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宋、元、明朝时期的南阳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元、明朝时期的南阳佛教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使沉寂数十年的佛教活动又恢复了生机,相继建造佛寺17处。较著名的有唐河县城的菩提寺,南阳县的兴国寺,邓州城内的龙兴(福胜)寺、清禅寺,内乡县的吉祥寺、天宁寺。《宋会要》:崇宁二年(1103)诏天下州军各赐寺额,以“崇宁”为名。三年二月,诏崇宁寺上添“万寿”二字、政和二年(1112),诏改崇宁为“天宁”。在建造佛寺的同时,还扩建、重修了一部分寺庵。著名的丹霞寺就是于崇宁年间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翻新增高,购置田地,振占山水,日渐兴盛起来。《淅川厅志》卷四载欧阳修《淅川县兴化寺廊记》:“兴化寺新修行廊四行,总六十四间。匠者某人,用工之力凡若干,土木圬镘陶瓦铁石之费,匠工佣食之资,凡若干营。而主其事者,僧延遇。自言:余杭人,少弃父母称出家子,之郓州,拜浮图人,师其说。年十九,尚书祠部给牒称僧,遂行四方。淳化三年(992)止此寺, 得维摩院废基,筑室自为师,教弟子以居。居二十有三年,授弟子惠聪而老焉。又十八年,七十有一矣!乃敛其衣钵之具所余,示惠聪而叹曰:吾生乾德之癸亥(963),明年而甲子一复,而将甲焉弃杭即淅,四十有三岁。去坟墓不哭其郊;闻吴愉不怀其土,吾岂无乡闾亲戚之仁与爱, 而乐此土耶?吾维浮图之说畏且信以忘其生,不知久乎此世,今吾之有衣食之余,生无乡闾宗族之周,没不待岁时承尝之具,盍就吾之素信者而用焉,毕吾无恨也。于是,庀工度材营此廊,廊成明道二年之某月也。寺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号法相寺,太平兴国中改曰兴华。屋垣甚壮广。 由仁寿至明道,今四百四十有四年之间,凡几坏几易,未尝有志刻,虽其始造之因,亦莫祥焉。至延遇为此役,始求志之。予因嘉延遇之能果其学也,惠聪自少师之,虽老益坚。不坏又竭其所有,期与俱就所信而尽焉。夫世之学者,知患不至,不知患不能果。此果于自信者也。年月日记”。
  元代对各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历代帝王都注意扶植和利用佛教,使佛教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在百年时间内,南阳各县先后建造佛寺45处。它们是:南阳县的丰山寺、白马寺(俗称千金寺)、观音寺、地藏寺、鹰庄寺、龙兴寺;镇平县的延寿寺、福胜寺、洪教寺(古名石佛寺)、龙泉寺、中兴寺、宝林寺、三教寺、复兴寺、孤峰寺;桐柏县的重兴寺、园通寺、报恩寺、丹山寺、白竹园寺;邓县的弥陀寺、宝泉寺、观音寺、开元寺、园觉寺;内乡县的杏花寺、白玉泉寺、延寿寺、洪教寺、清凉寺、竹林寺、观音寺、金佛寺、资胜寺;淅川县的净土寺(俗名樵峪寺)、兴华寺(县西南三里古兴化县治)、圣水寺;新野县的龙泉寺、照庄寺;方城县的云居寺、妙觉寺(旧名上古寺)。
  元代末期,南阳佛教在全国佛教貌似兴盛的状况下,几乎频于毁灭。除香严寺规模依旧外,菩提寺残破,丹霞寺、弥陀寺、观音寺、鄂城寺、文殊寺、地藏寺皆被毁。
  明代自朱元璋立国以后,对佛教倍加推崇,在洪武年间就开始营造各地的寺院。继而又于永乐、正统、万历诸代先后创立建福寺、黑涨寺、龙泉寺、莲花庵、蒿溪寺、圣水寺、千佛寺、法云寺、奈园寺、金水寺、云盖寺、慈梅寺、资福寺、点灯寺、安隐寺、郦城寺、清禅寺、福山寺、艾河庵、定水庵等二十二座寺庵。全区建于明代的寺庵达62座。与此同时,还对许多破旧的寺庵进行了扩建和重修。永乐年间,驸马都尉沐昕、工部侍郎郭进等奏请修武当山宫时,重建香严寺殿宇。成化二十三年(1486)应提督太岳尚衣监潘记奏请,宪宗皇帝敕赐香严寺长生田万顷,并颁额“宪通”。嘉靖年间,在唐王府的支持下,香严寺的房产地产空前扩大,寺院经济达到了把持一方的势力,直到土地改革的时候,寺内实有土地数量尚在97,600亩以上;还有油坊、醋坊、火纸厂三个手工业作坊的全套设备。万历十八年(1545)十一月十九日, 向南召县□风寺住持及僧人发出:“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的圣喻,并颁给《续大藏经》441函,《旧刻藏经》637函。令他们“务须庄严持诵,奉珍藏,不许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以垂永久”。继于二十七年,又以“朕发诚心印选”的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俾四海八方,同归仁慈教”。特派御马监太监党礼宝送往伏牛山兴峰寺。
  淅川县的兴峰寺、文兴寺,南召县的丹霞寺、国清寺,南阳县的鄂城寺、文殊寺、云罩寺(存有明成化四年瓷塑十八罗汉一套),桐柏县的迥龙寺、黑明寺、桂泉寺,唐河县的竹林寺、黄台寺、复兴寺、清凉寺、净业寺等都得到了重修或重建,使元末被毁的寺庵面貌一新。著名的丹霞寺到了嘉庆年间“南北营殿,东西构堂,中则巍然一阁,耸出山巅,又塑三大佛像和十八尊罗汉。昔日蔓延荆榛,今则巍巍殿宇,临之者悚敬,游之者畅怀”。
  明代对于历代的佛教管理制度重新加以整顿,制定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办法。按洪武十五年规定:府设僧纲司,置都纲一员,从九品,副都纲一员;州设僧正一员,均设官不给禄。南阳府僧纲司设于城东关弥陀寺。南召国清寺,镇平延寿寺,桐柏永庆寺,南阳崇善寺,以及内乡、新野、淅川各县均设有僧会一员;邓州(今邓县),裕州(今方城县)开化寺各设僧正一员。
  清代初期,对佛教限制甚严,发展相当缓慢。自乾隆十九年(1754)起,在全国范围内通令取消官给度牒制度以后,僧尼人数迅速上升。南阳诸县除重修重建外,还新增寺庵21处。当时的寺庵有200座左右,僧尼总数不下两千人,仅桐柏山与香严寺两处,就各有600人左右。光绪二十八年(1902),宣统二年(1910),了见与融豪和尚曾先后在云台寺主持开戒,两次受戒僧尼近300人。
  区内几处名寺在明末时均遭严重破坏,僧众流散、殿堂荒芜。镇平县菩提寺于康熙二十年经了尘和尚加以恢复,后代以其为开山鼻祖敬奉。同治十年,光绪三年两次大旱无收,寺内开设粥场、并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扩建寺内殿宇,同来救济附近困苦群众。故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县府颁布“永免菩提寺捐项杂派”的命令。此后,就更有余资开办学校,赈济灾民和承办佛教会经费的能力。
  南召县丹霞寺“寺之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乾隆重建至今”。(道光十三年重修碑记)。兴盛时期有房屋140余间,僧众达300余名;淅川县香严寺于雍正十三年,经南阳太守王维新“捐俸首倡”又得到恢复,至乾隆年间又进行两次重新,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重修工程,施工时间延续六年之久,全部殿宇焕然一新,僧人发展到600多名。当时香严、菩提、丹霞诸大寺的组织机构愈加完备,形成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附:南阳佛教寺院内部组织机构一览表(表一)。
  桐柏山原为道教的领地,乾隆四十九年(1784),临济宗第七十八世传人端德禅师,自四川省宁远府西昌县紫徽山宗林寺来到太白顶宣扬佛教,感化四名道教徒改奉佛教,在这一带收徒传法,渐次将桐柏山附近的大部分道观变为佛教,此后又延及到唐河县等地,佛教禅宗在南阳地区形成为一大支脉(《佛祖心灯》)。至光绪三年年,领寺庵37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