介绍《密宗道次第论》,这几年台湾流行密宗,我们特别为各位介绍,什么是密宗,选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因为他是一位显密都通的一代宗师。
  第三单元的课程中,《禅海蠡测》是南师怀瑾早期著作,文中包罗万象,除了禅宗之外,兼及理学、道家、西洋哲学、唯识论等都有涉略。《维摩精舍丛书》是南太师袁焕仙先生的手著,内容精采、文字优美,谈中国文化、佛教、文学等,是很中国化的著作。这两个部分是十方禅林的根源、精神之所在。而《阿含经》能使我们了解当初佛陀说法的真实情况,算是寻根的著作。第四单元由林老师毓文指导,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讲定、慧二学之要点,同时采用智者大师的教材《佛遗教三经》,因为这是中国早期佛教史当中非常简捷、扼要且影响深远的佛法大义。
  第五单元由叶老师柏梁指导,《药师经》、《地藏经》、药师佛跟现代人很贴切;因为人人都求平安、如意、长寿、吉祥。而大家都认为《地藏经》是超渡幽冥用的,其实佛陀咐嘱地藏菩萨在弥勒佛下生之前,要担负照顾众生的重责。《地藏经》中也有很多关怀众生的事迹,可见他不但超渡鬼魂也超渡我们心中的恶鬼。《法华经》是天台宗最重要的经典,天台宗把印度陆续传来之各种经论作有系统、有组织之整合的一个宗派。《指月录》是了解中国禅宗的一块敲门砖,属于语录性质,内容鲜活、畅快。
  第六单元由洪老师文亮指导,《楞伽经》是达摩祖师嘱咐二祖,为修禅者印证自己开悟与否的一部重要经典,不但可以印心,也是谈法相唯识襄面非常重要的经典。《楞严经》介绍修行法门二十五种,而且对修行的色、受、想、行、识等方面可能有的障碍,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指导。《禅密要法经》是鸠摩罗什翻译过来的经典,在中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经过一千多年后南老师大力提倡,是因为当初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度化的五大弟子,就是在火葬场边修白骨观三天后成道的。成道的关键在实证,而白骨观的功效非常大。
  第七单元是张老师尚德指导个水嘉禅宗集》,禅宗除了空八祖坛经》很重要外,“永嘉证道歌”也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对学禅的人非常重要。第八单元由林老师中治指导,《百法明门论》是修唯识法相学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八识规矩颂》及《唯识三十颂》等重要著作,在此也一并研究。
  第九单元由古老师国治指导,《圆觉经》是一本文字优美的修行大要,篇福不多,内容以止、观来二介绍各种修行的法门,历代修行大德、高僧很多从圆觉经受益。第十单元是周老师次吉指导,《中国佛教十宗概论》是中国人吸收印度佛教再依据本国特性开展出来的,这其中也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此也一并讨论。
  第十一单元由蒋老师义斌指导,《大涅槃经》在中国发展史上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一阐提有没有佛性!:也冈此演变成一段公案。《摄大乘论》集撷了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而“中国佛教发展史一、“印度佛教发展史:晅两门课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它的演变。印度西域的高僧,将他们各自认为最重要的经典带进中国,中国的祖师们依据各个不同时代传人的佛典,经过消化、吸收、转换以后,成立了对中国人比较适合的宗派。今天我们要有眼光,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学者在研究佛教,经由他们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了解佛教的发展脉络,如何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到性宗、相宗、密宗的整个发展过程,是一个简要的发展概念,把每一部经典在历史上的定位问题作个介绍。
  第十二单元由王老师镇华指导,《心经》、《金刚经》这两部经是无人不读,无人不晓的,课诵本中都有收录,虽然大家都会念,但今天我们透过王老师个人对这两部经的修持经验,提供各位更深入的了解。第十三单元是杨老师惠南指导,空八祖坛经》是禅宗必读,《中论》在印度的佛教发展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无论显、密都是必修课程。
  第十四单元由郑老师振煌指导,《清净道论》是在民国初年才经由翻译传到中国来的,内容相当接近原始佛教,是一部很有次第、,很完整的论,非常难得。第十五单元由日常法师指导,《菩提道次第略论》,宗喀巴大师写完室口提道次第广论》,晚年时有感于《广论》太过庞杂,所以又亲自纂写了《略论》。
  第十五单元是刘老师国香指导,《维摩诘经》这是中国士大夫很喜欢的经典,很俏皮。适合知识份子读,内容介于传统所谓大乘、小乘转变阶段,是很重要的一部经典。
  接下来的单元,老师尚未选定,《佛教目录学》有助于研读藏经时的精准度。《华严经》是一部非常受到尊崇的经典,有人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富贵。一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能选读,以“行愿品”及“大法界品”作简捷、扼要的导读。另外还有《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这两部也是在中国受到重视的重要经论,另外《瑜伽师地论》碍于时间也是选读。
  以上所有的课程约略都是导读的性质,同学本身要利用课余自修。在这个时代,用这种重点式的教学是一种新尝试。
  林老师毓文:修习佛法要掌握重点,弄清楚菩提道的次第,就容易修行了,好比盖房子,老师们只是帮同学把骨架、基础立好,怎样从凡夫到见道位、修道位再到成道位,修的不外乎戒、定、慧三学。
  郑老师振煌:我很欢喜在这里跟各位研究佛法,《清净道论》是与、室口提道次第广论》属于同一性质,是将佛法作一个结构性的组织,在南传佛教里是一部百科全书,第五世纪时觉音论师将当时在斯里兰卡所有的佛学体系给组织出来的,他把戒、定、慧三学加以次第的说明,在修行中配合当时的环境做一番调适。
  侯老师承业:弘法布教时常会被人问起或引用别的宗教之经典作批评,如果没有涉略,常会发生误解。课程中应该加入世界其他宗教的宗旨及发展的介绍。
  另外,老师在上课前可影印自己的纲要讲义分给同学,同学于上课时可直接笔记在讲义上,这样可节省很多时间
  我自己在美国教书二十几年,在台湾也有十年左右,加起来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是,一定要给学生上台发表的机会,台湾的学生到外国留学,考试时很厉害,但上台讲话就讲不清楚了,在美国从幼稚园开始就训练小孩上台讲话。更何况我们是要培养一个布教师,应该要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表读书心得或生活感言等等。
  林老师毓文:我原本是个非常内向、木讷的人,但是从民国七十二年起,在台北健言社学了三年的-沟通与领导,专门训练三分钟的演讲、讲评及担任主席,这对我目前的讲课,有相当大的影响。
  周老师勋男:侯教授的建议非常好?我们也将会往这方面加强。宗教的汇通方面,基督教做得很成功,他们的书籍常有由基督教的观点来写的“如何认识易经”、“浅谈佛教”、“浅谈道教”等……。这也是他们兴盛的原因之一。
  林清居士:十方禅林为了佛教的百年大计,克服了总总困难办佛教研究班,令人很感佩,但总觉得学员太少,我们是不是可以透过各种媒体来作宣传,多招募一些学员,插班、旁听都可以!
  杨老师光祚:佛学研究部的课程表,会张贴在台北、峨嵋道场,各位居士大德可以选择性的旁听,我们也会在杂志上发布消息。
  普明师:原本我到十方来是要来读佛学院的,跟师父出家后没想到自己也参与促成佛学研究部的工作。这次佛学研究部考试完,冯老师道元阅卷时曾引用了论语子路篇的一句话:“吾党之小子,狂狷!”在此提出愿与全体之学员共勉。
  首愚法师:实际上我在佛学院求学也有一段蛮长的时间,读过东方佛教学院、佛光山丛林大学,前后有五年光景,当时承蒙星云大师慈悲,抽暇闭了四次关,至今仍非常感念。之后追随南师,一边当学生,一边做当家,跟同学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的经验,深知当学生的苦闷。十方禅林佛学院的规划,是从经验累积来的,提供学佛者一个比较完整的架构。佛学研究部、禅观进修部、行愿实践部,三个部门是禅林教学方面的总纲,这里面涵盖了戒、定、慧三学及菩提道的次第,希望同学们在见地、修证、行愿上用功,开发生命的体、相、用。谢谢各位来参加这次座谈会,佛学研究部的成长,须要大家的协助。阿弥陀佛!
  摘自《十方》10卷1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