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概观(2)
日本佛教界在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过程中,并不强调佛教的独特性,而是强调为临终者提供一种优质的、可以为一切宗教信徒或非宗教信徒都能接受的服务。如长冈西医院虽然是佛教界创办的临终关怀医院,里面也有佛堂、有常住的僧人,但其宗旨不是布教而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精神关怀。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全力减轻身体的疼痛等诸症状;为缓和病人的诸种不安、担忧和孤独等精神问题提供心理咨询;为工作、医疗费等社会经济问题提供指导;如果病人提出要求,由僧人等提供宗教方面的服务;为病人家属提供咨询和指导;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提供家属陪床等。在提供宗教服务方面,该医院的建立虽然基于佛教的理念,但利用者并不限于佛教信徒。所以医院不强制病人接触、接受特定宗教或宗派;入院病人如果提出佛教方面的要求,僧人会给与开示和指导。僧人并不偏向任何宗派,所以任何宗派的信徒都可以得到适当的指导。
在日本佛教传统中,从中世开始,关于临终或死后的礼仪逐渐增多,念经超度、经营葬礼和墓地成为僧人的重要工作,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意义上日本佛教可以说是葬礼佛教。如何评价葬礼佛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因为僧人参加念经超度和经营墓地等活动收取相当高的费用,僧人的清静超俗的形象受到影响,甚至僧人被看成只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不祥的存在,所以日本的佛教界一直在反省葬礼佛教的种种弊端。现在的佛教界的临终关怀活动,就是试图克服葬礼佛教的种种积弊,从新的理念出发,用现代人能够普遍接受的方式,给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籍。
结 语
从圣德太子时代的“佛教慈善”到近代的“佛教公益事业”,从战时的“佛教厚生事业”到战后蓬勃兴起的“佛教社会福祉事业”,日本的佛教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业中,结合佛教的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日本佛教的形态如僧侣的生活方式、新兴宗教的发达等与中国佛教有很大不同,日本佛教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也与中国佛教不同,所以,中国佛教在思考佛教社会事业的走向时,需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出发点。但日本佛教在从事社会福祉事业方面的开放胸襟、现代化水准、国际化视野值得中国佛教界学习,日本佛教学术界在佛教社会福祉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佛教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成熟的社会福祉教育体系和社会福祉士的培养经验尤其值得中国佛教界教育界参考。
文/张文良
参考文献:
森永松信的《社会福祉与佛教》,诚信书房、1975年。
守屋茂的《佛教社会事业的研究》,法藏馆、1983年。
池田敬正的《日本社会福祉史》,法律文化社、1986年。
中垣昌美的《佛教社会福祉论考》,法藏馆、1998年。
水谷幸正先生古稀纪念会编《佛教福祉研究》,思文阁、1998年。
长谷川匡俊、吉田久一的《日本佛教福祉思想史》,法藏馆、2001年。
清水海隆的《佛教福祉思想及其发展的研究》,大东出版社、2002年。
末木文美士《佛教&伦理》,筑摩书房、2006年。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
附表:明治以来日本佛教慈善公益事业大事记
年份
佛教的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的动向
1868年
明治政府建立
1872年
净土真宗西本愿派开始囚徒教诲活动。京都设置疗养医院
东京养育院成立。娼妓解放令
1876年
东京创立“福田会”
天皇拨款设立盲人院
1877年
东京总泉寺成为霍乱避难所
霍乱流行 博爱社(后改名日本红十字会)成立
1878年
鹿儿岛设立施药医院
1879年
东京成立“福田会”孤儿院
1880年
秋天县成立育婴院保婴会
大阪政府成立弃儿爱育社
1883年
高知县设立“育儿教会”。京都设立慈爱社
1884年
鹿儿岛开始监狱教化活动
1885年
京都诸宗共济会成立
1886年
千叶感化院 东京佛教慈善小学 爱知育儿院
日本基督教夫人矫风会成立
1887年
慈悲教育院(京都)、共济学校(京都)、部落民生活改善运动(山口)、妇人慈善会(大津)
1888年
冈山感化院、安藤治疗所(京都)、贫儿小学多所(东京)、水灾救助、火山救助
大阪妇人慈善会成立
1889年
福岛、冲绳、仙台、新泻、京都、长崎等设置保释者教育设施
日本宪法改正,设置释放者保护设施
1890
佛教慈善会成立、埼玉的水害救助
佛教妇人会展开多方面救济活动
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
1891
大日本救世馆(慈善医院、东京)、横滨孤儿院、慈惠女学院(大阪)
大阪孤儿院、孤女学院
1892
大日本佛教青年会成立
监狱教诲师联合会成立
1893
各地设立救济弃儿、孤儿、贫儿的设施
护士学校(京都)、施药院(名古屋)
基督教的妇女团体结成“日本基督教妇人矫风会”
1894
日清战争战死者家属慰问活动、水灾、震灾救助。京都妇人慈善教会赠送牛奶、巡回义诊
日清战争
1895
福田小学(京都)
救世军日本支部设立
1896年
大日本贫民救助慈善会成立
1897
大日本佛教徒饥馑救济会(印度饥馑救济,东京)护士学校(京都)
1898
北海道免费旅馆,菩萨会孤儿院(冈山)
1899
贫困儿童养育、教育机构设置:广岛、福冈、香川、德岛、千叶、山形、京都
1900
免刑者、出狱者保护设施。净土宗慈善会、京都救济院
1901
多所孤儿院设立,名古屋养老院,大日本佛教慈善会财团成立(净土真宗、京都),东海佛教慈善会,信浓福田会(长野)、尾道慈善会(广岛)
慈善团体联谊会(大阪,后改组为中央社会事业协会)
1902
矿毒受害者救济佛教同盟会成立。慈善女学校(京都),大阪养老院
1903
东京养老院、佛教育儿院(京都)
第一届全国慈善大会召开(大阪),日本慈善同盟会成立(后改为中央慈善协会)
1904
多所孤儿院、育儿院成立。开展军属支援活动
日本基督教青年会同盟成立
1905
多所孤儿院、育儿院、贫儿学校成立
1906
多所孤儿院、育儿院成立
1907
多所孤儿院、育儿院
1908
私人盲人学校(东京、埼玉),女子教诲师养成所
中央慈善协会成立
1909
义诊、施药,感化事业,儿童保护
内务省民间社会事业国库补助,民间慈善奖励,《慈善》杂志创刊
1910
免刑者保护、妇女夜校(大阪)、浅草寺慈善医院(东京)
1911
多所贫儿学校设立,感化事业。大谷派慈善协会,埼玉免费旅馆,敦贺佛教慈善会(福井)
恩赐财团济生会设立。内务府第一次细民调查
1912
免刑者保护事业,儿童保护事业,佛教徒社会事业研究会成立
1913
免刑者保护事业,知恩院华顶妇女会罹难救助、军事援助活动
救济事业研究会成立,《救济研究》创刊
1914
免刑者保护事业(大阪、北海道、东京、茨城、山口、静冈、长崎、大分、熊本)
樱岛火山受害者救助
东北歉收农民救助
第一届全国佛教徒社会事业大会(东京)
1915
免刑者保护事业(滋贺、秋田)
仙台佛教幼儿园
私立聋哑学校
大山佛教慈善团(山形)
1916
免刑者保护事业(新泻、奈良、广岛)
四日市佛教保育院(三重)
佛教和合幼儿园(茨城)
净土宗东京慈善会成立
东京佛教护国团
实践救济会(京都)
岩崎佐一设立“桃花塾”,救助智障者
1917
宗教大学(现大正大学)设立社会事业研究室
养老事业(京都、佐贺)
军事救护法
内务省设置救护科
《慈善》杂志改为《慈善与救济》
1918
日莲宗大学(现立正大学)设立社会事业研究室
大日本佛教慈善会举办社会救济事业者联合会
大米暴动
内务大臣顾问机关“救济失业调查会”成立
1919
大日本佛教慈善会财团设立社会事业研究所
内务省地方局救护科改称社会课
大阪社会问题研究所成立
1920
龙谷大学文学部设立社会事业讲座
各地成立佛教会(奈良、兵库、秋田、茨城、长野、山口、静冈)西本愿寺社会事业研究所设立女子部
全国社会事业大会
1921
东洋大学设立社会事业科
各地成立佛教会、佛教联合会(群马、福冈、广岛、茨城)从大阪开始,各地寺院、教会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大众修行、游戏等
中央慈善会改为中央社会事业协会《慈善与救济》改名为《社会事业》
1922
各地成立佛教会
京都妇女慈善协会巡回义诊所
东福寺三圣医院(京都)
首相接见佛教各派代表,希望在免刑者救助、少年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
为成年人禁酒法、少年法、健康保险法、儿童保护日
1923
关东大地震救护
服刑者教诲研究所
净土宗大谷派第一届全国社会事业大会召开
关东大地震
盲聋哑学校令
1924
首相接见宗教各派代表,鼓励宗教在精神教化方面尽力
藤音得忍赴欧考察基督教的社会事业
净土真宗设立从事社会事业的辅导使
1925
大谷光瑞视察欧洲的思想、宗教、社会事业
本愿寺派开始社会事业调查
治安维持法、军事教育令
普通选举法(25岁以上男子、接受国家补助者除外)浴风会成立,救助关东地震受灾者
1926
东京真宗妇女会附属六华园从事少女保护
中央社会事业举办第一届全国儿童保护事业会议
1927
保姆养成所扩充为武藏野女子学院
世界金融危机开始
全国地方政府设置社会课
1928
《保育事业概论》出版
少年保护事业研究会成立
1929
京都佛教青年会成立
西本愿寺社会部开设农忙期托儿所讲习班
昭和经济危机
日本社会事业学会成立
工厂法改正(禁止妇女儿童上夜班)
1930
东京慈善医院成立
京都佛教社会事业协会成立
第一所麻风病疗养所建立(长岛爱生园)
1931
巡回婴幼儿义诊
西本愿寺发布“佛教保育院规定”
九一八事变
全日本私立社会事业联盟成立
全国养老事业协会成立
1932
婴幼儿巡回义诊(西本愿寺与大日本佛教慈善财团)
西本愿寺保育研究所成立
儿童虐待防止法颁布
1933
西本愿寺社会部设立婴幼儿健康咨询室
儿童虐待防止法讲习会(京都)
少年保护法颁布
1934
东京台风水害救助
东北灾荒救助
恩赐财团爱育会
1935
佛教社会学院成立(浅野研真)
社会事业协会成立
1936
农忙期托儿所保姆养成所开设
1937
本愿寺派召开全国社会事业大会
社会事业运动周(福冈、富山、新泻、东海、奈良、和歌山、兵库、滋贺、山口等地)
卢沟桥事变
母子保护法
1938
农村地区军人家属儿童保护活动实施
本愿寺派慰问军人家属
厚生省设立
社会事业法颁布
国民健康保险法颁布
1939
本愿寺母子寮
后方奉公会成立
1940
在全国设立保护妇女儿童的保育设施
国民优生法
大政翼赞会成立
1941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社会事业”改称“厚生问题”
1943
大日本母子爱育会成立
1944
学生动员令
女子勤劳挺身令
1945
本愿寺派成立战后处理事务所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占领军总部制定“关于救济与社会福祉问题”的文件
1946
在宗门运营调查委员会上讨论宗派的社会事业问题、寺院的社会功能问题
奈良宝山寺设立社会事业部,实施难民紧急救助
生活保护法颁布
日本社会事业学校——近江学院成立
“厚生问题”改称“社会事业”
1947
西本愿寺社会部成立
名古屋无忧华会设立妇女保护寮
日本社会事业协会成立
儿童福祉法颁布
灾害救助法颁布
1948
宝山寺爱染寮获得养护设施资格认证
全国孤儿调查
厚生省制定“儿童福祉设施最低标准”
1949
日野诞生院保育园
第二母子寮
宝山寺极乐坊保育园(奈良)
第一届保姆资格考试
残疾者福祉法颁布
紧急失业者对策法颁布
1950
西本愿寺保育园
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更生保护事业协会、社会事业协会成立
日本社会事业短期大学成立
1951
西本愿寺设立非营利住房白光庄
中央社会福祉协议会(后改称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成立
社会福祉事业法颁布
1952
社会福祉法人宝山寺福祉事业团成立
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联合会成立
1953
麻风病院送梵钟“惠之钟”
社会福祉事业振兴会法颁布
1954
麻风病患者救助募款活动
日本社会福祉学会成立
1955
东京保育协会成立(本愿寺派)
东大寺福祉事业团成立(奈良)
东大寺义肢园设立
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成立
第一届日本母亲大会召开
热海成立第一家国营养老院
1956
本愿寺派麻风病人救助运动展开
家庭护士派遣事业开始
1957
本愿寺派讨论里亲制度事业
日本社会事业大学成立
1958
西本愿寺设立义诊所
1969
日本身心残障儿童协会成立
1960
保育问题经营问题研究会召开
圣水保育院
精神障碍者福祉法颁布
1961
壶阪寺慈母园(全国最初的盲人养老院、奈良)
儿童抚养补助法颁布
《社会事业》改称《月刊福祉》
1962
龙谷大学短期大学部开设社会福祉学科
独居老人家庭服务员派遣制度实施
1963
本愿寺派宗门社会福祉事业助成基金设立
老人福祉法颁布
1964
社会福祉法人本愿寺社会福祉事业中心成立
东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母子福祉法颁布
重度精神障碍儿童抚养法颁布
1965
壶阪寺在印度开展麻风病患者救助
1966
日本佛教社会福祉学会成立
联合国制定国际人权条约(日本1979年批准)
1967
本愿寺派东南亚佛教国家视察
新泻水银中毒事件
1968
龙谷大学文学部设立社会福祉学研究方向
全国自闭症患者全国协议会成立
1969
本愿寺派开展“光明社会运动”
日本佛教保育协会主办园长研修会
东京都七十岁以上老人医疗免费
1970
本愿寺派开设法律咨询机构
大阪博览会
日本老龄人口7.1%,进入老龄社会
1971
龙谷大学大学院开设社会福祉学硕士课程
佛教妇女会为巴勒斯坦难民募款
壶阪寺受奈良县政府委托经营智障儿童福利设施“都祁园”
联合国通过智障儿童权利宣言
1972
宝山寺特别养老院“梅寿庄”成立
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医疗免费(1973年起实施)
1973
壶阪寺盲人养老院“五色园”成立
1974
佛教保育大学讲座
老人福祉开发中心成立
1975
本愿寺派社会福祉研究协议会成立
育儿休假法颁布
联合国通过残疾者权利宣言
1976
本愿寺派宗门社会福祉协议会设置
1977
本愿寺派《净土真宗福祉白皮书》创刊
残障儿童福祉中心成立(奈良)
全国志愿者振兴中心成立
1978
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社会福祉推进协议会成立,各地成立分会
1979
大阪特别养老院あそか园成立
养护学校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1980
壶阪寺在印度建成友谊小学
宝山寺设立平城儿童中心
1981
社会福祉大会召开(京都)
西本愿寺开设手语讲习班
壶阪寺特别养老院“光明园”成立
母子与寡妇福祉法颁布
1982
宝山寺建成保育园
1983
兴奋剂扑灭签名运动
1986
临终关怀研究会成立
医疗与宗教问题研讨会召开
颁布“长寿社会对策大纲”
1987
第一期临终关怀实践活动研究会召开
“生命问题的思考”研讨会召开
壶阪寺印度麻风病者救助财团成立
老年人护理振兴会成立
社会福祉士与护理福祉士法
1988
向总理府和法务大臣提交反兴奋剂签名簿
动员信徒支持参与残疾人运动会
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