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使命
新加坡福海禅院住持明义
在当今的人类社会,由于环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并深化,宗教和其他社会因素都不得不面对更复杂、更多元化的现实。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富裕了人类的生活,然而,相对的,人类的道德伦理却如江河日下:恐怖主义、纠纷争执、文明冲突、崇尚暴力……。这诸多的转变,对人类的前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令人类不得不在这混沌的世界里,寻找和探索新的秩序、新的哲学方位。
问题的根源何在?如何打开症结来根除问题?这正是当代学者费尽心思想解答的问题。诚如法国文化人安德烈·马尔罗氏(Andre Malraux)说:“21世纪将成为宗教的世纪,否则21世纪就不会存在!”
一、“心净国土净”的意趣
宗教得以产生及流传,自必有其文化背景与历史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能否与当时的社会相应,与时代对焦,合理地提供人生的趋向,以达成该宗教的终极关怀。虽然有人认为佛法不能单纯以宗教视之,但无可否认,佛法在它的弘传形态上,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上,都具备宗教的特色,故此,佛教的产生及流传,亦不免受一般宗教存在的同一基调支配,那就是佛法必须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恰当地提供人生实践的路向,才得以广泛流传。
牟宗三先生曾说:“文化生命之基本动力在宗教”。宗教是社会道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宗教不仅在现代世界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且积极参与并维系着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这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道德危机,包括人与人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危机、人与社会的危机、国家与国家的危机,都显示出对宗教精神资源,特别是宗教道德资源的强烈诉求。
后秦僧肇在《注维摩诘经》:对“心净则佛土净”有独特的解说:〖GK2!2〗土之净者,必由众生。众生之净,必因众行。直举众生,以释土净。今备举众行,明其所以净也。夫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土净。此必然之数,不可差也。〖HK〗僧肇点出,世间的清净来自众生,而众生清净,来自于众生的行为。这一切都离不开缘起法。众生与大自然是一体的生命,相互相依,互相影响著。因此,要使我们的世界清净,众生的行为必须清净,这当然也离不开心净,因为我们的心、思想主导着我们的行为。
二、佛教净化社会的方法
既然说世界的清净决定于众生清净,那么要如何使众生清净呢?《大智度论》卷37云:〖GK2!2〗能净佛世界,成就众生者,菩萨住是空相应中无所复碍,教化众生令行十善道及诸善法。以众生行善法因缘故佛土清净。以不杀生故寿命长,以不劫不盗故佛土丰乐,应念即至。如是等众生行善法则佛土庄严。〖HK〗从引文可以得知,要成就众生清净,条件就是教化众生行十善道及诸善行。由此众生的善行因缘,我们的世界才能清净和平。
在僧佑的《弘明集》卷11也说到:〖GK2!2〗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传此风训,以遍寓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矣。〖HK〗
若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敦厚谨慎;百人修十善,则百人性情温和敦厚;如果能将这教法普遍推广,那么社会上就会有更多有德行的人了,就能达至净化的目的。
三、佛教的根本精神——慈悲
佛教“不杀生”、“众生平等”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对现代生态伦理具有特殊意义。同时通过对社会世俗道德的“圣化”,为世俗道德提供了一个终极保障、一个至上权威,使世俗道德变得“神圣”起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们对现存道德关系、规范、准则的认可与遵守。
在《增一阿含经》卷26说到:〖GK2!2〗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HK〗
佛教既是为人类而设的,它必然要落入世间法,成为人群社会的一个有机体,离开人的问题,超然于社会以外的,也就失却其真正意义。唯有通过与人群社会不断地接触,才能持续存在,而不至于随着一代人的逝去而遭淘汰。
释尊创立佛教的目的,固然是为了了解人生根本存在的种种难题,深入社会,关注人生,在实践中寻找在现代社会新的切入点与结合点,而这都需要我们起而行之,而不仅是坐而论道,方不辱时代使命,由人学菩萨而直趋佛道。
《大智度论》卷27清楚说到:〖GK2!2〗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界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HK〗
“慈悲”是佛教的特色,佛教的根本。菩萨见众生有诸多苦痛,就会生起慈悲心救度苦难的众生。甚至菩萨有能力取证涅槃,却不愿取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慈悲力”故。从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佛教是一个积极入世的宗教。现在,佛教团体在积极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兴办慈善机构,赈灾救难,这就是佛经里所说,以种种方法帮助救度苦恼众生的写照。要如何将佛教慈善事业办得更好,利益接引更多众生,让众生受益感动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四、结语
众生与大自然是一体的生命,相互相依,互相影响着。因此,要使我们的世界清净,众生的行为必须清净,当然这是离不开心净;因为心与思想主导着我们的行为。
世间的清净,是因为众生清净。因此,要清净世间庄严世间,就必须要教化众生、利益众生才能成就众生清净。因此,发菩提心,自发性、积极地去利益众生,推广佛法就是我们修习佛法,清净社会、清净世界的目标。
弘扬佛法之方法不出“教育、文化、慈善”佛教三大志业。际此快速变迁的社会,高新科技高度发展的新世纪,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人类为本位的佛教,如何因应现代人类日益复杂的价值观念,如何能在历史、社会、人生的多维状态中得一定位,如何在历史的陵夷中重新出发?除了面对资料的繁琐、观念的僵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世俗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挑战中,认识自己、深化自己,提炼出更高的智慧,来作通盘的观察、选向、定位,然后才能有切实的回应和创出新局面。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