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说:“出家人以自在为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说:“出家人以自在为苦”
  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有一天,生闻梵志专程来拜访佛陀,并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瞿昙,在家人有什么苦?出家学道的人又有什么苦?”
  当时佛陀只是很简捷地回答道:“梵志,在家人以不自在为苦,出家学道的人以自在为苦。”
  生闻梵志听后对佛陀的回答感到很奇怪,便又问道:“瞿昙,在家人为什么以不自在为苦?而出家学道的人又以自在为苦呢?”
  佛陀便回答他:“梵志,如果一个在家人,他拥有的钱不能随其意愿而见增长,他拥有的金、银、珠宝、琉璃、水晶也没有随他的意愿而见增长,再看他的畜牧、谷米以及奴婢也都没有随他心愿而见增长的话,这个在家人一定会忧苦愁戚,所以在家人常常因为不能随愿自在地左右事物而感到苦恼。而出家学道的人,如果他的行为随意自己的欲望,随顺自己的嗔恚和愚痴的话,那么这个出家学道的人一定会为随之而来的烦扰而感到忧苦愁戚,所以一个出家学道的人如果随意自在地作事的话,他一定会被内心的烦恼欲望搅扰得痛苦不堪。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说在家人以不自在为苦而出家学道的人以自在为苦。”
  1  囿于世俗欲望的在家人当然会以追求自心满足为快乐,而深透了世间有漏诸法的出家人如果再随顺自身习气而沉溺于五欲追逐的话,那他必将如飞蛾扑火而自焚。
  其实佛陀早在鹿野苑讲法时就已深刻揭示了苦的普遍存在性,深明其义又再葬身苦海的出家人,其最初原由不外佛说的“出家学道的人以自在为苦。”
  出家,或是明明白白,或是糊里糊涂,但不管怎样,如果能严守禁戒,不越法规,久习成性,必然也能养出一份修行人特有的道气。最怕的就是虽也深明大义来求解脱之道,却因着某种习气的显现或某段因缘的成熟,就随自己意愿无视自我身份和戒规而动身发语,最终必将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越来越多的苦恼。
  业影显露本也无常,再深再重却也能因着自心的明朗而释放。但如果对这段轻飘倏忽的影像穷追不舍,坚执不放的话,则再坚强的人终也难逃业网的捕获。佛法的用功在于智慧,在于对诸法真相的把握,就算有一颗挚死不渝寻求解脱的心,如果没有用智慧来解决修道中出现的问题也难免自心作贼。
  “苦恼并非外界所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泉源正在我们心底。”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而《法华经·方便品》则明确地指出:“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要彻底解决痛苦的根本,一定是要在心性上下功夫。
  假如我们对心性的认识还不甚明了,对如梦幻泡影的诸法之认可还很勉强的话,要化解郁结于心的苦恼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只能遵照佛制戒规的约束,学会冷冻保护那颗受烦恼指使而变得狂乱躁动的心,让它不要露影现形一再引伸出一连串的因果,最后迫使暂现转灭的烦恼消失于自性的大海。
  但如果当烦恼生起时,我们无视于正法的规劝,随自心牵引任意自在地行事的话,那我们已经变成感染上烦恼病毒的载体,这时发出的言谈举止都会笼罩上烦恼的阴影,此时如果不对它们采取封杀的措施,那由不如法言行引发的后果将逼迫我们受下一轮烦恼的搅扰,而五毒的功力也会在内心随意自在的怂恿下越养越厚,自心的欲望也会因此而越积越多,自己也必将在痛苦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后难以自拔。
  为止渴,如果喝的是盐水,那只能是越喝越渴。
  但假如我们在烦恼生起的时候不随心自在而能安身不动,静观其变化,则再猛烈的仇寇也还是会不战而溃的。烦恼本来无影无形,专凭你对它执著的轻重而显露其势力的强弱。如果当它生起时,你不去著意地为这个隐形者助威加力,那它自然对你也就无能为力,最后一定会消散匿形的。
  要知道,浪子再大,回归下去还是水。
  假如这时你控制不了已被烦恼感染的内心,那你一定要有毅力控制由你内心操纵的身口,让它们不要成为受烦恼恶魔指使的傀儡,以造下难以挽回的恶业因果。
  2 所以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这样规劝我们道:
  若于何时欲动身,或于何时欲发语,
  先应审观于自心,具足正理坚毅行。
  若时自心具贪著,或复欲起嗔恚意,
  应当静止如槁木,勿动其身勿发语。
  或由掉举或戏笑,或具我慢或醉傲,
  或复由于激恼心,或复研磨思欺诳,
  或时自赞作阿谀,或复毁他兴讥谤,
  或作轻侮或斗诤,尔时应如槁木住。
  欲求名利与恭敬,或复贪求徒眷众,
  或求于己心顺承,尔时应如槁木住。
  利众生事欲轻弃,渴欲追求唯自利,
  若时作意欲发言,尔时应如槁木住。
  不忍懈怠而怖畏,如是无惭及诳妄,
  贪著自觉心生疑 尔时应如槁木住。
  如是恒应自观心,若具烦恼勤无义,
  应如勇士具大力,对治克服坚执持。
  这实在是一个法宝,教我们在烦恼现形时定如槁木,让烦恼大敌无法操控这已经封冻的身口,最后不得不自动溃散。
  而佛陀制定的戒律则更是为了保护一个趣向觉悟的人而设的硬性规定,那些防范身口的具体条文,明细地规范着修行者的言行,防隐患于未然,以免修道者由于随心所欲而造下无法收拾的后果,致使其道业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酿成功败垂成的悲剧。
  在《阿含经》中,佛陀曾开示比丘在用功的次第上应先修习身行清净,如果已作到善护无缺的话就应学习口行清净,如果善护口业无秽无浊的话,就学习意行清净。如果修行人连粗重可现的身口都无法控制,却说能调服自己的内心那是自欺欺人。而无视于烦恼牵引、任意自在地动身发语,那简直是一个粗俗凡夫,不是真正修道立业的清净人,这种人就算能说会道,要想入正法之途恐也不易。
  一段错误因缘的生起,往往仅仅是由于当初随便地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所以佛陀要求出家众应“正行与行处具足”,所谓正行就是一切戒律仪,行处就是出家众能够涉足、亲近的地方。与修道无关的一切无义言行都被禁在不应行之列,而常以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八正道为业。但修道众如果随性使然违犯身律仪,违犯语律仪,以及违犯身语律仪则都是被佛陀所诃斥的,认为修行者如此任性发展下去必然身陷桎梏无法趣向解脱。
  除此,佛陀还要求比丘要护持根律仪,并且认为如果比丘不能如法地成就根律仪戒,则他受持的别解脱律仪亦不能长时存在,这就如同没有筑以栅围的谷田,将被牲畜等所侵害一样。又如敞开大门的村落,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盗贼的袭击,如果没有守护好根律仪戒,则修行者随时可能遭到烦恼的侵袭。这亦如覆盖不严的房屋,受到大雨的冲刷而漏雨,则修行者将因为根律仪防护不严而受到贪欲的侵入。所以佛陀曾这样告诫大众:
  对于色声味香触,当护你的一切根。若对色等门开而不护,譬如盗劫村落而为害,譬如恶盖屋,必为雨漏侵,如是不修心,将为贪欲侵。
  3 常常见有人未曾多掂量自己功夫的真实深浅,就仅凭一点知识,一份热情,扛起度生大旗,纳徒聚众,随意指点江山,最后却因着自身习气的爆发,或前世业缘的成熟,度人不成反被人拉下水,从此覆水难收,脱离修道正轨。对这种人只能叹以勇气可嘉而哀其底气不足,想来他落得那种结果也是随心所愿,只是实在可惜。
  无禁大敞的山门,再加上网络的联系,现代的修行者正接受着来自于外界的、比以往任何时期的修道者都要严峻的挑战。
  看吧,眼前出现的红男绿女正带给你最酷的审美,最前卫的理念,最新潮的思想,冲击着你生命中虔诚而神圣的追求,撼摇着你心目中高远而沉寂的坐标。打开电脑,足不出户的我们就可以与天南海北的人结上因缘,拉上关系。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位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都可能闯进你的生活,干扰你的情绪。如此方便的社交天地,使我们生活状态的可能性无限扩大。
  当我们被烦恼覆盖时,电话、网络可以既快又准地将我们现在的信息传递出去,你可以找人聊天,也可以寻人消遣。轻触鼠标,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登录想要到达的网页,下载打包你想要接受的信息。这时,假如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用正法作引导,对忽闪忽灭的念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戒规没有一种虔敬受持的态度,随烦恼的控制而任意发泄自己情绪的话,那我们就会把自己不负责任地推向五毒众聚的大本营。在那里,烦恼也许得到的不是化解而是众多的认同与附和,得以滋养甚或变本加厉,让我们本来心躁意浮的内心因着这自在行事的冲动而变得更加狂潮不息,随之接踵而来的也许就是更大的苦恼。
  身在学位出现烦恼本属正常,不去理睬,不去迁就,它也是会过去的,但如是在它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受其指使冲动行事,那么当烦恼的劲头过去以后,你又会再受到由你发射出去、现在又反馈回来的信息的影响,让本已平静的心情再躁动起来,一种烦乱心态的轮回便在你随心所欲、瞎乱运行言行中开始。
  佛陀教导我们,修道的着眼点应该向内观。要想彻底解决烦恼也只能是通过反观内心去用功,用智慧去解析、观照那看似坚固的堡垒。这时,你越能轻松、宽坦地安止于无住的状态,那烦恼的塊垒反而越容易分离和纾解。要知道,烦恼不过自己业影的彰形,心性决不会因它的生起而染污变质。有时遇到的烦恼越明显,只要你有毅志坚住不动,反而越容易借着瓦解它的进攻而触动到心底自性的光明,借着这种实在的亲身体验与觉受把自己真正引入正法之途。
  但如果我们的情绪随烦恼的生起而外泄,则这种随顺自心的行为必将阻碍我们内观的生起,让自己不自觉地栽倒恶习的潜流,没入痛苦的深渊越陷越陷,往往落得无力自拔,最后迷路成为歧途之羊,这岂不很可悲。
  所以与其无力收拾一场由于随意自在而导演的闹剧,不如敛心内观,依法行事。如果随欲自在,毫无顾及地自逞硬汉,任烦恼袭击,自己不作丝毫抵御,或不收摄身心,让它们无所谓地卷入五毒之流,或听便诸根随外尘而转,不作任何防护,则一旦大限来临,能帮助我们的决不是像这样的肓目自在与浑浑噩噩。要知道,这具足种种修法条件的圆满人身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啊!所以我们也决不能随随便便地将它无所顾惜地瞎折腾掉。
  诸君,当你烦恼生起的时候,千万不要放任自流,自在行事,请记住佛说的:“出家人以自在为苦。”这句话(当然这句话也适合在家的修行者)。不要再重蹈曾经生生世世浪掷人身深陷轮回的覆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