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剡子種祿」故事磚源自佛本生故事
?「剡子種祿」故事磚
甘肅省靜寧縣博物館收藏有兩件元代的「剡子種祿」故事磚。第一件是一九七八年冬季靜寧縣威戎公社賈莊大隊(今古城鄉賈莊村)社員在平田整地工程中從一座古墓裏挖出的,事後公社幹部派幾名社員把它和其他文物一同送交縣文化館收藏,一九八四年底成立後又轉入縣博物館收藏。該磚屬泥質灰陶,木模翻製而成,呈長方體,長二十八公分,寬二十公分,厚三.五公分,重三千六百五十二克。正面模印淺浮雕圖案,設凸線邊框,上邊天頭欄內有「剡子種祿」四字楷體榜題;之下的主框內一棵大樹下有一青年男子跪於溪水邊,身披鹿皮,雙手捧碗,左側有一戴斗笠帽的騎馬武士張弓欲射。第二件是二○○○年春季從城川鄉嘴頭村徵集的,形制和第一件相同,重三千二百八十克,從調查中獲知也是出土於古墓之中。
二○○二年九月,甘肅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小組把這兩件故事磚定為三級文物。
?故事的內容是剡子行孝
借助磚上榜題,我們知道故事的內容是剡子行孝。畫面中跪於溪邊身披鹿皮的青年男子就是剡子,即彆摩迦,剡與彆音同;那個騎馬射箭的武士應該是迦夷國王。這個故事屬於佛教本生故事,見於《彆子經》、《菩薩彆子經》、《六度經》卷五《彆道士本生》、《經律異相》卷十《一切妙見為盲父母子遇王獵所射》、《雜寶藏經》卷一《王子以肉濟父母緣》、《法苑珠林》卷九十九《忠孝篇》、《大唐西域記》卷二《健馱邏國》及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等。其梗概是:在古印度迦夷國有一對盲夫婦無有子女,向天神祈禱,許願說:「若得一子,必入山修行。」
佛陀的前世妙行菩薩同情他們,就下降凡間,投生到他們家。兒子出生後起名叫彆摩迦。彆摩迦成人後對父母十分孝敬,可是父母卻不願入山修行實踐當初的誓言。經他的努力勸導,父母把所有的家產施捨給窮人們,跟隨他一同入山修行。到山中後,他為父母搭起茅草廬,每天採摘野果、汲取泉水悉心供養,經常還披著鹿皮混在鹿群中為父母擠鹿乳。有一天,迦夷國王到山中狩獵,順溪流追射野鹿。此時彆摩迦恰巧正在泉邊取水,與鹿很近。國王張弓射鹿,不料誤中了他。他大聲悲呼:「何人如此毒,一箭殺三人?」國王聞聲而前,尋見了彆摩迦。彌留之際,他向國王講述了在山中侍奉父母修行二十年的經歷,並說自己死而無恨,只求國王照顧好他的失明父母。國王非常悔恨,找到他的雙親,告訴了誤傷其子的經過。兩位老人求國王帶他們去見兒子的屍體。見到了兒子的屍體,他們一人抱著兒的頭,一人握住兒的腳,痛不欲生,泣求天帝救活兒子。天帝被彆摩迦的孝行所感動,派一位天神下凡,有靈丹妙藥救活了他,並使失明的兩位老人重見了光明。迦夷國也從此風調雨順,國富民安,昌盛太平。與整個故事相比,賈莊元墓的這塊磚上所表現的僅是國王搭箭射向彆摩迦的瞬間場面。
?「剡子種祿」的題材源自印度
「剡子種祿」的題材源自印度,到了中國反映的卻是孝親思想。彆摩迦本生故事的主題本來是宣揚釋迦修菩薩行時的善行,以其孝敬父母而獲得複生的曲折因緣,來勸導人們只有多積善行方能得到福報。但由於其中具有孝親、忠君、仁愛的思想,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經變的形式而大量刻繪於龜茲石窟、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等許多大型石窟中,這是儒、釋、道鬥爭的產物(謝生保《從〈彆子經變〉看佛教藝術中的孝道思想》,《敦煌研究》二○○一年第二期)。
佛教傳入中國後,所提倡的修身標準和倫理道德與中國傳統的修身標準和倫理道德發生了矛盾和抵觸,成為佛教傳播的最大障礙,而「忠君孝親」思想正是儒家和道教攻擊佛教的最有力的武器。嚴酷的現實迫使佛教僧侶不得不改變主張,向中國固有的忠君孝親的觀念妥協,協調與君主、儒家、道教的關係,以求發展。
他們就從佛經中選擇那些具有忠君孝親內容的故事,繪畫、雕刻於石窟寺中,向社會民眾宣傳。彆摩迦本生故事因之而成為首選題材,以經變的形式大量出現在石窟中。唐五代時期,這個故事被編入《孝子傳》而廣泛流傳,家喻戶曉。到宋元時期,這個佛教本生故事完全衍化成題為「彆子種祿」的孝道故事,與「大舜耕田」、「成子留母」、「元覺還笆」、「梁公望雲」、「曹娥哭江」等許多孝義故事以磚雕形式一起出現於墓室中。賈莊元墓出土的故事磚除「彆子種祿」外,就有「成子留母」、「元覺還笆」、「梁公望雲」、「曹娥哭江」等,表明其主題思想正是孝親。
? 「剡子種祿」故事磚的構圖方式
「剡子種祿」故事磚的構圖方式與石窟中的《彆子經變》的構圖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龜茲石窟中的《彆子經變》全是菱格單幅畫式,只以一兩個核心情節,畫成一幅獨立的完整的故事畫。而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中《彆子經變》全是多幅連環畫式,畫面或六七個,或八九個,多者則十幾個。甘肅省靜寧縣出土的元代「彆子種祿」故事磚很簡單,只有國王射向彆摩迦這一個畫面情節,與龜茲石窟中的畫面情節有些接近。但是這種磚上不見山洞中修行的彆摩迦的盲目失明的父母,不見諸多的山峰,而且騎馬的迦夷國王不在彆摩迦的右側,而在左側,射箭的姿勢正好相反。其他石窟中畫面情節之複雜、人物之繁多,更是這種故事磚的畫面不能相比的。但是從藝術角度來看,這種故事磚上表現的僅是國王張弓射向彆摩迦的瞬間場面,給人強烈的緊張感,使人心跳,使人窒息,使人絕望,其效果就如同舞臺上正在表演的精彩瞬間,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或許其創作靈感就來自於當時的戲劇舞臺。宋元時期,這個故事已廣為人知,家喻戶曉,再加上墓室空間有限,無須多幅連環畫面,選擇精彩的瞬間場面就能夠表達故事的主題思想。此外,故事磚和石窟寺經變的製作方法也是不一樣的。石窟寺經變有壁面繪製的,也有壁面浮雕的,而故事磚是先刻出木模,然後用模翻製出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