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微形供养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微形供养塔
  当初阿育王杀人过多,罪孽深重,应堕地狱,于是向比丘请教:我今悔过,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赎罪?比丘答道:唯有起塔。王问何处可起塔?比丘即用神力以左手掩日,作八万四千道光芒散照阎浮提,说道:所照之处皆可造塔,塔下著一舍利,当可脱罪。王即寻觅阿阇王舍利,并以金钱九十六亿起塔八万四千座,四时供养并种种布施。由此,人们方知建造及供养佛塔是大功德,能消大罪孽、大灾难。
  当初在印度,敬佛者必奉“四事”:起塔、养僧、救囚、济贫,第一件就是供养塔。中国人认为敬塔与敬佛、敬法、敬僧是一致的,都归纳在敬奉“三宝”之中。不过,敬塔初衷是专为供养舍利的。
  塔之一名,在印度称“窣堵坡”(Stupa),意译谓“灵庙”或“坟”,即存放佛或有德比丘遗骨的地方。《摩诃僧祗律》载,有舍利的叫塔,无舍利的叫支提。国王有钱起大塔,贫民无资作小塔,但功德是一样的。《毗婆沙论》讲:“若有人在如来生处或转法轮处起大塔,与人用小石头为塔其福相等……起大塔会起小塔,以所为同(指供养舍利的用意相同),故其均福德无量”。《法苑珠林》引用了《小未曾经》和《无上处经》一则故事:阿难有一次问佛“我今日入王舍城乞食,见一大重阁,庄严新成,内外宛密;有清信人布施四方僧并具四事。若如来灭后,取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立塔中。塔只有阿摩罗子(中国称余甘子,云南称小橄榄,果实仅桂圆大小)大,塔刹像针、露盘像枣叶、造佛像如麦粒大。比起前述之大重阁,二者功德谁大?”佛祖为了说明本意,把阿难的比方又扩而大之,说:如果有人尽天下财富,造大庄严,用八万四千宝柱、八万四千宝窗、八万四千天井、八万四千楼台,馆阁四出,围绕众宝……如有善男子善女子能将这种大庄严殿建造百千亿座,用来布施四方僧人,其福虽多,但不如在佛涅槃后,取芥子大的舍利,造阿摩罗果大的塔,纵使塔刹只有针大、露盘只有酸枣叶大、佛像只有麦粒大,其功德也要胜过千倍万倍百千万倍。
  这个故事无非强调,造塔不在乎小,哪怕小得只有桂圆大、核桃大,其功德之大,是无法称量的。于是,至少从唐代开始,我国盛行制造和供养微形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就曾效法阿育王,铸微形金铜塔八万四千座奉藏大塔内。
  云南西近天竺,深受影响,造塔之风炽盛,微形供养塔的数量种类也最多。1981年,仅大理一座弘圣寺塔中,就出土六十多座微形供养塔。质地有金、银、铜、铁、木、泥、琉璃等,形制有窣堵坡式、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式等等。大理千寻塔出土一座七级密檐式银质塔,极精致。通高12·8厘米,基座为铜质莲花须弥式。第一层四面铸有佛像,以上个层中空,内有水晶珠数粒,象征舍利。塔刹、露盘、仰莲、相轮,无不具备;弘圣寺的一座密檐鎏金铜塔尤为精绝:方形重台须弥式基座,第一层四面开券门,以上六层开券洞。塔顶有四只精巧无比的金翅鸟(即天龙八部之一的迦楼罗),塔刹由覆钵、宝瓶、相轮、宝盖组成。宝盖八角形,悬有八铃铎。盖上有水晶宝珠,珠上是骨制仰莲。再上又是三颗琉璃宝珠,玲珑剔透,美奂美轮。千寻塔中还有一件名扬四海的国宝──窣堵坡式五色舍利微形供养塔。塔的最外层是一炮弹形铁罩,置于一个鎏金铜座上,通高29厘米;打开铁罩,里面是一座金光灿然的圆形窣堵坡式铜塔,用双层银制仰莲承托。在蒙古包式的圆顶上,有银制塔刹:方形基座,刹干圆锥体;揭开铜塔,里面现出一座银塔,式样一如铜塔,只是无塔刹;再揭去银塔,里面又是一座金塔;揭去金塔,但见红光四射,现出一座红色琥珀微形塔!在铁罩空处,另有一方形金盒,内贮两枚晶莹纯净的水晶珠──法身舍利。此塔由金银铜铁琥珀五种材料制成,含黄白赤黑青五色,故称五色微形舍利塔。
  按佛经载,家贫者用泥亦可制塔。在千寻塔的基部就发现六十多件泥质微形塔。
  大众部律藏《摩诃僧祗律》记录了诸比丘要为过去佛迦叶“作塔”的事。诸比丘清贫一无所有,他们向佛陀请教:“我得授泥?”意思说可以用泥做塔吗?用泥做塔不可能大,只能是微形塔。佛陀答道:可以!并说一偈:
  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
  尊崇三宝,理当敬塔。无论大塔小塔、微形塔,虔心供养,功德无量,而方法又极简便。佛经说只需香花供养,胜过百金布施。为此佛陀有接着说出二偈语:
  人等百千金,持用形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百千车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香花供养塔。
  原载《南海》1994年总第129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