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世界知识分子看佛教(第一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玛南达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知识分子眼中的佛教
             达玛南达尊者编
            毛堃译 李宁副教授校订
目录
编者序 关于这本书译者序 关于这本书
第一部分 佛陀美德的化身人类树的一朵奇葩佛陀离我们更近人类最高尚的一分子佛陀的方法一个疯子和一个正常人礼敬佛陀佛的启示佛陀的否定回答我们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动冷静的大脑和慈爱的心哲学天才他并不谈罪佛陀就象一位医师佛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贤明的父亲佛就是道路佛的伟大佛光普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第二部分 佛法佛陀的基本教法一座好桥唤醒人心无与伦比的佛教佛教并非将我们领向愚人的天堂佛的使命宇宙宗教佛教仍将岿然屹立愉快的宗教对其它宗教提出挑战佛教里没有想当然的假定佛陀比现代理想主义者看得更深刻宗教革命一个生活的计划来看看人的宗教 佛教徒不是任何人的奴隶有原则的生活佛教仍将存在,即使......现代问题思想训练一个新的人种第一个履行了传教使命的宗教没有强迫改教的说法究竟的真实全无半点狂热佛教与其它信仰 并非忧郁的宗教佛教与社会福利阿育王的榜样根基牢靠的原则"法"就是"法律"迫害欣赏佛教知识是通向更高道路的钥匙幸运的佛教徒佛教与仪轨救世者勿用强尊敬其它宗教真正的骄傲无意识理性的分析宗教的敌人宗派主义五戒一个取得辉煌胜利的人人类的命运议会体制借鉴于佛教
第三部分 道德品行民主伦理天才世界文化
第四部分 宽容,和平与爱赢得和平智慧为剑,无明为敌言无不善智慧与慈悲的实践没有迫害
第五部分 人在佛教中的位置人为自然制定法则人并非是现成的人可自立人能不再被压垮
第六部分 灵魂对灵魂的信仰是一切烦恼的开端死后续存并不神秘
第七部分 佛教与科学佛教与现代科学佛教在科学面前应付自如精神的科学佛教开始于科学的止步因果律,而不是赏赐与惩罚
第八部分 什么是涅槃得救与赎罪无需神佛与拯救
第九部分 信佛陀不要求信
第十部分 佛教与其它宗教‘后佛教’的印度教通用的伦理佛教就是佛教永蒙佛恩主导信仰佛教的罪恶观神们需要救助
第十一部分 世界与宇宙不如人意的世界一场伟大的斗争
编者序 关于这本书
  佛教作为一种伟大的宗教,在两千五百年前启发了人类,它摆脱了所有的桎梏,摒弃了迷信的实践。 它是一个科学的宗教。 今天,每一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无论他信的是何种宗教,都尊敬乔达摩佛陀。而与此相对照,大多数其它宗教的创始人仅为他们的信徒所尊敬。不仅宗教人士尊敬佛陀, 那些人们称作“自由思想家”的人士也尊敬这位无上正等正觉者。纵观人类历史长河,还没有任何其它哪位导师赋予人类如此广泛的宗教自由,也没有其它哪位导师获得过此种殊荣。在佛陀应世之前,宗教是由某些社会阶层所掌握和垄断的。而历史上,佛陀这位导师却不带任何分别心地向社会中所有的人敞开了宗教的大门。
  佛陀忠告他的弟子们,要修行,要开发人的潜力,并且向他们示范如何充分利用人的意志和智力(而不是屈从于一个什么“未知的生命”)去寻求他向这个世界所宣说的那种永久的安乐。这种安乐, 是佛通过自己的经历(而不是从理论,单纯的信仰或当时传统的实践中)得来的。他的教法,任何人都可以去实践, 而又无需贴上任何宗教的标签。
  为编辑此书,本人选取了人们所公认的著名哲学家、学者、历史学家、科学家、作家、宗教名人、社会改革家和政治家这些当代智者们的陈述。 他们中许多人都是非佛教徒以及自由思想家。 在他们看来, 佛教是最实际和最理性的宗教, 它与科学知识心心相印,如果恰当地去实践它的话,它就能实实在在地为人类更好地服务。
  因此,将这些从不同书中摘录下来的引语呈献给大家是我莫大的快乐。 其中有的人士认为佛教在宗教领域中堪居首位,编者在此决无贬低其它宗教信仰之意, 本书并不是要展示佛教的优越性,恰恰相反, 本书的主旨是要公正地反映不同的知识分子对佛教认真而严肃的看法。
  本书的所有标题均为编者加注。
  K·S·达玛南达于公元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佛历2536年)
译者序 关于这本书
  各位尊敬的读者,翻译本书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以引发诸位的真正关心人类、关心自身命运的深刻反省和认真思考。
  真理,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富,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样,谬误是人类在未认识真理之前共同的苦难经历。智慧和愚昧是没有专利权的。智者从愚人那里学到的还是智慧,因其务实,无我;而愚人从智者那里‘学到’的,还是愚昧,因其务虚,执我。
  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归根到底,就是愚昧。离苦得乐的方法, 就是去除愚昧,就是得大智慧,就是觉悟。本书中收录的这些当代智者的看法,或许对现代人觉悟真理,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会有一些有益的启发。这里,要提请各位尊敬的读者注意的是,并不能由于这些当代智者们的名望,而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说的就一定正确,就应该信。不是这样的。在未经自身按正确方法实践验证得出结果之前,说‘信’或者说‘不信’,都是空话,都是愚昧的表现。因此,这本书并不是为大家‘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仅仅是提供一个窗口,使诸位能了解,其他人在追求真理、追求幸福人生的道路上,所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希望各位能够客观而现实地去认真读这本书。如果您们能从中有所受益的话,那将是译者最大的欣慰。最后,译者要感谢成都市文殊院提供此书英文版并对李宁教授认真而细致的校订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释崇堃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日星期五 零时十分于成都本书英文版及中文版都可免费向以下地址索取:(四川联合大学东区外文系 毛堃 邮编:610064或 从互联网Email(电子邮件):maokun@public.sc.cninfo.net)
第一部分 佛
美德的化身
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 在他四十五年的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 在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人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马克思·缪勒,著名德国学者
人类之树的奇葩
这是我们人类之树的奇葩千万年才盛开一次
一旦它开花,人世间即充满
 智慧的馨香,和慈爱的甘露。
        --埃得温·阿诺德 “亚洲之光”
佛陀离我们更近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个人,朴素,虔诚,孤零零,为获得光明而战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神话。即使在众多的神话之后,我所看到的,还是一个“人”。他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具有宇宙意义的信息。我们许多的现代思想都与之极其和谐。他教诲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和不如人意,莫不是出于自私。自私有三种形式----一,极力满足感官享受的欲望;二,对于永生的贪婪;三,对于世间“繁荣”和名利的追逐。在一个人变得安祥之前,他必须先停止仅仅为他的感官或自身而活着。 然后,他才进入了一个大的生命。 佛陀在耶稣之前五百年,以另一种语言号召人们要学会原谅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离我们和我们的需求更近。在个体对社会的服务这点上,佛陀比基督说得更透彻;在对待“人身是否不朽”这个问题上,佛陀比基督来得更不含糊。---H.G.威尔斯
人类最高尚的一员
 如果你想看看最高尚的人,请看那位身着乞士衣服的国王,正是他的圣洁,使他成为人类最高尚的一员。 --阿卜杜勒·阿塔西亚,穆斯林诗人
佛陀的方法
 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它时,我们得按照佛陀的教诲,平平静静地,民主地去考虑它。---尼赫鲁(1889-1964)杰出印度政治家
一个疯子和一个正常人
 佛陀与一个凡人的差别,好比一个正常人与一个疯子的差别。---一位作家
礼敬佛陀
 很容易发现,佛世尊是人们所能了解到的在人类心目中接受礼敬最多的人。---桑德斯教授,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基督教男青年会秘书
佛陀的启示
 佛比起所有的学说和教条显得更加伟大,千百年来,他的启示一直震撼着人类。 历史上大概没有任何其它时候比现在正身处苦难与心烦意乱之中的人类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启示了。---尼赫鲁
佛陀的否定回答
 如果我们问,譬如说,电子的位置是否保持原样,我们必须回答,‘不’;如果我们又问,那电子的位置是否随时间而变,我们必须回答,‘不’;如果我们再问,它是否在动,我们必须回答,‘不’。 当被问及人的自我在人命终后的情形时,佛陀作出了类似的回答。 但这种回答对于十七、十八世纪的科学传统来说是陌生的。---J.R.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原子弹计划主持人
我们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动
 当我们阅读佛陀的说教时,我们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动。 他的伦理之路的第一步是正见,或理性的见解。他努力去除干扰人洞察自身和自身命运的一切樊篱。---S.拉达克里希南博士,‘乔达摩佛’
冷静的大脑和热诚的爱心
 最让人吃惊的一点是,佛陀是一个冷静的科学大脑与一颗饱含深切同情的热诚爱心的独特的结合体。 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朝向佛陀,因为,只有他是人类良知的表率。---摩尼·巴格西,‘我们的佛陀’
哲学天才
 佛陀是一位热爱人类的先锋,也是一位融精力充沛与热情洋溢于一体的哲学家。在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叫嚷喧哗、你争我夺和喋喋不休的论战之后,没有一个男人,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忽略他所说的事。而比这点更伟大的,大概要算他所树立的那种榜样了。--摩尼·巴格西,‘我们的佛陀’
他不去空谈罪
 佛陀嘱咐人们,对所有的有情众生要有爱和宁静的心。他不去空谈什么罪,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罪的根源---无明和愚昧,而通过开悟和同体感应,是可以消除无明和愚昧的。---S拉达克里希南,‘乔达摩佛’
佛陀就象一位医师
 佛陀就象一位医师。正如一位医师必须知道不同疾病的处方, 它们的起因,解药和补救办法, 而且又能够运用自如,佛也教授了四圣谛,指出了苦的种类,苦的起源,苦的消亡和灭苦的道路。---爱德华·康泽博士,‘佛教’
佛是人类的公共财富
 佛不仅是佛教徒的财富。 他也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他的教法,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通用的。 其后的每一种宗教,都从佛陀那里借鉴了许多好的思想。---一位穆斯林学者一位贤明的父亲
佛陀就象一位贤明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熊熊的世俗烈火中玩耍嬉戏, 于是,就采用各种善巧方便将他们引离这火宅,趣向安全的归宿------涅槃。---拉克西米·拉那苏博士,‘佛法精要’
佛就是道路
我越来越觉得,释迦牟尼在性质上和效果上,是最接近他的,他就是道路,真理和生活。---米尔曼主教
佛的伟大
我不觉得,在智慧上或在德行上,基督比历史上其他一些有名望的人要高---我想,我会把佛陀的位置摆在基督的前面。---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英国人。摘自‘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基督徒?’
光芒四射的太阳
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阳一样大放光芒。 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 人类两千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是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与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 这样,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尼赫鲁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
这是一个能够让我们信心十足地去遵循的教法。在这个有着各种宗教、宗教狂热和各种信条的人世间,哪里还能再找到一位如此卓越的老师呢? 在这个群星荟萃的世界里,他是最大的一颗巨星。难怪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们会如此一致地公认他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一位欧洲作家
第二部分 佛教
佛陀的基本教义
 和善,从容,慈悲,戒除自私贪欲,这就是伟大的东方宗教---佛教的基本教义。--E.A.勃特 ‘大慈大悲的佛陀’
一座好桥
佛法好比一座用柔性钢建成的好桥,风和水对它起不了什么影响。 它却能自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同时又保证了一条通往不死,趣向涅槃的通衢。---普拉·康提帕罗,‘宽容’
开启人心
神秘的东方,这片富产宗教的土地,它的确在佛教中给了我们启示---它让我们了解到人性深处的美好和圣洁,并且明白了一个道理----不靠什么神,只需用人类心中本具的灵性即可唤起那种美好和圣洁并使之成为人类生命中的荣耀。----查尔斯T.戈尔汉姆
无与伦比的佛教
不管我是不是佛教徒, 当我在调查了世界所有伟大宗教体系之后发现,在意境美妙和博大精深这两点上,没有哪一种宗教能够超过佛教的四谛八正道。我乐于按照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瑞斯·戴维兹教授
佛教并非将我们领向愚人的天堂
佛教是现实的,因为它对生活和世界所采取的,就是一种现实的态度。 它并不是错误地把我们领向愚人的天堂,也决不用所有的那些虚构的恐惧和罪恶感来威胁恐吓、折磨摧残我们。它精确而客观地描述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并且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彻底自由、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尊者W·罗睺罗博士
佛陀的使命
 佛陀的使命,性质非常特殊。因此,它与世界其它宗教有着相当不同之处。 佛陀的使命,是让那些“理想主义的鸟儿们”飞得离大地更近一些。因为,滋养他们身体的食物,毕竟来源于地球。---哈兹拉特·依拉亚特·可汗,‘苏菲的信息’
宇宙宗教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 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西方现代科学之父,相对论提出者
佛教将岿然屹立
佛法的原则在今天,就象在它最初表述出来时一样,并不受时间变化和知识爆炸的影响。无论科学知识的增长如何扩展人类心理的地平线,在‘法’的框架里总是有接纳和消化更多科学发现的空间,但它又不是靠依赖原始思想中有限的概念来投合一些人的心意,也并非仰仗了其否定思想的力量。----弗朗西斯·斯托利,‘佛教作为一种世界宗教’
快乐的宗教
 与忧郁的,悲伤的,忏悔的,悲观的心度完全相反,佛教将上述的态度看作是感悟真理的障碍。 相反,若能记住,快乐是实现涅槃所必须培养的基本技能‘七觉支’之一的‘喜觉支’,那会是饶有趣味的。---尊者W·罗睺罗博士,‘佛陀教了什么’
对其它宗教提出挑战
就我们所发现的确切记载来看,佛教不是一种假设的原始思想体系,它对其它宗教仍然是一种挑战。---戈尔主教,‘佛陀与基督’
佛教里没有想当然的假定
将凭理智开悟作为救赎的基本条件是佛教的一种荣耀。在佛教中,道德和理智上的开悟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筑就了更高尚生活的基础,而由知识和智慧来使这种生活尽善尽美。 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因果缘起法则的完整理解, 如果他不具有必备的洞察力和知识,就不能说他是真正道德高尚的人。 在这一点上,佛教与所有其它宗教迥然不同。 所有的一神教都始于想当然的假定, 而当这些假定随着知识的增长变得自相矛盾时,带来的则是悲哀。 但是佛教不是从想当然的假定开始,它的基础是严格地就事论事, 所以决不规避知识之光的赤裸裸的照射。---拉克西米·拉那苏,‘佛法精要’
佛陀比现代的理想主义者看得更深刻
乔达摩用超感的绝技甚至连‘永生’也否定了,这着实让哲学界的后生们着迷不已。他们看到,此举弥补了贝克利主教著名的理想主义论点中所缺少的那一半。印度的沉思是非常细腻的,它明显地暗示,乔达摩比现代理想主义者有着更深的见地。当今世界所有进步的思想都不是朝着神学方向去的,而是朝向了哲学和心理学。 神学二元论(善与恶相斗争的神学理论)的咆哮正偏向危险的境地。 进化论的基本原则和一元论正为有头脑的人们所接受。---赫胥黎教授,‘进化与伦理’
宗教革命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目睹了一场知识和宗教的革命,这场革命最终推翻了一神教, 涤荡了僧侣的自私自利的习气,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宗教,一个光明与思考的体系,它被贴切地称为‘法’,意即哲学的宗教。---安纳伽利卡·达玛帕拉,‘世界蒙受佛恩’
一个生活的计划
 佛教是一个生活的计划,由它可从生活中得到最高利益。 它是一种宗教的智慧,`知识和智力于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佛陀并不是为赢得皈依者才宣说佛法的,而是为了启发听众。---一位西方作家
来看看
 佛教始终是一个‘知(了解,知道)’和‘见(领悟,证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信’的问题。佛陀的教法是‘来看’, 它邀请你来看看,不是请你一来就信。---尊者W·罗睺罗博士,‘佛陀教了什么’
人的宗教
 只要日月继续存在, 只要人类还继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佛法就会一直延续, 因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班达拉奈克, 前斯里兰卡总理
佛教徒不是任何人的奴隶
 一个佛教徒不是任何书本或任何个人的奴隶。 他也不会因为成为佛陀的弟子而葬送自己的思考自由。他通过训练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且拓宽自己的知识,最后甚至可以证得佛果。 因为,人人本皆具有佛性。----纳腊达·摩诃特拉尊者,‘什么是佛教’
有原则的生活
 佛教用‘原则’而不是用‘规则’教人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因此佛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 它是人世间最仁慈厚道的宗教。---约瑟夫·怀恩神父
佛教仍将存在,即使......
 即使证明根本不曾有过什么佛陀, 佛法也依然会存在下去。----克里斯托马斯·汉普内斯,‘佛教’
现代问题
 稍微读一下佛教书籍我们就立刻会明白,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佛教徒,对于我们现代心理学问题的了解程度,远远超乎我们今天对他们所作的估计。---格拉罕·豪威博士
思想训练
 关于‘思想的力量’,如今我们听到了许多,而佛教在思想训练方面是迄今为止人世间最完善最有效的体系了。---都德列·莱特
一个新的人种
 佛陀开创了一个新的人种,一个道德英雄的人种,一个救助工作者的人种, 一个佛陀的人种。---曼玛莎·纳什·沙斯特里
第一个履行了传教使命的宗教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携来救助全体人类的宇宙信息的宗教。佛陀在他开悟以后,向不同的方向派出了六十一位门徒,让他们为了人类的福利而宣说佛法教义。---K.N.贾亚提内克,‘佛法与和平’
没有强迫改教的说法
 就向不情愿的听众强加思想和信仰的这个方面来看,佛教从不去劝说人们改变宗教信仰,就更不用说靠对别人施加任何形式的压力,或说什么阿谀奉承的话,或搞什么欺诈哄骗来让人同意自己的观点了。佛教的法师们从未象市场上强买强卖那样去‘竞争’皈依弟子。---G.P.玛拉拉塞卡拉博士
究竟的真实
 这里有必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佛陀教法的另一个独到之处。即,佛教是所有宗教导师的教法中唯一前后连贯的哲学, 它公开声明是要告诉我们关于生存和现实的究竟事实。佛陀的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来自一种对生活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就是实事求是的看法。佛的哲学是决对不会忽略对知识的叙述的。---K.N.贾亚提内克, '佛法与和平'
全无半点狂热
 只有佛教能够被确定是唯一没有狂热的宗教。它的目标是帮助人们通过征服自我而达到内心世界的改造,它怎么会去求助于权力、金钱或游说来达到使人改教的目的呢?佛陀只不过展示了救世之路,而剩下的,则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否沿着这条路向前进。---拉克西米·拉那苏博士, ‘佛法精要’
佛教与其它信仰
 佛教好比手掌,而其它宗教好比手指。---可汗·蒙卡大师
并非忧郁的宗教
 有些人认为,佛教是一种阴暗的,忧郁的宗教。事实上不是这样。佛教是要让它的实践者聪明而欢快。当我们阅读菩萨(也就是后来的佛)的生平故事时,我们了解到他是如何修行无生法忍的, 这将使我们即使在面对众多麻烦时,也能够依然欢快,并且能为他人的福利而随喜功德。-----戈兰那提罗卡尊者,德国佛教学者
佛教与社会福利
 有人认为,佛教感兴趣的只是崇高的理念、高尚的道德和哲学的思考,而忽略人们社会的、经济的福利,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佛陀感兴趣的是人的幸福快乐。对他来说,如果没有基于道德和精神的原则之上的生活,幸福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知道,在不利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下,想过幸福生活也是很难的。
 佛教自身并不把物质福利当作它的最终目标,物质福利只是达到更高和更高尚的目标的一种手段。 但它又是达到更高幸福目标不可缺少的手段,所以佛教承认,需要有利于达到精神成就的最低物质条件,因为,即使是一位独处静修的僧人,也需要一些最起码的物质条件。---W·罗睺罗尊者,‘佛陀教了什么’
阿育王的榜样
 在佛教中,你可以读到,阿育王不仅宣传了一种崇高的道德,同时又行使了一个君王的权力,他的为王之道,着实令我们当代具有其它信仰的领袖们自愧弗如。---杰弗瑞·莫蒂梅尔,西方作家
根基牢靠的原则
 即使是在今天,佛教也不能被认为是过时的,因为它是建立于一些根基牢靠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上的。---格尔楚德·加拉特
‘法’就是‘法律’
 佛陀的所有教法,可以归纳为一个字:‘法’。这个正直的法则, 不仅存在于人的心里,也存在于这个宇宙中。 整个宇宙即是法的体现或启示。现代科学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即是法的表现。 因为法,月亮才会有盈亏,法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的法则,它们的运作方式,正是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的研究目标。 法存在于宇宙中,好比在人的心中一样。 如果一个人能如法生活,那么他将摆脱苦难,并证入涅槃境界。---A·玛辛达尊者
迫害
 在历史上的宗教里,我更倾向于佛教, 尤其是它的最初形式,因为它极少迫害的成份。---伯特兰·罗素
欣赏佛教
 虽然一个人最初可能是被佛教的深不可测而吸引住的, 但是,只有当他在评判了佛教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效用后,才会欣赏到佛教真正的价值。---爱德华·康泽博士,西方佛教学者
知识是通向更高道路的钥匙
 没有感官的快乐,生活会不会变得不堪忍受呢? 没有对永生的信仰,人还会讲道德吗? 没有对神的崇拜,人能够朝着正直的方向前进吗?是的,佛陀回答道。这些目标都可以用知识达到,只有知识才是通往更高道路的钥匙, 只有知识才是人生值得追求的东西;知识,带来安宁与和平; 知识,使人面对现象世界的风风雨雨镇定自若。---卡尔·皮尔森教授
幸运的佛教徒
 那些谦卑的佛陀的跟随者们是多么的幸运啊,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染上那种只认启示录为一贯正确的谬见。---阿难陀·考夏亚衍那佛教与仪轨
......因此佛教成了一种个人的宗教,仪轨仪式在此间没有多大余地。一种出于自身心理条件作用的行为不是一种仪式。 今天,佛门中很多看似符合仪轨的行为,如此看来,也算不上真正的仪轨。---W.F.贾亚苏里亚,‘佛教的心理学和哲学’
拯救者
如果硬要把佛陀称为‘拯救者’的话,那只是从他发现并指出了解脱之道---涅槃这个意义上来说的。但是这个‘道’还是要由我们自己去走的。---尊者W·罗睺罗博士勿用强
强迫别人不加理解地去相信和接受某事是政治党派的作风,那不是高尚的和理智的。----同上尊敬其它宗教
一个人不能只顾推崇自己的宗教并贬低其他人的宗教,而是应该找出这样或那样的正当理由赞美别人的宗教。这样,一个人既帮助了自己的宗教成熟,也为其他的宗教尽了义务。反其道而行之的话,一个人既为自己的宗教掘好了坟墓,也伤害了其它宗教。谁要是赞叹自己的宗教而又贬低别人的宗教, 他事实上是想‘我要让我自己的宗教荣耀’。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他恰恰更加严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宗教。和谐是很好的:大家都要学会愿意倾听别人讲授的学说。---阿育王
真正的骄傲
评判一种宗教或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要看它所宣说的真理,还要看它给其遵循者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就这种评判而言,佛教有一个值得我们为它骄傲的,成功的记录。---D·瓦利辛哈,摩诃菩提会总书记,‘佛教的生活方式’
无意识
也可以说印度比西方心理学家更早发现了‘无意识’。对他们来说, 无意识是沉睡在个体中的关于该个体往昔存在的总体印象。因此,与这种潜能有关的佛教的沉思技巧堪称现代心理分析和自体精神训练法的先驱。---冯·格拉森那普,德国学者理性的分析
在世界的伟大宗教中,唯有佛教是有意识地、坦率地用系统的,理性的分析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摩尼·巴格西,‘我们的佛陀’
宗教的敌人
在佛陀的教法中很少有我们称之为‘教条’的东西。由于有一种当时少有(甚至当今也少有的)的宽阔视野, 佛陀拒绝压制批评, 因为在他看来,不能容纳异说的偏狭心理是宗教最大的敌人。---S·拉达克里希南,‘乔达摩佛’宗派主义
绝大多数的新入教者都被他们的古鲁(Guru,即精神导师,或译祖鲁)所控制,不准他们阅读其它宗教的经典、教义、杂志、小册子和传单等等。 这种情况在佛教中是很少见的。---法拉·康提帕罗,‘宽容’五戒
...此五戒,指出了佛教徒实践自制的五个大方向。 第一条(戒杀)是要人控制愤怒的情感;第二条(戒盗)是要人控制对物质财富的贪欲;第三条(戒淫)是要人控制对于肉体的贪欲;第四条(戒妄语)是要控制懦弱和恶意(此为不诚实的起源);第五条(戒酒)是要人控制对不健康刺激的贪欲。---艾得蒙德·霍尔姆斯,‘佛陀的信条’
一个取得辉煌胜利的人
第一批将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成英语的学者之一,是一位著名神父的儿子。 他选择这项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与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他的这个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他取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个令人愉快的机遇,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他从事这项工作,使数以千计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触到珍贵的‘法’。这个伟大学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维兹博士。---A·玛辛达,‘幸福的蓝本’人类的命运
在世界广大的地区内它(指佛教)仍然存在。很有可能,通过与西方科学的接触,通过历史人物的鼓舞,乔达摩最早的教法,在复兴和纯洁之后,会在人类的命运中发挥很大的作用。---H.G.威尔斯议会体制借鉴于佛教
很可能,现在的这种自制倾向(各种公司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制倾向即是一个证据)的新动力是从佛教对权威迷信(如对法师或传教士的迷信)的摒弃和汲取佛教平等原则(表现在佛教对种性制度的谴责)中得到的。关于早期代表性自制机构的情况我们不得不到佛教典籍中去寻求某种解释。我们今天议会实践的基本原理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印度佛教徒的集会中都可以找到。许多人知道这一点后一定会吃惊。 集会的尊严,是由任命一位特殊的官员(即我们众议院‘发言人先生’的雏型)来维护。另一位官员(即我们的议院督导员的原形)则被任命来负责查,看会员何时达到法定人数。一位会员提出一个动议,然后提交给大家讨论。 在某些情况下,只讨论一次,在另一些情况下需要三次。然后议会规定,在通过一项议案使其成为立法之前,要朗读三遍, 如果发现有不同意见,则此事应由无记名投票产生的多数票来决定。---泽特兰候爵, 一位前印度总督
第三部分 道德
民主
佛教是一个民主的运动,它在宗教、社会、政治中都倡导民主。---安贝德卡博士
伦理天才
在这个地球上,他(佛)表达了具有永久真实性的真理,提高了不仅是印度的而且是人类的伦理水平。 佛,是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最伟大的伦理天才之一。---阿尔伯特·施维泽, 西方主要哲学家之一
世界文化
在人类的编年史上,佛教为世界文明和真实文化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比任何其它力量所做的要多得多。---H.G.威尔斯第四部分 宽容,和平,与爱
赢得和平
有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提了出来:佛陀的教理究竟能在当今世界适用到什么程度?也许它适用,也许不。但是如果我们遵循佛陀阐明的原则去行事的话,我们最终会赢得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尼赫鲁智慧为剑,无明为敌
佛教的史册中,没有一页冒曾着宗教裁判所那种阴森森的火光; 没有一页曾被燃烧中的异教徒城市的滚滚浓烟所笼罩;也没有一页曾被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所染红。 佛教只佩戴一把剑,那就是智慧之剑;佛教只认得一个敌人,那就是无明。 这是历史的证言,是不容置疑的。---巴帕特教授,‘2500年的佛教’
无言不善
佛陀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下怒火中烧,也没有从他嘴里冒出过半句不善之词。---S·拉达克里希南博士
智慧与慈悲的实践
看哪,那位盘腿坐于莲花宝台上的相好心慈,青春永驻的人,抬起他的右手,似乎是在告诫我们:‘汝若欲出离苦怖,应修般若及慈悲。’---安纳多尔·弗朗士没有迫害
就我所知,在整个佛教辉煌漫长的千百年中,还不曾有佛教徒迫害其它宗教徒的记载。---雷斯·戴维兹博士第五部分 人在佛教中的位置
人为自然制定法则
科学意义上的法则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大脑的产物,是不能脱离于人而存在的。所以,说人为自然制定法则比说自然为人制定法则更有意义。---卡尔·皮尔森教授人并非是现成的
今天的人是千百万种思想和行为不断叠加的结果。人并非现成的;而是成为,而且仍在成为。 他的性格由他自己的选择、思想、行为来决定。依其习性,他选什么,他就成为什么。---皮亚达西尊者人可自立
佛教让人能够自立,能够让人生起自信和力量。---纳腊达·特拉尊者
人能不再被压垮
凭借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即使大自然的盲力能将人碾碎, 人也比这些盲力更伟大。佛教在这一点上则更进了一步----佛教指出通过理解大自然,人还可以控制大自然。 他可以不再被这些力量所压垮, 并且能够利用它们来升华自己。---帕斯卡第六部分 灵魂
对灵魂的信仰是所有烦恼的开端
佛教由于否定所谓的‘灵魂’,‘自我’,或叫做‘阿特曼’(Atman)的存在,这点使它在人类思想史上地位独特。 概括佛陀的教法,自我的思想是一种假想的,并无任何现实与之相对应的观念。它产生有害的思想,如‘我’,‘我的’以及自私的欲望、贪婪、执著、仇恨、恶意、欺诈、傲慢、自我中心主义和其它一些恶习。 它是这个世界上从个人冲突到国家战争的所有烦恼的根源。 简言之,此世间所有的罪恶都要追溯到这个错误的见解上。---尊者W·罗睺罗博士,‘佛陀教了什么’死后续存并不神秘
生与死的区别仅在一念之间: 今生最后一念决定了所称作‘来生’的第一念, 而此念实际上是同一序列的延续。其实,就在此生中,前念也决定了后念。 所以,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死后续存算不上一个大的秘密,在这个问题上佛教徒是从来不去多操心的。---同上第七部分 佛教与科学
佛教和现代科学
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在佛教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艾得温·阿诺德爵士佛教在科学面前应付自如
如果有什么宗教能自如地应付现代科学的要求的话,那就是佛教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精神的科学
......相反, 佛教是一个思考的体系,是一种宗教,是一种精神的科学, 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既是理智的, 又是实际的和无不包容的。 两千五百多年来,它满足了近三分之一的人类的精神需要。 它博得了西方的好感, 主张靠自立和对他人见解的容忍, 它包含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艺术,并指出,人是他现前生活的‘造物主’, 同时又是他自身命运的唯一设计者。---克里斯托玛斯·汉普内斯
佛教开始于科学的止步
......在这点上科学是拿不准的。而佛教却敢于迎接原子的挑战,因为佛教的出世间的知识境界是科学‘到此为止’的地方。这点对任何研究过佛教的人来说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因为, 通过佛家的沉思, 构成物质的原子成份可以被看到和感觉到,我们可以照见悲哀,不满意(或苦),及它们的生灭迁化(缘起)所形成的那个我们称为‘灵魂’或‘阿特曼’(Atman)的东西---佛的教法中称此‘灵魂’或‘阿特曼’的幻觉为‘有身见’(Sakkayaditthi)。---艾格尔顿·C·班普蒂斯特,‘佛陀的至高科学’
因果律,而不是赏赐与惩罚
......在佛陀看来,这个世界不是那样的。 佛教徒相信的,是合乎道理的自动运转的‘羯磨’(即‘业’), 他们谈因果律,不谈赏赐与惩罚。---一位作家第八部分 什么是涅槃
得救与赎罪无需神
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 由佛陀向世人宣告: 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 就在此生、此世界,即可使自己得解脱,而无需靠任何个人化的 '上苍' 或'神'。他谆谆教诲自立、无染、礼貌、开明、和平、无缘慈的教法。 他强烈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因为没有智慧,一个人是不能在生活中获得精神内证的。---艾略特教授,‘佛教和印度教’佛陀与拯救
拯救人们的并非是佛陀(而是人们自己),但他教给人们拯救自己的道路,恰如他拯救自己一样。 人们接受他的教法,也决非是因为这种教法来源于他, 而是因为,这种教法确实能使人信服,并且鼓舞人心;同时,它也是人们自身精神灵光的显现。---奥登勃格博士,德国佛教学者第九部分 信
佛陀不要求‘信’
佛陀不仅仅悟到了最高的现实,他也清楚明白地展示了他那‘超越所有人天’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毫无神话或荒唐无聊的伪装可言的──它是用如此使人信服的形式表达出来,以致于凡是能够遵循佛陀教法的人都会发现,佛法是积极的,并且也是不言自明的。---乔治·格里姆,‘佛陀的教法’第十部分 佛教与其它宗教
‘后佛教’的印度教
佛教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修正,改造了印度的宗教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后的印度人的哲学经典,则是众所公允的‘后佛教’风格。印度哲学中的‘业’和‘再生’这两个前提和其它前佛教体系,在佛教的经典里得到了完全的开发,并且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S.N.达斯古普塔通用的伦理
在前佛教的印度宗教中,没有一个宗教可以说是形成了一套对所有人都通用的, 必定有效的伦理学和宗教的准则。---同上佛教就是佛教
佛教和耆那教当然不算印度教,甚至也不算吠陀教。 但它们生于印度,是印度生活、文化和哲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佛教徒或耆那教徒都是百分之百的印度产物,但都不是印度教徒。把印度的文化称作印度教的文化完全是一种误导。---尼赫鲁永蒙佛恩
我慎重地认为,佛陀教法的核心现已成为印度教不可分割的部分。 印度教的印度,今天已不可能折回原路去重温乔达摩发动的那场影响了印度教的伟大改革。他的巨大奉献,他的出家学道和毫无瑕疵的生活,在印度教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印度教也会永远感激这位伟大的老师。---马哈特玛·甘地,‘摩诃菩提’主导信仰
佛教这种信仰体系,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上苍’,也否定人的灵魂,把对永生的信仰看作一个大错,也拒绝杀生祭祀和祷告的功效。佛教期待人们依赖自己的努力得解脱,而不要去指望别的什么东西。佛教从它诞生之时起,就不需要谁去发誓服从,也从来不要谁去寻找什么‘世俗的左膀右臂’。但它却在古老世界的很多地方以飞快的速度传播。而且,不管被强行掺入了什么卑琐的迷信成份,佛教依旧是人类中很大一部份人的主导信仰。---T.H.赫胥黎佛教的罪恶观
佛教的罪恶观与基督教有些不同。罪对于佛教徒来说只不过是无明或愚蠢。罪恶的人是一个无知或无明的人。只要他需要指导,他就不需要被惩罚和声讨。 他并不被认为是一个违背‘上苍命令’的人或是需要乞求神灵怜悯和饶恕的人。 倒是他的朋友们应当以人道的方式使他懂得讲道理。佛教徒不认为罪人可以靠祷告来与‘上苍’讨价还价以期逃脱其自身愚行所带来的果报。---约翰·华特士,‘不可动摇的心’神们需要救助
在人类历史上,佛陀第一个请求和呼吁人们不要杀生,不要对神灵祷告、赞美或杀生祭祀。以其无碍的辩才,世尊情真意切地宣布:神们自己也迫切需要救助。---雷斯·戴维兹博士第十一部份 世界与宇宙
不如人意的世界
佛陀对这个世界并不气恼。他只是认为, 娑婆世界不能令人满意并且变幻无常。但佛陀并不认为,此世界是‘罪恶的’;佛陀又认为,此世界是‘无知的’, 而不是什么‘暴乱的’或者‘叛乱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倾听他的人担心甚少,佛陀从来没有任何神经过敏、激动暴躁的表现。----艾略特教授,‘佛教和印度教’一场伟大的斗争...
整个宇宙是一个宽广的战场。到处都有斗争。生存不外乎是一场徒劳的斗争---反抗恶疾病菌,分子对抗分子,原子对抗原子,电子对抗电子。 人的思想则更是一个战场。色,声,味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力量的结果。 斗争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还有一个完全和平的状态----即是我们所说的----涅槃。---拉那达·特拉尊者,‘菩萨愿’
法轮常转※《世界知识分子看佛教》第一辑※正法久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浅说布施
下一篇:在忍辱中培养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