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手印法心性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手印为藏传迦举、希解、解域诸派教法的精华,在理论上立足于中观学及如来藏缘起(或真心现起)论,以了悟本来心性为观修枢要,其心性论形成自家独具的特色。
  大手印,梵语名摩诃母陀罗(mamutra),意为大印,藏译差珍(chachen)。“大印”,乃密教四印之一。印即印信、印玺,为标志、楷定之义,略同“法印”及禅宗所谓“祖佛心印”,指佛法的心要、标志,具体指心性光明的心传口授,被认为佛法的精髓,有“印中最极光明印”之说。无上瑜伽部《集密根本续》、《胜乐根本续》、《时轮根本续》及《大手印明点续》等经续,对大手印皆有解释,后者谓大手印为可以解脱轮回的空性智。《青史》说:
  “佛之所依即从别解脱至吉祥集密之间的成就及实践等一切,均以印印之,故称大手印。”
  谓大手印是从显到密一切佛法的标志。《祝跋契合俱生大手印》释云:“喻如轮王敕令,以印印之,臣民莫敢违越,随所显现,皆令合旨。”法王佛陀亲许的佛法宗要,就像权威性极大的皇帝之圣旨,是至极无上的佛法心髓,为判别是否佛法的准衡,故名大手印。
  大手印法源出传为龙树之师的萨罗诃(大婆罗门罗睺罗),经谛洛巴(约868-978)、那洛巴(896-980)、弥勒巴(950-1024),传予达波迦举派开祖、吐蕃人玛尔巴(952-1037)及香巴迦举派开祖琼波瑜伽师(约990-1140)。又有数度来吐蕃传法的南印高僧当巴桑杰,将大手印法传予希解派、觉域派的多位祖师。迦当派、萨迦派、格鲁派亦传行大手印。香巴迦举派的“大印盒”,与大手印基本相同。达波迦举派的冈波巴(1079-1153)融合大手印与迦当派阿底峡的《大印俱生和合铠甲秘诀》,对迦举派大手印作了整理,分为实住大手印(属显教)、空乐大手印(属父母二续密法)、光明大手印三种。蔡巴迦举派开创者向蔡巴称大手印为“惟一白法”(能医治百病的阿伽陀药)。觉域派的大手印称“大手印觉法”。大手印常被称为“大中道”,意谓其基于中观学而又高出中观学。
  各种大手印的修习方法并非完全相同,迦举、萨迦二派所传的大手印见地大体相近,名“俱生智见”或“法身见”。俱生智、法身,指心性光明,亦即实相、佛性、如来藏、大乐、般若等。那洛巴《大手印正见论》说:
  “空性本明心,亦即菩提心,又名佛性种,亦号如来藏;
  领受如实味,故亦名大乐,亦名曰密咒,方便慧亦此,
  即是深广性,亦是普贤尊;现空界知一,名为如来佛;
  无垢自性心,不依待他故,亦名自然智,了故亦曰明,
  自性故无别。”
  又说显密经教中所举“大中道”、“大涅槃”、“毗卢遮那”、“法身”、“双运”、“俱生喜”、“本净性”、“证量谛”、“阿赖耶根本识”、“依他起性”等,皆依心性或本性光明心而立,多为心性的异称,心性乃一切法之“法本”,为生死、涅槃的根本,既是所见之道,又是所修之性及所证之果。密教所谓根、道、果,皆心性的分位。心性离一切名言分别之“戏论”,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诠表,其体性本空,犹如虚空,“无发端实物”(令人想起慧能偈“本来无一物”),本来清净,而能显现一切,虽然被众生基于色声等客尘的分别妄心之垢所遮蔽,而其本性恒常不改,其所现生死、涅槃一切现象,亦皆自性本空,谓之“现空无别”。
  心性本空、现空无别的大手印见,基于中观学诸法实相离一切戏论、生死涅槃不二的思想;又统合唯识、如来藏学,说万法唯心,以自心统摄一切。萨罗诃《朵哈八藏大手印明显口授》云:
  “一切诸法即自心,离心别无尘许法,
  若达本来心非有,便得三世佛密意。”
  万法惟心、心性本空,(本元)心所显(染净)一切心与法,皆悉空寂,觅不到它的踪迹,找不到它的实体,本来不生亦不灭,名为“本来俱生性”(自然本具的实性),亦名“大乐真本性”(能出生大乐的本元真性)。此性难以表示,不可言说,以万有皆此惟一、绝待、不变的心性显现,始终不变其空寂本性故,以诸佛惟以圆证此本元心性而得成佛故,“故凡所显皆法身,一切众生即佛陀,一切行业即法界。”萨罗诃《见修行果之朵哈歌辞》云:“各种境界皆自心”、“所遇皆心即本尊”。玛尔巴《朵哈藏论》:“心性本来清净即名佛。”冈波巴《教言广集零选》:“此心即是俱生法身,(外境之种种)显现即是俱生法身之光明。”冈波巴《胜道宝鬘论》谓心性无生即法身,无灭即报身,无住即化身,众生心性本来具足佛的三身。这种大手印见,与禅宗“心外无法”、“即心即佛”、“自性具三身”的见地可谓一致,都是以绝对的真心现起论,将众生与佛、心与境从其惟一本体上统一于一体。
  大手印与无上瑜伽父、母二续法一样,也分根、道、界三者或见、修、行、果四者。贡噶《恒河大手印讲义》解释说:
  “所谓根大手印者,即一切众生之本心,体性与佛无别,平等平等,元本清净常住。虽忽然不觉而起无明,然其真心体性,仍自明净,纵在六道轮回,终仍不增不减。此妙明清净之本体,有时称之为本觉如来、普贤如来、本清净见等等,名异实同。”
  根大手印所指的本心,即是父母二续密法所说根光明中的理光明。与父母二续说根光明会在临死、临入睡之际刹那暂现一样,大手印法也从意识之流暂断的刹那间去体认根光明。《明行道六成就法》云:“净光之曙发,要必伏于前念已灭、后念未来之际。”《大乘要道密集·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所说根光明自然暂现的情况有五种:一、婴孩时光明,从出胎至未饮母乳之间混沌未开的心态。二、眠寝时光明,醒、睡之间的无念心态。三、临终时光明,临死之际的无念心态。四、大醉时光明,沉醉无意识时的心态。五、闷绝时光明,突然闷绝至昏迷、休克之间暂现的无念心态。
  从“凡所显皆法身”之心境一如、真妄一如的见地出发,大手印法在冈波巴之后更重视从现前妄念上去体悟妄念即法身,冈波巴称这种心要为“俱生和合”,偈云:
  “心妄念法身,最初即俱生,
  师教合一故,说为俱生合。”
  “俱生”,谓同时俱起,《教言广集零选》解释说:
  “明体与离戏之空二者同时俱起,故名俱生,知道它法尔如是就是智慧。”
  能自然自知本性空寂、没有执着的本元智慧称“俱生智”,亦名“自然智”,谛洛巴称为“自证智”。这种俱生智、自然智、自证智,与神会禅师“空寂体上,自有本智”、“无住体上,自有本智,以本智能知”的“本智”,可谓同一意趣。冈波巴《解脱道庄严论》说:
  “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
  分心性俱生为体相用三义,与空性同时而起(本元俱生)者为心之体性,与所对境同时而起(境界俱生)者为心之相,与分别同时而起(分别俱生)者为心之用。体相用三者不可分割,乃一心的三个方面,三方面合起来才是心性之全体。《解脱道庄严论》云:“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因而不能割裂体用,离妄求真,视妄念为敌、境相为假而生取舍,应直体六识分别之念为心性光明之放射,视六识所见一切境相为“法身本元之游戏”。冈波巴弟子帕木竹巴称心性俱生为法身,显有俱生为法身之光,分别俱生为法身之波,无别俱生为法身之义。心性俱生、妄念及一切心所现境皆为法身,可谓达波迦举派心性论的精义,这种真妄一如、即妄即真的见地,要比父母二续离妄即真的光明论深了一层,与天台宗的心性论颇为相近。
  从真妄一如、一切为法身的见地出发,大手印之见(性)、修、行、果,皆以直下体证空明不灭的心体、安住于此本元之上,不整治、不作意、不散乱为要。萨罗诃《朵哈八藏大手因明显口授》云:“此无可修勿作意,平常心原住本体。”“本清净心勿造作,勿取勿舍住本然。”谛洛巴《恒河大手印》总摄大手印见修行果之要云:
  “若离执计是见王,若无散乱是修王,
  若无作求是行王,若无所住即证果。”
  冈波巴将“平常心”解释为“不为任何法相所搀杂、不被世间意识所扰乱、不为沉掉和妄念所鼓动,当下安置于本来之处”的心。羊公巴·坚参贝(1213-1258)有云:
  “大手印者,师无可示,徒可无悟,觉受无可污染,定见无可杂乱,见修行无可分,根道果无可裂,如是于此显有轮寂一切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缚、解脱、对治、矫整,就自识而得自解脱,此之谓大手印。”(《了义海大手印》)
  从真妄一如之见及于本元上不加整治的法要出发,迦举派瑜伽士们创设出多种直体心性以即妄成真的法要,主巴迦举派开创者藏巴嘉热(1161-1211)的“六平等法”,以分别、烦恼、鬼神、苦、病、死为道,最能体现迦举派心性论的特色。
  觉域派的“大手印觉法”也以证悟心性为即生成佛之要,而立足《般若经》,主要讲心性本无自性,空、无我,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证悟心性之修行体系。格鲁派从所秉应成派中观见出发,所传大手印亦着重讲心性空、人法二无我,强调用中观正见正观人法二无我而体证心性,而不大讲有本来自知本性的俱生智或自然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