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大事因缘——喜读《梵音佛苗联合特刊》
说一大事因缘——喜读《梵音佛苗联合特刊》
赵 汝 明
一、引言
香江一隅的大学学生会出版有关佛教此类宗教性刊物,昔日可谓寥寥可数,谈不上有何成果,这种状况,固然离不开其众多现实的客观因素来看。不过,如今已有所改变矣!去年,香港大学学生会佛学会与珠海书院佛教同学会合办厂一份颇有雅意的读物,取名为《梵音佛苗联合特刊》。笔者承蒙该刊干事寄赠,有缘读到,颇感畅快。该刊篇幅百余页,除了简介两会消息之外,其余刊布二十余篇不同类别的文章,大抵上说,是很可观的。香江此处二问历史悠久的学府,能够合办一份佛教读物,其意义实是非比寻常。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当可谓—大事因缘矣!
二、发刊辞与序文的含义
该刊名之曰:“特刊”,展读其风格的旨趣,依笔者看来,自不离于发刊辞与序文的格调而为说。该刊的发刊辞约计干余言,但撰者揭现的意念,却别有—番深度,也可以说,这是很有理想的期盼。说有“理想的期盼”,它可以就客观的意念而为说,亦可以就主观的精神而为说。笔者披读该辞,的确有如此看法。这里,试就相关的意念来理解一下该辞撰者的用心所在。
二十一世纪,事事迅息万变,人们在精神上、财产上
……都要面对许多的冲击。佛教置身在这个世上,亦
要面对这些冲击。近年来,许多人提出佛教改革,其
中以“佛教现代化”和“佛教青年化”尤为当前急务
。相信教界中人都意识到佛教正面临一个“传承不继
”的问题,原因是没有年青人学习佛学。为什么呢?
第一,物质太过丰富,年青人不觉得有学习佛学的必
要。第二,年青人本身对佛教不认识,他们在电视片
段中接触到一些烧香拜神的活动,或走那些求神问卜
的情况,便以为是佛教,所以一直视佛教是迷信的宗
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太多接触正信佛教的
机会。第三,佛教的活动过于保守和沉闷,不能吸引
年青人。第四,佛教为年青人所投放的资源很少,而
已投放的资源又不实际切合年青人的生活需要。
上述所言,自有其确切之处,尤值得教内中人省思的重要课题;。“佛教的现代化”口号,与“佛教年青化”的信念,依笔者粗陋的看法,它已经成为现代佛教改革的主要取向。佛教与青年、佛学与时代的关系之类倡说,太虚大师早就注意到,他提出的理念又是何等的确切!只可惜至今仍未通盘开列出来。“道由人弘”这句话,对于彰显明确的信念又是何等的至要!发刊辞有这样的用心,可谓意义深远。于文中,撰者也就他们的佛学会制定三大目标,此目标当然可以反映一种期盼或意愿,但就其理念或信念而言,无疑是很可贵的。
其次,是这篇序文。三百余言的小序除了陈述他们二会的目的之外,就有几句话亦可以数人深思的。其曰:
于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剧变之际,青年人所受之压力亦
随之增加,我们希望通过弘法,能净化青年人心灵之
余亦为佛教培养新力军,不断将正信佛教向外扩广,
使整个社会能化戾气为祥和。
三、佛教义理的演析
关涉佛教义理的解说这个栏目,该刊于页前就有几篇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文章,但归结起来,皆能够清晰地给予解说,笔者细阅诸文,对其中二篇颇见称赏。这分别是:李润生教授撰的(空义辨解)、马少雄先生写的:尔喀巴大士《密宗道次第广论》导引)。关于上述二篇长文,皆属学术性探究的作品。前者是演析佛教根本法义“空性”的问题,后者乃是考析藏传密乘数义修持的一大话题。笔者翻读之余,获益良多。为此,现试就该二篇的内容,揭示若千出来,以供学人参详一下。
其一、题目(空义辨解),撰者李润生
佛家强调诸法的存在是受著「缘起”所制约的,所以
都无自性,都随著众缘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空”定
语言现象,当然也受著时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亦即
是说“空”这字词也是随著时代的不同,而其意义亦
应有所改变。(之一)
从佛学发展的资料显示,佛教“空”的观念,到了“
般若中观”阶段,有了进展。一者,从约定俗成的“
群族语言”来说“空”,发展到以专有的“专技语言
”来说“空”。把“诸空是空”界定为“诸法无实自
性”:何以是无实自性?这是因为诸法定“缘生”故
。甚么走“缘生”?或是“众缘和合而生”故,或走
“相因待而有故”……(之二)
佛家提出了“空观”,如实观察诸法的实相,了
知一切法“缘生”、 “无实自性” ,于走在修行
上才有功夫可做,舍弃恶法诸缘便可以“舍恶”
,培植善法诸缘便可以“行善” ,如是“生命方
向”便可以由“个体生命”来作主导,生命才可以成长,世界才有进步,因为生命是“缘生性空”的,世界定“缘生性空”的,生命与世界便有可变性,便有发展的空间,便有去染取净、舍妄归真,超凡入圣,出离生死,乃至见性成佛的可能。 (之三)其二、题目(宗喀巴大士《密宗道次第广论》导引)撰者:马少雄
宗喀巴大士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抉发说明修学佛法之主要目的,并辨明分别大、小二乘及大乘中显、密乘的准则,特别指出分别显、密三乘是以所依之方便来分,而非从所证悟之空慧来分,因二者对空性智慧之通达并无差别。由走破斥了种种有关显、密二乘分别之谬见,对修学密乘者实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一 )
修学佛法之目的:㈠不应仅为求取今生之离苦得乐,而依从世间导师所讲授之法门。㈡修学佛法者惟应依从已能断除三界轮回之痛苦烦恼,证得无上胜果之佛陀所开示之法门而修持。㈡学佛者当依爱他胜自之菩提心,起修菩萨大行,以求得究竟之解脱,证得无上胜果为目的。……(之二)
四、结语
考察该刊的另一大特色,笔者认为,这还可以泛读一下其他通论性的文章。有一篇由香港佛教学院校友会撰著的专题,篇幅颇长,意念深透,条理分明,且具有时代感与现实性的内涵,题目定名为(佛教青年生涯规划),副标题是“香港佛教青年的未来”。该文定列的专题,属报导性,把当前华人地区佛教内里的活动情况,逐一表述、评析,此等资料,堪称可贵。另外,该刊尚精选多篇文艺性、思想性的杂文,每篇都有很充实的内容,甚有寄情达意之感,令人读起来倒有一番兴味可寻。再说,谈到佛教青年生涯的规划问题,上述陈示的专题,其要旨堪称明确妥当,于纲要方面,分别就“信、解、行、证”的意义,来说明佛教人生与时代思潮的价值取向。撰者通过这些理念给予回应:香港佛教青年的未来愿景,这是很有意义的评析。
披读该篇专题,可读性的确很高,对探讨香港佛教的发展,是有深远的价值。笔者有感于此,现兹援引该篇数则短语,以结束本文的含义。其谓:
我们身为佛教青年,别以为“证悟”走一件很遥远的
事,其实只要细心观察,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或悲或
喜,总有办法把佛法融入生活之中,利己利人。佛法
虽有如高山,只要有恒常心,深入经藏,一样可以成
就无上智慧。我们亦当以《大集会正法经》为鉴:“
大悲心为父,菩提心为母,善法为知识一能救护众生
,行菩萨道才是现今佛教青年应走的路向。(之一)
香港社会在进一步迈向国际化的同时,本地佛教与外地佛教的交流日增,不少本地的法师弘法海外,度众无数,而外地法师也越来越重视到香港来做弘法的工作,在香港广开法筵,成立道场,设立佛学院,接引信众,培育佛教人才。(之二)
期望我辈青年能怀有“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的抱负,谨记星云法师所教导的四句偈:“以四大菩萨为楷模,以般若戒法为良师,以悲智愿行为力量,以自觉觉人为信念”。佛教青年从解、行并重……信,解、行、证的修持中,为佛教注入新血轮,再创隋唐佛教盛世后的另t佛教盛况、佛教新世纪!(之三)
摘自《海潮音》第83卷第11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