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修行者的气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修行者的气质(发贴人:索南旺姆)

修行以修心为本,通过修心、净心、明心,不断迈向生命的圆满和智慧的圆融境地,得生命的大自在和大喜悦,这是一个逆流而上、坚苦卓绝的过程,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非轻慢、小慧者可成功。学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那崎岖小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修为的漫长历程中,修行者应当具备几种气质:独行气质、旷达气质、敏觉气质和谦和气质。

一、独行气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每个人都过着自己所理解的生活。如果我们有幸有缘能学习慧学,认识人生更高的意义和价值,就应努力朝着高尚的目标前行,不随波逐流,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气质。闲世人之所忙者,放能忙世人之所闲,即你能等闲别人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才能以别人不看重的提升净化心地为己之要务。 “真理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马克思语)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我们需要以一种独到的眼光去认识和了解人生,然后孤独地行走。“横担藜棘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这是何等的洒脱和勇敢的前行!看似孤独,其实自由;看似寂寞,其实无比充实和自在,因为有信念有底蕴有目标,能在孤独和寂寞中内观心灵无比的壮美和辽阔,在静坐与独思中参详宇宙人生的奥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首词流露的就是这种独行气质。

二、旷达气质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执假为真。“五蕴明明空,遇缘处处痴。”世间万象变化无常,其实时时都在演化无常,教育我们一切无常——生命无常、感情无常、人事无常……我们感叹最多的是真情难觅,真心难得,何止是没有不变的感情,万事万物都在幻起幻灭。“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百年蚁穴蜂衙里,笑煞昆仑顶上人。”看远了,也就淡定了;观空了,也就少执着了。常看远观空,久久习之,就会有一种旷达的气质,从容不迫,自在安详。

色身贪,就不能空,许多人却往往以攉取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什么都想抓,抓在手就不想放,贪婪是没智慧的表现,把自己弄得象个垃圾桶似的,什么都想往里装,这样装太多也没什么意义。知止才能定,定才能安,安才能虑,虑才有所得。有智慧才自由,智慧通达才无碍。

尘缘纷影有何碍,风轻云淡只闲看。心中妄有千千结,不解不缚本自在。

三、敏觉气质

修心本是极细微的功夫,“培养灵魂的正知力,逐渐打开错误观念的死结,从长久以来束缚自己的负面能量中解脱出来。”(堪忍尊者语)平常起心动念,常观照自心,时时保持一种警觉,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事无巨细常观心态。老子对修道人心态的描述是:“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细致,不放逸,不散漫,久而久之,心渐渐得定,定方能生慧,有智慧就仿佛利剑在手,逐一解开心结,直指生命本真。

四、谦和气质

“上善若水”老子盛赞水具备一切功德,首先因为水能居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为而不有,作而不执,有所作为但不自以为是,总是谦逊着,人能保有这种谦和的气质,就能进步,就能受益,就有亲和力和向上力。“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在无量无边的宇宙和心灵世界里,我们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满的呢,唯有一路向上,殷勤迈步。

修行是心行的事业,“此事要有天马行空的魄力,绝顶聪明的天资,深入险地的机警,细心检讨的毅力,是日已过命悬一丝的迫切。方能成就。”(南怀谨先生语)。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让我们漫漫磨砺出独立气质、旷达气质、敏觉气质和谦和气质,在修行的大道上纵横驰骋!

查看原文

编辑:笑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