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吾人应有之警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世法无常
  先言环境:统观三界之内,整个世间,不论大小精粗,皆随成、住、坏、空,不停变化;由无而有是"成",成至饱和是"住",随著变坏是"坏",坏至于无是"空"。一般房屋器皿,固然是要成住坏空;就是山岳、溟海,照样也要成住坏空。故沧海数变桑田,桑田亦数变沧海;可见万法无常,决无一物,可为依靠。
  又,一切有情世间,不论贫贱富贵,亦必依生、住、异、灭,不断循环;投胎而出是"生",渐长而壮是"住",老病衰残是"异",寿命终了是"灭"。其仆妾乞丐之流,固然要生住异灭,即王公豪富之辈,也要生住异灭。既死,则或天堂、或地狱、或马腹、或驴胎,莫不随业受生矣,是故有六道轮回,无尽无休。古人云:生死事大,岂不痛哉!是之谓也。
  二、人身难得
  次言本身:吾人今得人身,此事因缘,甚是宝贵;盖欲出三界,而了生死,必假闻道,修行断证。而六道中,其他五道,皆难修证。譬如天道,耽著乐境,每忽解脱,不思修行;若阿修罗,则宿习多嗔,与道相背,不肯修行;饿鬼众生,则饥火中烧,呼号求食,犹恐不及,不得修行;而畜生道,愚痴昏昧,但知食睡,不识修行;至于地狱,众苦交煎,受罪无间,更是不能修行。唯有人道,虽亦有苦,而道转亲切,易启觉悟;且尚存小安,得获办道,而至证果。故古德曰: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
  然欲得人身,却非易事。良以众生投胎之时,赖耶本识(俗称灵魂)昏迷倒惑,循业受生,只见男女交会因缘,而不识其善恶好歹。其中投生人道之数,仅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释迦佛说涅槃经,即谓迦叶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印度称手为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若舍此人身,想再投生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线,而能正穿针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龟伸头,恰入孔洞,其机缘之数,固甚寥寥。且一旦投生余道,不论天鬼地狱,寿数皆甚久远;即畜生道,寿数虽较短促,却恐辗转多生。如昔舍利弗,园中所见蚁子,已历七佛,至今九十一劫,仍受蚁身,不得解脱。故经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思之可畏!
  三、佛法难闻
  再言佛法:吾人所闻佛法,此为真正之宝。盖世间金银财物,只能济身,不能济心,固不可为宝;诸宗教哲学,虽能济心,徒增分别,不得解脱,亦不可为宝。唯有佛法,能破迷启悟,开发真性智慧;令离苦得乐,究竟了脱生死,故名为宝也。
  然佛法难闻,闻则须具善根因缘。若生于边地,无人弘扬,则根本不遇;或所遇非真,尤其末法,邪说横行,其中旁门邪道,泾渭分明,尚易分别;更有附佛法外道,鱼目混珠,则难辨识;或虽遇正法,却不能解;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又或解而不信,信为道元,既无信根,道无入处。故皆不可称为闻。必所遇正真,且能解能信,愿乐欲行,乃可称为闻。
  四、四马警喻
  呜呼!无常迅速,一气不来便成隔世;生死海深,一堕三途万劫难复。吾人何幸而得人身,又何幸而获闻正法;然则,吾人应当如何努力耶?
  杂阿含经喻世间有四等马:其第一等,以顾见鞭影,遂知驱驰,而不待鞭之加身;其第二等,亦只要鞭轻著毛尾,则知驱驰;若第三等,则须待鞭杖小侵,方知驱驰;至于第四等,则必待铁锥刺骨伤身,方肯著路。盖警觉有利钝,致马分良莠也。古人云:见到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此其学佛者之良马乎?
  诸行无常,不可悠悠终日。古德有偈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愿大家发起心来——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释尊八相示现
下一篇:佛法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