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慧远作品研究三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慧远作品研究三探
  东晋著名僧人慧远,在聚徒讲学、传弘佛法的同时,还执笔著文,阐述佛理。他一生著述颇丰,不仅有专述佛学的论文,还有优美别致的诗赞铭偈。他论述佛教思想的著作主要有:《法性论》(已佚)、《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三报论》和《大智论钞序》等,还有不少的诗文偈颂赞铭书信,收录在《弘明集》、《广弘明集》和《出三藏记集》中。据高僧传记载,慧远的著作曾被后人集为十卷五十余篇,《隋书 经籍志》说,他的作品为十二卷。《佛祖统纪》也说“所著经论诸序铭赞诗记凡十卷。号庐山集。”(民国年间,上海佛学书局印行了一本《慧远法师集》,苏州弘化寺社印行了《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对慧远的作品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整理。关于这些作品的的归属问题,佛学文论似乎已成定论,为慧远作品无疑,并无太多的异议。但是,他的诗颂铭赞却因年代久远,加之后人穿凿附会,部分作品众说纷纭,难以确定。下面,就几篇作品的归属等问题,本人试作探讨,求教于大方。
  一、《庐山东林杂诗》是不是唱和之作
  这首诗也称《游庐山》,是一首补文学史公认的慧远写庐山的山水诗。这首诗在冯惟纳编辑的《诗纪》卷三十七、宋陈舜俞《庐山记》卷四、《庐山志》卷十等书籍中均有收录。《庐山记》所收录的这首诗是一首残诗,在其后还有在“奉和”为题的王乔之、刘遗民和张野三人的和诗。吴宗慈的《庐山志》虽然把这些和诗收在《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人》之后,但还是把这些和诗的名字写为“和慧远游庐山诗”,显然,陈舜俞和吴宗慈认为,慧远的《游庐山》诗和张野等人的诗作与同时,而且是互相唱和之作。方励天教授也赞同这种说法,在他所写的《慧远年谱》中,也据游石门诗序的“释法师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之句,说“五月,慧远与交徒三十余人游石门,作五言计游庐山,刘遗民、王乔之、张野均和诗,或更作序,以记其事。”本人仔细解读诗作,发现这首诗若说是和张野等人同游庐山互相唱和之作尚有疑点。首先,《游庐山》诗中有“有客独冥游,迳然忘所适”之句,即是独冥游,就不可能是和诸道人一同登山之作。诗中洋溢的独拔于世,孤思忘归的世外之情,也不可能是一个带领三十多个社会名流远游庐山时就有的情感。其次,诗中以运用大量的儒、道家语汇,如灵关、三益等,研究慧远作品的人一般都应当知道,慧远早期文风,善用老庄之语,后来更趋佛理,才逐渐减少,所以,此诗为慧远作品无疑,但能否定为他带团出行归来后的作品,尚需研究。
  二、关于刘遗民等三人的三首和诗
  三首和诗即是指张野三人和慧远的诗歌。《庐山记》中,三首诗皆以“奉和”为题,接后是作者名字,依次是刘遗民、王乔之和张野。《庐山志》题目则是“和慧远游庐山”。不管题目如何,他们都把这三首诗的作者订为刘遗民、王乔之和张野三人,而不是慧远。但是,在民国年间,苏州弘化寺印行的《庐山慧远法师文钞》中,却把这三首诗也订为慧远所作,题目则改成了《五言奉和刘隐士遗民》,其余二首依此类推。依据是“据重修庐山志,守山图阁本刊正。”查庐山新志,吴宗慈订为远公作品的依据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三,似乎也有足够的证据。但《庐山记》、《先秦魏晋南北朝诗》等选本均订为非慧远作品。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这几首诗都是慧远所作,那么所中的三人都应当有原作,却无一可查,实令人旨解。所以,此三首奉和之作,专家学者们更多的倾向于非慧远之作。
  三、关于诸菩萨赞
  收集慧远作品的最为权威的版本莫过于《弘明集》和《广弘明集》。所以,《佛影铭》、《襄阳丈六金像颂》这两篇文章实至名归地成为了慧远的呕心沥血之作。但是,《广弘明集》卷三十中的几首赞词却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甚至还被认为是王齐之的作品,它们是:《萨陀泚伦赞》、《萨陀波伦入山求法赞》、《萨陀波伦始悟欲供养大师赞》、《昙无竭菩萨赞》和《诸佛赞》。《广弘明集·统归篇第十》卷第三十,在标注慧远的作品目录时,有如下文字:“晋沙门释慧远念佛三昧诗序(并佛菩萨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道宣的意思很明确,念佛三昧诗序,并佛菩萨赞都是慧远所写,其中的王齐之的“念佛三昧诗”是作为附录夹在其中,附在慧远写的序言后面的。所以,有人把这几首诗误认为是王齐之的作品,其实,只是对文体的误读而已。至于历代学者把这些作品视为王齐之的作品,依据也只是《广弘明集》中的注释。先是《念佛三昧诗序》下有注,大正藏宋、元版本“并佛菩萨赞”,而王齐的念佛三昧后也有一注,为宋、元、宫本“诗﹢佛菩萨赞”。如此作注,前后矛盾,令人觉得这佛菩萨赞到底属于谁,百思不得其解。唐代徐坚编有《初学记》,在道释部中,收录了其中的《昙无竭菩萨赞》,写明为慧远所作。道宣生于公元596年,而唐代硕儒徐坚生于其五十年后,《初学记》中收录的《昙无竭菩萨赞》为慧远所作,这是他对广弘明集的极不正确的选读。可惜的是,这一点一直被我们所忽略。大有疑点的三首奉和诗一直有人想归之于慧远门下,而真正属于慧远的作品却千年遗失,被各种版本的慧远作品集拒收,实在令人感叹。好在大师的作品总归是大师的,并不会因为后人的误解而有所增减。正本清源,只要去做,总来得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