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随笔禅话——漫谈佛国九华山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秦孟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随笔禅话——漫谈佛国九华山

  <<秦孟潇>>

  漫谈佛国九华山

  数年前,我曾朝礼佛国九华山奇景风光,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九华山在汉代叫“陵阳山”,梁代称“帻山”,唐以前称“九子山”。据《九华山录》云:“此山奇秀,高出雪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我国大诗人李白游秋浦时,望九峰如莲花。诗云:“昔在九江山,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从此,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唐、宋以来,歌颂九华山的诗文不下五百余篇,对九华山的景色推崇备至;李白写诗颂扬,使九华名声大振。一时僧、尼云集,寺庙林立;晚唐诗人杜甫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篇,就是反映了江南包括九华山在内的佛教兴旺发达的情景。九华山的寺庙至今保存的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御赐的金印、圣旨、亲笔圣谕等就是证明。崇祯皇帝还亲笔给九华山百岁宫无瑕和尚题封了“应身菩萨”的匾额;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一七○五年巡游江南时,特派内侍专程来九华山进香,然后又送来亲笔御书“九华圣境”的匾额给化城寺。乾隆皇帝在公元一七六六年也写有“芬陀普教”四字赐给化城寺。在清代,九华山寺庙又发展到三百多座,拥有僧、尼五千余名。九华四大丛林,有三大丛林是在清代兴建的;直至今日香火旺盛。

  晨钟暮鼓

  在长江中游,安徽省南部,有一条南北走向,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区,与另一著名风景区黄山同出一脉,经太平、石埭,蜿蜒入青阳县境,周围百余公里。水有五溪,山有九十九峰,以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二米。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既有高山,也有峡谷。高山挡住了寒风袭击,冬无严寒;夏日,极少酷暑,这是因为阳光为高山所阻,日照时分,加上溪水、瀑布、林木葱郁等均可调节气候;朝礼九华山最佳时节,是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在这九个月中,不仅气候温和,而且风景宜人。春天,有时山上下着蒙蒙细雨,雨过天晴,山峦之间,浮云滚滚,顷刻间满山满谷。这就是九华山有名的云海。有时,随着山风。块云如兽,跃然穿过树林,不见综迹。有时,片云如巾,还会飘然入僧舍,倏然而逝。就在你乘兴欣赏云海之际,瞬息间,天空出现骄阳,霞光万道,透过云海,使遍山明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幅浮动着的水墨画,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色,顿使人感到洗涤尘垢,心胸舒畅。当枫叶如红的秋季来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艳丽景色,光彩夺目;冬至以后,大雪纷飞,葱翠的山峰,逐渐变成了玻璃世界。僧人很少出山,只听到晨钟暮鼓声敲醒梦中客,尘垢涤尽,是为修行胜地。

  “天台晓日”

  凡是有机缘朝礼九华山圣迹的信徒、香客都渴望能游览“九华十景”,饱尝眼福,看为人生最大的幸运!

  九华山的分水岭在金刚尖。从那里开始,向北走五公里,过大岭头分为两条山脉。东边的山脉皆是花岗岩石,中间天台一峰,突兀云表,为九华主峰,海拔一千三百余米。白天,站在天台上,环顾九十九峰;五更观日出,不亚于泰山日观峰。故称天台晓日,为九华十景之一。

  有人说,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萌芽的瞬间,都不易被人们看到;天台日出也是如此,必须在晴朗的五更天才能看到瞬息变化的旭日。因此,看日出的游人头天都宿在古拜经台,翌日天还未亮摸黑来到天台绝顶之上,远远地看到天际启明星眨着眼睛。一会儿,东方尽处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像一条暗红色的长带,慢慢地扩大,如同一块红云,山峰由黑变青、变黄、变红,显露出半明半暗的瑰丽景象。陡然,一只拳头大小的火球从东方跳出来,不一会,这火球越变越大,闪动着金光,一下冒出了地平线,染红了重重叠叠的山峦,也染红了在天台观日出的僧人、香客的面庞。这美景,使人感到清新、幸福。九华山僧人往往长寿,与大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啊!

  桃岩瀑布

  走过三圣殿山路,来到永丰桥,这里是有名的碧桃岩。传说,唐人赵知微种桃岩下,花开绿色而得名。岩下有一飞瀑,大而长,从危岩飞落而下,是九华山第一大瀑布,有悬水之名,故总称桃岩瀑布,为九华山十景之一。

  在山上一直流传着迷人的故事,说赵知微在唐朝乾宁年间,来到桃岩附近的凤凰岭,建延华观修道炼丹。皇帝屡诏不出,“乃赐碧云星冠,青霞羽衣。有一年,他率领道徒在这岩下栽了桃树千棵,第二年桃花盛开,颜色碧绿晶亮,使整个山坡都变得更加绚丽多采。桃花随风飘落在山涧流水之上,把洞水也染绿了。附近老乡就把这条流向龙溪的洞水叫浮桃洞。

  现在,这绿色的桃花旱已没有了,但瀑布仍在,它超过天柱峰的百尺箭和九子岩的七布泉,百尺箭长而小,七布泉大而短,桃岩却兼而有之,大而且长,每当春夏之交,可以看到数十丈长的瀑布从岩头直泻而下。因为水势来得猛,湍流喷涌,哗哗有声,落在巨石之上,溅起了许多飞珠,在阳光照射下,如同五彩缤纷的水露,远远望去却像是从天河落下的一条又宽又大的悬水。有诗人写道:“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舒潭印月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美丽的少女,名叫舒姑。自小爱好音乐,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她总要对着九华山翠盖峰下的清泉引吭高歌。由于歌声婉转动听,只唱得百鸟停飞,百花盛开,游鱼昂首……

  有一天,舒姑与父亲从山上砍柴归来,刚走到这翠盖峰下,只见许多飞鸟绕身而鸣,舒姑知道这又是鸟儿在欢迎她歌唱。这时,她虽然感到很疲劳了,但是推不过鸟儿的盛情,就坐在泉边一块石头上唱了起来,歌儿换了一支又一支,唱得起劲了,连她父亲拉都拉不走;舒姑父亲只好回家告诉老伴,叫老伴劝她回家。不料等到老夫妻俩来到泉边,却不见了心爱的女儿。两位老人家百喊不应,只见泉水波动,有一条鲤鱼游到岸边向他们点首。舒姑的母亲说:“吾女性好音乐,乃弦歌而涌回流,此鲤必吾女所化”(《宣城县志》语)。

  此后,每当泉边有弦歌之声,舒姑即化作鲤鱼出听。有时在夜深人静时,人们仿佛听到舒姑的歌声。但舒潭印月的景色令人神往,上游叫上习潭,中间的叫下习潭,下游的叫璎珞潭;在晴朗的月夜,一月印水,三潭皆明。那种变幻无穷的景色,如登仙境。偶然在某日夜静时,会出现老僧人在泉边跌伽而坐,默默冥思苦索参禅。

  九子泉声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此山虽因李白诗而改名,但九子岩仍习旧称,这座山岩在小天柱山东边,山顶上立有九块巨石,远望如同九子,回环向背,有团聚而嬉戏之感。下有一泉,冰裂七条,雪飞十尺,声震山谷,两景合一,故称九子泉声。这个风景点离九华街很远,即是站在东峰之巅亦难看到它的真面目。因此,游人在下山以后,从青阳城往南,翻过拾宝岩,然后沿着濂溪往东南走,越走越感到风光绮丽,景色迷人。

  在九子岩旁的绮丽峰峦,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瞬息之间变化万端的景致,更使人神往。要是在春夏之交时节,远远就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看到七瀑飞流的壮丽景色。走到近处细看,九子岩顶峰平凹,四周矗立着许多黑色岩石,大者有九,小者不计其数。正像古诗上写的:“大者嶙峋若虎兕,小者崔嵬如婴儿。”据说,九子岩在几千万年以前也是锥形山峰,后来经过无数次的风雨侵蚀,把这山峰吹平洗凹,四边比较坚固的岩石被留了下来,成为奇形怪状的顽石。再往山里走,就是三斧岩,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留有三个斧头劈过的刀痕。传说是大禹治水时,为了疏通这一带的流水渠道,劈山导水而留下的遗迹。

  莲峰云海

  迷雾经常笼罩着翠绿的山峦。有人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约有三分之一时间处于云雾之中,特别是在春夏两季,时晴时雨的天气是观看云海的黄金季节;如棉絮般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随风飘荡,顷刻之间,弥漫了整个山林,远眺云雾中的寺院,隐约可辨的飞檐殿角,似进入仙境,有时,云雾却像波涛滚滚的海洋,一团逐一团,一浪逐一浪,互相追逐,循环不息的变化着,时而伸手不见五指,时而冒出形状各异的峰峦。这变化不定的云海,正如有位诗人写道:“不识九华真面目,只觉身在云雾中。”可是,当云雾连成一片云海不久,一阵清风过后,刹那间,云消雾散,阳光又从云雾中露了出来,碧空如洗,万木葱绿;到处是红花绿叶,山青水秀的宜人景色。

  在九华山看云海最佳的地方是在莲花峰下,东边的一座叫上莲峰,中间的叫中莲峰,两边的叫下莲峰;这三座山峰在九华诸峰中并不算高,但由于它地体圆旷,人临其上,每觉高于天台。从下朝上望去,莲峰毕肖,抽蕊折瓣,如天功琢成的莲花,置于云海之中,真有亭亭出水之态。在秋季,上空却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有“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秋天景色,使人感到精神爽快。

  平岗积雪

  对于雪景,人人喜爱,不过各人的感受不同;香港虽无雪景欣赏,不少人却非常向往这洁白的银色世界,故有人组团前往哈尔滨等地游览,尤其看到冰雕奇异景致,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九华山的雪景与众不同,它不像北方风雪漫天,坚冰封地,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平时奔腾不息的江河也结冰块,失去了往日那种水势滔滔的生气。

  而九华山的风雪是慢慢来临的,只是微微的寒风带来层层白霜。直到元旦前后方有雪花,在万树枝头凝结成的晶莹透明的银花。特别是翠绿的青松,经过雾水冰结成的晶亮松条,配上山旁的红墙古刹,还有存不住冰雪的奇特山峰,更形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九华雪景。

  在九华山看雪景是不容易的,因为九华街地处山顶平地,举目四望如同面壁,到天台去,雪路远长难行。据传宋朝相国程篁为了便于游人观赏雪景,特地雇用民夫在大岭头至回香阁之间推土成墩,名其“平田岗”。这样一来,九华游客可免去雪地爬山之苦,出九华街,顺着砌好的石板小道,就可以登上海拔一千米高的平岗观雪景了。“平岗积雪”由此得名。南观十王诸峰,一片琼山玉峰,回眺化城,祇园禅寺,但见红梅盛开,倍感山河壮丽多姿。(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