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能行忍辱,少祸多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忍辱有三品:一耐他怨害忍,指菩萨在利益有情时,要忍受他们因不理解或误会而采取的以怨报德的行为,即嗔恨打骂中不生怨恨;二安受众苦忍,是对于无情的器世间本有的种种苦事,如严寒风雨饥渴等法恼害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三法思胜解忍,或称谛察法忍,乃观察甚深法义。悟入诸法空无自性之理,宾深信忍可,是名法思胜解忍。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过烦恼苦海之意。《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说:“云何忍辱?谓由三种行相应知:不忿怒,不抱怨,不怀恶。”《大智度论》卷十五有:“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嗔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嗔恼欲法,是为法忍。”《优婆塞戒经》卷七有:忍有两种:第一是世间忍,就是能忍饥、渴、寒、热、苦、乐;第二是出世间忍,即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忍骂詈、挝打 、恶口、恶事、贪、嗔、疑等,能忍难忍,能施难施。
  从以上所引经论来看,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 。无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信受佛法中的种种法门,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一般而言,若与自己无关的事,大致能够忍受;若与切身的名利、眷属、男女等相关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佛法不仅为个人忍,也要为众生忍。到达无诤的程度时,就成了八风吹不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八种现象,无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无生法忍。对于内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于外六尘的色、声、香、味、触、法能不受,即称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养而不喜,既无能受的我,也无使我接受的他,能达如此,则称生忍。此不仅是圣位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众共济,所以忍辱是建立和乐人间的最佳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被误解、辱骂、毁谤等事时常有之,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总是有人难以忍受,于是便会与之反驳。轻者口角相争、互吐恶言;重者拳脚相击、兵器来去。结果是因小失大,头破血流,弄得双方老少不安、鸡犬不宁,为己为彼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何苦来哉?倘能忍他一时,让他一句,这样一来,你不生气,他不恼怒,与己与彼,皆无伤害,岂不乐乎?有言: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面对现实,我们遇欺骗,须宽大;逢毁谤,不复仇;遭加害,待以慈;受苦难,宜忍辱。这样忍一着,息一怒,不惹是非,不招麻烦,使自己少一个冤家,多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纵观世道,每有一些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之人,在与人交往中,斤斤计较,不修忍辱。有时只因一件事、一毛钱,乃至一句话,都不堪忍受,总是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口出恶言,这类人士,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一旦动怒,六亲不认,反目为仇,结果是亲戚不上下,朋友无来往。在《学忍让》中有: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人生在世,亲朋好友,皆由缘生,也有言曰:“今生相识即是缘”。因为芝麻小事,就去伤害他人、烦恼自己,岂不哀乎?夜深人静,你不妨自问:因为小事发脾气,细心想想又何必?对于那些脾气暴躁、蛮不讲理的小人,要让他三分,且不可存以牙还牙 的报复心理,应是基于慈悲的原则,自己时时加以反省。对于丧失理性的人,应该通过制约、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们得以恢复正常。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感化他,使他生起惭愧,发露忏悔。这对他们自己本身,以及整个社会,乃至所有的众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万事皆由因缘起,有因有果,丝毫不错,世上从来没有无因之果,也从来没有无果之因。假如有人骂我、害我,当思因果现前,应该欢喜信受,不必懊恼。因果循环,谁能逃脱?知此道理,又怎会伤害他人、烦恼自己呢?再说,人的肉体都是四大假合的、无常的、变化的,并非实有,任他骂吧。他骂你,你微笑,自然他也不会久骂,这样一来,一场风波,就地平息,他不生气,你也欢喜,多好呀。故有言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无忧。
  在大乘佛教中,忍辱比作为人身上的衣服和对待敌人的甲铠。《法华经·法师品》中说: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劝持品》也说: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着忍辱铠。修忍辱的菩萨正是把忍辱当作利益广大众生的甲铠,无论众生如何毁骂,如何打击都不愤怒,从来不会伤害任何人,也不执着,也不生气。就如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凭心想,静气论,你不忍辱,时常发怒,于是整日耿耿于怀,瞋恨在心,对你而言,又有何利益?须知“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 《大日经》说:一念瞋恚火,能烧无量劫善根。不忍星星的瞋恚之火,放纵他成为燎原之势,烧尽原先积累的善根,就悔之晚矣。
  朋友,由此可见,还是忍辱好呀。故在《看破世间》里登载的一首忍辱歌说:“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无价宝。一朝之仇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总难保。逞财势,结怨仇,到了后来不得了。让人一步又何妨?量大胸大无烦恼。” 其实,忍辱看起来是亏,而实际上却是受益。
  佛教的诗说:“有求不如无求好,进步哪有退步高。”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欢这首偈:
  手把青苗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大肚能容,容下人间多少事;仰天常笑,笑开天下古今愁。在此,普愿广大有情,忍辱吧,忍辱是天地间最宽大的包容能量,无我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和平动力。忍辱吧,一人能忍辱,一人无烦恼;一家能忍辱,一家能和好;人人能忍辱,世界和平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