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蕅益大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蕅益大师
(学佛必读)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
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
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佛法及众生法,广明般若。今但直约心法,显示般若。
然大部虽广明佛法及众生法,未尝不即心法。今文虽直明心法,未尝不具佛法及众生法,故得名为三无差也。
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虚明洞彻,了了常知,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无过现未来形迹,即是观照般若。
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炳现根身器界,乃至十界假实国土,平等印持,不前不后,同时顿具,即是文字般若。盖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诸境界性,无非文字,不但纸墨语言为文字也。
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所有知觉之性,及与境界之性,无分无剂,无能无所,无是非是,统惟一法界体,即是实相般若。
实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达此现前一念之实相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罗蜜。
观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即惑成智,名波罗蜜。
文字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即结业是解脱,名波罗蜜。
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只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变,故名为经。依此成行,三世诸佛菩萨之所共遵,故名为经。说此法门,天魔外道不能乱坏,故名为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故举观心行成者为榜样也。
观者,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通名观照般若也。
自在者,由证实相理谛,于诸境界,得大解脱也。
菩萨,翻觉有情,乃自利利他之号,智契实相,则自利满足,智宣文字,则利他普遍,故名菩萨,此明能行之人也。
深般若波罗蜜多者,三智一心中得,权教三乘所不能共,故名为深,此总明所行之法也。
时者,追指旷劫以前而言,从此一得相应,则直至尽未来际,终始不离深般若矣。
照见者,别明能观之智,即观照般若。
五蕴者,别明所观之境,即文字般若。
皆空者,别明所显之谛,即实相般若。
五阴无不即空假中,四句咸离,百非性绝,强名为空耳。
度一切苦厄者,自出二死苦因苦果,亦令法界众生同出二死因果,即是行法之效,亦即波罗蜜多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此广释五蕴皆空之境谛,而观照自在其中,以非观照,不能了达此境谛故。
夫心者不起则已,介尔有心,
则必顿现根身器界,名为色蕴。
则必领纳诸苦乐境,名为受蕴。
则必取相施设名言,名为想蕴。
则必生灭迁流不停,名为行蕴。
则必了了分别诸法,名为识蕴。
是知随其所起介尔之心,法尔具足五叠浑浊,今以甚深般若照之,了知色惟是心,别无实色,一切根身器界,皆如空华梦物,故色不异空。
空亦惟心,别无异空,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梦,故空不异色。
既云不异,已是相即,犹恐封迷情者,尚作翻手覆手之解,故重示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谓随拈一微尘色,体即法界,横遍竖穷,故即是空,所谓全事即理,无有少许理性,而不在此事中。
即此微尘所具真空全理,还即顿具法界全事,故即是色,所称全理即事,无有少许事相,而不在此理中。
斯则当体绝待,更无二物。
既于色蕴了达此实相已,受想行识,例皆可知。
又恐执迷之人,谓此五蕴实相,从照见生,故更申示之曰,是五蕴诸法,当体即是真空实相,本自如斯,非实相生而五蕴灭,以五蕴本自不生不灭,故名为空相耳。
又恐迷者谓此五蕴空相,虽非生灭,而有垢净,谓凡夫随于染缘则垢,圣人随于净缘则净。故更申示之曰,凡夫五蕴亦即空相,圣人五蕴亦即空相,何垢净之有哉。
又恐迷者谓此五蕴空相,虽无垢净,而有增减,谓凡夫迷故生死浩然为增,德相隐覆为减,圣人悟故照用无尽为增,惑业消亡为减。故更申示之曰,迷时亦只此诸法空相,悟时亦只此诸法空相,何增减之有哉。
既向五蕴发明此妙谛已,遂即广历一切差别法相,融绝圣凡情见,而曰是故空中无色,乃至亦无得也。
然所谓无色,乃至亦无得者,岂俟融绝而后无哉,良以本无所得故也。
本无所得,名之为谛,
了此无得,名之为观,
而总不离五蕴为所观境。
若境若谛若观,又总不离现前一念介尔之心。
一心宛具三义,谛即实相,观即观照,境即文字,不纵横并别,亦非一异,故名为深般若也。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此遍举菩萨诸佛为证,而明此深般若,真能度一切苦厄。
所谓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非惟观世音也。
无挂碍,则结业即解脱,究竟方便净涅槃。
无恐怖,则苦果即法身,究竟性净涅槃。
远离颠倒梦想,则烦惑即智明,究竟圆净涅槃。
依实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观照般若,得实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
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
此深般若,即大神咒,具妙用故。
即大明咒,智照相故。
即无上咒,实相体故。
即无等等咒,无有一法能等此心,此心能等一切诸法,令其同归实相印故。
此之心咒,的的能除自他分段变易诸苦因果,真实不虚,应谛信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前之显说,既指般若即咒,此之密说,须知咒即般若。
然显说而又密说者,显密各具四悉檀益故。正以不翻为妙,不宜穿凿。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