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姑苏城外寒山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智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唐代诗人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把枫桥与寒山寺的优美意境融为一体,成了闻名中外的千古绝唱,寒山寺也因而名扬天下 。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曾名“枫桥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祐中(1056—1063)又改名为“普明禅院”。范成大《吴郡志》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到了唐代贞观年间(627—649),传说“寒山”和“拾得”二位高僧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更名寒山寺,故寒山寺因此而得名。
  寒山寺在历史上曾迭遭火灾,屡经兴废。破坏最严重的是清末庚申年(1860),清军与太平军交战,竟纵大火,致使层楼杰阁,荡为烟埃。清光绪22年陈夔龙拓门构堂,并建钟楼,铸钟悬其上,以存古迹。宣统三年,巡抚程德全与布政使陆仲奇又加修缮,并重建大雄宝殿,一时又成为吴中名刹。解放后,经两次全面修整,如今已是黄墙黛瓦,绿树成荫,庄严幽深,引人入胜。
  寒山寺现存主要建筑和古迹,有大雄宝殿、庑殿、藏经楼、寒山、拾得塑像、碑廊、钟楼、枫江楼等。现在的殿宇,都是清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896—1911)期间重建的。寒山古寺坐落在古运河畔的枫桥与江村桥之间,门口的一条千年运河,就象一条巨龙默默地守侯在寺院门前。
  寺院门口的黄色墙壁上,是晚清书法名家陶濬宣(浙江绍兴人)题写的“寒山寺”三个魏碑体绿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从照壁两边的大门进去,经过一片阔地,就是寒山寺的山门。山门口两旁各有一尊石狮,其像活灵活现、威风凛凛,日夜镇守在寺院门口。石狮旁边分别长着一棵古老的樟树,犹如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站在门口笑迎八面来客。
  山门上方挂一匾额,上书“古寒山寺”,迈进殿门,迎面是鎏金端坐,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在像前有一寒山寺法主和尚性空法师撰写的对联,联语:
  大肚鼓圆,能容天下难容事;
  满腔欢喜,迎接世间有缘人。
  弥勒坐像后面,是一立身韦驮天将,被称为“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其旁边也有一副对联,联曰:
  韦驮天将,惟护南弥三世界;
  菩萨化身,不到北俱一卢洲。
  庭院正面为大雄宝殿,也是寺院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在历史上,大雄宝殿曾经毁建多次,现在的大雄宝殿是宣统三年(1911年)程德全重建的。整体为典型的清式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砖木结构。殿前平台上有一铜铸香炉,据说佛教曾将用金箔包装的(金刚经)放入烈火熊熊的香炉中烧炼,佛经安然无恙,于是在香炉正面镌刻了“一本正经”四字,背面镌刻了“百炼金钢”四字,以示佛经神圣。在殿前平台两侧各竖一尊高2.3米,宽0.7米,厚20厘米,重达0.7吨的晚唐时期汉白玉碑刻,该碑正背面及左右两侧,雕刻着翔实精美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木雕像,旁立迦叶、阿难塑像,佛像为1983年重塑。两侧的盛金铁铸十八罗汉则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所制。于1981年由五台山移来供奉。释迦牟尼佛像背后壁上嵌有寒山和尚和拾得和尚的石刻画像,由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作。
  庭院西侧廊房为罗汉堂,罗汉堂中央供奉着铜铸立身观音像,其造型为手执杨枝净瓶的飘海观音,面目慈祥端庄,塑像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度一切苦厄”五个大字。在罗汉堂的后墙上和两侧配殿中,供奉着500尊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小型金身罗汉,此500罗汉系1958年由隆庆寺移来此处。大雄宝殿东首后面,是六角钟楼,内悬一口铁铸大钟,钟身高1.3米,口径1.24米,重约2吨,上铸“古寒山寺”、“大清光绪岁次丙午三十二年仲冬月谷旦”等铭文。其钟色泽黝黑,声音宏亮,余音袅袅,听后给人一种深切的神韵之感。寒山寺最著名的那口钟,据说已流落日本,但下落不明,现在的这口钟是1906年日本人募铸的。
  大雄宝殿后面是寒拾殿,正中供寒山和拾得塑像。相传寒山、拾得为唐代高僧。寒山原称寒山子,曾隐居天台唐兴县翠屏山,常往还于天台山国清寺。他善于作诗,人称诗僧,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原是个孤儿,由天台山国清寺名僧丰干收养为僧,故名拾得。
  据说寒山由天台山来此寺院住持,拾得手持荷花前来看望,寒山闻讯手捧饭盒相迎,两人亲密无间,后人称“和(荷)合(盒)二仙”。民间传说他俩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被人们识破,两人就双双乘鹤而去。
  穿过“寒拾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玲珑的亭子,亭子中间塑着一块座地汉白玉碑刻,上书“普明塔院”四个鎏金大字,看上去钢劲有力,风格独特。在亭子檐下,悬挂着一块长型匾额,上书“無上清凉”四个大字。在过此,我们看到的就是寒山寺的巍巍宝塔,该塔是1992年重建的,这座塔是由台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的,总高42.4米,是一座仿唐五级四面楼阁式方塔。宝塔台座是花岗石材料,座高2.1米,宽16米,台座的四个角,各有一个梯形方台,上伏铜镇狮兽,神态威严,守护在宝塔周围。塔座和塔身之间有拱型桥梯相连,其设计精美,造型独特。宝塔四面各有一门,门楣上高悬着“普明宝塔”匾额,四面匾额分别是赵朴初、谢孝思、费新我、沈鹏所题书的,宝塔飞檐翘角,雄大疏朗,再现了唐代庄重华丽的建筑风格。登上宝塔,可以环视四周,浏览苏州古城之美景。
  看塔的同时,还可以看到“普明塔院”周围的碑廊。碑廊中荟萃了各种碑刻,琳琅满目。寒山寺碑刻素来闻名,碑廊为一幽静的小院。穿过大殿东首的月洞门即可到达。碑廊石刻之首,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亲笔题写的,上书“寒山寺碑廊”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廊内集中陈列着各种碑刻,以《枫桥夜泊》诗碑最著名。宋代王郇公书的张继诗原刻,早已失传。明代嘉靖年间,由苏州著名画家文征明重书的一块,在明末也遭打毁,碑石破碎,字迹残缺不全。现在碑廊里陈列的张继诗碑刻,为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号曲园)补书重刻,笔法苍劲,功力浑厚。碑廊里还刻有岳飞的题词,字迹雄浑苍劲。此外,还有唐寅、陆游、康有为等人的诗文碑刻,另有罗聘、郑文焯所作寒山、拾得画像石刻,以及历代重修寒山寺的记事碑刻和文人墨客吟咏寒山寺的诗碑。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推晚清俞攒手书的张继《枫桥夜泊》诗碑。
  寒山寺拥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着古老的文化气息,特别是诗韵、钟声和塔影名扬天下。因此每年慕名而来的海内外人士、各界朋友以百万计,每天来寺听钟、烧香、游玩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除夕听钟声活动”,更是人山人海、蜂涌如潮。寒山寺的古老建筑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拥有园林一样的古朴,拥有古镇一样的典雅。寺院黄墙黛瓦,绿树成荫,层阁复叠,飞檐斗拱,翼然若飞,走入寺院,看着闪闪的烛光,袅袅的香烟;望着典雅的建筑,巍峨的宝塔;听着悠悠的钟声,清凉的佛号,将会使你忘却尘世的烦恼,仿佛进入一所清净无垢的世外桃园、极乐王国。也会使你逗留在九曲回廊之间,留恋忘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