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部派史略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崇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如是傳聞(依據南北傳相關資料綜合而得):
  (2a)佛般涅槃當年,大迦葉乃召集優波離、羅怙羅、阿那律、阿難等五百比丘於王舍城舉行第一結集。先由阿難誦出《四阿含經》,而後由優波離誦出律藏(依據:《摩訶僧祇律》;說有律雜事卷39)。大迦葉為使經律義不失,故亦編出摩窒里迦。(依據:說有律雜事卷40)
  (2b)王舍城結集後,富樓那趕至,對律有七條異議。
  其七條者,內宿、內熟、自熟、自持食從人受、自取果食、就池水受、無淨人淨果除核食之。(依據:《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3a)佛涅槃後百年,毗舍離城蘇修那伽王在位,西方末突羅持律者耶舍於毗舍離與跋耆比丘於十事起諍,耶舍邀集阿難、阿那律、優波離等系之上座弟子,共七百比丘舉行毗舍離結集。(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3b)其十事者,一鹽薑合共宿淨,二兩指抄食食淨,三復坐食淨,四越聚落食淨,五酥油蜜石蜜和酪淨,六飲闍樓伽酒淨,七作具隨意大小淨,八習先所習淨,九求聽淨,十受畜金銀錢淨。(依據:《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七百集法〉)
  (3c)毗舍離第二結集時,先結集律藏,重整波逸提等戒條之次第,而後結集經藏,另將《法句》、《本生》等集成《小部》。
  結集後,佛法僧眾分為兩律系,一上座律系,二大眾律系。
  上座律系為新律(將戒條次第調動故成新律,學新者少,而是上座,從上座為名,為他俾羅),大眾律系為舊律(學舊者多,從以為名,為摩訶僧祇)。(依據:《舍利弗問經》)
  (4a)佛滅一百三十七年至二百年之六十三年間(難陀王及大蓮華王在位時),分佈廣大之大眾律系僧眾,先有「四眾」共議「五事」不同而起法諍,後又與上座律系起諍。(依據:《異部解說》、《宗義差別排列輪論》等)
  (4b)四眾者何?一龍象眾,二邊鄙眾,三多聞眾,四大德眾。
  其五事者,如彼頌言:
  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
  (4c)參與法諍者,有大迦葉及阿難系弟子,有優波離系弟子,有迦旃延系弟子,有舍利弗及羅怙羅系弟子。
  此中,毗舍離結集下傳之系統,為上座部,主張「分別說」。
  東方優波離系樹提陀娑下傳弟子,形成大眾部,主張「一說」,贊成「五事」。
  舍利弗、羅怙羅系之犢子比丘眾,形成犢子部,主張有「不可言說我」。
  西方未加入毗舍離結集之阿難系弟子,形成說有部,主張「三世實有」。
  (4d)如是經六十三年法諍,破成四大聖部:大眾律系之a聖大眾部、b聖犢子部、c聖說有部,以及上座律系之d聖上座部。大眾部內又分五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說假部是迦旃延系弟子至摩揭陀國弘法後所形成。(依據:《三論玄義》卷下)
  犢子部(婆麤富羅部)律,同於摩訶僧祇律(依據:《出三藏記集》第三)。
  (5)佛滅二百年時,法諍後犢子部為鞏固己部思想,便有論藏編集,羅怙羅系之犢子上座乃先結集正教(依據:《異部解說》),集出《舍利弗阿毗曇》,附於經藏與律藏之後,而成三藏。此次結集者眾,故南傳稱之為「大結集」。
  (6a)佛般涅槃二百一十八年,去聖時淹,如日久沒,摩竭陀國華氏城,王號無憂,統攝贍部。佛滅二二三年阿育王寺落成,王子摩哂陀出家,以目犍連子帝須為和尚、大天為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為阿闍梨,授具足戒。(依據:《善見律毗婆沙》卷二)
  (6b)時各部精英薈集華氏城,目犍連子帝須、摩訶勒棄多是上座部高僧,大天是大眾部高僧,末闡提是說有部高僧,勒棄多是犢子部高僧,然見解不同又起法諍。此中以大天與末闡提之諍,最為激烈,諍論之內容涉及「五事」與「三世實有」。贊成大天者是年少而多數之僧眾,贊成末闡提者是年老而少數之僧眾。
  後來阿育王接受目犍連子帝須之建議,將不同部派之高僧,各往邊地弘法。(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7a)末闡提至北印(罽賓、犍陀羅國)弘法後,形成「根本說一切有部」,其聲勢甚至取代末突羅之說有部地位。(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7b)至佛滅三百年末,從說有部復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善歲部。至第四百年初,從說有部復出一部,名說轉部。
  (7c)如是說一切有部,本末別說,合成三部:
  一、說一切有部,亦名說因部,二、飲光部,三、說轉部。
  (8a)大天至南印(摩醯婆末陀羅國)弘法後,形成制多山部,其聲勢亦超過東印原先之大眾部。(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8b)如是大眾部,本末別說,合成六部:
  一、根本大眾部,亦名一說部,二、說出世部,三、雞胤部,四、多聞部,五、說假部,六、制多山部。
  (9a)勒棄多至西北印(婆那婆私國)弘法後,形成正量部,其地位亦凌駕中印犢子部之地位。(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9b)後於第三百年,從犢子部又流出三部,一、法上部,二、賢胄部,三、密林山部。
  (9c)如是犢子部,本末別說,合成五部:一、犢子部,二、法上部,三、賢胄部,四、正量部,五、密林山部。
  (10a)原上座系之摩訶勒棄多率領僧眾至臾那世界(希腊地區)弘法後,形成化地部(大不可棄),亦名分別說部。(依據:《善見律毗婆沙》;《文殊師利問經》〈分別部品第十五〉)
  (10b)佛滅二三五年,原上座系之目犍連子帝須進一步舉行華氏城結集,以上座部中優波離系與部份阿難系之僧眾為主體,移次結集律藏、經藏及論藏,此中將律藏之戒條次第又略加調整,論藏則參考犢子部《舍利弗阿毗曇》改成符合自派之觀點。參加此結集者有曇無德、末示摩、摩哂陀等千位比丘,結集後亦派往印度邊國弘法。
  (10c)此中,曇無德所率僧眾,至阿波蘭多迦國,形成法藏部(法護部)。(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法藏部自稱:我襲採菽氏師,謂以目犍連子帝須為師。
  (10d)原上座部系中之阿難系弟子(末示摩等)往雪山者甚多,形成雪山部。(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10e)摩哂陀率眾至師子國(錫蘭、斯里蘭卡)後,形成銅鍱部。(依據:《善見律毗婆沙》)
  (10f)如是上座部,本末別說,合成四部:一、化地部,亦名分別說部、二、法藏部,三、雪山部,四、銅鍱部。
  (11)以上聖說有部有三部,聖上座部有四部,聖犢子部有五部,聖大眾部有六部,共成十八部。此中,化地部、法藏部、雪山部、銅鍱部、制多山部、正量部,及罽賓、犍陀羅之根本說一切有部等七部,是阿育王派高僧往邊地弘法所成。
  (12)說有部(說一切有部=婆沙宗)早期不以論藏為重,自上座部目犍連子帝須編出《論事》後,說有部乃有提婆設摩(天護)著作《識身足論》加以駁斥﹔佛滅五百年時,迦旃延尼子著作《發智論》,確立說有部之思想。
  (13)佛滅五百年後,經量部之思想突起並受重視,此部之傳承直接來自第一結集之阿難系統,其一活動地區在北印呾叉始羅國(後有拘摩羅邏多論師,即童受,於此製述經部諸論,T51,p885a),其思想大異於說有部,非從說有部直接分出。
  (14a)後期有眾多支部產生,如南印大眾部隨案達羅王朝之興起,北傳至雪山,取代被弗沙密多羅王所破壞之雪山部。
  (14b)在南印並有王山部、義成部、東山部、北山部、西山部、金剛部(西王山部)等之分立。(依據:大史)
  (14c)錫蘭之上座銅鍱部(大寺住部),分出無畏山住部(西元前29)、祗多林住部(西元309)。(依據:大史)
  (14d)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時期,說有部結集經、律、論三藏,歷經五百學者之編集,乃有《大毗婆沙論》之出現,成為說有部最主要之論藏。(依據:《大唐西域記》)
  (15)印度佛教一直至中、後期,仍有四聖部之存在。(依據: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