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佛法与地理风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法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违背自然,则有相反的结果。
  趋吉避凶,古今皆然。然而一般人的心态,对于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见的事物,常常盲目臆测,牵强附会,甚或迷而信之,因此容易被神权迷信所控制。中国人自古牢不可破的相信“地理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之说,即是一例。
  地理风水固然有其原理,却不是究竟的真理。从佛教的业力论与因果论来说,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因造成了今生的果报,并不是受到风水地理所左右的结果。再者,从佛法的时空观来讲,虚空并没有绝对的方位,譬如甲乙两人对坐,甲的右边是乙的左边,乙的前方是甲的后方,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无所不在,何有时空方位之分?当一个人能够觉悟体证到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自心本性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空融为一体,因此方位不在他处,而是在我们心中。
  佛陀在世时代,印度婆罗门教中有晨朝洗浴,敬礼六方,可以增长命财之说。当时王舍城长者之子善生,每朝洗浴后,即依婆罗门之法向六方礼拜。佛陀告诉他说:六方可配于父母、师长、妻妇、亲族、僮仆、沙门婆罗门等,并各以五事恭敬之。佛陀藉此教导在家信徒如何过家庭伦理道德的生活,同时说明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法理、心理之上,只要我们诚意,自觉心安,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即使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为一切福田均不离心地。
  佛教是一个智慧的教育,举凡业力、因果、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各种教义,都是为了开启众生的智慧,帮助众生认识人生实相,进而解决烦恼痛苦,获得解脱自在,怎么可以迷信地理风水,徒然增加烦恼、妄念和愚痴呢?
  佛陀在《遗教经》中告诫弟子:“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大智度论》卷三说:“比丘以观星宿、日月风雨等来生活,是仰口食。”“占相吉凶”就是“五邪命”之一,佛弟子应以为诫。佛教不但不主张风水地理、天象时辰与吾人吉凶有关,如果佛弟子以此维生,更是佛门戒律所禁止,因为这不是正业,也不是正命。
  佛法讲“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觉悟的本性,都能透过如法的修行大彻大悟。并且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进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学佛最大的好处, 
  就是让我们从神权迷信里跳脱出来,不受地理风水的支配,还给自己一个自由自主的人生。
  中国地理勘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蟠、右虎踞”,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现代最佳的生活环境来说,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无阻。
  二、要有阳光,采光自然,温暖卫生。
  三、要有视野,一望无际,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两利。
  总之,只要能方便生活,心中愉悦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
  佛法讲外在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内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内心有:良好的通风——思路通达;良好的阳光——热心开朗;良好的视野——展望未来;良好的通路——菩提正道,这就是内心最好的龙穴。
  [注释]
  业是行为、行动、运动、造作的意思,佛法把我们身体、语言、思想的行为、造作,称为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由身口意所造作的业,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故称“业力”。由身口意所造作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并且维系着三世的生命,在无垠的时空里循环不已,于是产生三世因果的轮回说,而轮回的主宰者,便是我们所造作的业力。所以佛教主张人的祸福是由自身业力所造,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个“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便成为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论与特质。
  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世间一切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成的是“果”。世间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从它的原因所生成,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任何现象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在佛教教义体系中,因果是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是阐明“缘起”法则,使人明白易懂的一种道理。
  根据《佛说善生经》记载,佛陀曾对善生童子开示佛法的六方礼,乃以父母、师长、妻妇、亲族、僮仆、沙门婆罗门等,配以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并各以五事恭敬之,即:
  子以五事奉养父母:第一、供养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所有为,必先禀白;第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第五、父母正业,不为中断,立宗祠,守遗产,父母死后要布施。父母亦应以五事对待子女:第一、教育子女,不让为恶;第二、指其善处,使有高尚品格;第三、慈爱入骨,教其广博学问;第四、善为婚嫁,务使满意;第五、随时供给所需,协助事业成就。
  弟子以五事供养于师:第一、师来时起立欢迎,善为承顺其意;第二、礼赞供养,恭敬受教;第三、尊重仰戴,不违其意;第四、师有教敕,敬顺无违;第五、从师明理,善持不忘。师亦应以五事爱护弟子:第一、顺法调御,以爱教导;第二、诲其未闻,增广知识;第三、随其所问,令善解义;第四、示其善友,乐于交游;第五、尽己所知,诲授不吝。
  夫以五事爱敬妻子:第一、相待以礼,相敬如宾;第二、守贞不二,使妻信任;第三、衣食随时,不使缺乏;第四、威严不阙,体贴其爱;第五、委付家内,悉任主使。妻亦应以五事爱敬其夫:第一、早晨先起,打扫家内;第二、请夫先坐,然后入席;第三、和言爱语,不谈粗言;第四、敬顺其意,不可违背;第五、先承意旨,而后作为。
  主以五事悯念僮仆:第一、每呼使役,莫令过份;第二、饮食以时,彼饥如己;第三、劳动定时,有暇令息;第四、病与医药,速令康复;第五、多余财物,常为赐予。僮仆亦应以五事善奉于主:第一、早起作事,勤劳为本;第二、为事周密,决不敷衍;第三、不与不取,忠实事主;第四、工作热心,次第完成;第五、称扬主名,说其善事。
  为人当以五事对待亲友:第一、若有缺乏,布施给济;第二、温和爱语,恭敬礼遇;第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第四、困难之事,助其成就;第五、诚实相待,不可欺骗。宗族朋友亦应以五事对待其人:第一、不令放逸,常常鼓励;第二、不令失财,劝其惜物;第三、不令恐怖,助长其威;第四、屏相教诫,不令作恶;第五、常相称赞,隐恶扬善。
  檀越当以五事奉敬沙门:第一、身常行慈,不杀不盗;第二、口常行慈,不说妄语;第三、意常行慈,不贪不瞋;第四、供养四事,不令缺少;第五、门不制止,自由进出。沙门亦应以五事教授檀越:第一、善为防护,不令为恶;第二、指授善处,多作好事;第三、教怀善心,不起恶念;第四、未闻令闻,常教正法;第五、闻者令解,多施法益。
  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条定律,分别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此三条定律是印证佛法真伪的根据,是识别佛法、非佛法的标准,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法,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认为是佛法。因为它是印证佛法的根据,故称三“法印”。
  指苦、集、灭、道等四种真理。“圣”是正的意思;“谛”是指真理,含有审查、真实不虚的意思。意即:苦、集、灭、道是四种正确无误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是圣者所知见;若能如实知见四谛,便是圣者。四圣谛与缘起、三法印构成佛教教义的三大纲领,佛陀成道后,最初为世人宣说的,就是四圣谛,也就是说明众生生死流转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
  指八条通往成佛大道的实践法门,分别为: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有脱离邪非之意;“道”为能通,以能通达涅槃的境地,故名为道。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证得涅槃的圣贤境界,特别开示此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八正道如同船筏,可使众生从迷界的此岸度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称为“八道船”、“八筏”。
  指出家人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者,为戒律规定比丘应远离的四种不正当谋生方法之一。
  指比丘以五种邪法求取利养而活命,即: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此五种皆是不正当的活命方法,当深戒之。
  又作正行、谛行,指正当的身业,亦即行为举止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善行。
  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法,也就是正当的工作。《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载:“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正当的经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的罪恶都是从经济生活不正常引生而来,譬如开设赌场、酒家、屠宰场,经营贩卖杀生用的钓具店、猎枪等商店,从事算命、卜卦等行业,都不是正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