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现代佛教的杰出教育家——湛山老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 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代佛教的杰出教育家——湛山老人
  方 兴
  (续上期)
  1、侠老修庙,从时间上来看,大都在二十年代初。从分布地区来看,大部在东北和青岛。德日帝国主义者先后以这些地区为据点,除了加紧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暑外,还利用宗教进行侵暑。因此,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修中国佛教寺庙以抵抗洋教。倓老顺乎这一历史潮流,实现了他的愿行——修庙。如哈尔滨在民初,宗教很兴盛。俄国人信奉正教,各机关的俄籍和华人职员,有的信天主,有的信耶稣。他们在哈市建造了三、四处教堂,都由中长铁路局筹款。一九二一年陈飞青任中东铁路稽查局长,认为哈市是中国的地方,到处所见都是洋教。没有一座中国寺庙,不仅在国际上有碍观瞻,太煞风景,没有多久,中国人的心,全部被洋教吃掉了,岂不等于亡国!于是他想在哈市建造一座中国佛教寺庙,用以对抗帚俄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侵暑。陈到北京见到段祺瑞的秘书马冀平,谈及这一设想,立即得马的支持,交通部长叶恭绰拨款五万元作为修庙的经费,中长铁路护路总司令兼地方行政长官朱子桥对修庙一事,也十分热心。经马冀平的推荐,由倓老主持在哈市的修庙工作。
  青岛在近代经德人占驻后,市内的建筑富有外国色彩。是一个水陆交通的商埠,华洋杂居的地区。一九三一年叶恭绰、陈飞青在青岛避暑,看到市内有许多洋教堂,却无一座中国佛教寺庙。遂拟议在青岛造一座佛教寺庙,青岛市长胡若愚拨公地一块作为寺基,继任市长沈鸿烈,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廷,都子以大力支持。道有王金釭军长,晚年潜心学佛。将其在青岛的房子、汽车、家具、古董等财产,充作发行“湛山寺福田奖券”,共集资七万五千元,作为修庙的经费。
  2、寺庙修建完工后,倓老除了在哈尔滨极乐寺,青岛湛山寺充任首任住持外,其它全部聘请德才兼备的人担任住持。这与那些把寺庙尝作一己之财产,终身把持不放的所谓二尚僧大德”,有着天壤之别。对极乐寺和湛山寺的住持,他规定任期三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这一制度。
  3、所建寺庙,均为教阐天台,行归净土的十方丛林。住持为十方选贤,不收剃度徒弟,不传法嗣。住持任期届满。召集全寺各执事及有关诸山长老、大德,组织选举会。推出德才兼备,素孚众望的人,出任住持。新当选的住持及各执事,须以绍隆佛种,护持常住为己任。就职时,均须宣誓,表示愿意接受象僧监督。住持接受信徒的财物供养,全部交给库房,充作公有。倓老经常说:“信徒供养住持的财物,是看佛面,是看寺面,住持个人何德何能?住把把供养他的钱,占为已有,这是变相贪污的行为,要背因果的。”住持在生活上,不搅特殊化,一切随众,不得单独受人供养,不得任意使用公款。
  4、所建各寺,一律充作佛学院校址。寺内僧家都是佛学院的学僧或教职员,佛学院院长由寺内住持兼任。他的这一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的设想,是近代佛教寺庙的创举。
  四、以改革为生命
  倓老一生不遗余力地进行佛教改革。他认为历史在前进,佛教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乎民心,合乎潮流,才能生存。兹将他的改革,举其大者介绍于下。
  1、改革经忏制度:最初湛山寺根本不做经忏。后因各位居士护法有贡献,他们有时想请几位师傅念经,超度消灾,不应酬不好意思,遂有经忏的开端,但这里的经忏与其他寺庙的经忏有着质的区别。
  (一)念经的对象,只限于对佛教有虔诚信仰的居士。念经和尚只在寺内念,不出寺庙、不送殡(当时北方的风气,丧家请僧道到家里念经,使家属在邻里和亲友面前脸上好看,可得“孝子”的美名)。
  (2)不讨价钱,不索衬钱,由施主随意供养。所有供养全归寺庙公有。师傅们的单镜,由寺内统一发给。
  (3)湛山寺系学校,上午上三节课,下午上二节课,无论谁来念经,都不能耽误正课,只能夹在课余的空档裹进行。规定念经时间,上午两次,下午两次,每次约四十分钟。
  这一改革,既满足了施主的宗教需要,又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对施主和常住都有好处,真是自他两利,皆大欢喜。
  ’改行脚参方为坐地参方。佛教传统,出家人要云游四方,参拜天下的高僧大德,访问宇内的名山大刹。最起码也要朝朝四大名山,禅、净、律、密,教各宗的著名道场。以增长见识,激发道心,古代的行脚僧,终身一钵一衲,登山涉水,孤身万里。近代我国,帝国主义的侵暑,军阀混战,迄无宁日,行脚僧碰到军队,往往被误认为是探子,轻者遭受毒打,重者丧生。再加上大部分僧人身无分文,乞讨无著,行脚十分困难。如果劝阻其放弃云游的打算,则认为出家一场,没有看过高僧大德,遗憾终身,当会耿耿于怀,快快不快。
  倓老采取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改行脚参方为坐地参方,把天下的高僧大德,都请到湛山寺来,纵然不能常住,也可住个短期,给大家讲讲开示,以结法缘。每位大德,部有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僧家可以从他的三吕一行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为此,一九三六年农历正月底,请贤首宗慈舟法师来湛山讲经律。是年秋倓老到长春般若寺传戒,湛山的法务,统由慈老主持。慈老对贤首宗的经论有深湛的研究,并注重律宗。每到一处,多提倡戒律。每逢讲经说到一般寺庙戒律松弛的情况,辄自痛哭流涕,感人至深。一九三六年农历四月,又请弘一法师来湛山寺讲律。在本年的时间内,弘老为学生讲了‘随机羯摩’、‘四分律会注戒本’二书,并将授课笔记整理戍‘随机羯摩别录’、‘四分律合注戒本别录’二书行世。弘老在湛山,一天沈鸿烈市长和朱子桥将军请他吃饭,事先曾约好。第二天监院师请他入席时,带回一张纸条,写有:
  昨日曾将今日期 短杨危坐静思维
  为僧只合居山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沈鸿烈市长看了纸条,面孔十分尴尬,认为一位堂堂大市长,请个穷和尚吃饭,都不给面子,实在下不了合。朱子桥将军看到纸条,欣喜若狂地说:“今天得到一件最珍贵的墨实,收获可不小啊!”这件事充分说明弘老不事权贵的高风,一时传为佳话。弘老临别时,分赠每位同学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作为纪念。
  倓老还准备请净土宗大师印光法师来湛山寺讲净上宗的道理,给同学们结结法缘,因抗日战争爆发,宿愿未酬,仰天长叹。
  3、改传法传座为传法不传座。现代丛林制度多半是传法带传座、,结果使丛林一蹶不振,究其原因,流弊有:
  (l)以帮派代替心心相印的法统,老方丈传法不是看弟子是否德才兼备,而是以同乡,亲信或心腹为对象。
  (2)以庸才代替人才,有些老方文选择传法的对象,以唯唯诺诺,听话为标准,而将有才华有道德的人才弃在一旁。结果一代不如一代,弄得宗风不振,门庭不振,偌大的一个丛林,裹面只有师徒数人,成为变相的子孙庙。
  (3)老方丈传法,往往同时传给几个人,各人手裹都有一张法卷;,认为自己是方丈的合法候补者。这些法子为了争夺方丈的宝座,往往拼个你死我活,有的聚讼官府,有的诬陷暗害,闹得笑话百出,玷辱宗门,禅风扫地已尽。
  倓老有鉴于此,改传法传座为传法不传座。他认为传法是揩各宗历代宏法系统的传承。受法者须对佛学有相当的研究和悟解,能讲经说法。传法者付与法卷,以期法脉绵延。如六祖慧能传法弟子有四十三人,都各奔一方,随机教化。未听说有谁滞留曹溪,等侯传座当住持的。又如上海龙华寺迹端定融和尚,传法给谛闲为天合法系第四十三世。谛闲得法后,到他方或自修,或弘法。没有逼着定融将龙华寺方丈的宝座传给他。可见传法与传座,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同事。传座:指寺内住持产生的一种方法。候选人的条件,一般是学问、道德、修持,为众望所归。能领家修持,有办事能力,大公无私,吃苦耐劳,堪为大众表率。经全寺僧家推选出来,主持寺务,维护道场。倓老将传法与传座分开来。在他的弟子中,接法不接座的有仁智、仁道、真法等人。接座不接法的有德一、慧一、慧闲、寂仁等人。这一改革,对佛法久住,门庭昌盛,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
  4、寓佛学于医学。过去僧尼是靠化缘、庙产、维持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寄生生活越来越行不通了。倓老号召僧尼要有一种谋生的技能。佛称为无上医王。佛说修菩萨行,当于五明处求,医方明,即是五明中的一明。僧尼学医,既然造福社会,利益人群,还可借此谋生,宏扬佛法。唯有以佛法医心,以医药医身,身心都健康的人,才能戍佛。
  倓老主张每所佛学院,都要设立医学噪。佛学院毕业的学生,要继续到医学院校去深造,中医西医都要学。他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在长春般若寺佛学院讲授医学书,这在近代学僧中还无先例。主张各寺庙可以创办医学研究所,施医门诊,养病院等社会救济事业。
  僧尼医生,为病员冶好病后,再给他讲点佛法和因果故事,他会很乐意地接受。当病员病危的时候,劝他念佛、念法、念菩萨,是消除病者在弥留之际种种挂里和畏惧心理活动的最好方法。所以医学又是宏扬佛法的最好手段。这是他多年的主张,没有机会发表,也没有条件贯彻执行。在晚年的时候,他学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开权显实的精神,把多少年来积压在心底的话掏出来,语重心长地奉献给全国的僧尼。我对他这一行为,由衷地赞叹:
  “大哉倓老,老婆心切!”
  5、改广置庙产为提高僧尼的素质。在晚年,他总结一生建立多处丛林时说:“寺庙不能多置产业(土地、房屋),产业多了,弊端也多了。”
  (l)产业多了,容易导致后人的贪心,为霸占寺产,争当住持,祸起萧墙之内。
  (2)产业多了,给后人造成依赖性、懒惰性。出现一些不求上进,不务修行的人。甚至还会出现少数走向下流的败家子,不但将产业荡尽,还给佛教丢脸。
  (3)产业多了,容易引起社会上的反感,惹麻烦,近代寺产兴学运动,不是闹了将近一个世纪了吗?这个教训应是深刻的。
  寺庙兴旺,不是靠庙产的多少,而是靠僧尼的素质如何?僧尼有修行、有道德、有学问、有生产技能,对社会有贡献,不怕没有感应,没有人来供养。倓老经常说:“一个和尚一分斋,和尚不到斋不来。和尚一词的原意:一穷,身无分文,俗称为穷和尚;二富,富有学问、道德、修持、造福社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试问像这样的和尚谁会不对之肃然起敬?老一辈的使命,是将后辈教育成人,送入社会,让他自己成立事业,就算尽到责任了。”
  五、闪光的佛毕思想
  倓老一生没有留下甚么长篇亘制的大作。但是他的佛学思想却是闪光的,不故弄玄虚,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人们听了他的讲经,好似在炎热的酷暑,喝杯冰水一样,全身感到清凉。他把浩瀚的佛典,归纳为“看破、放下、自在”上八个字,奉劝世人。他经常说:“老僧看经为了遮眼,终日看经,终日无经可看。尽大地是沙门一卷经,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所以他的讲经,从不寻行数墨,翻转葛藤。
  看破:即是般若德,观照一切事物,真空即是妙有,妙有郎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揩人之知见,(精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非香,尝之无味,非物可触,非想可知,是谓真空。然此真空,非同断灭。对境生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知能觉,故日妙有。妙有即是真空:大干世界,森罗万象,千姿百态,争芳斗艳是谓妙有。然此妙有,缘生无性,当体郎空。
  放下:即法身德。无有实法,名为法身。所谓无法,郎生佛无法,空有无法,来去无法,一多无法。即是‘金刚经’说的:“若见诸相非相,郎见如来”。
  倓老认为家生之所以为象生,是因为家生有迷执,有迷执就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整天烦烦恼恼,是是非非,不得自在。佛之所以为佛,并不是他另有什么佛性,而是因他对任何事理没有执迷,无执迷,能看破,看破即能放下。因为放下,所以佛有随缘之变,不变随缘的自在。
  出家人修持的方法,没有什么神秘和虚玄,只要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事事,以“看破、放下、自在”六个字为尺度,来锻链自己就行了。所以弘”法师听了倓老的讲经,称赞说:“倓老讲经很有骨格,发挥一种思想时,说得很透辟。”
  六、湛山举风遗播海外
  在香港,他的弟子乐渡、宝灯、畅怀,智开、性空、诚祥、智海、圆智、智梵等人,组成中华佛学研究会,开办中华佛学图书馆。一九六五年建成香港湛山寺,并仿北京北海公园白塔的式样,为倓老建造舍利塔。湛山寺还办有“居士静养院”、“惑德安老院”等佛教公益事业。智开创办“法喜连社”,松泉创办“法雨精舍”,大光创办“佛教菩提学校”。使倓老的事业得到继承和光大。
  一九六四年东渡到美国弘法,一九六七年诚祥、性空到加拿大弘法,智海也到了美国。随着东方法师的西渡,湛山精舍的名字在美国、加拿大也就先后出现了。
  倓老一生为佛教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特别他的改革主张,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内明》第17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