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阿赖耶识博
什么是阿赖耶识
释义一
八识中之第八识,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参考阿赖耶条。;
阿赖耶释义:华译为藏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种意义。自能藏万法种子方面来说,叫做“能藏”;自受前七识杂染法所熏所依方面来说,叫做“所藏”;自被第七识执著为我方面来说,叫做“执藏”(我爱执藏)。阿赖耶识的别名甚多,它是一切有情生命之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又名“无没识”。为了它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故又名“一切种识”。而里面的许多种子,变异而熟,异类而熟,异时而熟,故又名“异熟识”。因它是八个识生起之首,故又名“第一识”。若从眼识算起,它在第八位,故又称为“第八识”。当人成佛时,亦不离此识,所以此识在佛位上,名“无垢识”或“第九识”(庵摩罗识)。(《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释义二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以其无法不含,无事不摄故也。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体本清净。又如明镜,能含万像。若以染分言之,无明依之而起,结业由之而生,具足烦恼尘劳,变现根身世界,即前七种识境皆是也。若以净体言之,即本觉心源,离念清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也。(四分者,一、相分,即形相。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三、自证分。自证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梵语摩尼,华言离垢。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释义三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
二解 摄论一卷三页云: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如是且引阿笈摩证。复何缘故此识说名阿赖耶识?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三解 显扬一卷一页云:阿赖耶识者:谓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为体。此识、能执受了别色根、根所依处、及戏论熏习。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又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无覆无记。与转识等作所依因。与染净转识受等俱转。能增长有染转识等为业,及能损减清净转识等为业。云何知有此识?如薄伽梵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此言显有异熟阿赖耶识。又说:如五种子,此则名为有取之识。此言显有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四解 成唯识论二卷八页云: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
五解 成唯识论三卷九页云:此第八识,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
六解 成唯识论三卷十二页云:由此本识、具诸种子,故能摄藏诸杂染法。依斯建立阿赖耶名。非如胜性、转为大等。种子与果,体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灭故。与杂染法互相摄藏,亦为有情执藏为我;故说此识名阿赖耶。
七解 五蕴论七页云: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执持身故。(《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