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慈悲无边,完全没烦恼的境界。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凡夫能做得到吗?
  的确,要做到“自我肯定”或“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观念,发挥优点,改善缺点,就可以做到。但是“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为自我是与生俱来、根深柢固的,怎么消融得了呢?
  而且一般人常常动不动就是“我”、“我”、“我”的,根本不知道何谓“无我”,而且还误以为自我消融以后,就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不需要赚钱、也不需要工作了,其实,这种想法与感受都是错误的。
  另外,也有人认为:“无我或是自我消融之后,就是菩萨,就是佛,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成佛,那个层次太高了,我不想达到,我也达不到,想要成佛还早呢!”
  一般人要成佛,当然要花很久的时间。凡夫做初发心菩萨还容易,要做大菩萨就很难了。大菩萨是证得无生法忍,且“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烦恼永远静止,慈悲和智能永远在运作。而这样的境界,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一位长老:“佛的境界或大菩萨的境界,能不能够解释?能不能够说明?能不能够让我们学习?”他回答说:“你不要做梦!”
  想以凡夫的层次来了解佛的境界、佛菩萨的修行,这当然是在做梦!但是我们也知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话,也许现在我们还达不到,但是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前进,而且既然曾经有人能达到那个境地,那么谁说我们做不到呢?
  当然,要达到那个境地,需要预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可以根据经典里释迦牟尼佛所提出的几种方法,让自己慢慢从“自我成长”过渡到“自我消融”。而方法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少一些自私心,多一些慈悲心;少一些烦恼心,多一些智能心。当有情绪出现时,就要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疏导以及化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在“自我消融”了。
  自我肯定的同时,一定也要自我消融。有的人常常不经意会表现出骄傲、自负的态度,但是听闻佛法以后,懂得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就会有惭愧心,也会变得谦虚;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贡献,是由许多人共同促成的,有时是因为“时势造英雄”,靠环境造成的,有时是因为有贵人帮忙才完成的,不全然是因为自己的因素。能够这样想,渐渐就会转变自己的观念,而不再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的态度和习气,慢慢地就会转变为谦虚和惭愧。如此,自我就能够减少一点,自我也就消融一点了。
  所以,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惭愧的心、谦虚的心,而一点一滴地完成。一开始从消融百分之零点零就好,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点九九九的时候,不就是大菩萨了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