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融贯
──二十六年八月在世界佛学苑研究部讲──
一 由本人意趣说起
甲 非研究佛书之学者
乙 不为专承一宗之徒裔
丙 无求即时成佛之贪心
丁 为学菩萨发心修行者
二 佛教中心与中国佛教本位的新
甲 新的意义
乙 佛教中心的新
丙 中国佛教本位的新
三 宗乘融贯与文系融贯
甲 融贯的由来
乙 宗乘融贯
丙 文系融贯
四 本院研究诸系的略明
一、由本人意趣说起
今天拈「新与融贯」一题,说明本人所指导研究的纲要。先由本人的意趣说起。
关于本人的意趣,在南京讲优蒲塞戒经时,已分为四点略略地说过,现在再提要于此。
甲、非研究佛书之学者
把佛书当做学问研究,国内外的人颇不少,其实、从事考稽佛书而研究其义理,以造成一专门的学者亦不是件易事,而时有扬其一得炫异鸣高之弊。一般人读了本人的许多著述。以为本人是个用字比句栉、勾古证今的研究佛学者,实际上本人读书每观大略,不事记诵,不求甚解,而以资为自修化他之具为目的。所以本人的志愿趣向上,从不冀成为学者,唯在能成就振兴佛教觉人救世之方便耳。
乙、不为专承一宗之徒裔
佛法中分宗立派,早在印度即有小乘十八派或二十派别;之后大乘复兴,遂有大小乘对峙;大乘复分法性法相之空有两宗;继之又有真言宗兴起;是为印度开宗立派之概况。而在中国方面,亦有天台、华严等宗之别;同时、宗中又立派,如禅宗之临济、曹洞、沩仰等是。宗派之所以兴起者,差不多都是以古德在佛法中参研之心得为根据,适应时机之教化上而建立的。中国性、相、律、密各宗,为传承印度的宗派;台、贤、禅、净等,为创立的宗派。日本继承中国,复有日莲宗、净土真宗等之开创;诸宗派至今,皆各有其系统的传承,非常严格。而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则不欲专承一宗之徒裔。以为由佛之无上遍正觉所证明之法界性相,为度生应机而有种种施设,法流多门,体源一味,权巧无量之方便法,无不为度生而兴;古德开创宗派,其妙用亦在乎此。由此看法,无上大觉海中流出来的教法,为了传持者及入世应机的各有偏胜:由迦叶、阿难等承持,则成初期小乘;由龙树、无着、世亲等弘传,则成中期大乘;由龙智、善无畏、莲花生等传承,则成后期密法;印度佛法,因之可分为三期了。后来到了佛灭度后千二百余年的当儿,印度的佛法已由衰落而消声匿迹;在印度奔放的佛法鲜花,不能不转移到异地去开放!锡兰、暹罗、缅甸等地所盛传之巴利文佛法(以锡兰为代表),就是印度的初期小乘佛法;从中国到高丽、日本等地所盛传之佛法(以中国的汉文为代表),就是印度的中期大乘佛法;而由西藏及再传于蒙古、尼泊尔等地所盛行之密法(以中国的西藏文为代表),即为印度的后期密法,此为印度三期佛法的二千余年来支流的大概。其于诸法性相一味平等中之各宗派法门,皆可随人根机所宜而修学,藉以通达究竟觉海。所以本人观察佛法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原为一贯;在教理解释上,教法弘扬上,随机施设而不专承一宗或一派以自碍。
丙、无求即时成佛之贪心
站在佛法立场上,用佛法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众生,一切众生互相关涉,而一世界与无量世界亦相摄相入;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即是此意。所以佛法并不是为此一人生及此一世界而起;即此一生一世亦当体无始无终,无边无中。发心修学佛法者,应不为空间时间所限,宜超出一切时空,涉入一切时空。于佛法如此理解,即能自悟悟他,精进无息,无庸拘定要即此身成佛。盖成佛不过自悟悟他而已,菩萨行满,佛陀果成,但勤耕耘,自能收获,何须刻期求证!因为刻期追求,大抵为满足虚荣心所驱使;而着相拘求,非仅心量狭小,且未免反增烦恼耳!佛法中虽有为接引一类夸大之众生,或激发一类懈怠众生,施设即身成佛、立地成佛等假名,但本人提倡发长远心修自悟悟他行,不怠不息,而不以此类假名而掀起刻期求成之贪心。
丁、为学菩萨发心修行者
前面三点从消极的反面立说,第四点恰从积极的正面言之。从正面讲,本人为一从凡夫而得闻佛法信受奉行者,认佛法中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均一贯可达到究竟圆满之觉海。凡能贯通五乘、三乘及大乘教法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者,便是菩萨,所以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是「愿以凡夫之身学菩萨发心修行」。这里有两件事:一是学菩萨发心,二是学菩萨修行。本人还不能如菩萨那样发心、修行,现在是学菩萨的发心,学菩萨修行。本来学菩萨是极难能的事,须经过十信而入初发心住,再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修集福慧资粮满足,始能进为圣位菩萨。今人不知此义,每每稍具信行,马上心高气傲自命成佛;不知少分之学发菩提心、学修菩萨行尚未做到呢!你们发心到佛法中修行,要切实认清这一点。照大乘起信论上讲,真正初发心菩萨,须于入发心住以前,经过十千大劫修行六度万行,才为真正初发心菩萨;然后再经过三大无数劫,方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本人亦为愿学菩萨发真正菩提心而修行六度万行者。至于发菩提心的修法,前新译西藏宗喀巴大师着的菩提道次第论,根据印度龙树、无着诸菩萨所说,曾有精密的阐明,可参照修习;俾不落于人天福报心、二乘自了心,而得发起修行六度的大菩提心。
二、佛教中心与中国佛教本位的新
甲、新的意义
依上面的意趣,可以观察本人的思想,即新的思想与融贯的思想。先说新的意义:平常说新乃对旧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缘生义中则没有一定的分划,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无量世界,都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迁流着而新陈代谢。然依佛法契理契机的契机原则,以佛法适应这现代的思想潮流及将来的趋势上,因为人类在一个区域之中一个时代里面,适应其现在的将来的生活,则有一种新的意义。便是契机的意思。根据佛法的常住真理,去适应时代性的思想文化,洗除不合时代性的色彩,随时代以发扬佛法之教化功用,这在四悉檀中叫做世界悉檀,即是佛法活跃在人类社会或众生世界里,人人都欢喜奉行。如是,即为本人所提倡的弘扬佛法的新的意义。若是故步自封不能适应时代;或标奇立胜,从古代或异地另寻来一个方法,欲以移易当地原状,则都不免落于非契机的病根上。一般为佛法传持的人,若能依照契理契机去躬践实行,则不但目前及将来的中国的佛教可以发扬光大,即全世界佛教亦会因此而鼎新起来。
乙、佛教中心的新
新、需要佛教中心的新,即是以佛教为中心而适应现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的佛教。这佛教的中心的新、是建立在依佛法真理而契适时代机宜的原则上。所以本人三十年来宏扬佛法,旁及东西古今文化思想,是抱定以佛教为中心的观念,去观察现代的一切新的经济、政治、教育、文艺及科学、哲学诸文化,无一不可为佛法所批评的对象或发扬的工具,这就是应用佛法的新。然而、若不能以佛法适应时代、契众生机,则失掉这里所谓的新,在社会众生界是一种没有作用的东西:如此的佛教,会成为一种死的佛教!又若不能以佛教为中心,但树起契机的标帜而奔趋时代文化潮流或浪漫文艺的新,则他们的新已经失去了佛教中心的思想信仰,而必然的会流到返俗判教中去!这都不是我所提倡的新。在这把握佛教中心思想、去适应时机、融摄文化和适应新时代新潮流去发扬宏通佛法,我有很多的写作,都是如此的。
丙、中国佛教本位的新
本来、佛教是没有民族和国界的限制的,现在讲中国佛教本位的新,则因在中国已有一二千年历史的佛教,有不得不注意的必要。而此中所谓中国佛教,更应简别为华文佛教。今中国虽合汉、满、蒙、回、藏,然汉文占十之九有余,故通称汉文为国文,那末汉文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海禁未开之前,交通不便,各国文字彼此互相研究非常困难,今日往来研究各国文字已比以前容易及繁广得多。即如在这讲堂里,通外国文者,如巴利文、缅甸文、英文、日本文等,各有其人。在目前中国佛教里的出家僧众,是很有人能精通其他文字的了;所以现在彼此互观各国之佛教,是感不到困难。但是我此中所云中国佛教本位的新,是以中国二千年来传演流变的佛法为根据,在适应中国目前及将来的需要上,去吸收采择各时代各方域佛教的特长,以成为复兴中国民族中的中国新佛教,以适应中国目前及将来趋势上的需求。由此,本人所谓中国佛教本位的新,不同一般人倾倒于西化、麻醉于日本,推翻千百年中国佛教的所谓新!亦不同有些人凭个己研究的一点心得,批评中国从来未有如法如律的佛教,而要据佛法的律制以从新设立的新!此皆不能根据中国佛教去采择各国佛教所长,以适应目前及将来中国趋势上的需要。所以本人所谓的中国佛教本位的新,有两点:一、是扫去中国佛教不能适应中国目前及将来的需求的病态,二、是揭破离开中国佛教本位而易以异地异代的新谬见。在这两个原则之下,在中国目前及将来趋势的需求上,把中国佛教本位的新佛教建立起来。
三、宗乘融贯与文系融贯
甲、融贯的由来
关于本人的融贯思想的由来,说起来亦大有因缘。最初、本人亲近的善知识,是禅宗的寄禅老和尚(即八指头陀)等,对于参禅的倾向较深,对台贤教义稍稍研究。后来自看藏经,于性相经论的得意处,每在离言的禅意,颇契维摩经所谓文字性空即解脱性。如天台的离言谛,法相的离言自性,法性的离戏论分别,都融彻到禅宗上的不立文字,如古人所谓「不即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放观一切经典文字的佛法,不是摆设在地上的木石,而同渗透虚空中的光影;故于一切佛法,容易成为融会贯通的思想。此种思想、在我的著述中发表的很多,这里且提出两个纲领来说说。
乙、宗乘融贯
宗、即是宗派。我曾把印度、中国、日本之各部各宗各派,融贯以着成佛教各宗派源流,及佛乘宗要论、大乘宗地图等,可资参考。乘、即诸乘,论藏、曾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融贯于佛学概论等。本人这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及大乘不共法,可与西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的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比观。如图:
┌下士道──五乘共法 ┐宗喀巴┤中士道 三乘共法 ├本人
└上士道──大乘不共法┘
丙、文系融贯
从大觉世尊大悲心海中流出的清净教法,在印度有三时期:即是初五百年的,今流为锡兰、缅甸、暹罗等地的巴利文系佛教;第二五百年的,今流为中国、高丽、日本等地的华文系佛教;第三五百年的,今流为西藏、蒙古、尼泊尔等地的藏文佛教。
年 代 教 法 流 传 地 方 文 系
┌第一期五百年──小彰大隐佛教──传锡兰暹罗等地──巴利文印度
┤第二期五百年──大主小从佛教──传中国再传高丽日本─汉文
└第三期五百年──密主显从佛教──传西藏再传蒙古等──藏文
除此诸文系以外,欧美文系近年亦成一新的研究。依止各文系以融贯世界佛学而为建立弘扬世界佛学的工具,是本苑名为世界佛学苑的由来。不过第一宗乘融贯的思想,初只限于汉文系,今后希望普遍到各种文系中去。第二文系融贯的思想,希望研究各种文,更能融贯到所研究各部派的宗义上去。
四、本院研究诸系的略明
本院的研究系,分为六系:
第一、俱舍阿含系:此举俱舍为主而遍及三乘共法,从汉文的俱舍阿含研究,亦须参考巴利文、西藏文各系,才能融会贯通。俱舍、阿含为最能贯通各文系之佛教者,故研究佛教者须从此着手。
第二、法性般若系:法性般若系以中论或三论或四论(即于中、百、十二门三论外添一大智度论)为研究之入手。在印度有龙树、提婆、罗侯罗、青目、清辨、佛护、月称等诸健将;在中国有鸠摩罗什、僧肇、僧睿、高丽朗、止观诠、兴皇朗、吉藏等中心分子;在日本有慧灌、福亮、道慈等主要人物;而西藏各派亦大抵奉中论为究竟义。
第三、法相唯识系:研究法相唯识,可以慈恩师资之说为基本。上溯印度无着、世亲、安慧、护法,及中国觉爱、真谛三藏等,而下逮慧沼、智周、以及日本、西藏唯识学中诸巨子。
第四、法界显密系:此系包括、台、贤、禅、净、密五宗,中国千百年来都以台贤为教义,以禅净为修行,而近年则密咒行亦颇兴盛。
第五、教乘次第与教宗历史系:教乘次第是一种总摄分判一切佛法的位置研究;教宗历史,是对于整个佛教或各宗或各点的历史系研究。
第六、律藏研究与僧制整理系:佛制戒律,是佛教建立住持僧团的生命线。照原始律仪履行最盛的,要推锡兰、暹罗、缅甸等地。在中国、日本、西藏则多有变通。僧制整理,是中国目前的一种必要工作,在本苑的指导师及研究员,要认清这僧制整理的工作,须要从律藏研究到各方域各时代的僧制。
上面六系,如研究法界显密系,要融会贯通台、贤、禅、净、密以研究。当然比专学讲天台教、贤首要艰难得多。现在应不避艰难地本着这新的融贯的宗旨,勇猛研究,乃能跃进为现在到将来的世界佛教。
(福善记)( 见海刊十八卷九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