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仰挹圆月天心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慧文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仰挹圆月天心

  慧文法师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限,但都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在后半生,他把失传达七百年之久的南山律宗得以重兴,受到了人们无比崇敬与仰慕。可以说现代佛教的兴起辉煌无不凝聚著大师的辛劳努力。

  联系大师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睿智又极具震憾的人格。一生中,他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象教化感化著无以累计的各阶层人。曾带领著许多艺术大师走进艺术殿堂,又指导他们如何对待变幻的红尘,如何确立正确理性的人生准则。他的一生,无懈可击。

  (一)淡泊

  大师一生不喜广泛交友,但与友人夏丏尊,学生丰子恺、刘质平交往颇多,书信往来颇为频繁,在这些不易多得的信件当中,不时会流露出他的思想真谛,人生真谛,友人学生们受用不尽,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无穷受用。他对弟子刘质平十分器重,常常勉励督促,支持赞助。刘质平留学日本学习音乐时他曾去函建议:“慎出场演奏,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何也,谓免遭人忌妒,招惹不必要的麻烦。”这与刚逝世的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座右铭:“凋疏亲故添情重,落寞声名免谤增”如出一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于刘质平的交友,他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交友不可勉强,宁无友却不可交寻常之友,虽无损与我,亦徒往来酬酢,作无谓谈话,周旋消费力学之时间。”这两句话,在他自己身上的体现也十分突出,尤其晚年,以种种借口闭门不出,遁世埋名,不与人通讯晤谈。一九三○年于上虞法界寺,他曾致书夏丏尊先生:“佛说八苦为八师,洵精确之定论也,余自经种种催折,于世间诸事绝少兴味,不久即正式闭关,不再与世人往来,以后通信,唯有仁者及子恺、质平,以后出家在家诸师友,有询问余之踪迹者,乞告以云游他方,谢客用功,未能通信及晤谈,现住之地及寺名,乞勿告之”从此,便谢客闭门,从事《五戒相经》、《有部毗奈耶》、《护生画集》等著作的研究。

  (二)崇印光大师

  他于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十分敬佩,曾对友人王心湛【1】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印光法师。”早年,他便曾要求皈依印光法师,惜未允,便“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情”,可是被印光法师再一次的“逊谢”了,逮及晚年,方被“允纳”,“欢喜庆幸,得未曾有矣。”

  他崇敬印光法师,是在内心深处叹服:“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藕益,步式资福(清彻悟大师;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二百年来,一人而已。”并向许多人推广《印光法师文钞》,适时并指出下手之处“可先阅书札”。

  他的好友叶圣陶先生在《两法师》一文中也介绍了他与印光法师的一次晤面场面:“他头一个跨进去,便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我心里肃然,有些人以为他当是僧人中的浪漫派,看这样完全不对。”在谈话中,弘一法师请开示,并诚恳的说“慈悲,慈悲。”这四个字。当时的叶圣陶先生却是“对于‘慈悲,慈悲’感到具有深长的意味。”辞别时“屈膝拜伏,待我们都走出房间时,他伸出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两扇门拉上了,随即脱下那件大袖的僧衣,方正平帖地把它折好包起来。”在回去的路上,李石岑、周予同、叶圣陶十分感动,情不能禁,互诉对于两位法师的感念。事后,叶圣陶先生评价两位高僧说:“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的并肩而生,正好是绝对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而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

  平常,他常把印光法师作为偶像楷模,细心研究,曾经总结过印光法师的四大懿行:1、习劳,谓印光法师最喜自作劳动,事事躬自操作乃至八十岁还是如是。2、惜福,谓衣食住等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每次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3、注重因果,常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须人人皆知,现在如此因,将来必有如此果。4、专心念佛,谓印光法师虽精通佛法,自行劝人却专念佛法门。生活中,他把这些都不折不扣地学了过来,并一一实行,东北三老的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回忆了他在湛山寺讲律时的一些生活片断,屋中都是他自己收拾,不找另外人收拾,窗子地板都弄得很干净。因他持戒,也没有给另备好菜饭,头一次给弄四个菜送寮房里,一点没动,第二次又预备一点,还是没动,第三次预备两个菜,还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众菜,他问端饭的人,是不是大众也吃这个,如果是的话他吃,不是他还是不吃,因此庙里也无法厚待他。

  (三)、平常心即正道

  弘一法师的审美情趣是极致高尚的,对于生活中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抱以乐观心态,并以平常心去体悟实践。有一次他与夏丏尊一同进餐,对于碗里的莱菔白菜,他却以为是盛馔佳肴,十分郑重。由于有一碗很咸,夏丏尊便说:“太咸了”,劝他不要吃,可是他“好的,咸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看著他的神情,夏丏尊简直要“掉下欢喜惭愧之泪了。”欢喜,是他对弘一法师的精神竟已至如此高的境界,惭愧是他恨自己一生太囫囵吞枣,不懂生活,不懂艺术,平日吃饭穿衣,乘船行车从未尝过真滋味,从没有领略过个中情趣,十分感动,此后,夏丏尊便正式的归依佛教,息心向内,期成正果,并慢慢体悟到了弘一法师的生活三昧,在《弘一法师的出家生活》中,他说:“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他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就连莱菔白菜,他也尝到了个中的真滋味。”“自从他出家以后,我已不敢再谤毁佛法……近几年来,因他的督励,常常亲近佛典,略识因缘之不可思议,知道像他那样的人,是于过去无量数劫种了善根的。他的出家,他的弘法度生,都是夙愿使然,而且都是稀有的福德,正应代他欢喜,代众生欢喜,觉得以前的对他不安,对他负责任,不但是自寻烦恼,而且是一种僭妄了。”

  (四)教理

  弘一法师除了专著律典,力弘律教外,对于教下诸宗也深有造诣,颇多心得。曾有《释名》一文,亦可管窥大师的研究造诣。

  “名依相立,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则名相双遗。此大乘胜义,唯一真心,无有差别,言真如者,依义立名,是言说之极,因言遗言。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理之至名之极也。故佛法虽广,总摄其义,要在断除尔类而契真如。解行俱兼,吾愧未能,以名遗名,所以自症,因自名真如字曰心三者,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2】

  并且,弘一法师对于教中的一些币病也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吾国惯习,无论若律若禅若教,皆重祖轻佛,不独禅宗为然也,谓欲重见正法住世,当自专崇佛说始。”

  (五)爱国赤心

  大师三十九岁时,正值欧洲大战发生,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粤桂战争,湘鄂战争,奉直战争,国内乌烟瘴气,在他的剃度前夕,亲笔手书将自作的一首壮志豪迈的《金缕曲》送给心爱的学生丰子恺,全文如下: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宠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部!是祖国,忍孤负!

  何等悲壮,何等热烈,为祖国,为群生,宁失生命也在所不惜。晚岁曾引用古人句“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并取室名“殉教堂”“曩居南闽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

  一九四一年冬,传贯法师赠他红菊花一枝,他又云:“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并于是年末号召广大佛教徒起来抗争,救护国家,提倡:“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并记:“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

  人们常说大师的一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这里,我不妨以一句“出于幽谷,迁于乔木”来比拟赞叹吧。■

  (脱稿于扬州高旻寺禅堂)

  注释:

  【1】王心湛:又名王心三,浙江绍兴人,清未曾追随徐锡麟从事革命活动。晚年笃信佛教,并在各处积极宣讲佛学。

  【2】此文作于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二日,复函王心湛,其号真如居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